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資料的來源與蒐集策略

質性研究中,資料蒐集策略的選擇取決於研究的動機、目的、問題、情境和可 能獲得的資源(陳向明,2002)。本研究旨在探究行政人員面對倫理困境時的思考與 決定,考量研究問題的適切性,以訪談法為主,參與觀察與文件分析為輔,以下分 別闡述採用的理由及三種資料蒐集的方法。

壹、訪談

訪談是一種有目的的會話,經常是兩個人之間進行或更多人一起,由一個人引 導以便從另一方獲得資訊(Bogdan & Biklen, 2003)。

一、採用訪談的理由

1.透過訪談有助於了解研究對象的過去生活經驗,以引發出受訪者一些潛在心 中的想法。Cranston、Ehrich 與 Kimber(2004) 探究校長面臨的倫理困境時,向受 訪者訪問有關道德方面的議題,如:「你能描述出一種情境,這種情境是當你必須去 做這個決定而你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正確,你能說出曾經產生的衝突情境嗎?」

2. A. Colton 認為,透過訪談的方式,教師願意分享關於他們遇到道德議題時 的經驗與信念的故事,並且用說故事(story-telling)的方式,是使教師的經驗變 得更有意義的主要方式(引自陳延興,2000)。本研究關注行政人員遭遇倫理困境時 內心的思考過程,透過訪談可以引發受訪者內心的一些想法,當受訪者願意敞開心 胸暢談時,受訪者正訴說著個人的生命故事。

3.行政人員所遭遇的倫理困境,涉及個人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困境的發生可能 與同儕、長官、組織有關,必須在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良好的共融關係下,經由訪 談才得以獲致。個人分享的經驗知識具有情境脈絡性,而訪談是社會情境中最具脈 絡性意義的交流活動(Mason, 2002)。因此本研究主要採用訪談法蒐集資料,藉此獲 悉行政人員實際所面對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的思考過程。

二、訪談設計之種類

訪談按問題呈現順序與結構程度可分成三種取向(Patton, 2002):

(一)非正式的會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完全取決 於互動的自然情境流程中。

(二)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事先將訪談 所要含括的議題,以提綱挈領方式設計成訪談大綱。

(三)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訪談之前 事先審慎決定訪談問題,意圖讓受訪者經歷相同程序,以同樣問題加以詢問。

上述三種取向的訪談法各有其適用時機,其分法可以針對研究之目的、性質加 以調整。本研究主要採用訪談導引法,因其較能掌握訪談內容的脈絡與重點,倫理 困境察覺、描述、確認,必先在研究者逐步的訪談導引下,較能切中研究主題。倫 理困境有別於一般人所言之經濟或工具性的難題,它牽涉令人掙扎的價值衝突,在 兩個「對」(right versus right)的情境裡面臨抉擇的一種難題;倫理決定則非一 般經濟決定,它的前提必是遭遇倫理困境後所下的決定。上述的界線分野有時模糊 難辨,因而透過訪談導引法可以一步步引導受訪者分享其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之思 考過程。然而,有些重要倫理困境可能因受訪者於訪談之際未仔細思索而遺漏。對 此,研究者可在與受訪者自然相處的互動中,以非正式的會話訪談方式提昇受訪者 對倫理困境的察覺。

三、訪談問題的內容與訪談過程

訪談是為了激發或產生受訪者之反應,好的訪談問題應該是開放式的(不預設 立場)、中立的(問題無暗示性)與單一且清楚的。本研究於訪談大綱中採用Patton

(2002)所提出之「經驗 / 行為問題」、「意見 / 價值問題」、「感受問題」、「知識 問題」等問題類型,以下加以說明。

(一)經驗/行為之問題:萃取研究對象擔任行政人員的經驗、行為、行動和活動 等描述。

(二)意見/價值的問題:了解研究對象面對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時之思考歷程。

(三)感受問題:了解研究對象對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後內心感受。

(四)知識問題:找出研究對象對事實的知識之理解,探討其所察覺有關倫理困境 與倫理決定的事實資訊。

除上述 Patton(2002)訪談問題的啟示外,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與個人實際之服 務經驗,初步形成訪談大綱,遂請兩位行政人員加以閱讀,確定題意是否清楚,再 針對其所提意見進一步修改,續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後,成為更合適的訪談大綱 (如附錄一)。訪談進行時,研究者致力於共融關係的建立及謹記對受訪者所回答的 內容保持中立的原則,且儘量避免詢問有關可以直接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多使用

探索式的問題讓受訪者對於特殊的問題回答更詳盡。訪談開始以輕鬆、簡單談話切 入,閒聊受訪者最近行政業務處理的概況,繼而多次的訪談來維持共融的信賴關係,

保持受訪者能在輕鬆、自由的情形下談論自己的觀點,訴說個人的故事,並且能對 於研究者的訪談感到舒服自在,願意提供豐富、詳盡的想法。是故,研究者在訪談 之前,會與研究對象約定時間,尤其注意考量他們的立場或方便性,在訪談的過程 中,親切的問候、溫馨的茶水、選擇舒適不受干擾的場地等。訪談時間與地點如附 錄二。

貳、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係指融入受訪者的生活,在自然互動中的一種觀察歷程,其中可見到 受訪者不加掩飾地與人、事、物的互動。

一、採用參與觀察的理由

本研究為探求行政人員所面對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有必要深入學校情境 內,觀察行政人員在面臨倫理困境時之反應與處理方式,一方面作為研究資料之來 源,一方面對研究對象之訪談內容進行三角校正。

二、參與觀察對象與時機

本研究對於有意選取的對象之背景與個性等資料先進行初步的瞭解,原則上以 學校所有行政人員為主,事先徵求其同意,請其填寫同意書(附錄三),並且告知研 究對象將會輔以觀察的方式,觀察的地點為各個行政處室、校長室、學校所舉辦之 重要會議,如晨會、校務會議、學校主管會報、各行政處室所舉辦的相關業務會議(特 教會議、編班會議、導護協調……等)。研究者在參與觀察中所扮演之角色並不參與 研究對象的行政事務處理,採不定時的觀察,只在旁觀察與記錄研究對象之行為表 現,特別敦請研究者較熟的主任、組長加以注意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人事物,隨時 提醒研究者前往觀察。觀察日期、時間與地點如附錄四。

三、參與觀察資料的記錄與整理

參與觀察時,研究者主要採用錄音機與記錄現場筆記的方式同時進行,如徵得 研究對象同意,則部分時間採取錄影機攝影的方式,以提昇本研究資料之可信賴程

度。進行觀察時,研究者將觀察之時間、內容,以及研究對象之關鍵表情、肢體語 言加以記錄(詳見附錄五觀察紀錄表格)。參與觀察後,將錄音內容轉譯成逐字稿,

錄影的帶子則選取與研究主題相關者做重點紀錄,成為資料的一部份。再者,儘速 完成觀察筆記,以求內容詳實而正確。

叁、文件分析

本研究探究學校行政人員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任何與倫理困境案例中相關的 文件皆加以蒐集,以作為資料佐證與三角校正之用。諸如,一、行政人員個人文件(如 發表於學校專刊文章、給家長或老師的通知單、……等);二、相關會議紀錄(如校 務會議紀錄、編班會議紀錄、學年會議紀錄……等);三、基於業務需要所發下文件 (如導護輪值辦法、放學時間規定與注意事項、每日晨會所發下的週事曆……等),

詳如附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