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參透為何,迎接任何

第三節 評量階段

89

此外,生理評估也可以透過精神障礙者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醫療諮詢單協 助評量,藉由醫療人員提供有關下列議題的資訊:

1、申請職訓者的整體健康。

2、障礙的漸進性、穩定性及可控制性

3、建議的醫療方式及該治療的合適來源與地理位置 4、可能會加劇障礙情形的生活類型或壓力

5、障礙施加在日常生活中的限制 6、服用藥物在工作表現上可能的影響 7、源於障礙產生的潛在併發症

8、其它:額外需要的醫療評估

在生理評估內容之中,個管員可參考「2010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工作手冊 之編撰成果報告其表 3-3-1 所提供的評估問句」向申請職訓者蒐集資料(見下 表):

對於申請職訓者的生理狀況晤談/評估題目 1、障礙情形是怎麼發生的?

2、障礙情形什麼時候發生?

3、障礙者的日常生活生理功能?

身體功能

4、上下肢功能 –依指示執行手部操作的能力?

5、姿勢變換 – 觀察坐姿、站姿等不同狀態改變的表現狀況。

6、行動能力 – 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 - 是否會騎腳踏車、機車或開車?

移動時是否需要使用輔具?

7、體耐力 – 可持續工作的時間?

感官功能

8、視覺 - 視力狀況/是否有近視或損傷?是否配戴眼鏡或其它輔助工具?

9、聽覺 - 聽覺狀況/是否有損傷?是否配助聽器或其它輔助工具?

10、平衡覺 – 坐姿、站姿的平衡狀況?

醫療狀況

11、過去曾接受的相關服務?(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義肢) 12、近期接受醫療服務的情形?

13、是否需要定期服用藥物?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14、過去障礙狀況至今是否有加重的情形?

對於醫療人員的問題清單

1、關於申請職訓者目前的障礙情況為何?

2、在申請職訓者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任何狀況會惡化其障礙狀況?

3、申請職訓者的障礙狀況會在未來的 5 年後、10 年後惡化到什麼程度?

4、是否有任何立即或中長期的醫療方式能改善申請職訓者的障礙狀況?

5、申請職訓者是否應該避免某些特定工作狀況(例如:抬舉、站立、過敏原)?

二、心理狀況

心理層面的評估,目的是要瞭解申請職訓者在面對職業與社會環境等需求時 的因應能力,因此,在參考心理評估時,依申請職訓者個別狀況所需考量的一 些相關資訊包括:

(一) 認知能力(如:理解、注意力、學習能力、計算能力、判斷、推理、

問題解決能力等)。

(二) 情緒穩定度,亦即個體的情緒起伏(緊張、焦慮、憂鬱等)程度 以及頻率,以及自我情緒管理及控制能力。

(三) 社交技巧(如:溝通能力、人際互動、應對進退狀況等)。

(四) 適應能力(如:在面對無論是家庭、職場、社會等環境的變化時,

所面臨的種種壓力源的適應程度及狀況)

此外,心理評估也可以透過轉介心理諮商評量與增進心理功能,藉由專業人 員協助有關下列議題:

1、增進申請職訓者的自我覺察能力。

2、分析行為的優勢與限制。

3、發展生涯與職業目標。

4、決定進一步的評量和處遇方法。

在心理評估內容之中,個管員可參考「2010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工作手冊 之編撰成果報告其表 3-3-2 所提供的評估問句」向申請職訓者蒐集資料(見下 表) :

對於申請職訓者的心理狀況晤談/評估題目 認知能力

1、提供口語、手語或書面閱讀之理解能力。

2、觀察晤談時專注/分心的表現狀況。

3、提供不同指導的方式時的學習能力。

4、數學運算能力或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5、假設遇到特殊情境或問題時,申請職訓者的因應能力為何?

情緒穩定度

6、情緒起伏(緊張、焦慮、憂鬱等)程度/頻率?

6、自我情緒管理及控制能力?

社交技巧

8、溝通方式 –申請職訓者常用的語言?(國語、臺語、客家語、其他) 申請職訓者的溝通方式?(口語、筆談、手語、唇語、溝通輔

具、其他)

9、人際互動、應對進退狀況- 申請職訓者在與人建立關係的表現?

申請職訓者如何處理人際壓力?

申請職訓者與他人合作時的表現?

適應能力

10、申請職訓者在面對工作改變的因應能力與適應程度?

11、申請職訓者在面對壓力源與危機的適應程度及狀況?

