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試題關聯結構圖之分析與討論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試題關聯結構圖之分析與討論

19

由圖4-1 可以發現整個群體受試者之結構圖是由試題 3 為最下位的概念再向上 發展而延伸出數個系列結構,其頂端分別是試題 14、10、25、15,其中又以試題 15 的位置最位,為最上位的概念。

另外,可觀察到在圖4-1 中,試題 4、9、17、12 為一等價群,而試題 4、2,

試題 4、21,試題 9、17、20,試題12、11 及試題 12、23 亦形成等價,照常理而 言,試題4、9、17、12 及 2、21、20、11、23 應為一大等價群,然而,實際之試 題關聯結構圖卻沒有呈現如此的訊息,由此可見試題關聯結構法仍有不合理之處

「事實知識」共包含試題 8、17 二題,由表 4-7 就試題答對率、難易度及鑑 別度分析如下:

1.就題目的答對率來看,題 8(質數識別)的答對率較低,題 17(互質概念 )的答對率較高,可見只思考一個數的特性比思考二個數的關係,對學童 而言是較困難。

2.就題目的難度來看,二題難度指數是.571 和.714,以難度指數來看,這二 題應是不算簡單的題目,但以題目來看,只是測驗數學名詞的基本定義,

應算是基本的數學知識,由此可知,受測班級對數學名詞的意義不是很了 解。

3.就題目的鑑別度來看,二題的鑑別度皆是.571,都是鑑別度頗高的試題。

(三)試題內容分析:

1.「事實知識」包含試題 8、17,兩題都屬文字題,學童是否能正確轉譯文字 題的題意,牽涉到學童的語文能力,因此文字題在答對率上,相較於以純 數字呈現的題目而言是較低的。

2.受測學童在試題 8 選擇第 2 選項「互質」的百分比有 17.86%,可見許多學 童對「互質」及「質數」觀念混淆的情形嚴重,這也是值得教學者於教學 時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3.二題的選項中,除了正確答案外的選項都有學童選擇,猜測的意味濃厚,

可見學童對這些選項的數學名詞真正意義仍不清楚,在這方面應多補強。

(四)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的比較如圖 4-3 所示:

專家知識結構圖 學生知識結構圖 圖 4-3 「事實知識」概念之知識結構圖比較

質數的概念(8)

互質的概念(17)

17

8

由圖 4-3 比較「事實知識」概念的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後發現:

1.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剛好相反,即「互質概念」是「質數概 念」的下位概念,先讓學童思考二個數的關係會比只思考一個數的特性更 容易,如此的結果可提教學者的參考。

二、「概念知識-了解」之試題關聯結構圖及學童因數概念分析

「概念知識-了解」共包含試題 9、10、11、18、19、20、21、22,試題之分 析如下:

(一)試題之概念分析及 IRS 結構圖如表 4-8 及圖 4-4 所示:

由「IRS」所得到的試題關聯結構圖分析:

1.由圖 4-4 可以看出在「概念知識-了解」的試題中,試題 18(互質概念/

給二個數識別是否互質)的答對率最高,屬於最下位概念。試題 10(質數 識別)是答對率最低,屬於最上位概念.。

2.試題18、22 為一等價群,而試題 20、9 亦形成等價,照常理而言,試題 18、

22 到試題 9 有順序性關係,到試題20 應也要有順序性關係,然而實際之試 題關聯結構圖卻沒有呈現如此的訊息,由此可見試題關聯結構法仍有不合 理之處尚待改進。

表 4-8 「概念知識-了解」試題之概念分析

(二)試題難度及鑑別度分析,如表 4-9 所示:

「概念知識-了解」共包含試題 9、10、11、18、19、20、21、22 八題,由 表 4-9 就試題答對率、難易度及鑑別度分析如下:

1.就題目的答對率來看,除了試題 10、11、19 外,答對率皆在 0.8 以上,可 見學童在「概念知識-了解」上尚屬大部分了解的階段。

2.就題目的難易度來看,只有試題 10 及試題 11 的難易度指數為.357 及.643,

屬較難的試題,其餘皆在 0.8 左右,應屬於不難的試題。

3.就題目的鑑別度而言,除了試題 18、21、22 的鑑別度指數小於 0.3(但也 很接近 0.3),其餘皆在 0.5 左右,所以可算是鑑別度不錯的試題。

0.9 0.8 0.7

1.0 0.6

圖 4-4 「概念知識-了解」概念 之試題關聯結構圖

0.5

21

19

22 18 9 20

10

11

① 10.71

(三)試題內容分析:

1.試題 10 這題整體的答對率只有 57.1%,在低分組的答對率是 0,答錯的學 童中,有一半以上選第二選項,也就是說,這些學童對「質數」的基本定 義(一個大於 1 的數)都不了解,對於更高層次的解題就一定會產生困難 。建議教學者在介紹質數概念時,對於「1 是否為質數?」可提出讓學童共 同討論。

2.試題 11 的答對率也不高,但高分組答對率是 1,低分組答對率只有.286,

且不正確的三個選項皆有學童選擇,可推測學童不了解題目的「質因數分 解」意義,而有猜測答案的情形。

3.試題 22「由質因數分解求最大公因數」只需在題目所列出的質因數分解式 子中,找出共同的因數相乘後即可得到答案,與試題 21「由質因數分解求 二數的公因數」比較,發現二題題目相當雷同,但試題 21 卻未與試題 22 有順序性關聯,答對率也較低,仔細思考與比較,發現試題 21 是要求出二 數的公因數,而正確選項的答案是必須將 546 及 195 共同的因數 3、13 相 乘,才得到 39 的答案,而 39 又剛好是 546 及 195 的最大公因數,如此的 巧合會讓某些概念不是很清楚的學童對 39 這個答案產生懷疑,而產生猜測 的情形,觀察學童的答題紀錄,發現其他三個選項都有學童選擇,這種情 形大大提高上述發生的可能性。可見學童對「二數的最大公因數也是二數 之公因數」的概念還需要加強,另外,如果二數 A、B 的質因數分解式子如 下:

