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程序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分為三個部分:非例行性試題資料分析、MSLQ 學習策略動 機量表分數分析及半結構晤談內容資料分析,說明如下:

一、 非例行性試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晤談的方式要求四名數學學業成就高低不同的學生學生進行解 題,並透過放聲思考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說出心中的解題想法及 所採用的解題策略(如附錄 F 所示),藉此分析不同數學學業成就高低學生解題 行為的歷程。

(一) 原案產生:

放聲思考試題施測之後將每位學生的解題過程轉述成為文字資料,再經過另 一位資深老師確認以增加其信度,而確認的方式是從「數與量」(N)、「圖形與 空間」(M)、「邏輯與推理」(L)三個向度五個題目中隨機抽取一至二題進行轉 述文字的確認,如果有所出入,則討論更改,確認無誤後即為原案,本研究原案 的資料整理規則如下:

1. 解題歷程的階段區分:研究者參考 Schoenfeld (1985) 的解題歷程階之巨 觀分析架構,將解題歷程區分為讀題 (R)、分析 (A)、探索 (E)、計畫 (P)、執行 (I)、驗證 (V)等六個階段。階段代號以英文字母做為代表,

R代表讀題階段、A代表分析階段、E代表探索階段、P代表計畫階段、

37

I代表執行階段、V代表驗證階段。

2. 資料編碼:每一解題者都有一份原案資料,內容涵蓋施測的五個題目的 口語資料和階段代號。而口語資料的編碼有三碼,第一碼為題號,後二 碼為流水號。例如:小威進行【N-01 睡眠時間】解題時,一開始的時候 是先閱讀題目,其編碼為 101。

(二) 原案分析:

原案分析的過程包括解題階段順序和時間紀錄及解題分析等兩個部 分,分析如下:

1. 解題階段順序和時間紀錄:將解題歷程區分為讀題(R)、分析(A)、探索 (E)、計畫(P)、執行(I)、驗證(V)等六個階段為依據,加以階段區分與評 註,對照解題階段區分的結果,紀錄解題階段的順序、時間,並繪製成 解題歷程階段順序和時間圖,如表 3-5-1 所示:

表 3-5-1 解題歷程階段順序時間圖

階段 【題目代碼】解題歷程階段順序和時間 讀題 (R)

分析 (A) 探索 (E) 計畫 (P) 執行 (I) 驗證 (V) 時間(秒)

說明:^.^表示解題成功 >”< 表示解題失敗

2. 解題階段分析:針對解題歷程階段順序和時間圖進行解題階段順序分 析,以了解學生的解題過程,並對每一解題階段加註解題時間。

38

二、 MSLQ 學習策略動機量表

本研究在進行研究樣本的選取時,以讓每名學生填寫此份量表,結果如附錄 E所示,研究者會根據所挑選出的四名學生在此份量表中的成績做進一步的比較 分析自我調整學習策略策略高低和自我效能高低及學習目標導對其解題歷程、解 題行為和表現的影響。

三、 晤談內容資料分析

(一) 半結構性解題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行為之晤談大綱

本研究會在學生進行放聲思考試題的同時,透過晤談的方式了解學生本 身的動機信念及自我調整學習策略策略對解題行為和表現的影響,因此,研 究者將採用 Zimmerman(2002)所提出的自我調整的三個循環階段編製成晤 談大綱(如附錄 G),以作為研究分析的佐證。

(二) 半結構性個人背景晤談大綱

本晤談的目的是想要了解學生本身的背景資料對於他們學習數學和解 題行為的影響,藉此了解影響他們數學學業成就的其他可能原因,此晤談大 綱則列於附錄 H。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