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二節 識字教學策略的理論與研究

識字範疇的界定,所涉及的不僅是微觀的課程設計,更宏觀的標誌出識字 教育的目標。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裡清楚規定各階段學生該具備的識字能 力指標及識字量,而要使識字達到該有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鬆 愉快的氣氛裡自然學習,是每個教學者努力的目標。對於國小國語文教師中文 字教學的基本能力,陳正治(1996)認為須具備「文字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

及「文字教學能力」。「文字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分成字音、字形、字義三部 分;「文字教學能力」除了應以兒童為本位,循具體、半具體、抽象的教學次 序外,也要能活用字體結構知識,將形音義統一起來完整教學。在國語文領域 時數的縮減下,如何能於短時間內達到識字最高效率,就需要一些理論和策略 來輔助。

由於識字教學是一門科學,必須按規律進行,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它必然 要考慮對象、性質、任務等問題。以對象來說:識字教學面對的是國小學童,

就要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以性質來說,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整體中的一部分,

亦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就要遵循學習語文的規律;以任務來說,識字教學教 的是中文字,中文字有其特點和構造方式,就要遵循文字本身的規律。

因此,本章節研究將從識字教學策略的意義及其相關觀念、識字教學策略 的理論基礎、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三方面,來探討識字教學策略的相關觀念。

壹、識字教學策略的意義及其相關概念

一、識字的意涵

Perfetti(1985)認為識字包括了字形辨認(letter recognition)、字音辨讀

(phonetic astivation)及字義搜尋(semantic encoding)三個部分。Vacca,Vacca 和 Gove(1987)提出識字(word identification)是透過中介線索(字音、字形 的線索)去區辨或認讀字,包括唸字(word attack)、析字(word analysis)、解

47

碼(decoding)。McCormick(1995)則將識字定義為認讀不熟字或不成熟的讀 者之識字歷程,讀者需要使用一種或數種策略來辨識。

國內學者賴慶雄(1989)認為識字是指字形、字音、字義三者的緊密結合,

能正確寫出字形、準確唸出字音、並能理解字義為識字的重要內涵。賴惠玲與 黃秀霜(1999)將識字界定為認識文字的結構、讀音和表示的內涵,並強調對 字體的結構、字音的形成和字義的了解有根本的認識,才能書寫出正確的國字、

詞語以及句子,進而能加以運用。許幸惠(2010)將識字分從狹義和廣義二方 面來解釋:狹義的識字是指看到印刷文字後,能唸出此字的音(即字音的辨讀), 但不包括對此字義的瞭解;廣義的識字則包括字形的辨認、字音的辨讀及字義 的搜尋。

柯華葳(1993)針對識字的功能及成分提出了相當具體的分析。她認為識 字是閱讀的開始,屬於基礎的解碼工作,完整的識字是字形、字音、字義三者 緊密結合,它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視覺的知覺。2.字形的辨識。3.字義的直接 接觸:見字直接由心理辭典(mental lexicon)中比對(matching)出字義。4.

聲韻的轉錄(phonological recoding)以接觸字義。

從以上各學者對識字的看法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識字是對文字形、音、義 三者間的緊密聯繫;見字形能讀出字音了解字義,聽見字音能夠知道字形理解 字義,想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寫出準確的字形並發出正確的讀音。所以,能寫出 字形、讀出字音並理解字義,皆是識字的重要內涵。

二、識字教學策略的意涵與重要性

根據 Kail 與 Bisanz(1982)的看法,策略(strategy)係指一系列的活動,

而不是單獨的事件,為了這些活動,學習者需要習得組成成分的歷程,以及把 這些歷程組織成為一個整體策略的流程。蘇伊文(2008)將策略定義為個人為 達成某特定目標所採取一系列有計畫的方法和行動。而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y)則強調,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目標與內容後,在教學上 所使用的教材、方式、程序及技術(沈翠蓮,2001)。對於教學策略和教學方

48

法的區別,Kemp 與 Schwaller(1988)指出教學策略是教學途徑與教學方法的 組合;教學途徑是教材組織的方式,而教學方法則是教材呈現的方式。

張春興(1994)指出廣義的教學策略泛指一般教學上所採用的教學取向,

教師使用有計畫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進而達成教學目的。教師本位的教學策 略與學生本位的教學策略是在教學中常用的取向:(一)兩種策略取向各有優 點(二)不同學科宜採用不同策略(三)不同策略適合不同年級。張祖忻(1995)

則表示教學策略的內容包括課程的劃分、教學順序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及教學 組織形式的確定四個具體方向。進行教學策略活動時,林志忠(1997)提到需 注意有關「教學」的二個概念:一為教學是以心理學上的學習理論為基礎的,

