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九年一貫實施統整課程所產生的問題

傳統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的學科往往把科目之間的領域劃分 的非常清楚(吳瓊如,2004)。「合科統整教學」的政策,把傳統教學

育是分科培養,學科訓練較為深廣,教師之學科認同度很高,當他 們被要求去教涵蓋好幾個學科的「學習領域」時,自然會感到難以勝 任,而產生憂慮,提出反對,但這當中「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

「藝術與人文」則因涉及的傳統學科較多,採取合科教學方式遭遇的 問題較大,故出現較多反彈聲浪。立法委員在立法院質詢中曾經提出 的問題如下:(黃政傑,2004)。

(一)未經評鑑與實驗,決策過程草率,即變更學科傳統為學 習領域,容易犧牲教學品質,嚴重侵害國民權利。

(二)學習領城內的科目配置欠佳,忽略知識邏輯結構,增加 教師負擔,浪費社會成本,降低教學品質,此決策過程 草率,造成學子的重大權益損失。

(三)合科教學造成師資培育的困難,教師專門訓練不是以實 施學習領城之教學,使教師專業變成不專業,進而影響 教學品質,應即改善。

(四)實施統整課程,在教學時間、教材分配和教學內容的統 整上均遭遇問題,卻未提出具體及較好的方式讓教師理 解,教師大都持消極心態 ; 此外,要求教師協同教學,

也造成授課壓力。

從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實施至今,大家最為熟悉的統整課程是做 生活經驗上的統整,這樣的統整課程,所設定的主題大多與鄉土教 材、社區資源、學校本位課程有關,而且通常會與活動做結合,換句 話說,這些主題與學生生活的環境、學校周邊的環境有關,學生可以 藉由這樣的課程認識自己身旁周遭的事物,加強學生對於學校與家 鄉環境的認識與其認同度,藉由活動帶動學生的學習。就統整模式來 說,此部份大多是屬於複科統整課程或多科統整課程。除此之外,還

有一些學校較常實施的是依據學校的安排設定主題,或是配合節慶、

學校大型活動(運動會、園遊會等)來設定相關主題,以此設計統整 課程。因此,就統整模式來說,此大多屬於多科統整課程。而教師普 遍認為,國中階段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學科知識的教授,其所關心 的統整課程大多是以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統整,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學 生將來需要參加基本學力測驗。再者,目前政策上對於課程統整的部 分已做了修訂,要求老師教學需表現出統整的精神,並沒有再要求 老師們要做些大單元的統整課程或是多科統整課程。因此,就目前而 言,這類的課程多數學校已經沒有在實施,若有實施,就僅限於七 年級的新生。(劉怡欣,2004)。

綜合相關文獻結果,將國內教師在實施課程統整的困難原因,

整理如下:

一、主題統整的問題

七大學習領域間統整,一方面可以減少領域間內容與主題 重疊之處,另一方面也開放更多不同的學科統整方式(方德隆,

2000a)。若以主題為核心的課程統整設計,則不限於七大學習 領域所呈現的統整方式,但七大學習領域的學科整合方式,只 能就所包含的學科知能作關聯,限制了跨不同學科領域間統整 的可能性行(周淑卿,1999:72),反而限制了其他可行的統整 模式。過去臺灣課程界對統整課程的理論探討不多,對課程設計 的實踐更缺少經驗,所以實施起來,困難重重。這時不少學者、

專家帶著現場的中小學教師們一起做,發展出以“主題”為中 心的多學科(領域)統整模式。但這個模式立刻席捲全臺灣,中 小學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和精力,全力推展多學科 模式的“主題”統整,幾乎已經達到了“歇希底裏”的地步。多

學科主題統整取得了霸權的地位,封閉了其他模式的思考,而 且概念無限制的擴大,實施主題統整,就是在作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就是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就是在推行課程改革(歐用 生,2002)。在八十九學年試辦九年一貫的學校中,採取跨學科 及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者,各有 28 校 (34 %) 及 39 校

(48%), 此等學校的實施方式,接近於主題式課程統整 ( 邱兆 偉、張雅雯,2001:9) 。根據研究發現,許多試辦國民中學都採 用「主題式教學」作為課程統整的主要方式。在高雄地區,多數學 校紛紛仿效高雄市翠屏國中所採取的「主題週」的方式(邱兆偉、

陳明鎮,2004)。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學科課程輔導小組 (國中組 )(2001) 指出,課程統整的方式,包括學科內統整與 學習內容相關的跨科統整。部分試辦國中在實施主題統整教學之 後,經檢討覺得成效不佳,而將試辦方向調整為單一領域或單 一學科的統整,各有 20 校及 31 校 ( 邱兆偉、張雅雯,

2001:9)。

主題式課程並非統整的唯一方式,之所以成為國中試辦九 年一貫課程的一個重要層面, 成為最廣為使用的方式,主要是 因為這種方式能與分科教學並存( 莊明貞 ,2001) 。但是,課 程統整本身並非目的,而是達成教育目標的手段。主題式的課程 設計並非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一個主題若涵蓋太多學科就顯 得不切實際,課程設計難度較高,教學也不易專精。過於強調課 程橫的統整,可能忽略課程縱的連貫與銜接,而未能提供廣博 均衡的課程(邱兆偉、陳明鎮,2004)。臺灣現象中的主題統整,

