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第五節 論文結構

本論文架構共分成六個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第壹章 緒論

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內容、研究範圍與研究流程提出說明。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文獻探討部分以國內、外學者提出有關供應鏈管理與居家家飾業之相關期刊、

論文與新聞雜誌等為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以價值鏈分析與個案公司訪談為主,採質化分析,透過深入了解公 司經營策略,獲得該產業與個案公司之經營依據。

第肆章 產業環境分析

以個案所屬之總體環境進行分析,討論產業特性、規模、競爭力模式等。

第伍章 個案分析

個案公司所屬企業環境分析,包含企業文化、組織、策略、產品、服務、研 發、行銷與業務、供應商、顧客、人資、財務、…等。

根據所選擇之個案公司,進行資料蒐集,加以整理與分析,透過歸納與整理,

找出企業的優勢與劣勢,藉由整理之 SWOT 分析彙整企業可能面臨之機會與挑 戰,並作適當之經營策略建議。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根據理論探討與實證探索,提出所觀察個案之研究發現,並進一步提出結論 與建議,提供身處傳統產業之廠商,尋求突破經營困境之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Simchi-Levi, Kaminsky & Simchi-Levi(2003)在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一 書中提到,八○年代,企業界發現新的製造技術和策略,得以降低成本,並在不 同市場中取得更好的競爭優勢。像即時生產(Just-In-Time, JIT)、看板(Kanban)、

精實製造(Lean Manufacturing)、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之類的策略相當流行,企業也投入大量資源落實這些策略。然而過去幾年來,許 多企業顯然已經盡可能將製造成本降到最低了,他們發現,為了增加獲利並提高 市場佔有率,必須採取的下一個步驟是有效的供應鏈管理。

一、何謂供應鏈(Supply Chain)

Stevenson(2010)認為,供應鏈為一連串的組織,包括生產及運送產品或服務 有關的設施、功能,以及活動。整個供應鍊流程開始於提供原物料的基礎供應商,

並延伸至最終顧客。設施包括倉庫、工廠、製程中心、配銷中心、零售商通路和 辦公室。功能與活動則包括預測、採購、存貨管理、資訊管理、品質保證、排程、

生產、配銷、運送和顧客服務。

利豐研究中心(2003)也將供應鏈歸納為以下三個面向:(1)供應鏈由客戶(或 消費者)需求開始,貫通從產品設計,到最初原材料供應、生產、批發、零售等 過程,中間或經過運輸和倉儲,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業務活動。(2)供應 商的參與者包括企業和企業內的部門單位,供應鏈是這些單位之間的互動和關係,

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的合作。(3)供應鏈的業務過程和操作,可以從工作流程(或 有研究稱為商流,Work Flow)、實物流程(Physical Flow)、資訊流程(Information Flow)和資金流程(Funds Flow)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供應鏈的資訊流程帶動工作流 程,工作流程決定實物流程,實物流程反饋為資金流程。

而根據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l, SCC)對供應鏈的定義為:供應

二、何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利豐研究中心(2003)提出,供應鏈管理就是把供應鏈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

London& Kenley (2001)

供應鏈管理結合了物流、採購、企業組織經濟、行銷與 策略,並於 1980 年代中期於不同領域中出現。

Handfield & Nichols (2002)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透過互相合作的組織關係、有效率的 商業流程與高標準的資訊分享而形成的一種對供應鏈 組織與活動的整合與管理;是為了提供組織會員持久不 墜的競爭優勢所創造的高績效價值體系。

Kitsolutions (2003)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在適當的成本與時間下,以適當的品 質將對的貨物或服務送到對的地點。

Simchi-Levi, Kaminsky, &

Simchi-Levi (2003)

供應鏈管理是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和店家有效整合

Christopher ( 2005) 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在於為了讓供應鏈成員獲得最佳報 酬的一種關係管理。

Langley, Coyle, Gibson, Novack &

Bardi (2008)

供應鏈管理著重在檢視並管理供應鏈網絡,提供企業節

資 料 來 源 : Thakkar(2006), Janvier-James(2011), Mikkola &

Skjott -Larsen(2006) , 本 研 究 整 理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家家飾產業與其他服務業不同的特點,故特別將採購管理列出,期望作為居 家家飾產業進行產品採購的決策參考。

二、 物流管理:H 個案公司的 20 家分店遍布全台,店內銷售超過兩萬五千種產 品,其產品配送規劃的複雜性與頻率非一般小型賣場或連鎖家飾用品店可比 擬,因此本研究將物流管理項目列出,希望能藉此了解個案公司在配送規劃、

執行面的優勢。

三、 賣場陳列與展示:個案公司經營美式居家家飾賣場,強調以情境式擺設展 示產品,由於賣場是接觸顧客的最前線,透過良好的商品展示除了能吸引顧 客駐留、也有機會增加消費,因此本研究將深入了解 H 個案公司對於賣場陳 列與展示的運作內容,並作為其他同業未來執行上的參考。

關於關鍵成功因素 (Key Success Factors, KSF;或稱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的定義,因不同學者將此觀念應用在不同產業或領域而產生了不同解釋及 定義。在 1979 年之前對關鍵成功因素的研究較少,對於關鍵成功因素的使用名 稱也意見分歧,諸如策略因素 (Strategic Factors)、成功領域 (Key Result Areas)、

