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各種知識信念模式的比較

從 Perry(1970)智力與道德的發展系統開始,Belenky, Clinchy, Goldberger 與 Tarule(1986)探討女性的知曉方式,Baxter Magolda(1992) 建構知識論的反思模式,King 與 Kitchener(1994)提出反思判斷模式,

Kuhn(1991)探討辯論性推理等,陸續提出個人知識論的各種模式。最 近 Schommer-Aikins(2004)更在一系列研究後,以整合性的觀點提出嵌 入知識信念的系統性模式,將知識信念置於較大脈絡下進行檢視。上 述模式從不同角度探討個人知識論,因此它們提出個人知識論的發展 歷程也不盡相同,Hofer 與 Pintrich(1997)整理個人知識論的研究觀點

(見表 2-10),比較上述模式主張個人知識論的發展情形(見表 2-11)。 以個人知識論的研究觀點而言,依據表 2-10,這些模式均假定知 識信念是由多向度組成,在知識本質方面,主要探討知識的確定性與 簡單性;在知曉本質方面,主要討論知識來源與對知曉的辯護;在學 習與教學方面,除了 Baxter Magolda 強調學習的評估、學習者、同儕 與教學者的角色,及 Schommer 指出快速習得與能力天生之外,其他

相關理論則未提及。此外,在這些模式中,僅有 Schommer 同時探討

Kitchener

【知識確定性】

資料來源:Hofer & Pintrich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Theorie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know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1), p.113-115.

以個人知識論的發展而言,在表 2-11 中,這些模式描述青少年後 期與成人時期知識信念的發展情形,多由早期的絕對論觀點,逐漸發 展為建構性與脈絡性的觀點。例如:Perry、Magolda、Kuhn 指出的絕 對論時期,相當於 Belenky 等人的沉默與接受知識以及 King 等人的前 反思期;而 King 等人的準反思期介於 Perry 的多元論與相對論之間;

至於 Perry、Belenky 等人與 Magolda 的建構與脈絡性的知曉方式,則 相當於 King 等人的反思期。

& Kitchener)

辯論性推理

資料來源:Hofer & Pintrich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theorie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know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1), p.92.

不同的研究取向發展出不同的知識信念模式,這些模式運用不同 的定義、概念結構與方法論來檢視知識信念。根據本節文獻探討,Perry (1970)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提出智力與道德的發展系統;Belenky, Clinchy, Goldberger 與 Tarule(1986)擴展 Perry 的架構探討女性知曉方

式;Magolda(1992)比較上述兩者觀點,對性別差異產生興趣;King 與 Kitchener(1994)藉由縱貫與橫斷研究,發現知識信念從青少年至成 人時期會隨時間改變,這些模式均以 Perry(1970)的理論架構為基礎,

再經過一連串後續研究擴展而成。最近,Schommer-Aikins(2004)以整 合性的觀點,提出嵌入知識信念的系統模式,這個模式建構較完整的 理論架構,強調知識信念與學習變項的互動情形,重視信念間的交互 作用或回饋機制,以巨觀角度來檢視知識信念。

比較這些模式的特色,Perry 強調大學生如何理解自己過去的教 育經驗,描繪個人知識信念的發展歷程,但其研究對象主要以男性為 主,僅在描述知識與真理的本質。Belenky 等人探討知識與真理的來 源,深入瞭解女性的知曉方式,但她們僅以女性為研究對象。Magolda 開始比較 Perry 與 Belenky 等人的觀點,討論不同性別對教育和學習 經驗的理解方式,但仍以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King 與 Kitchener 將研究對象延伸至中學生,分析結構不佳問題的推理歷程,雖然被廣 泛用於教育情境,但受限於僅探討結構不佳的問題解決、訪談工具使 用不易等影響。Kuhn 以日常生活脈絡連結個人知識論與推理歷程,

但其分類較為簡化,未能提供足夠的實證支持。最近 Schommer-Aikins 提出嵌入知識信念的系統模式,指出知識信念與自我調節學習或教室 表現間的交互作用,研究對象擴及中學生與大學生,較能完整解釋學 生的學習歷程,但此模式處於剛發展的階段有待大量研究進行探討。

研究者考量 Schommer-Aikins(2004)的系統模式同時探討知識信 念與自我調節學習的交互作用,尤其強調知識信念對學習變項的影 響,不但符合本研究的興趣,也較適用於教學情境。因此本研究探討 學生知識信念與其學習歷程的關係時,採用 Schommer(1990)對知識信 念的分類方式,參考 Schommer-Aikins (2004)的理論觀點,選擇學生

對學習的信念(能力天生與快速習得)、對知識本身的信念(知識簡 單性與知識確定性)、教室表現(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自我調 節學習(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等變項,提出「知識信念 影響學習運作模式」並進行模式驗證,以瞭解知識信念對學習歷程的 影響。

由於 Schommer-Aikins(2004)的系統模式處於剛發展階段,本研 究提出「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強調知識信念對學習變項的單 向影響,暫未探討這些變項間的交互作用或回饋機制,而將這些回饋 機制留待實驗研究或後續研究再進一步討論。

第三節 知識信念在學習歷程中的相關研究

個人知識信念可被視為後設認知歷程(metacognitive process)或 知識論的後設認知(epistemic metacognition),它會影響個人選擇學習 內容並決定如何學習,對個人的學習歷程相當重要。以下討論知識信 念與學習歷程的關係,知識信念在認知處理歷程中的角色,再分析知 識信念與學習歷程的相關模式,以瞭解知識信念對學習歷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