91

三、支持系統狀況

個人是社會系統中的一份子,參與許多社會系統,例如:家庭、學校、工 作場所、鄰里、社區等,這些系統影響著個人的信念、價值、期待、行為等,

為協助申請職訓者增強社會功能,以達到職業重建目標,則須評估申請職訓者 所處的系統環境及其支持功能,評估的層面分為家庭支持系統與社會支持系統:

(一)家庭支持系統:

家庭是申請職訓者直接接觸的系統環境,需評估家庭結構與家庭功能。

1. 家庭結構:瞭解家庭成員及其對於家庭系統的影響;瞭解家庭次系統,

以確認成員之間關係、權威與責任;另一個要考慮的是家庭整合力,包 含家庭的氣氛與支持連結程度。

2. 家庭功能:包括家庭溝通模式與決策型態,當申請職訓者接受職業重 建服務需作任何計畫與決定時,需瞭解這些決定對於家庭的影響,以及 由誰做決定、決定將如何傳遞、執行和堅持;另外,家庭可供應個人需 求的滿足,瞭解家庭成員可以提供的支持與鼓勵成長。

(二)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系統包括申請職訓者個案的環境網絡,例如一位聽覺障礙者 在同儕團體所發生的事件,即朋友關係會影響他在家庭或工作職場中的行 為。以及個人不直接參與或介入的機構,但對生活卻有深遠的影響,影響個 人系統之較大的機構。例如:地方政府的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單位。另 外,也包括整體文化環境,這些環境對身心障礙者的社會活動,有很大的影 響力,例如:價值觀。

在支持系統評估內容之中,個管員可參考「2010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工 作手冊編撰成果報告其表 3-3-3 所提供的評估問句」向申請職訓者蒐集資料

(見下表):

對於申請職訓者的支持系統評估晤談/評估題目 家庭支持系統

1、家庭的成員有誰?申請職訓者是否擁有較年幼的小孩?

2、目前是否與家人同住?

3、申請職訓者在家中的主要角色與地位為何?

4、申請職訓者與家人的互動情形?申請職訓者對其家庭環境有什麼感受?

5、家人對於申請職訓者的就業期待?

6.、家人對申請職訓者的就業支持度與影響力?

7、家庭的經濟狀況?

8、申請職訓者每月可用金錢額度?是否需負擔家庭開銷?

社會支持系統

1、申請職訓者是否有申請津貼、補助?

2、朋友對申請職訓者可提供的支持與影響?

3、是否有接受其它專業人員服務?其它專業人員對申請職訓者可提供的支持 與影響?

四、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評估

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評估的目標是為了瞭解申請職訓者在職業方 面的就業意願、動機、工作能力、性向、興趣與行為,以達到生涯發展與服務 需求之目標。因此,在參考職業能力評估時,需要考量的一些相關資訊包括:

(一) 就業意願(如:對自身的了解、其在面對進入職場的心理準備程 度,以及對工作目標的信念)。

(二) 工作興趣、價值觀。

(三) 工作技能(如:過去教育訓練背景或工作史所具備的職業技能,或 有發展其它工作技術的能力)。

(四) 工作行為(如:工作態度以及工作人格等)。

在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評估內容之中,個管員可參考「2010 年職 業重建個案管理工作手冊之編撰成果報告其表 3-3-4 所提供的評估問句」向申 請職訓者蒐集資料:

對於申請職訓者的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晤談/評估題目 1、申請職訓者想要工作的原因?

2、申請職訓者過去的教育背景?

3、申請職訓者過去接受職業訓練的經驗?

4、申請職訓者過去的工作經驗?

5、申請職訓者想做的工作類型?(職類、地點、環境、工時、薪資待遇等) 6、目前的工作技能?(例如:打字速度、操作辦公軟硬體設備等)

7、人際互動技巧是否符合競爭性就業?

8.是否會對就業計畫感到退縮?

9.是否有能力準確而快速的完成求職申請?

10.申請職訓者的求職面試技巧是否能適當的在求職過程中發揮?

綜合上述,從生理狀況、心理狀況、支持系統與職業能力等四個面向,提 供個管員在評量階段進行晤談或評量時,有一評估架構,並運用參考問句瞭解 申請職訓者的特質、就業條件,進一步作為發展職業重建服務計畫之基礎。

叁、 評估表使用說明

本手冊之「精神障礙者職業訓練個案管理服務評估表」是以「身心障礙 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服務評估表」為主架構,然後依職業訓練的內涵將部分用

93

詞稍做修正,供個管員參考使用,此評估表主要內容包括:一.基本資料、二.

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三.功能表現(生理狀況、心理狀況、支持系統 狀況)以及四.就業相關助因與阻因分析等四部分。

評估表之中,一.基本資料、二.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能力,為必要 填寫之部分,個管員依晤談/評量結果填寫這兩部分。在三.功能表現(生理狀 況、心理狀況、支持系統狀況)的部分,基於評量內容與仔細度往往必須因應服 務對象特質與個管員評估需求而有不同,本部分僅列舉評量要點作為參考,個 管員可依據評估要點,透過晤談或其它評量方式來了解申請職訓者。當覺得有 必要再針對某些要點更深入瞭解時,可視需要選擇使用適合該評量要點之其它 量表,如此即可達到評量目的,避免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評量上。

完成了第一、二、三部分之評估內容之後,個管員需判斷是否對申請職 訓者的各項特質已完全掌握,若仍有待釐清或需透過轉介其它評量單位進行深 入評量者,則進行至「深入評量」,由專業單位協助進一步了解申請職訓者的就 業條件。

最後,依據完成的評估結果,初步擬定申請職訓者可能的職業重建目標、

可能的就業相關助因與阻因,並依此判斷後續可能需要的支持/輔導需求類別。

這些結果,可作為後續與服務對象共同擬定個別化職訓計畫時的討論基礎,但 個別化職訓計畫內容擬定過程中,仍應鼓勵申請職訓者之意見表達,並尊重其 想法,並協助其做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