策略變數 (Strategic Variable)及關鍵活動 (Key Activities)等,但在 1979 年以後就 有許多專家學者投入這項研究,而且對於關鍵成功因素的看法趨於一致 (范文偉,

Hofer & Schendal (1979)

關鍵成功因素是管理重要的控制變項,管理者對於關鍵成 功因素的決策,將影響企業在產業中的競爭地位。

Dickinson &

Furguson (1982)

事件、情境與活動等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都會對企 業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慎重處理這些因素。

Leidecker & Bruno (1984)

Glueck (1989)

關鍵成功因素乃透過一套決策與行動,利用產業分析找出 環境機會與威脅,進而評估企業相對優劣勢條件,藉以建 立 KSF 成為企業發展有效策略。

Grunert & Ellegaard (1993)

Dwyer, Hill & Matin (2000)

Ferguson & Dickinson (1982)與 Aaker (1983)定義關鍵成功因素的特性如下:

1. 關鍵成功因素會隨時間改變,並因產業、產品、市場不同而有所相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與分析,並大膽致力於少數幾個關鍵成功因素,以做為策略形成的基礎。

三、關鍵成功因素之確認

各家學者對於如何確認關鍵成功因素的做法各有不同,以下列出常見幾種分 析方式:

Hofer & Schendal (1978)指出,找尋關鍵成功因素可依下列步驟:

1. 確認該產業與競爭環境有關的因素。

2. 每項因素須依相對重要程度設定不同權數。

3. 依該產業中相對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權數。

4. 計算每一項因素的加權分數。

5. 針對每一項因素與實際狀況核對,比較其優先順序,是否與實際狀況相符。

大前研一 (1985)在「策略家的智慧」一書中提出關鍵成功因素的確認方式:

1. 市場剖析法:

i. 將整個市場依產品與市場兩種構面加以解剖成各區隔市場。

ii. 確認各區隔市場,並且認清哪個區隔市場具有策略重要性。

iii. 將關鍵性區隔市場發展產品市場與市場策略,並且分配執行策略的職 責。

iv. 將每個區隔市場所投入的資源加總,再從公司可用資源決定優先順序。

2. 比較法

找出成功公司與失敗公司不同的地方,然後分析兩者間的差異,並探討其發 生的原因。大前研一也認為為了找出經營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企業家必須 詳細檢視整個營運的每一環節,從原料取得、製成的掌控、到最後的售後服 務,每一個步驟都非常地重要。

Leidecker & Bruno (1984)提出了確認關鍵成功因素的七種分析技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1. 環境分析:包含將影響或已經影響某產業企業績效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力 量。

2. 產業結構分析:應用 Porter 的五力分析為分析產業結構的基礎。

3. 產業/企業專家:請教產業/企業界有卓越知識及經驗的專家。

4. 競爭分析:分析公司在產業中如何競爭,必須了解公司面臨的競爭環境和競 爭態勢。

5. 產業領導廠商:由該產業中領導廠商本身的行為模式,分析出可能提供產業 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要資訊。

6. 企業本體分析:此技術乃針對特定產業,如優劣勢評估、資源組合、策略稽 核、策略能力評估等。

7. 暫時/突發因素:此技術是針對特定企業,由對企業相當熟悉的專才進行分 析,雖然較為主觀,卻常能揭露一些客觀技術所不能察覺到的關鍵成功因 素。

吳思華 (1998)也指出,找出產業關鍵成功因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析產 業完成最終產品服務過程中各階段的附加價值,如原料、技術、製造、通路與品 牌等。企業活動各階段的附加價值比例是找出關鍵成功因素的最佳指標。在企業 各階段的價值鏈中,附加價值高且具有相對優勢的活動,可以做為企業關鍵成功 因素的來源之一。但若附加價值高,但各企業在取得上沒有障礙,則取得這些資 源並不具有優勢,亦不足以構成關鍵成功因素的來源。

本研究主要採取 Leidecker & Bruno 所提出的第二項—產業結構分析—與第 五項—該產業領導廠商的分析—確認關鍵成功因素的技術,來進行台灣居家家飾 產業供應鏈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

四、 關鍵成功因素之構面

根據周文賢 (1999)的研究,隨著市場及產品的不同,關鍵成功因素的構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亦會有所差異,不過一般仍可歸納為下列 12 項:

1. 企業形象

良好的企業形象乃是有利的競爭因素之一,尤其是對消費性產品,可使消費 者對產品產生高度的信賴。

2. 品牌形象

企業除需塑造一般性的企業形象外,亦需為每一產品塑造別品牌形象,兩者 之間關係密切。例如:寶僑 (P&G)公司擁有多樣品牌,在推銷產品時,常利 用企業形象搭配品牌形象的廣告。品牌形象的性質類似企業形象,但品牌形 象通常是消費者使用過該產品後產生的印象,因此比企業形象更具體、可接

企業除需塑造一般性的企業形象外,亦需為每一產品塑造別品牌形象,兩者 之間關係密切。例如:寶僑 (P&G)公司擁有多樣品牌,在推銷產品時,常利 用企業形象搭配品牌形象的廣告。品牌形象的性質類似企業形象,但品牌形 象通常是消費者使用過該產品後產生的印象,因此比企業形象更具體、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