A= c × d × e B= c × d × f

則「不僅 c 是 A、B 的公因數,d 也是 A、B 的公因數,連 c × d 也應是 A、

B 的公因數」的概念也要再加強,此二種概念在教學者教學時可特別留意。

(四)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的比較如圖 4-5 所示:

三、「概念知識-應用」之試題關聯結構圖及學童因數概念分析

由圖 4-6 可得以下之分析結果:

(三)試題內容分析:

1.試題 23、24、25 皆為文字題,學童的語意理解能力會影響做答的正確性,

因此相較其他試題而言,答對率是較低的。

2.試題 23、24、25 這三題文字題,以試題 23 的內容比較接近學童的生活經 驗,學童會更了解題意,這應該也是試題 23 在這三題中答對率最高的原因 3.試題 24、25 的答對率只有 0.6 左右,仔細研究題目,發現這二題有一個共 同特點:在這二題題目的問句中皆出現「最大」二個字。如此的情形很容 易讓部分學童產生關鍵字解題的迷思。觀念不清的學童認為:因題目有「

最大」二個字,應是要求數字最大,所以就變成求公倍數了。因此在試題 24 有近 20%的學童選擇第 4 選項,應就是如上述所言的迷思概念所造成。

(四)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的比較如圖 4-7 所示:

由圖 4-7 比較「概念知識-應用」概念的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 後發現:

1.學生知識結構圖與專家知識結構圖是十分吻合的,可見學童在公因數的概 念發展上是紮實穩固的。

最大公因數的概念(24、25)

公因數的概念(23)

23

24

專家知識結構 學童知識結構

圖 4-7 「概念知識-應用」概念之知識結構圖比較

25

四、「概念知識-分析」之試題關聯結構圖及學童因數概念分析

由圖 4-8 可得以下之分析結果:

1.試題 4(能被二數同時整除的概念)的答對率最高,是其他三個概念的下位 概念,試題 15(在選項中選出質因數概念的選項)的答對率最低,是其他 三個概念的上位概念。

2.試題 4 到試題 5 有順序性,表示試題 4 是試題 5 的下位概念,試題 5 到試 題 7 有順序性,表示試題 5 是試題 7 的下位概念,在結構圖中呈現一系列 化現象(Takeya, 1991)。

3.試題 5 是試題 7 的下位概念,可見學童對因數概念的了解,如果由除法算式 引入會比由乘法算式引入更容易接受。

1.0

圖 4-8 「概念知識-分析」概念之試題關聯結構圖

0.9

0.8 0.7 0.6 0.5 0.4

4

5

7

15

(二)試題難度及鑑別度分析,如表 4-13 所示:

究中所提到的迷思概念雷同:許多學童會認為乘法是越乘越大,除法會越 除越小,所以用乘法是求倍數的,用除法才是求因數。只要出現乘就認定 是倍數,只要出現除就認定是因數。為消弭學童的迷思,建議教學者可以

讓學童藉由實物操作真正建構因數的概念,而非記憶性的解題。

2.試題 15 的答對率只有 0.464,是這份試題答對率最低的題目,由表 4-13 發 現其他三個選項都有學童選擇,其中又以第 3 選項的選擇人數最多,可見 學童對合數、公倍數、公因數、質因數等 觀念仍容易混淆,尤其是公因數、

質因數二者混淆的情形更是明顯,值得教學者重視。

(四)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的比較如圖 4-9 所示:

質因數的概念(15)

因數的概念(5、7)

整除的概念(4)

4

5

7

15

專家知識結構 學童知識結構

圖 4-9 「概念知識-分析」概念之知識結構圖比較

由圖 4-9 比較「概念知識-分析」概念的專家知識結構圖與學生知識結構圖 後發現:

1.就試題 4、5、7 三題而言,雖試題 5、7 是同一個因數概念的題目,但因難 易度不同,而有上下位關係,大致來說,這三題的學生知識結構圖與專家 知識結構圖是還算吻合的,

2.就試題 15 而言,因題目尚有合數、公倍數、公因數、質因數等概念,因此 在閾值 0.5 時,並未與因數概念的試題 4、5、7 產生順序性關係,這是合 理的現象。

五、「程序知識」之試題關聯結構圖及學童因數概念分析

「程序知識」包含試題 1、2、3、6、12、13、14、16 八題,試題之分析如下:

(一)試題之概念分析及 IRS 結構圖如表 4-14 及圖 4-10 所示:

由圖4-10 可得以下之分析結果:

1.在「程序知識」概念的試題中,是由最下位的整除概念(試題 3)再發展 到因數概念的程序知識。受測學童在試題 3 的答對率最高,而試題 3 的整 除概念也是學習因數單元的先備知識,是屬於最下位的概念,按照常理推 斷,應該是答對率最高的試題,而施測結果與專家知識結構是不謀而合。

2.試題 14 的答對率最低,是最上位的概念,而試題 14 的最大公因數概念是必 須以其他概念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因此施測的結果與理論是相符的。

2.試題 14 的答對率最低,是最上位的概念,而試題 14 的最大公因數概念是必 須以其他概念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因此施測的結果與理論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