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國羽球教練湯仙虎生涯歷程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跨國羽球教練湯仙虎生涯歷程之個案研究"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競技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跨國羽球教練湯仙虎生涯歷程之個案研究. 研究生:姜凱心 指導教授:李建興. 104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跨國羽球教練湯仙虎生涯歷程之個案研究 2015 年 6 月 研究生:姜凱心 指導教授:李建興 摘要 身為羽球運動員,瞭解這種以全身性的跑、跳,結合技、戰術與臨場應變調整的運 動,想成功可說是是難上加難。本研究以中國國家隊榮譽顧問湯仙虎教練為個案,研究 對象他曾在國際賽 12 個年頭戰無不勝、37 歲仍獲得亞運金牌,協助中國成為世界羽壇 霸主的生涯歷程,結合 Super 五階段的生涯發展理論,研究目的在探究他的選手生命故 事與執教生涯。研究方法則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蒐集進行質性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一、他身為運動員保持高度的自信心,懷著相信會成功的強大信念;身為教 練則除對技術與戰術有透澈的瞭解,人才也著重培養正向思考與自信心的內在能力。二、 面對轉換時,他瞭解自己的興趣後就全力以赴。個案生涯發展對應 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來觀之,發現個案儘管前四階段吻合生涯發展目標及特徵,但在生涯發展至今無衰退現 象與 Super 之理論第五階段略有不同。可發現個案因屬跨國人材,受到不同背景、環境、 文化等影響,年至 73 歲對自我的生涯規劃,雖已離開職業競技場,卻堅持發展學校與 培育基層,走向產業的經營者的道路,歷經選手至教練、教練之經營者的二度生涯轉換, 人生未見進入衰退期之跡象,可能與持續秉持著最初對羽球的喜愛與執著息息相關。. 關鍵字:羽球教練、生涯歷程、個案研究、湯仙虎.

(3) A Case Study on the Multinational Unbeaten Badminton CoachXian-Hu Tang June,2015 Student:Chiang, Kai-Hsin Adviser:Lee, Chien-Sh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Xian-Hu Tang, the consulta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Badminton teams, the unbeaten badminton player and a successful multinational coach by implementing Super’s five lif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stages. Xian-Hu Tang was the winners in innumerable games in 12 successive years and earned a golden metal at his age of 37 at Asian Games.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involv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strategy for collecting the data. It was found that: (a) as a badminton player, confidence is the key element toward success. As a badminton coach, strategies and tactics are fundamental instruments in developing positive thinking and inner will. (b) Xian-Hu Tang devoted every effort to become an extraordinary coach while confronting the career transition. The study cannot totally fit Super’s five lif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stages. Even though Xian-Hu Tang has been reaching the retirement for years, the decline stage of Super’s theory does not exactly exist in his career. The passion and persistence drive him for passing down the badminton experiences, techniques, and inheritance at schools.. Keywords: Badminton Coach, Career Transition, Case Study, Xian-Hu Tang.

(4) 謝誌 我的人生好像就一直活在看似平凡其實不平凡的情境中,偶爾會出現精彩的幾幕。 循序著學長姐們的腳步大學畢業就毫不猶豫的考了研究所,還在擔心會不會考上的同時, 卻以榜首的成績進入碩士班,看著大家幾乎都把研究所當大學念的節奏,轉眼間兩年過 去,我人生精彩的瞬間又出現了,我,要畢業了!腦中還浮現前參章的壓力、為了 final 徹夜未眠的日子、通過後的感動與怠惰,多少的回憶浮現在我腦海中,雖然這只是個階 段,並不是結束,但藉著這個機會,很想感謝一路走來幫助過我的所有人。 首先,我能如期的畢業,並按照人生規劃往前走,最要謝謝我的指導教授建興老師, 在我大學時期就對老師印象深刻,因為老師雖然不是羽球隊的教練,卻一直特別照顧羽 球隊的學生,所以一直想找機會與老師多學習,上了碩士班有機會找指導教授,便藉由 巧遇的時刻詢問老師的意願,開心的是老師一口就答應收我為徒,從此增添了老師不少 負擔,老師從教導研究層面的架構、方法、內容,到教我做事的態度與待人的方法等, 這段時間,讓我不只學術上有進步,我想人生態度上也有所啟發,我會帶著正向的態度, 繼續迎接挑戰,老師謝謝您。 此外,感謝彭台臨副署長,給予我很大的肯定,更給了我許多研究上的建議,以及 身為選手會面臨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等,雖然目標不一定會實現,但一定要敢作夢!; 感謝陳志一老師,謝謝老師這段時間對凱心不單只是研究上的建議與指導,並分享許多 以前的經驗,讓我不要輕易中斷求學之路,要做不一般的人;感謝高麗娟老師教導許多 研究觀念上的建議,以及寫作的技巧,質性研究有趣的地方,讓我更進步;感謝俞智贏 老師課業上的寬容,更提供很多研究上寶貴的意見和觀點,在老師身上看到自己還有很 多地方需要向老師學習。承蒙各位口委撥空審閱論文,並於口試時給予寶貴的意見與指 正,再一次致上最深的謝意。另感謝蔡虔祿老師從大學開始就非常照顧我,也非常支持 我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感謝石明宗主任肯定我的表現,並給我很大的支持,讓我得以順 利。 感謝各位師長之外,我能完成更要感謝湯仙虎教練,您是我非常尊敬的教練,雖然.

(5) 未給您指導過,謝謝您給我這個一生難得一次的機會,得以從訪談的過程中認識您、瞭 解您,您的一生如此精采,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您,也謝謝您的太太盧青教練以及您的 兒子的分享,你們的經驗讓研究順利完成,更讓我對人生態度有所體會,能像您一樣成 功的人不多,但可以找到自己愛做的事,並做一輩子!是我們能學習的榜樣,湯教練謝 謝您,有機會一定再去拜訪您。 感謝一路上最重要的家人,沒有你們也沒有今天的我,不論我好或不好,你們始終 帶著溫暖的力量支持著我,想跟你們說:「雖然很多事情你們沒辦法幫上忙,但我能感 受到你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我會加油!謝謝你們。」 最後,能完成這本論文感謝我搭檔芳茜,陪著我奔波到東莞做研究、紀錄、攝影, 讓我不是一個人。謝謝認識十年的好友高嬅、盈伶學姊、子榕、咪姊,謝謝你們提供我 很多寶貴的意見,修正了很多的錯誤,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大力伸出手! 此篇論文代表著階段性的目標達成,下個挑戰正要開始,獻給每個在為人生目標奮 鬥的所有人,只要有目標且相信自己,成功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姜凱心. 謹識. 于 師範大學競技學系研究所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6)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謝誌…………………………………………………………………………………………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羽球的研究...................................................7. 第二節. 生涯轉換的研究...............................................14. 第参章. 研究方法.... .......... ................................26. 第一節. 個案研究.....................................................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29. 第三節. 研究架構.....................................................30. 第四節. 研究流程.....................................................31.

