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試題反應理論

試題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IRT)是現代測驗理論重要的基礎,根據 其所發展的適性測驗,不僅適用於精熟式適性測驗,且適用於成就測驗與人格測 驗,半世紀以來普遍受到重視與運用。其特點是以機率的概念來解釋受試者能力 和測驗反應間之關係,亦即觀察其測驗反應結果,再經數學模式的運算,即可估 計受試者(examinee)的能力(ability)或心理特質(latent traits)。

壹、基本假設

試題反應理論具有下列幾項基本假設,唯有在這些假設都成立的前提下,題 目反應模式才能被用來分析所有的測驗資料(引自余民寧,1993) 。

一、「知道─正確」假設(know-correct assumption)

此假設為學生在受測時,如果受試者知道某一試題的正確答案,必然會答 對該試題;換句話說,如果答錯某一試題,必然是不知道該試題的答案。

二、單一向度(unidimensionality)

題目反應理論中的各種模式有個最常用的共同假設,那就是測驗中的各個 試題都測量到同一種共同的能力或潛在特質;這種單一能力或潛在特質(因 素),便是單一向度假設。

三、局部獨立(local independence)

學生在同一份測驗中,其對不同試題上的反應是獨立的;換句話說,除了 考慮考生的能力因素外,考生在前後試題上的反應沒有任何關係存在。也就是 意謂著涵蓋在試題反應模式裡的能力因素,才是唯一影響考生在測驗試題上做 反應的因素。

四、非速度測驗(nonspeedness)

試題反應模式所適用的情況有個隱含的基本假設,那就是測驗的實施不是

在速度限制下完成的;換句話說,受試者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是由於能力不足 所引起,而不是由於時間不夠答完所有試題所致。

貳、試題反應模式

試題反應理論將受試者的潛在能力和實際得分情形聯結在一起,受試者的測 驗成績是由一些潛在的特質來決定,且經由測驗中來表現出這些特質,使得每個 受試者在接受測驗後,會有不同的潛力表現出來,通常用數值來表達不同受試者 潛在特質上的相對程度,亦即受試者的能力參數。IRT 以機率來解釋受試者能力 或心理特質與題目反應間之非線性關係,其以數學式表示受試者能力與試題難易 度、鑑別度及猜測度等參數間的關係,稱為「試題特徵函數」。因此,根據難易 度、鑑別度、猜測度等試題參數,常用的試題反應模式分為單參數對數模式 (one-parameter logistic model)、雙參數對數模式(two-parameter logistic model)以及 三參數對數模式(three-parameter logistic model),分述於下。

一、單參數對數模式

其公式為: ( )

1 ) 1 (

bi

i D

P e

 

i=1,2,3,…,n

其中

( )

P

i :能力值為

之受試者答對第 i 題的機率 D:常數,在模式中通常設為 1.7

:受試者能力值

b

i:第 i 題的難易度

n

:測驗的題目數

在單參數模式只有難易度一個參數,以

b

i表示。難易用來表示試題困難的程 度。當受試者能力值小於試題難易度,則受試者答對第 i 題的機率

P

i

( )

低於 0.5;

反之,若能力值大於試題難易度,則受試者答對第 i 題的機率

P

i

( )

高於 0.5。因

D:常數,在模式中通常設為 1.7

c

i:第 i 題的猜測度

a

i:第 i 題的鑑別度

:受試者能力值

b

i:第 i 題的難易度

n

:測驗的題目數

三參數模式中的三個參數分別為:難易度、鑑別度、猜測度。其中難易度、

鑑別度與單參數或雙參數模式所指的相同。所謂猜測度,通常用

c

i來表示,是指 將能力極低或能力參數值為 0 的受試者考慮到模式裡,計算出此類受試者答對試 題的機率。猜測度值愈大代表測驗的困難愈多,三參數對數模式即是針對

c

i參數 做有效處理;在單參數及雙參數模式中均將其假定為 0 或接近 0 而忽略不計。因 此,理想的試題情況應是猜測度為 0,不過常常因為測驗的題型而很難避免受試 者的猜測行為,致使測驗產生猜測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