•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評量活動的發展流程

盧雪梅(1998)提出教師在編擬評量活動的計畫時應考量以下四個重要層 面,即(一)確認所欲評量目標(二)確認所欲評量行為表現:學習內容和技 能、行為表現的性質及和極具評量關鍵性的單元評分規準。(三)設計評量作業。

及(四)設計評分計畫。

李坤崇(1999)認為「評量」是「教」與「學」的交流統整歷程中最必要 的部分,事先訂定的預期學習結果務必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學生預期的改變則 需透過事先計畫好的教學方案來促成。學生的學習歷程和學習結果則是透過學 習評量活動來定期與不定期評估。

鄒慧英(2003)認為評量活動可以協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程度、發展本質 及進步狀況。因此本行動研究所執行的兩個教學單元,皆採納鄒氏(2003)所 建議的評量程序五大原則為(一)執行評量前要測量什麼(二)選擇與所要評 量的特性或表現相關的評量程序(三)評量需要多樣化的評量(四)了解評量 程序的限制及誤差的存在及(五)評量是完成目標方法,其本身並非目標。

研究者融合盧雪梅(1998)、李坤崇(1999)及鄒慧英(2003)所提的概 念及原則擬定以下評量標準設計流程:(一)確立教學目標(二)擬定教學單元

(三)選取評量標準(四)設定單元評分規準(五)設計評量活動;流程如圖 4-1-1,並說明於圖後。

76

77

項:「協助學生認識自我」、「協助學生悅納自我」等兩點要項來設計本研究教學 單元。

劉焜輝(1997)提出國中學習輔導的重點在於協助學生了解國中與國小階 段在教學目標與學習科目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適應國中的學習生活。研究者 採納劉焜輝所提的重要工作項目「協助學生認識學習環境」、「協助學生了解國 中與國小的教學情境差異」作為本行動研究的教學單元設計內涵。

教育部(2012)指出生涯發展是個人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國民 義務教育階段之生涯發展教育重點任務在協助學生做好自我覺察、生涯覺察以 及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之工作,並達成適性選擇、適性準備與適性發展之生涯 目標,以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進而適應社會變遷。因此研究者以教育部所提的 方向為經緯,設計本研究的教學活動。期待學生剛進國一時,希望學生能進行 自我覺察,架構可能生涯發展簡易計畫,做初步的生涯覺察及生涯探索與進路 選擇的輔導工作。

研究者的教學對象為剛從各所小學畢業的七年級學生,初入國中新校園,

在不熟稔全新人事時地物的前提下,「自我探索」和「校園闖關」是最常見用來 帶領新生熟悉新環境新同學,同時也是讓老師了解新同學的教學活動。是故,

研究者在參考校本課程康軒版的教科書後,並綜合上述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及 生涯輔導的主軸想法,設計「我是國一生」和「新校園新環境」兩個單元共六 節課的活動。

第一個教學單元為「我是國一生」。此教學單元設計理念乃以學生已形塑的

「自我概念」為出發點。張春興(2007)認為「自我概念」是個人憑藉與身邊 的人相處及自身的舊生活經驗從中對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可分為二,前者為 個人對本身的敘述(我是什麼樣的人?),後者為旁人對本身的評論(我的優點 與缺點)。透過自我的文字與圖案的自我概念及澄清發表,讓學生有機會重新認 識自己並認識新同學。

78

在學生進行完自我探索並發表自我介紹後並作完「誰是我」及「我是誰」

等自我探索類的學習記錄後。研究者(即教師)帶領學生思考過去的學習階段 對於現在學校的生活影響,及對現今學校生活的期待,和對於未來生涯規劃的 展望。研究者透過帶領學生試著思考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差異,並期待學生去 思考現有的能力興趣,並試著規劃未來國中三年的學習計畫和生活期許。最後 透過「我是國一生」的高層次紙筆評量,了解學生是否達到預設的評量標準。

第二個教學單元為「新校園新環境」國中校園環境是學生未來三年內的學 習場閾。故,在學生踏入全新環境後,首要的學習輔導工作就是帶領學生認識 學校的環境,降低陌生感。相信透過校園巡禮的活動,不僅增加師生之間信任 感及熟悉感,也同時增加孩子對學校的認同感及歸屬感,更重要的是消弭能陌 生環境帶給新生的壓力,使孩子及早接受適應新環境,進行全人的學習。

綜合上述緣由,研究者透過「森林新鮮『室』」、「森林國中大進擊」及「校 園導航趴趴 GO」的教學活動,期待透過處室導覽介紹、預設情境的演練,書 寫「校園新鮮『室』」的學習記錄的過程,使學生了解熟悉新校園的處室功能及 教學場閾的地理位置及熟知校園生活事件可運用的人力及物理資源,最後透過