(7) 第五節. 研究可信度................................ ....... ...........32. 第六節. 研究者立場...................................................31. 第肆章. 研究歷程.... .......... ................................35. 第一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35. 第二節. 資料的轉錄過程...............................................36. 第三節. 分析與呈現湯仙虎的文本脈絡...................................37. 第四節. 文本再現與閱讀...............................................37. 第伍章. 選手生命故事 ......... ................................38. 第一節. 發跡印尼................................................38. 第二節. 回歸中國................................................41. 第四節. 關鍵事件.....................................................47. 第陸章. 執教生涯.............. ................................51. 第一節. 嶄露頭角.....................................................51. 第二節. 重返印尼.....................................................53. 第三節. 屹立中國.....................................................54. 第四節. 商業轉換.....................................................61.

(8)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67. 第二節. 建議......................................................72.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73. 參考文獻................................................................75 一、中文部分.........................................................75 二、英文部分.........................................................80. 附 錄 附錄一. 受訪者同意書.................................................83.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84. 附錄三. 訪談大綱(一)................................................ .85 訪談大綱(二)................................................ .86 訪談大綱(三)................................................ .87 訪談大綱(四)................................................ .88. 附錄四. 相關照片資料 1-30........................................... .89. 附錄五. 訪談逐字稿 (一) ............................................ .96 訪談逐字稿 (二) ............................................ 139 訪談逐字稿 (三)............................................. 156 訪談逐字稿 (四) ............................................ 162. 附件六. 訪談日誌 (一) ............................................. .165 訪談日誌 (二) ...............................................167.

(9) 表 次 表一. 湯仙虎培養出的世界冠軍..........................................2. 表二. 國內外學者生涯轉換彙整表.......................................16. 表三. 國內外學者對運動員生涯轉換相關研究.............................20. 表四. 研究者運動成就.................................................34. 表五. 湯仙虎選手時期重大比賽成績.....................................45.

(10) 圖 次 圖一. 研究架構圖......................................................28. 圖二. 研究流程圖......................................................30. 圖三. 個案生涯發展對應 Super 生涯發展理論圖............................68.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印尼羽球為世界頂尖的國家之一,選手魏仁芳更在羽球男子奧運單打獲得第一位冠 軍,這位選手正是本研究對象湯仙虎當時所指導的選手,可惜湯仙虎在當球員時期,羽 球還沒成為奧運項目,未曾有機會在奧運殿堂上征戰,卻能在執教過程訓練出此位奧運 男子第一金,這也是整個羽球發展重要歷史的里程。 印尼的陶菲克與中國的林丹被稱為本世紀羽壇的兩個絕世天才。2004 雅典奧運冠軍 被印尼譽為天才球員的陶菲克曾這樣說:「沒有接受過湯仙虎的指導是我一生最大的遺 憾,讓他離開印尼,則是印尼羽協做出最錯誤的決定。」(新華體育,2009) 2008、2012 兩屆奧運男子單打金牌選手林丹在奧運前更直接指名希望湯仙虎教練來指導他,並在他 自傳中告白:湯仙虎是位非常特別的教練,因為他非常懂得尊重球員,在他面前,是一 個最真實的自我 (林丹,2012)。既然已是天才選手為何還會說出這樣的話,可想而知, 羽球運動的勝負,不只單靠選手本身身體素質的力量、速度更包含戰術運用、手法技巧 及場館適應等全方面之能力,更關鍵的是背後有一位能幫助你、瞭解你的教練。 林文郎和劉宇 (1999) 指出,當國際競技運動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運動成績已愈來 愈接近人類的極限時,教練的素質乃是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競技舞臺上成功的關鍵。由 此再度證明,運動員能成功不是自己就能辦到,教練的角色也極為重要,湯仙虎教練在 不同國家都能指導出冠軍選手,顯示湯仙虎在世界各團隊裡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湯仙虎教練早在 1963 年新興力量運動會上,中國隊就展現了與他國不同層次的實 力,男子單打項目更是最受人矚目的,當時的湯仙虎從 1963 年開啟著他十二年國際賽 場上的不敗傳奇 (新華網,2009)。1965 年拿下第二屆中國全運會金牌,更再十年後 1975 年第三屆中國全運會蟬連男子單打金牌。在十年間身體狀態竟然能夠保持頂尖競技狀態, 實在令人驚豔。湯仙虎的選手生涯能堅持到 37 歲才退役 (維基百科,2014),是現役場. 1.

(12) 上任何一位選手都會佩服的偉大運動員。儘管頂尖運動員面臨生涯轉換時,會由選手轉 至教練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然而羽壇傳奇湯仙虎教練的帶隊績效,在跨國的不同文 化差距卻能傲視全球,背後的努力實待深究。在 1981 年先後在中國與印尼國家隊執教, 1997 年在度回到中國國家隊,湯仙虎轉教練後並沒有停止改寫羽壇輝煌成就歷史的腳步, 在執教過程中培養無數各個單項的世界冠軍 (維基百科,2014)。其執教弟子如林丹, 獲得世界錦標賽 (五屆)、湯姆斯杯 (五屆)、全英公開賽 (五屆)、蘇迪曼杯 (四屆)、 世界盃 (二屆)、奧運 (二屆)、亞運 (三屆)的金牌,此位創造羽壇大滿貫球員林丹對 幕後成功推手湯仙虎由衷的推崇,可代表對他運動成就的註腳。以下將湯仙虎在印尼及 中國帶出的世界冠軍整理如表一:. 表一 湯仙虎培養世界冠軍一覽表 編號. 選手姓名. 國籍. 項目. 比賽. 1. 吳迪西. 中國. 女雙. 1983 年世錦賽、1984 年全英公開賽冠軍. 2. 林瑛. 中國. 女雙. 1983、1987、1989 年世錦賽金牌. 3. 魏仁芳. 印尼. 男單. 1992 年奧運會金牌. 4. 阿迪. 印尼. 男單. 1989 年中國公開賽冠軍、1992 年奧運亞軍. 5. 蔡祥林. 印尼. 男單. 1992 年中國公開賽冠軍、1992 年奧運銅牌. 6. 葉誠萬. 印尼. 男單. 2000 年奧運會銀牌、2001 年世錦賽冠軍. 7. 吉新鵬. 中國. 男單. 2000 年奧運冠軍、日本公開賽冠軍. 8. 夏煊澤. 中國. 男單. 2000 年奧運銅牌 2003 年世錦賽冠軍. 9. 蔡贇、傅海峰. 中國. 男雙. 2006 年世錦賽金牌、2012 奧運金牌. 10. 林丹. 中國. 男單. 2008 年奧運金牌 2012 奧運金牌. 11. 鮑春來. 中國. 男單. 2009 日本超級賽冠軍 2009 年亞錦賽金牌. 12. 陳金. 中國. 男單. 2010 世錦賽金牌、2012 世錦賽金牌. 13. 杜鵬宇. 中國. 男單. 2013 亞錦賽冠軍、2013 世錦賽銅牌. 2.

