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試題關聯結構及其相關研究

壹、二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

Takeya(1980)根據 Bart and Krus(1973)的次序理論之模式,提出以測驗 試題的結果,按題目彼此間反應所得的順序關係,製成具有指向性的圖形 結構,來分析試題特性,此種方法稱為試題關聯結構,該理論是就二元計 分試題,根據其列聯表資料,計算其前置關係或次序性關係,然後以試題 的通過率為縱軸,在試題之間以「→」表示之間的關係,畫出概念階層結 構圖,表示出試題之間層次和關係(簡茂發、劉湘川、許天維、林原宏,

1995)。此種試題分析法主要有以下五種功能(許天維,1994):教學設計之 運用、形成性評量之應用、認知學習構造之分析、概念形成過程之考驗與 課程教材構造之解析。

試題關聯結構是將兩測驗題目之間的順序性建立起來,作為是提高低

概念層次之基礎,再繪製出概念階層結構圖,以二元計分的試題i和試題j

由於 Takeya(1980)所提出的理論僅適用於二元計分,在實務應用上有 其限制,因此 Lin, Bart, and Huang(2006)根據該理論進一步提出了多元計 分的試題關聯結構 (polytomous item relational structure,簡稱 PIRS),其分析 步驟如下:

j的反應為l的比率:pk表示試題

表示試題 不是試題i j的前置概念,即試題 與試題i j沒有次序關係,此 時以rij 0表示,圖繪中 沒有指向i j

參、試題關聯結構相關研究

簡茂發、劉湘川、許天維、林原宏(1995)以「暗隱模式」為理論基礎,

應用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分析試題之間的層次和關係,以探討國小高年 級學生的乘除文字題之概念與知識結構,其結果發現學生的知識結構大致 能印證「暗隱模式」理論,當試題違反「較大的數除以較小的數」和「除 數為整數」時,試題趨向較難;陳雅芬(2003)編製一套等值分數試題,藉 由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對施測結果加以進行分析,以探究學童在等值分數 概念的知識結構,其結果發現運作思考能力與組合能力雖然會影響學童之 等值分數概念發展,但是兩項子概念與其他子概念較無階層上的關聯;胡 聖箕(2005)應用資料挖掘技術,將關聯規則的分析方法使用在分析試題間 的關聯,經由結構圖的分析結果,可看出試題間的關聯性;潘黃家齊(2006) 以廣義隱藏式馬可夫模型結合核平滑化無參數試題反應理論模式,兼顧猜 測度方式進行蒙地卡羅模擬研究,並藉由模擬結果推論至順序理論與試題 關聯結構分析法之適用性;朱芹儀、林原宏(2008)整合 S-P 表(S-P chart)的 試題注意係數和學生注意係數訊息,以及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進行 國小五年級學生分數加法概念的知識結構探討,研究結果發現注意係數高 的學生,試題間的順序性及關聯性較少,分數加法概念之間的結構較弱,

顯示同一試題可使用的解題策略較少,而注意係數低的學生,其試題間的 順序性及關聯性較多,分數加法概念之間的結構較強,顯示同一試題可使 用的解題策略較多,此外,同分母、真分數、分母間成倍數關係的試題為 分數加法之基礎,而分母間有公因數及約分為學生最感困難之分數加法進 階概念;Chen and Lin(2007)認為概念診斷對於教學上能提供重要的資訊,

利用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診斷分數減法概念,其研究結果指出利用

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分析分數減法概念是可行的;Lin, Yih, and Chen(2008)認為以集群為基礎的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在改善教學方 面更有效率,提供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並以模糊集群將其應用至分 數減法概念診斷,該結果顯示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理論與模糊集群對於 認知診斷與改善教學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試題關聯結構多被研究者應用於國小乘法、除法和分數等 概念,利用其找出各概念間之上下位關係,有助於教學者實施補救教學或 分組教學之用,有鑑於此,本研究進一步利用試題關聯結構分析國小六年 級學生數與量概念,以瞭解學生在數與量概念之精熟程度與各概念間之關 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