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3.6 資料分析方法
在完成問卷後,本研究首先經由敘述性統計探討個案 D 公司員工對 於導入「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及「精實生產推動關鍵要素」
之重要度、滿意度與執行程度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其次針對不同構面、
不同部門、不同職級、是否參與白帶培訓及是否參加黃帶培訓之員工,
進行差異分析。最後結合重要度與滿意度二維分析法(ISA)、品質機能展 開(QFD),針對個案 D 公司在「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及「精 實生產推動關鍵要素」,找出個案 D 公司當前推動精實生產應提升改善 的項目,並針對應提升改善項目提供管理建議,以做為個案 D 公司管理 層改善決策之參考。
3.6.1 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 SPSS statistics 22.0 進行資料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可分為以 下幾種:
1. 敘述性統計分析
有無參加黃帶培訓的樣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 Way ANOVA)
用以分析不同構面「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其重要度與 滿意度、「精實生產推動關鍵要素」的執行程度上是否有顯著差 異。
3. 標準分數 Z 值差異分析
由於問卷調查的對象,已涵蓋個案 D 公司所有參與精實生產活動 的員工,因此在分析不同部門別、職級別、有無參加白帶培訓、
有無參加黃帶培訓,為避免絕對數值之影響,先將平均數經過標 準化轉換,以標準分數 Z 值來進行差異分析。標準分數 Z 值計算,
如公式(1)。
標準分數 Z =
n X
(1)
X
為需要被標準化的原始分數,即為樣本平均數。
為是母體的平均數。
為是母體的標準差。n 為樣本個數。
當 Z 分數小於 0 時,表示該觀察值落在平均數以下;當 Z 分數大 於 0,表示該觀察值落在平均數以上;數值越大,表示距離平均 數越遠;若觀察值恰好等於平均數,則 Z 分數為 0。
4. 成對樣本 T 檢定
用以檢視員工對於「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的重要度與 滿意度之間是否有差異。
3.6.2 重要度與滿意度二維分析
重要度與績效度性能分析(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IPA) 由 Martilla and James(1977)所提出,用來分析產品或服務屬性,以促進 並 可 做 為 發 展 企 業 策 略 發 展 的 工 具 。 重 要 度 與 滿 意 度 二 維 分 析 法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Analysis,ISA),則是基於重要度與績效度性 能分析(IPA)發展而來,以滿意度取代績效度。本研究之執行方法是將本 研究之十三項「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個別的重要度平均值與 滿意度平均值算出,再計算重要度與滿意度的總平均。橫坐標(X 軸)為 重要度平均,並以重要度總平均為區隔點,區隔高於與低於重要度平均 的工作項目;縱座標(Y 軸)為滿意度平均,並以滿意度總平均為區隔點,
區隔高於與低於滿意度平均的工作項目。此種做法將工作項目分為四個 象限,而各象限之意義分別為:
1. 第一象限:高重視度與高滿意度,為應繼續保持的要素;
2. 第二象限:低重視度與高滿意度,為供給過度的要素:
3. 第三象限:低重視度與低滿意度,優先順序低;
4. 第四象限:高重視度與低滿意度,為改善的重點。
3.6.3 品質機能展開
本研究採用品質機能展開模型中的品質屋(HOQ),以「精實生產導 入步驟與工作項目」做為品質屋的 Whats(即顧客期望 VOC),以「精實 生產推動關鍵要素」做為品質屋的 Hows(即工程技術 VOE),透過分析 結合各個 What 與 How 的部分,以中央關係矩陣來表示「精實生產導入 步驟與工作項目」與「精實生產推動關鍵要素」的連接關係與程度,並 以「精實生產導入步驟與工作項目」的重要度與滿意度權重順序,據以 計算「精實生產推動關鍵要素」的執行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