(13)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以國際羽球發展趨勢來看,印尼是屬於羽球技術的發源地,1960 年及 1970 年代, 印尼隊的技術水準在國際羽壇處於領先的地位,具體而言,第四屆到第二十二屆的湯姆 斯盃比賽,印尼隊共計囊括十三面的金牌,可說是國際賽場上的霸主,但由於當時政治 因素中國直到 1982 年 (第十二屆) 才參加湯姆斯盃,但在其它賽事得以看出中國實力 足以超越群雄,當時被稱之為「無冕之王」,直到現在的國際賽場上,中國還是囊括了 大半的獎牌,多年訓練及傳承下來的實力可看出其中必定有值得探究的經驗及方法 近年來臺灣羽球選手的實力,在國際場上不論任何項目成績都有顯著提升,看戴資 穎在超級盃問鼎冠軍,程文欣和陳宏麟在亞運奪得羽球史上第一面獎牌,此屆 2014 仁 川亞運更是不負眾望奪下兩銅,使臺灣羽球在國內的媒體篇幅隨之增加,這也代表著我 國羽球已經提升到更高的一個層次,但筆者身為國際賽選手,非常容易觀察到多年來中 國與印尼羽球整體的水準,確實領先臺灣及世界其他國家。 本研究對象湯仙虎自印尼出生,並在印尼接受訓練,擁有印尼特有的手法技術,再 到中國正式成為羽球運動員,接受中國式的體能訓練,培養出過人的毅力與堅持,將中 國及印尼的技術內化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概念模式,退休後又成功的生涯轉換帶領出許 多的世界冠軍,不禁讓研究者好奇,是如何將自己的成功經驗轉移到選手上,也是全球 羽球教練值得去提升並研究的方向,希望透過這位傳奇人物湯仙虎訪談與觀察,研究如 何成為一位成功的跨國運動員,又是如何從一位優秀運動員的角色轉換成頂尖的教練員, 探究其中獨到之處。 本研究針對中國國家隊教練湯仙虎為個案研究之對象,瞭解運動場相關歷程經過以 及其思維模式、經驗,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或教學方向和理念,並將此研究結果帶入 臺灣,提供各學校球隊的教練、選手作參考,期許各教練能多吸取各國的帶隊方式、技 巧及更深入的瞭解選手並加強溝通,在未來培育出更多優秀的選手,提升整體的羽球實 力,本研究更希望將羽球名人湯仙虎的整體生涯經歷及經驗整理成論文,讓更多想瞭解 湯仙虎教練的夥伴,可取得較多的資訊。.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 本研究目的將以湯仙虎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行探討,瞭解其成長過程與羽球運動員及 教練經歷,含生涯轉換之過程。本研究課題為下列三點: 一、個案成長過程與羽球運動員經歷為何? 二、個案生涯轉換與過程為何? 三、個案擔任教練至今的整體經歷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湯仙虎教練整體生涯歷程的經驗為研究整體範圍,從 1942 年出生後接觸 羽球後成為運動員,直到 2015 年的生涯經歷。界定 1979 年之前為運動員身分,1979 年退役,1981 生涯角色轉換成教練員先後帶領中國國家隊與印尼國家隊至今為中國羽球 國家隊榮譽顧問及李永波羽球學校校長。. 4.

(1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屬質性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進行,訪談方式採面對面的言語交 談而獲得受訪者的經驗、主觀看法及知識。因其中部分屬於回溯性的資料,受訪者可能 會有片段模糊或遺漏當時實際發生情況,對本研究結果將有所影響,可為本研究之限 制。 二、本研究僅探討在羽球跨國運動人才的個案,其他運動項目及其它跨國運動選手、教 練,無法深入探討,且各運動有其特殊性,所得結果不能一概類推。. 三、本研究在訪談過程中因涉及受訪者的意願,研究者將就蒐集到的資料加以處理、歸 納及論述。.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主題聚焦於中國知名教練湯仙虎在羽球賽場整體經過與選手轉至教練的過 程及擔任教練經歷之探討,以下為本研究中提及專有名詞,根據本研究逐一解釋,茲分 如下: 一、生涯 生涯 (career) 可視為一種生命的過程,是個人一生的道路或發展取向 (周文祥, 1996) 也就是每個人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串連在一起的整個生命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 轉換歷程,本研究定義為從個案出生至今的整體生涯過程。 二、生涯轉換 Super (1990) 依照年齡歲數將生涯發展過程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 五個階段,過程主要發展及完成自我概念及階段發展和任務進而進入下一個階段。在本 研究聚焦湯仙虎教練 1979 年脫離選手身份後轉至教練的過程,個人角色轉變所以體會 到、學習到歷程經驗,稱之為生涯轉換。 三、個案研究 (Case Study). 5.

(16) 以某一個社會單元做為一個整體所從事的研究,而從所從事之單元可能是一個人、 一個家庭、一個個體、一個機關、一個社區或一個國家 (社會工作辭典,2000),本研 究以湯仙虎個人所經歷的整體生涯發展歷程做為此研究個案。. 6.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在瞭解跨國羽球運動教練湯仙虎在羽球運動發展的整體生涯歷程經過,其中 包含生涯轉換及跨國從事教練之發展,本章分為二部份:第一節、羽球的研究;第二節、 生涯轉換的研究。. 第一節 羽球的研究 羽球運動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現在成為運動人口眾多的項目之一,臺灣的羽球人口 也逐年提高,研究者參閱多則羽球發展相關的歷史資料與多層面的羽球相關文獻,將本 節之論述分為羽球運動的發展及羽球的科學研究。 一、羽球運動的發展 (一) 國際發展 羽球運動的起源說法有很多種,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國際羽球總會 (IBF) 在成立 50 周年紀念冊上寫到:羽球運動早在 1934 年前就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荷蘭、中 國就有使用球拍類似當今羽球的體育遊戲,只是地區、民族、語言的不同,在名稱上也 不一樣 (陳秓梅、邱憲祥,2005)。1860 年代,英國軍官在印度孟買學會一種類似羽球 運動,名為「普那」 (Poona),而普那的球時用圓形硬紙板插上羽毛製成,板是木質, 兩人對立 (陳秋梅、邱憲祥,2005)。1870 年英國波福特公爵 (Duke of Beaufort) 在 莊園中接待返回英國的軍官,由於天氣太壞,在大廳將印度孟買人玩的普那當作消遣, 這就是羽球的前身,當時被稱「The Game of Badminton」,由於正從伯明頓村發跡,從 就稱之為 Badminton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定委員會,1984),隨之在英國開始流傳。二 十世紀初羽球運動更由英國傳到這個日不落帝國所屬聯邦各國,隨後普及於美洲、亞洲、 大洋洲等其他國家,最後傳到非洲 (葉志強,2006)。 至於國際組織方面,於 1934 年國際羽球總會成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喬治•湯 姆斯成為首任主席。為使各國順利進行交流,1939 年國際羽球總會頒布羽球競賽規則,. 7.