仍保留學科界限,把“結”綁在“事實”上,仍偏重低層次的 能力;更甚者只有活動,沒有內容,許多課程流於花俏的競逐、

教材的拼湊。一個精緻的課程統整至少要包括六個構成因素,即

(1)主題;(2)組織中心;(3)教學內容;(4)能力指標;

(5)教學活動;(6)評量方法。日前盛行的多學科主題統整模 式,缺少最重要的三部分,即組織中心、教學內容和能力指標,

這三部分都與學問的知識有關,因此品質堪慮。許多統整課程的 學習主題,多偏於校園、鄉土或節慶,僵化而且重複(歐用生,

2002)。再者,如果只從技術層面進行兩個或多個科目的整合,

並非真正的課程統整,課程統整應是一種課程的組織概念,其 教育哲學是學生中心的,而對知識的看法則應是建構的。主題式 統整教學的實施,應與原本教學進度配合,如此,實施統整課 程措施之同時,可兼顧正常教學的進度與常規,是一種可以考 慮的適宜方式(邱兆偉、陳明鎮,2004)。設計統整型課程是因 為課程主題有統整學習的必要,而不是為統整而統整,為協同 而協同,所以課程內容之選擇與組織應「從主題出發」,視學生 精熟主題之需要而選擇、組織之(陳新轉,2003)。主題是否具 有普遍性的價值?是否能拓展學生對世界真實的興趣有關?是 否能引發學生的探究行動?尤其是要學生多關心社會問題,培 養學生關心社會,與社會一起呼吸,共同脈動的胸懷和能力,

這才是統整課程的進步主義的意涵。(歐用生,2002)。但在九 年一貫課程的試辦與正式實施階段,課程設計多半是由上而下 的科層體制之統整(bueaucratic integration), 形式上是統 整,實際上仍因循學科本位的課程模式(方德隆,2004)。目前 統整課程的實施上多偏向採用多科統整課程的方式,把各領域 的教材內容連結起來,因為常常忽略處理「概念」分析和「基本能 力」的發展,以致雖然有統整課程的設計,卻不免流於既有學科

教材中事實知識之拼湊,統整課程變成添加式的學習活動,因 而無法產生真正的重組。這種附加的統整教學活動,增加了老師 與學生的額外負擔(莊明貞,2003:351)。

二、教師能力與認知的問題

姑且不論 Beane 定義下的完全課程統整,即使是較寬鬆的多 學科式或是科際整合式的課程統整,對於國內大多數的國民中 小學教師而言,也是從未有的經驗。教師由依據「官定課程」進行

「分科教學」,轉換而為自行設計「統整課程」進行「合科教學」的 教學情境。這裡牽涉到的不只是與教師專業知能有關的技術層面 的因素,還牽涉到整個教師專業文化的轉型(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Bernstein, 1975;周淑卿,

2000)。事實上,對教師而言,單一領域或單一學科的統整是比 較容易施行的方式,也能培養教師之間合作的習慣(邱兆偉,

陳明鎮,2004:299~300)。

統整課程是校本課程改革的主要特色之一,而改革是否落 實,端視教師能否轉換課程典範,並且具備統整課程設計的能 力而定。(歐用生,2002)有不少學校的實務工作者反映指出 , 統整課程並未受到多數教師的理解與支持,目前中小學教師認 為把教材結合起來就是統整。學科知識未加以「轉化」,仍然堅守

「學科本位」,以為「協同教學」就能收到統整效果(陳新轉,

2003)。任何學問的知識結構包括事實(fact)、概念

(concept)、原理原則(generalization)和理論,事實組成概念,

概念組成原理原則。同時也要考慮學習方法或能力的因素,二者 是交互作用的(Drake,1998)。傳統課程設計的最大缺點是只強 調事實,要求學生記憶、背誦,而課程統整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層

次的能力,使學生有形成概念、歸納原理原則的能力。有些學校 發展出來的統整課程方案常是空有統整之名,而無統整之實 (黃嘉雄,2002), 其原因可能是學校誤解統整課程本意,教師 不熟悉統整課程及協同教學之改善,誤解教育部獨尊合科教學 或包領域教學,(教育部,2002;教育部,2004)卻盲目相互 模仿,競相採用主題式的統整課程型式,八爪魚式地一網打盡 所有學習領域 (方德隆,2004);教師只關心如何操作,只在 技術上改革,社會系統和課程理論仍然是分科課程的思考。即使 統整課程實施了,也只是教師暫時願意花額外的努力,來克服

次的能力,使學生有形成概念、歸納原理原則的能力。有些學校 發展出來的統整課程方案常是空有統整之名,而無統整之實 (黃嘉雄,2002), 其原因可能是學校誤解統整課程本意,教師 不熟悉統整課程及協同教學之改善,誤解教育部獨尊合科教學 或包領域教學,(教育部,2002;教育部,2004)卻盲目相互 模仿,競相採用主題式的統整課程型式,八爪魚式地一網打盡 所有學習領域 (方德隆,2004);教師只關心如何操作,只在 技術上改革,社會系統和課程理論仍然是分科課程的思考。即使 統整課程實施了,也只是教師暫時願意花額外的努力,來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