二則是在學校教育中沒有「最好的教學法」,因此,教學策略並沒有優劣之分,

只有適用與否。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與對學生預期的學習效果,必須安排 有順序性的教學活動,所採用的教學策略通常是多種的方法與技術並行。教學 策略的運用,主要目的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欲望以激發學 生積極參與的學習動機,進而達到教學的主要目標(黃政傑、李隆盛,1995)。

歷年來,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始正視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一致認為識字教學 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洪儷瑜、王瓊珠,2010;Chall, 1996)。兒童的識字能力會 影響到閱讀成就,兒童在學習閱讀時,習得字形、字音的原則,並自動化的運 用這些原則,常會因識字能力缺陷,進而影響其閱讀理解發展(孟瑛如,2002;

洪儷瑜,1996 楊憲明,1998;)。萬雲英(1991)進而闡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 的基礎,更是一種知覺、記憶和思維轉化的複雜過程。在識字的心理過程中,

所謂正確地掌握中文字,不僅是熟記字形的完整結構,而且要形成該字的形、

音、義三者,緊密聯繫的統一整體,達到會讀、會解、會寫、會用。黃順益(1991)

認為識字主要在於字彙的吸收與運用,經由正確的理解認識而可運用得正確,

能不寫錯形、不讀錯音、不會錯意。

綜合上述可知,理想的教學策略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所採取的一系列有 計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行動;目的在幫助學生瞭解課程內容、建構知識,進而

49

達成教學目標、提昇學習成效。黃沛榮(2003)指出中文字教學的重點,是要 加強學生在文字「辨識」、「書寫」、「使用」三方面的能力,除了部首、部件的 識別,文字形義的掌握等技術層面之外,還涉及選定教學字集、釐分字級,乃 至編纂教材等教學策略。顯見在識字教學的歷程中,教師不可忽略中文字形、

音、義三者的緊密關聯,唯有對中文字的特性有根本的瞭解,方能採取合適的 教學策略,而在教學時,兼顧教師本位及學生本位的取向,而靈活進行教學。

因此,本研究所指的識字教學策略,是指為達成學生識字能力目標所採行 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行動。教師能應用理想的識字教學策略,是識字教學成功不 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三、國小識字課程的演進與現況

國小教育是各級學校教育的基礎,語文教育則是學習一切學科的主要工具,

識字課程更是語文教育的基石。臺灣國小識字課程內含於語文學科,識字教學 的規定沿革,則依據國小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逐步演進。

羅秋昭(2001)指出民國十八年教育部第七次修訂小學課程暫行標準時,

開始加上了國語科教學目標,明訂以學習說話、作文、閱讀及寫字為主;其後 歷經多次修訂,直至民國六十四年才公布國小課程標準。民國八十二年公布第 十五次的課程修訂結果,預計八十五年實施,這就是所謂的新課程標準。新課 程標準中,國語科包括說話、讀書、作文與寫字等四項活動,但採讀書為主的 混合教學,識字課程只是讀書的一環。

民國八十八年為因應時代的變遷及統整課程,教育部提出了九年一貫課程 暫行綱要,將本國語文分為注音符號應用、聆聽、說話、識字與寫字,閱讀及 寫作等六項,自此,有關學童中文字的識字能力開始獨立出現具體的能力指標,

載明本國語文是基礎工具,識字及寫字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之一。教育部 並於九十二年正式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九十七年進行 課綱微調,一百學年度後實施。

50

以下從基本理念、分段指標、教材編選及評量方式等分述九年一貫課綱國 語文領域中有關識字的相關規定。

(一)基本理念:首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 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 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二)分段能力指標:

階段/年級 分段能力指標

第一階段

1-2 年級

*注音符號運用能力

1-1-4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識字,擴充閱讀。

1-1-4-1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認識文字。

*識字與寫字能力

4-1-1 能認識常用國字 700-800 字。

4-1-1-1 能利用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字。

4-1-1-2 能利用生字造詞。

4-1-1-3 能利用新詞造句。

4-1-2 會使用字辭典,並養成查字辭典的習慣。

4-1-2-1 會利用音序及部首等方法查字辭典,並養成查字辭典的 習慣。

4-1-4 能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名稱、筆順,並掌握運筆原則,

練習用硬筆書寫。

4-1-4-1 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字形和筆順。

4-1-4-2 能正確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書寫原則。

4-1-4-3 能用硬筆寫出合理的筆順、正確的筆畫及形體結構的國 字。

4-1-4-4 能寫出楷書的基本筆畫。

4-1-4-5 能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變化。

4-1-4-5 能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