(18) 提供各會員國共同遵守,此時湯姆斯認為全球的男子團體賽發展已經成熟,可以進一步 發展,故此建立三年一度的湯姆斯盃 (Thomas cup),並打算於 1941 年舉行第一屆湯姆 斯盃羽球賽,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這項賽事被延誤,1948 年,第一屆湯姆 斯盃羽球賽在英格蘭的普雷斯頓舉行,現今仍是等級最高的男子團體賽事,女子組從 1957 年由英國最偉大的羽球名將 Uber 所促成的,稱為優霸盃 (Uber Cup) 媲美湯姆斯 盃 (陳秋梅、邱憲祥,2005)。 1962 年,印尼舉辦第四屆亞洲運動會 (黄真、黎氏秋红,2009) 後的 11 月,印尼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於次年 11 月在印尼舉辦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 這等級等同亞運的規格,共有含羽球等其它 20 個項目,而此屆湯仙虎獲得男子單打項 目金牌,1965 年湯仙虎再度率領中國隊獲得新興力量亞運會的三項冠軍,包括團體、男 雙和男單 (維基百科,2014)。 1978 年初,亞、非、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地區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球總會,與國際 羽球總會並存,並舉辦了兩屆世界羽球錦標賽,為了讓世界羽球能穩定的發展,在許多 人的努力促成下,1981 年在東京召開國際羽總和世界羽總的聯合會議,宣告了兩個聯盟 正式合併,以國際羽球總會命名,至今國際羽球總會會員國已達 144 個國家 (呂芳陽、 陳麒文,2000;梁小牧,1991)。 在 1988 年漢城奧運會將羽球納入表演賽後,1989 年舉行世界混合團體賽,蘇迪曼 盃,比賽項目是由五個單項:男單、女單、男雙、女雙、混雙組合而成的,更是注重各 國家的五個單項的整體實力,使不論男女或單雙打,都受到相對的重視,整個培養羽球 的地區也持續增加。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羽球運動成為比賽比賽項目,賦予羽球運 動更崇高意義 (王家宏,1996),世界諸多國家更加積極投入羽球運動水準的提升,羽 球運動雖先於歐美國家發展,但之後亞洲國家急起直追,近年來,羽球運動在中國、韓 國、日本、泰國等亞洲地區飛速成長,全世界各國家蓬勃的發展,近幾屆的奧運會賽場 上,亞洲地區的國家囊括了大部分羽球項目的獎牌,連帶激起該地區民眾的關心及喜好 (陳秋梅、邱憲祥,2005),在世界各國羽球觀看的人口數,也相對提高。 (二) 中國發展. 8.

(19) 自 1940 年代開始羽球在中國各大城市逐漸有了發展,1953 年舉行了全國規模的羽 球比賽,當時印尼華僑體育代表團王文教、陳福壽回國並做了表演賽,當時優勝者比分 都相當懸殊,拿個 0 分不足為奇,當時中國的羽球運動,就是從這個零開始的 (王華龍、 魏協森,1980) 而這批以歸國的印尼華僑為骨幹的大陸國家隊,成立於 1954 年,開始 了大陸羽球的世界發展 (陳秋梅、邱憲祥,2005),由歸國華僑組成的羽球隊,儘管橫 掃世界強隊丹麥,但由於中國當時的體育活動及運動發展等項目是取自於蘇聯政府的經 驗,因此,1957 年,毛澤東對於蘇聯政府所擁有的運動經驗有所質疑,並在其帶領下推 動的所謂的文化大躍進,為在短時間內推翻西方的資本霸權,急於功成名就不切實際的 文化大躍進影響了體育運動的發展,在 1966-1969 與 1974-1976 期間,中國的體育運動 各項活動也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停擺 (Hwang,2005),導致中國羽球這十年間,缺席國際 各項賽事,但中國運動員勤於加強基本技術,並發展了幾項快攻的技術,創造了一種新 的打法,快速拉調結合扣殺,上網結合了搓、推,這種打法把當時的羽球技術提高到一 個新階段 (鄧力群、馬洪、武橫,1984)。至於中國自從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不單只 是羽球項目進步甚巨,各項競技運動成績皆有突破性發展,不再讓他國專美於前,中國 體育飛速成長,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到 2012 年雅典奧運會這 28 年間,金牌數從零至 今共 201 面。2008 年奧運會更是在金牌榜拿下第一名,整體實力在第二集團徘徊多年以 後,站上第一集團首位的水準 (鍾孟儒,2009),主要得力於政策的推行與方向正確, 其中推動「舉國體制」帶來的實際效果最明顯。然而在中國國內競賽上,實際操作以「中 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簡稱 (全運會) 為中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水準最高的 綜和性運動會 (黃強,2002、楊樺、陳寧、郝勤、劉建和,2003) 羽球項目自 1965 年 開始舉辦,湯仙虎更在此賽事拿下男子單打冠軍,第二屆與第三屆因政治動亂雖相差十 年,但十年後 1975 年第三屆全運會男子單打項目仍由湯仙虎拿下,由此可見,本研究 個案對中國羽球歷史上有著相當程度上的貢獻,能夠稱霸國內外十年,相當的不容易, 更值得探討個案是融合印尼及中國兩地訓練後的人才,所屬不易,現今仍在中國執教培 養後代,持續創造羽壇歷史。 二、羽球的科學研究. 9.

(20) (一) 體能 體能是每一個運動選手都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支撐整場比賽的基礎,林正常 (1989) 指出,體能包括能量的質與量資源的肌力、動力和耐力、以及這些資源發揮的調整或輔 助能力。換言之,運動員的體力發揮,與肌力、動力、和耐力為主以柔軟性、協調性、 敏捷性、時機、平衡、放鬆和集中力的配合為輔,對羽球項目而言更為重要,羽球運動 是屬於隔網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和其他週期性的運動有所不同,它除了具短時間的反應、 高強度的運動節奏外,更是一項需要高度技巧與體能的運動 (呂芳陽、周財勝,2008), 涵蓋範圍涉及全身的跑、跳、即停啟動、轉身、揮拍…等各種動作,故選手專項特色須 擁有非常好的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是結合多項特性的運動 (周育伶、莊進德、王 正忠,2008) 因羽球賽制改變,快速進攻普遍成為各國主要採用的核心訓練目標,比賽 激烈性的提高也讓羽球比賽朝向技術全面、主動搶攻、攻守均衡、快速致勝的方向發展, 專項性的體能訓練指標也隨之改變,浦鈞宗、高崇玄、馮煒權 (1989) 認為羽球運動的 特點可概括為「快」、「全」。所謂快就是啟動快,彈跳高,擊球快,回位快,全及為全 方面的能力,羽球特色就是來回準備時間短、強度高、間歇式的運動狀態,因此,速度 耐力素質是基礎,隨著所有選手的能力的提升,拍數來回也越來越多,除了其他層面能 力之外,基本的體能對此項目而言極為重要。 (二) 心理 對於高水準的運動員而言,實力沒有顯著的差距,在層級較高的賽事上,選手背負 著國家榮譽及期望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壓力與運動員宛如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 在競賽表現中,過大的壓力常使得運動員過度緊張,甚至造成焦慮的負面心理狀態,這 時一位選手的心理素質,排除壓力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優秀者與一般運動員的差異是, 優勝者具有控制壓力的能力。面對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喜歡腎上腺素所激發出來的 感覺 (彭臺臨,2011)。因羽球運動屬開放性的運動,不像閉鎖性項目只需要顧慮本身 的動作要求,而是像紀世清 (1999) 所指出影響羽球選手心理層面的來源,常來自觀眾、 裁判、教練、隊友、比賽對象、場地設備之外在因素,及比賽氣氛、自信心、壓力、選 手本身機能狀態之內在因素。當面臨這種內、外在因素的衝擊,這些都間接的關係選手. 10.

