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認知

2.5.1 認知發展

認知(congniton)辭意的意涵,是指一個人對事物知曉的歷程。在這個歷程 中,也同樣包含了對事物的注意、辨別、理解、思考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張春興,

1991)。例如我們解一道文學題目時,我們從認識文句進而了解題目的涵義,再 找出符合的條件,最後得以推理出答案,此一連串思考過程即是認知活動。若用 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即知覺的歷程,亦包含了行為與心理歷程。

認知發展(congnitive development)廣義涵蓋了個體成長中知覺、想像、理 解、記憶、思考、推理、判斷等,各方面複雜行為之發展。狹義來說即是認知發 展是現代心理學家所從事的兩方面研究:第一方面著重於個體成長中的智能發展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目的在於探究人類出生到兒童期結束的這段時間,

個體對環境的知之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第二部分則著重於採取新興 的認知心理學上訊息處理論的觀念,而探究個體成長中對週圍世界的了解,究竟 是經過了甚麼樣的知之歷程為目的(張春興,1997)。

2.5.2 認知發展理論

如果舊有的認知經驗無法對新事物產生認同,便造成失衡的狀態,此時為了 能產生新的認知作用便改變原有認知結構,使其能適應新事物,也是個體認知發

20

展的歷程。Piaget 提出生命適應整個環境即為智力,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從出 生到成年的每個發展階段,皆依循著同一個發展過程而進化的,同化與調整是兩 種互補的作用,調整即形成了適應(adaption)(張春興,1991)。

這四個階段劃分的依據並不是年齡,而是依照個體認知結構整體形式的特徵 作為劃分標準,認知發展階段如下:

1.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 歲)

新生嬰兒只能靠外在感官與動作來認識自己的世界,但其認知能力已有物 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概念。

2.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 歲)

個體開始會使用語言、符號吸收知識也能運用簡單的符號從試思考活動,

但思考方式多以個體觀點為主,稱為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erism)且未能作出 合乎邏輯的思考,只能使用簡單的符號。

3.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 歲)

個體能經由事件從事推理思考,皮亞傑的觀察中發現如果將兩杯果汁注入 另一較為細長的杯子,五歲以下的兒童相信他的質量不變,只是高度增加了,

他們能夠了解質與量的概念。

4.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 歲~以上)

個體能運用較為抽象、合乎邏輯的方式去思考。此一時期兒童生理趨近成 熟,認知能力也漸長,可能會出現心境上的轉變。此時青少年已進入形式運思 期,能超越較為具體實際的概念並進而以較為抽象或富有邏輯性的思考方式。

2.5.3 認知與幽默發展

語言能力、認知理解的發展越趨成熟以及年齡的更替漸長,從低年齡層較為 具象的幽默理解形態轉為層次較為複雜多樣的諷刺、謎語或雙關語句,幽默理解 也漸趨社會性或是具侵略性的型態。青少年處於與成年的交接階段,幽默形態漸 似成人,開始懂得嘲笑自身或是消遣他人(Howe,1993)。

Cacioppo、Petty(1982)認為個體是否積極於從事花費較多心思的認知活動

21

或思考推論,其內在的動機與喜好程度有別,將此個人差異稱為認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認知需求高的人,對於任何新進訊息會進行較多的思考與分析,也 就積極於從事費心的認知活動與思考;反之,低認知需求者,也就是比較不喜歡 分析和處理訊息的個人,則傾向於避免需要思考的情境。

研究發現不同認知需求的個體,在處理訊息方面、說服溝通以及態度形成的 方式上皆有顯著的差異。以Haugtvedt、Petty(1992)的研究結果為例,高認知需 求者對於廣告所發出的訊息會花較多考慮的時間,所以訊息中的論點品質往往決 定了高認知需求者的思考反應。認知需求較低者則較不喜歡分析和處理廣告訊息 的個體,易受廣告中邊陲線索的干擾影響注意力被廣告中較簡單、討人喜歡的線 索給吸引而該商品本身,譬如:好笑、幽默或是吸引人的圖片。

Batra、Stayman(1990)同樣證明低認知需求者傾向用直覺式快速且簡單的 思考方式來處理訊息。過去的研究發現,觀看者的文化、種族、性別等個人因素 皆會影響幽默廣告的效果,以Madden、Weinberger(1982)所做的實驗為例,他 發現幽默廣告對於白種人男性最為有效。Zhang(1996)更探討個人認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差異對於幽默廣告效果所造成的影響,發現低認知需求者對於幽默 廣告有較佳的態度和購買意願,顯示其較容易受到廣告中的影響。

2.5.4 青少年認知發展理論

青少年期(adolescence)為青春期(puberty)與成人期(adulthood)之間的 過渡時期,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與「少年福利法」明文規定「少年」指12至 18歲的人。

蘇建文等(2003)提出此時期的青少年認知結構基本上已經形成,並且有 5 種思考特徵,開始有各種衍生的因應能力、會假設、可能性的思考,並逐漸具有 擬訂計畫的能力。

Piaget(1952)指出,11 歲以上的青少年能超越較為具體實際的概念並進而 以較為抽象或富有邏輯性的思考方式,擁有更具系統性的思考和假設演繹的能 力。

22

2.5.5小結

綜合上述的文獻,Piaget 所提出的四段性別認知發展理論時期,解釋了感覺 運動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從出生到 成年的每個發展階段,皆依循著同一個發展過程而進化。而青少年的認知理解,

從低年齡層到為較具象的幽默理解形態轉為層次較為複雜多樣的諷刺、謎語或雙 關語句,幽默理解也漸趨社會性或是具侵略性的型態。而認知發展「形式運思期」

則處於逐漸成熟的階段,思考型態能超越具體可以較富邏輯且抽象之概念來思考 及處理問題,有能力產生較精細之推想以獲得更多且更為精準的答案。

文獻亦指出,認知發展影響了對於幽默理解或創造的判讀能力,高認知需求 者會花較多思考的時間,反之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