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調節(Deregulation and reregulation):政策與地方轉譯

第五章 小麥文化節與鄉村發展

第三節 調節(Deregulation and reregulation):政策與地方轉譯

國家的政策從統治轉向治理,在此個案中最早形成的的航太文化節是符合傅 柯所認為的治理性觀點,國家政策下,由地方政府承辦、配合。然而,航太文化 節雖然沒有成功的形成常態性活動,卻點燃讓大雅在地居民開始尋找自己特色的 導火線,地方團體透過計畫申請的方式回頭將政府徵召進入小麥文化節的行動網 絡中(圖 5-2)。

儘管埧雅文化工作室在 2000 年的航太文化節屬於順從接受國家政策,但其 實此政策轉譯了地方特色如何操作的技術,地方文史工作者亦參與了一系列的培 訓:

「結合了社區總體營造的這一個項目,所以我們就陸續接受行政院這種的培 訓,提供我們在鄉鎮裡面從事文化再造工作者一些機會去培訓,訓練相關經 驗怎樣在社區整理資源,所以我們去上課的時候我們就一直在想大雅能有什 麼東西。」C5

大雅文化學會找到張村長,並由張村長與農會的溝通下,在與彩陶文化協會 等地方團體、文化人士等的腦力激盪下孕育而生第一屆小麥文化節的活動內容。

圖 5-2:航太文化節與小麥文化節的政治邏輯 資料來源:研究者改繪自李承嘉、廖本全、戴政新(2010)

地方節慶轉向是文化產業。楊弘任(2007:303)指出文化轉譯並不是轉譯出一個新 會水保局的經費,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商品化。Marsden 認為鄉村會面對自身的優 勢與劣勢,產生新的治理系統,鄉村生活開始發聲並運用自己的物質和人力資源 促進鄉村經濟的繁榮。大雅區地方民眾參與政府活動後積極尋找自身的優勢,透 過社會資本將行動者串聯起,並透過轉譯的方式,產生新的治理系統。除了原先 由上到下的治理性模式之外,出現由下到上的行動者網絡模式。

第四節 小結

本章目的是透過鄉村發展理論的架構分析造節活動如何影響鄉村發展,發現 此理論可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相互呼應,在調節的部分使得新興知識分子與地方傳 統網絡將各自擁有不同形式的資本互相轉譯。而在商品化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當 中非人行動者的重要性,若是能將技術徵召進入網絡,可獲得更好的發展。整體 而言,能永續經營的造節活動使得鄉村的網絡進行了串連,空間產生呼吸的洞,

賦予地方無限的生命力,但也發現造節活動其限制。

余昕晏、王雅慧與林坤誼(2010)認為小麥文化發展的瓶頸有幾項因素:小麥耕 種發展瓶頸、傳產研發行銷與技藝發展不均、缺乏完整地域性銷售之產業鏈、缺 乏政府主關機關認同。主要提及的是商品化過程所產生的問題,非人行動者小麥 的技術性克服,及宣傳行銷的部分;政府主管機關的不合作乃是因為在行動者網 絡並不能獲得到利益共享的過程,當中轉譯的失敗,不可忽略的是社會網絡的限 制。社會資本於社會網絡中扮演重要的影響因素,亦是一個社區發展的影響因素。

誠如 Woolcock 及 Narayan(2000)所說明社會資本對社區發展是有正負面的影響,

且社區發展中橋接型的社會資本更加的重要,有助於將外界的資源引入。在此也 有助於傳統地方行動者在小麥文化節發展後期提升文化資本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