(21) 在場上的表現,若心理素質不夠強的選手,往往面臨失常或發揮不全的狀況,甚至就因 此輸掉比賽,羽球選手必需擁有高度壓力排除、降低焦慮和提升自信心的心理能力 (姜 大如,2006) ,從心智訓練的觀點來看,不同配速的運動技能操作,須有不同的心智策 略 (Strategy) 屬於自我配速的技術,其心智訓練之步驟為:預備、意像、集中焦點、 執行及評量。外在配速則包含動機,焦慮,放鬆與策略 (卓俊伶,1987) 因此,常看到 的羽球比賽中,選手都會透過喊聲的方式,一來是鼓勵自己增加我方氣勢,並且希望對 手因此承受較多的負面壓力,二來是排解自己在高強度來回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經過 自我喊聲激勵自己,也能與觀眾產生互動連結,增加外在的助力,另一種在比賽中常見 到選手的心理排解壓力之表現為自我對話,比賽沒有人想失敗,但也沒有人不經歷失敗, 被認是歷史上最優秀的籃球明星 Michael Jordan 就曾說過: 「在我的職業籃球生涯中,有 超過 9,000 球沒投進,輸了近 300 場球賽,有 26 次被球隊寄予厚望進行最後一擊的致 勝關鍵球卻失手,我的生命中充滿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得以成功。」 Michael Jordan 利用正面的自我對話,激勵自己持續練習,他鼓勵自己,失敗就是成功 的基石,而他也真正地在運動上獲得榮耀的回饋,若每個人都能成功的運用此方法,在 面對比賽時也就能較平常心面對,比賽追求的自我實現與國家的榮耀之外,回歸到最出 參加比賽的原因也就是動機,這也是選手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大要點,運動訓練如 果只是學習而沒有動機 (Motivation),是不會進步的,羽球選手之訓練也不例外。所 謂動機 (Motivation),乃指有機體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目標,其內心的一種驅力。因 此,有所謂的「運動成績=學習動機」的說法 (紀世清,1999)。 總體來說,羽球運動比賽時間約需要一個小時,長時間的競賽過程中,須承受各層 面的壓力,因此成功的羽球選手在比賽時除了需要有高度的專注力(紀世清,1999) 之 餘,一定要能抵抗壓力,才能用平常心在場上發揮超水準的實力去戰勝對手。 (三) 技術 所謂技術,它是把身體擁有的體力充分的引導出來,產生最有效及合乎目的發揮 的手段。應包括:時機或時間的問題 (timing);方向或角度的問題 (spacing);快慢 或強弱的問題 (grading) (陳全壽等,1993),每個項目都有獨特的技術呈現,林建成. 11.

(22) (1999) 將羽球技術分為一、發球:正手發高遠球、正反手發平高球、平射球、網前球。 二、擊球方面:(一) 後場:正反手高遠球、高平球、平射球、網前挑高遠球、吊球 (快、 慢、攔截)、殺球、跳躍殺球 (重殺、輕殺)。(二) 網前 (搓、放網、推、撲、被動挑 高球)。 (三) 抽球、快擋、半蹲快打、接殺球。由上述基本技術,組成運動員在場上 比賽發揮的動作技術,運動員在選擇時,首先不能脫離自己的實際狀況,要根據技術水 平、打法、戰術特點、身體條件、身體素質等情況以及對方的情況,在擊球一瞬間選擇 對自己有利的回擊球路才能克敵致勝,羽球技術環繞著「快、狠、準、活」的概念,其 中核心是「快」字 。 「快」就是快速,是指移動速度、技術動作的出手和出球速度要以 快致勝 (丘玉芳,1993)。根據 IBF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在 2006 年的年會中決定,正式啟用 21 分落地得分制,此賽制大幅縮短比賽的時間,也能因應 電視的轉播,觀看人口也因此增加,羽球從舊制到新制的演變從求穩定、準確,到現在 的全面、多拍、強力為主的技術發展 (蔡虔祿、黃長福、紀世清,1997),新制的實施, 需加強速度、力量及控球能力,雖然體力稍耗比舊 15 分制少,但在「每球得分」的賽 制下,失誤即失分,比賽結果較充滿不確定性,一不小心就會「陰溝裡翻船」(楊繼美, 2006),在技術上選手從穩定的拉調技術漸漸轉變成較全面,尤其在攻擊的技術上比例 大幅增加,舉男單選手來說,打法朝向技術全面、主動搶攻、攻守均衡、突擊落點刁鑽 (呂芳陽,2006)的技術發展,過去比賽時間長,不會一直進攻造成自己體力不支,如 今的賽制,使選手體力負荷相對較小,可多進攻讓自己得分機率增加。在雙打項目而言, 新制的改革讓雙打項目直接影響的就是發球,發球技術的好壞,除了直接影響得失分以 外,也影響著第三拍的主、被動的回擊 (孫彩卿,2012),接發球與發球就如同矛與盾 的關係,發球方設法發出不同球路的球,以此來控制對方;而接發球則後發制人,來達 到反控制的目的 (陳俊汕,2000),在雙打項目來說除了發球與接發就受到了直接的影 響外,跟單打選手一樣進攻的球路比例也增加 (鄭景隆、江勁彥、江勁政,2006),盡 可能在比賽中利用最短時間內發現對方技術特徵的優、缺點,加強主動進攻的意識和連 續進攻的能力並提高殺球質量、力量、落點變化 (黃筣芹,2008),使自己站在較有利 的位置上,提高獲勝的機率,羽球技術的演變,選手必須更注重攻擊及防守的能力,但. 12.

(23) 在高水準的比賽中,兩方的技術不相上下時,如何組織應對對手的戰術,也成為不可或 缺的一環。 (四) 戰術 戰術,是根據對手的能力、打法、體力、戰術等因素,從中結合自己的長處,彌補 自己的短處,為爭取比賽勝利而採用的因應策略。羽球戰術從過去的慢速四方球打法, 演進成速度的突變和強調進攻的連貫,形成快速進攻的打法,再提升為在快速前提下, 下壓底線的球路,演化為發展成變速突擊的戰術 (盧正崇、張登聰、吳麗娟,2004), 李開穎 (1987) 評論第五屆世界羽球錦標賽單打決賽,丹麥球王佛洛斯特在決勝局因速 度耐力較差,丟了冠軍盃,李開穎認為今後世界羽球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點來概括: 1.攻防技術全面:快速、兇狠、特長突出、落點刁鑽。2.應變方面:戰術靈活,進攻節 奏好,這正是目前當今羽球戰術的核心,而要培養一個高水準的運動員,首先必須明確 掌握技術和打法的發展方向,在訓練中能加強所需要的一切。以當前世界羽球運動的發 展趨勢來看,一個優秀的羽球運動員首先必須具備在快的基礎上掌握全面、多變的技戰 術,能攻善守,形成快接快吊,拉開進攻和變速突擊、守中反攻的組織打法(侯家昌, 1990)。多位學者的研究可發現,在戰術的講求上,如何掌握主動,在以快、狠為主, 搭配準、活、穩的技戰術特長,在面對不同對手時,在控制與反控制的轉換上所應用的 戰術亦會不同,在賽前除了好好研究對手的優、缺點外,在真正面對時,要具備靈活的 對戰模式,也就是場中的應變能力,才能在比賽中迅速改變戰術,方可掌握全局 (紀世 清,1999)。. 13.