「校園導航趴趴 GO」的高層次紙筆評量,了解學生是否達到預設的評量標準。

貳、選取評量標準

葉連褀(2002)提出將能力指標轉化為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評量內容,是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課題。教育部(2012)認為制訂評量標準可提供與課 綱相對應的評量參考依據,協助指引教師評量的內容範圍及學生獲得不同等級 評定應具備的表現。另外一方面,因應十二年國教政策,教育部已委託師大心 測中心研發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作為教師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分依 據(教育部,2011)。

79

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學生表現部分將有評量標準等級,作為教師評 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具體客觀依據,其表現區分有五等級優秀(A)、良好(B)、

通過(C)、不足(D)及落後(E)。各等級均有一般性的描述(曾芬蘭,2012)。

本行動的兩個教學單元均以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選 取評量標準的依據。

黃淑苓(2002)認為當學生達成七大學習領域的各項能力指標,則意味充 分發展十大基本能力。能力指標所架構的課程內容標準(content standards),

將指引各學習領域課程的發展與實施。進言之,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評量要以 各項能力指標為依據,設計以能力指標所標示的各項能力表現為基礎的標準參 照(criteria-referent)評量系統。

整合教育部(2011,2012)、師大心測中心(2011)、曾芬蘭(2012)及 黃淑苓(2002)看法,本行動研究選取評量標準發展依據為能力指標,並轉化 部訂的內容標準及表現標準為單元評分規準。。

第一個教學單元為「我是國一生」。此教學單元的教學對象為七年級,輔導 工作內涵放在「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教學重點在「自我探 索」。故研究者設計取向為綜合活動四大主題軸的「自我發展」。因教學內容為 自我探索及自我認識,故選擇符應教學內容的次主題「自我探索」,能力指標為

「1-4-1 探索自我發展的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此表現等級可分 A、

B、C、D 及 E 共五層次,分述如下:(1)A 等級:「能省思並分享成長過程中 重要事物對自己的影響。能從活動中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能擬定自己可能 的生涯發展計畫。」(2)B 等級:「能表達成長過程中重要事物對自己的影響。

能從活動中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能蒐集並發表與自己生涯發展有關的升學 與就業資訊。」(3)C 等級:「能表達自己對成長過程中重要事物的感受。能參 與探索自我的活動並分享感受。能表達自己對生涯發展的看法。」(4)D 等級:

80

「能表達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事物。能參與探索自我的活動能認識生涯發展 中升學與就業的資訊。」(5)E 等級:「未達 D 級」。

第二個教學單元為「新校園新環境」。此教學單元的教學對象為七年級,以 輔導工作內涵來說定位在「生活輔導」及「學習輔導」,協助學生認識周圍的校 園環境,以增進其良好的學校生活適應。故研究者設計取向為綜合活動四大主 題軸的「生活經營」。因教學內容為環境認識及校園巡禮,故選擇符應教學內容 的次主題「資源應用與開發」,能力指標為「2-4-6 有效蒐集、分析各項資源,

加以整合並充分運用」此表現等級可分 A、B、C、D 及 E 共五層次,分述如下:

(1)A 等級:「能整合分析所蒐集之資源,據以作出合宜之判斷與決定並分享 之。」(2)B 等級:「能將蒐集的資源加以分析與整合。」(3)C 等級:「能覺 察所蒐集資源的適切性。」(4)D 等級:「能認識蒐集資源的方法。」(5)E 等 級:「未達 D 級」。

參、設定單元評分規準

Linn 和 Miller(2005)提出評量可以顯現學生的成就狀態與學習歷程,及所受 教育品質相關的訊息。換言之,教學評量必須確認學生需要學習什麼,意即「確 認內容標準」則能決定何時應達成何種程度的標準,意即「決定表現標準」方 可落實績效責任的標準本位評量。李坤崇(1998)亦建議,教師若於教學評量 之前預先設定評分標準和範例,可降低評分主觀性。

研究者依據選定的評量標準於執行教學活動前,先行設定評分規準以降低 評分主觀性。以下就選取的評量標準設定該單元的評分規準。

第一個教學活動單元「我是國一生」,研究者依上述評量標準,且依學生實 際達成程度分為以下五種 A、B、C、D 及 E 等級。

一、A 等級

(一)能文字或圖畫紀錄過去、現在的學校,並探索未來將讀哪所學校。

(二)能寫出或畫出國小或國中的不同之處至少五種以上。

81

(三)能利用文字或圖畫描述自己的專長,並在未來三年如何發揮並將運 用於何處。

(四)能擬定國中三年可能的生活計畫和實現計畫的策略。

二、B 等級

(一)能文字紀錄過去、現在和未來將讀的學校。

(二)能寫出或畫出國小或國中的不同之處至少四種以上。

(二)能寫出或畫出國小或國中的不同之處至少四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