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次轉錄:在訪談結束後,先撰寫訪談心得,而後即聆聽訪談錄音,並在重聽錄 音的過程中,將錄音逐字逐句轉成文字檔,並記錄當時研究參與者感性的語氣,及為貼 近真實的原貌呈現,在聆聽的過程中,腦海中會浮現與訪談時不同的感受,隨時記錄,

以對研究有更多的想法與討論空間,再將關於時間、地點、人名…等專業術語同音不同 字的地方特別劃記,再請參與者親自修正,以免其中有誤,影響研究真實性。

第二次轉錄:將整理好的逐字稿經由多次的反覆閱讀與思考,慢慢將其中出現重複 或離題的資料刪除,歸納整理與研究目的相關且有意義的詮釋資料,根據先前的訪談大 綱,有系統性的將資料轉放對照至訪談大綱的內容裡,並可發現其中不足或未提到的內 容可利用下次訪問的時間再度詢問。

第三次轉錄:將整體內容,按照時間、空間、情境和順序做規劃的排列,並利用自 身同樣身為選手的背景,撰寫時也較能掌握個案在訓練、比賽過程的狀態,研究目的是 湯仙虎教練的生涯整體歷程,從湯仙虎出生一直到接受訪問時所有的生命故事,多次閱 讀及轉錄逐字稿使書寫更加流暢,也讓本研究更有順暢感與生命力。

第三節 分析與重建湯仙虎文本脈絡

透過湯仙虎與身邊重要他人的自我敘說,敘說本為歸納性解釋取向,藉由敘說故事 的分析形式來探索與討論,得以發現其中關鍵所在,本研究主要針對個案研究對象進行 全面性的瞭解,涵蓋整個生命故事內容為取向的敘事分析,從個案的 1942 年出生,直 到現在還在為羽球付出與奉獻的整體歷程,從主體故事中擷取關鍵事件、情節、經驗與 各種角色,真實建構在湯仙虎教練的生命脈絡故事中,從個案研究的結構裡,經訪談、

文件分析,所有重要過程中所顯現的意義。

第四節 文本的再現與閱讀

湯仙虎的羽球生涯歷程文本的再現,以第伍章「選手生命故事」、第陸章「執教生 涯」及第柒章「結論與建議」的整體架構來描述個案所經歷的事件經過、時間順序、轉 折原委、心情起伏的完整性與連貫性,從一開始的啟蒙因父親產生動機接觸羽球,在進 入選手輝煌時期,退役後轉任教練,所有經過按照時間的發展,歷經各個階段,再衍生 研究參與者得進入,將故事一步一步的組織起來,並經由多面的資料蒐集來串連個案及 參與者的敘說,重回當時的情境。將受訪者所說的話顯示在文章中,讓文本再現更貼近 真實並感性,將原始資料嵌入其中,使閱讀時更加貼近個案真實內心想法並更能有深刻 體會與其中意義。

第伍章 選手生命故事

本章主要說明個案湯仙虎成為選手並創造傲人紀錄的過程。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 節為發跡印尼;第二節為回歸中國;第三節為關鍵事件。

第一節 發跡印尼

湯仙虎祖籍廣東花都,1942 年 3 月 13 日於印度尼西亞出生,育有兩女一子。出生 在印尼的 Kotabumi,位於楠榜省。這個城市是北方最大的城市,但當時是屬於鄉村,湯 仙虎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從小沒有接觸過其它的休閒活 動,因為羽球在印尼是非常普及化的運動,而才 8 歲的湯仙虎就跟著哥哥及年齡相仿的 舅舅跟隨父親上球館了。他回憶著:

父親一個星期上球館三天,那時候環境並不好,大人們在館裡面租了場,我們就在 旁邊場地,完全沒人教,全都是自己摸索,連燈,都是點油燈放在場地四個角,跟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你們無法想像吧!不過我們當時打得很快樂。(A,2014/11/28)

世界球王的啟蒙是這樣開始,沒有背景,平凡的踏進了羽球之路,隨著父親工作需 要,從 Kotabumi 搬到 Bandar Lampung (班達楠榜),此地區屬於印尼經濟樞紐之一,搬 到這裡,父親因為工作就沒有再打球、哥哥也沒有興趣,就剩下他自己打,隨之,父親 又帶著他們搬進了 Jakarta (雅加達),不論搬到哪,都只能自己找場地打,但卻自從啟 蒙的那個場地是球館之外,其於的全都是露天的,這樣不優渥的環境,造就了湯仙虎非 常獨立的個性,很多事必須靠自己才能擁有,而他會這麼努力,全是因為他對於羽球有 濃厚的熱愛,這也是他堅持羽球一輩子很重要的原因,這對他後續的成長過程有相當程 度深遠的影響。因緣際會下,與前印尼球王陳友福,同一個俱樂部。每位運動員心中都 有自己欣賞的球員,並幻想以後能夠跟他一樣厲害,陳友福,第一位於 1959 年獲得全

英羽毛球賽冠軍和三年後的亞運會羽毛球金牌的人 (橋友網,2015),就成為湯仙虎當 時所崇拜的對象,想著要如何模仿他的動作,日後湯仙虎還被譽為「陳友福的影子」。

他回憶道:

能夠有免費的打球最好了,那個想法是這樣子,那時候正好我那個俱樂部是室外的,

旁邊正好又認識一個比我小一點,王文教的侄兒,他帶我一起我們就進到一個同鄉 會的俱樂部,叫大埔同鄉會,那球館很小,離邊線很近,但至少是球館,不是露天 的,你很難想像吧,但幸好沒有甚麼風。還記得看到陳友福,就很崇拜他,看到他 就很欣賞,因為主要他打球的方式不一樣,他是用手腕比較多。所以,他比賽我們 就去看,不是天天能見到他,也就是看過幾次,還記得在球館遇到他,他也跟我們 講了幾次該怎麼打,以前那時候,沒有教練更沒有訓練,都是自己摸、自己想,幸 好我很喜歡想、很會模仿,就這樣喜歡打、一直打下去。(A,2014/11/28)

而規律的生活總是能讓人能力提升得很快,當時他的生活,早上跑步,下午上課,

晚上打球,偶爾參加一些當地的比賽,隨著時間下來,對於羽球已經產生相當大的興趣,

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去打球,17 歲的湯仙虎打進了印尼全國前八強,靠著都是模仿和自己 思考球路,一路上嘗試不同的球路讓自己技術能力得以提升,更透過反覆的練習讓自己 成長,這樣的模式讓他持續進步並超越了同齡的選手,這過程中,認識了一個朋友,王 文教的侄子,所以進到了另一個俱樂部,當地稱之為大埔同鄉會,有同儕的幫忙,讓湯 仙虎有了不一樣未來,也因為湯仙虎的能力強,不到半年就受到同鄉會的人的讚賞,鼓 勵他回國,以後代表中國出賽,隨後再度將湯仙虎推薦給遠在福建的王文教,同為印尼 華僑的王文教 (中羽在線網,2015),當時正為了從 1954 年起,成立的中國福建羽球代 表隊招募人才,而後的中國國家隊就以這批歸國的印尼華僑為骨幹 (陳秓梅、邱憲祥,

2005)。在當時對湯仙虎開出了第一免費打球、第二不用讀書的簡單條件,這對於一個 環境不優渥,整天想練球,還未成年的學生來說,是多麼天大的好消息,至於對他父母 而言,一開始確不太能接受。中國與印尼隔海之遙,天下父母心,誰願孩子離家這麼遠

呢。1960 年代的印尼華僑正面臨了排華事件的困境,印尼政府只要發生經濟或政治的問 題,就會先關閉或破壞華僑經營的商店、學校、報社等工作、居所都受限制,甚至連生 命安全受到威脅 (夏誠華,2005),當時在日本投降,印尼獨立後,印尼人民開始對華 人產生不滿,諸多印尼人都還不認為華裔印尼公民是真正的印尼人,華裔印尼公民的忠 誠度及效忠的意願受到質疑,以至於印尼獨立後轉而爆發排華的氛圍,形成印尼與中國 民主主義的對決(黃鈺容,2009)。湯仙虎的父親是羽球愛好者,因此情況,希望他的兒 子到中國,在較安定的環境下成為優秀的羽球選手,為中國爭取國家榮譽 (附錄 4-19),

經過幾番溝通,家中同意讓他去過更好、更適合他的生活。他回憶說:

當時是原本的俱樂部贊助我用具,而大埔同鄉會只是我借用他們的場地 (球館),大 家就注意到我,透過王文教的侄子,也就跟他們有比較多得接觸,從那時候開始,

他們會告訴我們一些回歸中國的建議,一些愛國情操,雖然當時正處於排華時期,

父親是在荷蘭公司上班,因此並沒有直接影響到我們家的生活,情況沒這麼糟,但 當時的確是那樣,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還是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那種心理的感 覺很不好,慢慢的也激發了我想要回國、報效國家的心,二來也不用念書,只要能 打球,我就好。(A,2014/11/28)

湯仙虎受到當地同鄉會隊友及當時印尼華僑所處於較不平等對待的環境影響下,更 確立了自己的未來就是往打球這個方向前進,不光只是本身的興趣,更身受排華事件帶 來得心理不平衡,激起他內心深處不服輸、不想被別人看不起的心。除了對打球的執著 更有一股為中國打拼榮耀的熱情與信念,因為他知道回去以後就是代表中國,不只是能 打贏自己人,更是能夠挑戰全世界的好手,種種因素讓他踏上了回歸中國之路。

第二節 回歸中國

回到中國之後,遇見了他人生的第一位教練王文教,隨即開始接受系統性的訓練,

採取三從一大:「從嚴、從難、從實戰的出發,科學的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訓練模式,

「嚴」:就是軍事化,日常生活受到嚴格且統一的管理,「難」:目標是世界冠軍,訓練 要與比賽同樣艱難,平時訓練舒服,比賽就會難受,「實戰」:根據實戰可能出現的各種 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大運動量」:一堂訓練課,必須有多次接近極限強度和大密度、

大強度的訓練 (黃永旺、許惠明、董金龍、石翔至,2005)。當時 18 歲正值年輕氣盛時 期且能力較突出的湯仙虎即被視為福建隊的重點栽培選手,但從原先打室外場地的環境

大強度的訓練 (黃永旺、許惠明、董金龍、石翔至,2005)。當時 18 歲正值年輕氣盛時 期且能力較突出的湯仙虎即被視為福建隊的重點栽培選手,但從原先打室外場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