(24) 第二節 生涯的相關研究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做好安排及準備是通過重重考驗的關鍵,在生 涯中必定會面臨轉換,轉換就像是個轉捩點其為重要,許多國內外學者也提出相關研究 定義,本章節依序為生涯、生涯轉換的意義、運動員生涯轉換的相關研究。 一、生涯 (一) 生涯的定義 生涯 (career) 可視為一種生命的過程,是個人一生的道路或發展取向 (周文祥, 1996) 也就是每個人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串連在一起的整個生命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 轉換歷程,生涯包括的不只限於職業或事業,從個人的出生就開始,其自我、家庭、情 感、學業、婚姻、事業與健康、休閒及生活當中的包羅萬象,全都存在於生涯當中 (李 鍾桂,1995),在歷程中個體會隨著情境、社會或者是內、外在因素,成長、蛻變,最 後到達生命終點 (陳怡蒹,2007) 。有學者提出廣義的生涯定義為:個體不同階段與各種 環境互動的歷程,因不同的際遇有不同的發展,間接影響其生活型態,是個體所有生活 層面的總合;而狹義的生涯定義則指個人一生中以職業為主之工作與環境互動的歷程 (林佑儒,2009;梁瑞安,1996)或是指個體在工作生活中,所經歷的職業或職位的總稱 (Shartle,1952)。 (二) 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Life Span Theory) Donald Super 是 20 世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理論家,其中偉大理論之一即是生涯發 展理論 (Life Span Theory),此理論強調自我概念發展 (self-concept) 的重要性。 根據 Super 所言,自我概念會隨著時間去改變,且因為經驗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對自身 而言,生涯發展是終生的。Super 發展此理論並修改 Eli Ginzberg 的著作,Super 將 Ginzberg 的生涯發展階段從原先 3 階段修改為 5 階段,還包含一些不同的次階段。就年 紀歲數將生涯發展過程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階段,而過程主要在發展 及完成自我概念,各階段的發展特徵與目標如下: 1.成長期 (0~14 歲為認知階段). 14.

(25) 出生至 14 歲左右,形成生涯的初胚階段,個體透過觀察父母以及周遭家人、玩伴 等重要他人做出認同作用,開始發展自我概念,漸漸瞭解在團體社會中,每個人所應扮 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參與各種事務及現實經驗的增加,發 展能力及經驗不斷累積,逐漸考慮到興趣、能力及工作需求的意義與目的。成長階段中 可再細分次階段為幻想期 (0~10 歲)、興趣期 (11~12 歲)、能力期 (13~14 歲),分述如 下: (1) 幻想期 (0~10 歲):需要為主,幻想中的角色扮演甚為重要。 (2) 興趣期 (11~12 歲):喜好為其抱負與活動的主要學習因素。 (3) 能力期 (13~14 歲):能力逐漸具重要性,並能考慮工作條件。 2.探索期 (15~24 歲為透過學習奠定能力基礎階段) 15~24 歲,屬於學習奠基階段,包含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意涵蓋大學階段的範 圍。在此階段中,個體主要是透過在學校、休閒活動與各種工作經驗中,經由自我檢討, 進行自我觀念、角色試探、職業試探的修正,逐漸對職業的偏好具體化、特殊化到現實 之。此階段又可細分次階段為試探期、轉變期、常識及初步承諾期,敘述如下: (1) 試探期 (15~17 歲):主要考慮到個人的興趣、需求、能力與機會因素,透過課業、 工作經驗作初步的試探。 (2) 轉變期 (18~21 歲):開始正式進入就業市場或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更重視現實層 面的考量,企圖實現自我概念,因實際的考量而明確將目標範圍縮小。此階段便是在將 試探期做的初步試探結果進行聚焦的工作,以產生初步的生涯方向。 (3) 嘗試與初步承諾期 (22~24 歲):個體正式選定職業並投入的階段,在工作中評估目 前的期望與職業初步承諾,同時經過嘗試、肯定與挫折,檢視該工作成為長期職業展目 標的可能性。 3.建立階段 (25~44 歲為確立穩定階段) 透過試探與嘗試後,逐漸安定於某一種職業的趨向,並開始認同此職業,在其領 域中尋求精進與強化,得以獲得職務上的升遷或薪資的滿足。此階段,工作職位或工作 項目可能有所變動,但職業不會輕易做改變。此階段亦可細分次階段為承諾穩定與建立. 15.

(26) 兩時期: (1) 承諾穩定期 (25~30 歲):重點在尋找職業上及生活上的穩定。 (2) 建立期 (31~44 歲):致力於職業上的安定及工作上的滿意,並且力求上進、突破。 4.維持期 (45~65 歲屬於專精/升遷階段此階段): 個體因建立期的努力已逐漸取得地位,但因年紀增長,開始邁入中、老年階段, 心態逐漸趨向保守,本階段重點在維持家庭及工作間的平衡與和諧,並面對新進人員的 挑戰及規劃退休後生活。 5.衰退階段 (65 歲以上,屬於退休階段此階段): 65 歲以上,個體身心狀況逐漸衰弱退化,達退休年齡,原工作停止,準備退休生 活,發展退休後的社交和家庭生活,維持生命的活力。 以上為 Super 所提出的生涯發展理論,能利用階段性的結構,來釐清各時間所該面 對的問題與執行的任務,本研究個案現年已 73 歲,年齡已達到 SUPER 的所有發展階段, 本研究根據此理論的各階段任務目標,設定訪談大綱,以瞭解湯仙虎教練從出生開始經 歷成長期間接觸羽球之經過,到探索及建立期間為選手輝煌時期的表現,再至維持期擔 任教練工作所遇到及培養選手的過程,最後依照此理論順序發展,研究個案進入最後一 階段衰退期的退休生活,想透過研究後得知是否對應與吻合 SUPER 生涯發展理論中的五 階段包含: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的各個階段性生涯發展,更以一位成功人士 的生涯發展經過,希望透過訪談及研究後整理來瞭解湯仙虎各階段人生規劃及生活目標 應為何,以利後人仿效或成為眾人追尋的榜樣。 二、生涯轉換的意義 國內外各學者提出各種對於生涯的定義解釋,代表一個人整體的生活總和,又是職 業為主的互動過程或總稱,但生涯及是一整個大範圍的涵蓋,本研究探討在職業上的身 份轉換,即稱為生涯中的重大轉變,稱:「生涯轉換」 ,然而「生涯改變」 (career change) 及「生涯轉換」 (career transition) 二者為類似的辭彙,眾多學者研究文獻整理後 發現定義極為相似,故將此類相關研究文獻一併進行整理探討。. 16.

(27) 表二 國內外學者生涯轉換彙整表 研究者 Sarason (1977). 生涯轉換之定義 指從一個工作領域轉換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或者原 職位晉升的變動或在同一工作領域中多次的改變;將生涯轉 換分成平行式、垂直式及多次垂直式等三種類型。. Louis (1980). 從個體角色來看生涯轉變,將其分成是角色內 (本身態度之 轉換) 或角色間 (組織內之角色) 之改變。將個人在工作角 色中所經歷的標準轉換種類,歸為五種:進入或回流工作的 組織;在相同的組織裡擔任不同的角色職務;從一個工作組 織更換到另一個工作組織;改變專業領域或離開工作職場。. Golan (1981). 視轉換為個人生命中不斷經歷著改變,並與社會環境交互作 用不管轉換是突發的、戲劇性的或漸進謹慎的,或許在轉換 內容與範疇的不同,卻一再的對個人的生活造成衝擊。. ONeil Fishman (1982). 提出生涯轉換包含著價值觀、世界觀及個人外在的改變,有 些人會逃避,而有的人會歷經痛苦並適應,或許在個人的毅 力生活架構及夢想上會有所失。. Schlossberg (1984). 提到生涯轉換 (career transition) 指的是從一個工作領域 轉換至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包括危機轉折和改變, 轉換意指預期與非預期的事件導致個人及世界觀的假定產生 改變,個體為求一致性,以引發個人行為、關係之改變。. 17.

(28) 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經過是統合人一生中各. Super (1990). 種職業與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型態; 也是從青春期後所有職位的綜合,包括副業、家人及公民的 角色。. Hobson. &. Welbourne 指出生涯轉換為事件、生活狀況轉換的歷程、經驗的包涵著. (1991). 個人角色、關係、工作、信念及個人假定的改變。. Goodman,Schlossberg,. 提出生涯轉是任何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生涯轉換者去改變. and Anderson. 某種關係、慣例、理論以及角色。. (2006). Evans, Forney, Patton & Renn,. Guido, Schlossberg 的生涯轉換理論,起源於一個存在有系統的架 (2010). 構,這個架構用來帶領及協助生涯轉換者,找到有效方法調 整適應平凡與非凡的生活。. 羅寶鳳 (1993). 指出生涯轉變,發生時機在中年期左右,在不同職業領域轉 變或生活角色上有了改變。. 吳珍梅 (1996). 認為生涯轉換 (career transition) 指的是從一個工作領域 轉換至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另一種是不同於工作改 變,指的是在同一個領域裡,職位或工作內容的變動。. 林美蓉 (1999). 指工作遇到瓶頸,面臨停滯,或是不滿意、不適應時,所做 的考慮或改變。. 18.

(29) 張德聰 (1999). 指成人於其生涯發展,可能因工作遇到瓶頸、面臨升遷之停 滯,對現有工作不滿意、不適應,或希望找到能自我實現之 工作生涯,曾經志願性或非志願性的轉換工作或者因為工作 角色之調整,如升遷、調職、轉換工作擊退休;也可能因婚 姻生活之轉變;或者因家庭角色之改變。. 高秀蓉 (1999). 以個人求學與成長經驗來瞭解生涯轉換,並討論其轉換的意 義,探究早期回憶對生涯轉換的影響、轉換的時機與歷程、 個人價值觀與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 林詩敏 (2006). 生涯轉換意指職業生涯上的轉換,且轉換前後的職業領域與 職務亦隨之改變, 較著重於轉換人生職場跑道方面。. 邱雅鈴 (2007). 曾提到成人在生涯發展中,因遇瓶頸或升遷停滯而志願或非 志願的轉換工作或是退休等生涯之改變。包括家庭生活及職 業角色的改變,稱之為生涯轉換。. 吳佳勳 (2011). 教育體制與運動環境對運動員在升學、就業上有顯著影響; 重要他人的支持也會影響轉換後工作上的差異;自我觀點與 人格特質則影響生涯抉擇;專業能力上訓練在轉換後不斷學 習;轉換關鍵期去作出心態調整與能力適應。. 資料來源:筆者修正自岳瀛立 (2013) 並另行補充。 由上述國內、外學者提出的論點可得知,生涯轉換的層面涵蓋當前個人的生活、 角色、工作甚至外貌,來影響個人的想法及生涯歷程進入另一個新階段,生涯的轉換是 人生道路上一種不可避免的必經歷程,其中著重於工作角色的轉換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包含何時會遇到及如何面對這在職場工作上所面臨到的角色或領域的轉換,整個做選擇. 19.

(30) 的過程中會受到整體社會和文化影響,因此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本研究相關的生涯轉換, 正是羽球運動員從選手身份轉換至教練的改變過程,包含上述提到的想法信念、生活角 色、工作、職權等層面,更值得探討的是個案的生涯轉換更受到深層的印尼及中國文化 混合的影響,並且廣泛的涵蓋各面向,相信研究結果值得令人作為後續參考方向及建 議。 二、運動員生涯轉換的相關研究 運動員的生涯轉換與其他職業可能較不為相同,在於從學齡開始必須兼顧球技及學 業,隨著年齡增長運動成績壓力更重,往往產生怠忽學業之現象,因此較缺乏生涯轉換 後其他謀生的技能,若再加上有經濟及物質環境不佳等問題,更易導致運動員產生負面 情緒,不加注意將可能出現社會偏差行為,就運動領域而言,選手的生涯轉換更是不容 忽視的一環。以下整理運動員生涯轉換相關之研究: 表三 國內外學者對運動員生涯轉換相關研究 研究者. 主要論述. Snyder & Baber. 其研究論述中,他們調查 223 位前大學的男運動員與隨機抽. (1979). 取 190 位非運動員的同學,而研究結果顯示,前運動員的適 應狀況比這些對照組的非運動員還要好。大部分的運動員在 離開他們的大學運動後,都傾向有很好的適應狀況。. Schlossberg. 指出生涯轉換有三個主要的因素,其包含有:生涯轉換的類. (1981). 型、生涯轉換前後的環境與個人特質。生涯轉換前後的環境 又分為三部分:即 1.人與人之間 2.機構的 3.個人體能而環 境的支援愈多,個人與團隊對個人運動的生涯轉換就愈能認 為生涯轉換是事件的發生導致個體對原來生涯發展觀念假 設的改變,而這個改變相對影響行為與關係。. 20.

(31) Svobod & Vanek. 研究發現,運動員從運動場上退休下來,體能降低、朋友減. (1982). 少及社會資源短缺,發現對生涯轉換所產生的不安和情緒沮 喪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Baillie & Danish. 提到已經退休的大學、奧運職業選手探討他們生活形式的轉. (1992). 變,研究發現生涯轉換可能頗具困難度,該研究並顯示運動 員的認同和運動、自尊、自我形象、同儕支持關係有關。. Ungerleider (1997). 成功生涯轉換的運動員,對運動時的表現和退休後的生涯準 備,都能作到較好的準備,而且這些運動員藉由意識到運動 場上與生涯轉換後的需求,所以較能想出因應對策略及相關 社會資源與其他運動員談。. Stambulova (2000). 提到運動員在生涯歷程中的每次轉換都是一種涵蓋需求、資 源、障礙、處理、結果與長期結果的總合,會導致成功轉換 或轉換危機,因此運動員要能有效因應與管理轉換需求,並 且應用或發展必要資源來克服轉換障礙,才能成功的轉換至 下個階段,否則容易造成提早離開、受傷或倦怠。. Wylleman & Lavallee. 指出運動生涯被定義為一個參與競技運動的連續階段,像是. (2004). 啟蒙/嘗試時期、發展/專業化時期、完美精通/投資時期、 最終/維持時期、和結束時期。. 21.

(32) Wylleman & Lavallee,. 生涯轉換可分為二種: 一為水平轉換,原工作領域且預期性. (2004). 的轉換,如從參與初級賽事轉換到參與高級賽事。二為垂直 轉換,在未預期的情況下所發生的生涯轉換,如在參加比賽 時,意外受傷所導致的生涯轉換. Stambulova. 運動員自身對情境與環境的需求,以及個人可使用的資源等. (2009). 因素,是影響運動員對於人生生涯之改變和轉換的重要歷程。. Stambulova,Franck &. 常態性運動生涯轉換一般是較可以預測的,例如專業化的開. Weibull (2012). 始、初階到高階的轉換、業餘到職業的轉換、生涯結束等。 在這些常態性轉換中會附帶著一系列的特定需求 (與練習、 競賽、溝通與生活型態有關) ,運動員必須因應這些需求,才 能在運動領域中持續下去或有效的適應調整。. McArdle,Moore, &. 運動員的生涯轉換管道,包含的因素有個人的人際脈絡、個. Lyons,(2014). 人內在外在行為的因應與變化,以及有系統可利用的有效資 源。. 黃幸玉 (2007). 「向東洋魔女挑戰」一位前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生涯敘說研 究,以大砲的生命故事中的關鍵事件,對他生涯產生的轉折 影響,並瞭解價值與意義,透過分析與書寫,表現一個運動 員的生涯故事。. 張祐慈 (2009). 以質性研究瞭解不同年代、職業之選手生涯發展、規劃、轉 換,結果發現生涯發展有著啟蒙、重要他人支持運動生涯:大. 22.

(33) 學選擇、企業贊助,生涯轉換上有選手倦怠、經濟問題、年 齡限制,轉換後適應的問題。. 林巧雯 (2009). 以一名運動員轉換成大學教師身份為例,從田徑出身到學習 體操、經歷國際體操裁判、奧運國手教練,會後歸國到文化 大學服務,從結論分析得知因素包含:個人特質、外語能力、 價值觀,而正向積極的人格特質是造就多次轉換的因素。. 吳佳勳 (2011). 教育體制與運動環境對運動員在升學、就業上有顯著影響; 重要他人的支持也會影響轉換後工作上的差異;自我觀點與 人格特質則影響生涯抉擇;專業能力上訓練在轉換後不斷學 習;轉換關鍵期去做出心態調整與能力適應。. 岳瀛立 (2013). 認為運動員遲早要踏出「舒適圈」 ,應計畫出生涯時間表在生 涯做轉換前,將自己準備妥當,面臨時能站再比較有利的位 置上,心理也能較得安穩。. 李承晏 (2013). 某些非自願的因素而導致目標無法實現,使運動員非自願性 的轉換角色,但保有熱誠、努力做一件事,還是能將理念傳 承,並成功的將自己定位。. 黃崇儒、余雅婷、. 提出文化因素對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有著顯著的影響力,例如. 洪聰敏 (2014). 北美西歐與澳洲地區的文化特徵是社會結構民主化和個人主 義;而東歐國家和中國受到前蘇聯的垂直式集體主義與文化 思想之影響,展現出不同的風貌,其鼓勵運動員與教練付出. 23.

(34) 所有和為國家利益而戰,因此政府單位會在各個階層設置專 業教練、提供資源給有潛力的年輕運動員和頂尖運動員、以 及提供相關工作機會給退休選手等。 資料來源:筆者修正自李承晏 (2013) 並另行補充。. 由上述學者相關研究可發現在探討運動員生涯轉換時,多數運動員長期從事單項運 動發展,專注在運動訓練,面對退休或轉換跑道時,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在心理因素的 驅動下,容易產生較無法克服生涯轉換後進入社會的種種生活問題,並且受到原先可能 擁有的光環如自尊、自我形象,及同儕的影響,外加從熟悉及將進入較陌生的工作或環 境,自我調適一段時間,是必須的過程。 另外也有研究提到,運動員的適應力,比非運動員來的好,只要能在生涯轉換前有 意識的做好準備,也能尋求較好的社會資源,為自己規劃未來而不是盲目的等著被淘汰, 相信運動選手本身擁有的特有能力,像對事情的努力、堅持、熱誠、求勝的意志…等觀 念運用在其他產業或工作角色上,學以致用便能有良好的後續生涯發展。本個案研究湯 仙虎教練如何以正面人格特質面對,產生優質力量,將其運動績優的才能表現,內隱轉 為外顯訓練技能之成功案例,是其生涯轉換的關鍵。 王丁林、鄧建中 (2009) 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拿下三面金牌的大陸體操選手李寧就 曾指出:運動員一定要懂得從運動場上退下之後的選擇,主動尋找退休後的資源,才得 以開拓新生活。李寧目前在中國大陸利用個人過去優秀運動員的光環,成功開創出以自 己為品牌的運動商品。 方正東 (2001) 提到職業棒球退役選手吳俊達,早在擔任職業棒球選手時代就為自 己做好生涯規劃,等到職業棒球的生涯結束,期許自己往高爾夫球發展。更經常利用空 餘時間勤練與加強高爾夫球技及知識,而在中華職棒聯盟第五年結束,臺灣職業棒球發 展仍處於高峰期之際,毅然決定退出棒球場而轉換跑道,並在 2011 年成為國內第一位 職業棒球、職業高爾夫「雙棲」的職業運動員,脫下棒球戰袍成功轉戰高球場他,也為 自己的生涯添加展新的一頁,成為 PGA 選手和專業高爾夫球評。. 24.

(35) 以上的研究論點指出,許多的運動員在面臨生涯轉換是早已有所規劃,且有目的性 的瞭解自己要未來要做甚麼,並成功的將人生轉換到另一個角色上,添加一個嶄新的一 頁,追尋自我的目標,繼續為人生寫下歷史,本研究個案也是成功的在選手生涯劃上句 點後,轉戰教練的角色,且並無因過去選手亮麗成績,讓他在教職上產生瓶頸或反效果, 反而更是將自己和中國的羽球成績,推到無人能敵的一個位置,期待藉由此研究,將這 成功的生涯轉換的經驗紀錄其關鍵之處。. 25.

(36) 第叁章 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六節,分別是;第一節、個案研究;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架 構;第四節、研究流程;第五節、研究可信度;第六節、研究者立場。. 第一節 個案研究 本研究屬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質性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對當時現象有著高度的 敏銳,在一個自然情境中,運用多種方法對受訪者收集資料,且對於資料蒐集進行詮釋 時,必須以被研究者的觀點出發,融入受訪者的情境中,包含主觀感受、知覺、想法, 進而理解行為之外顯或其中的意義。而質性訪談是一種為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談話-研究 者與被訪問者,主要著重於受訪者個人的感受 (perception ofself) 、生活與經驗 (life and experience)的陳述,藉著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得以獲得、瞭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 對社會事實 (social reality)的認知 (Minichiello etal.,1995),而個案研究可以 定義為:「根據可以得到的最好證據,對於個人生命故事中的某一部分,所進行的重新 建構及解釋」 (Bromley,1977)。另外,Yin (1989)認為,個案研究是研究者經過多 重資料來源的蒐集,對目前真實生活脈絡的各種現象,進行探索的一種研究方式,本研 究採用個案研究,其原因在於林佩璇 (2000) 歸納出個案研究法的六項特色為:整體性、 經驗理解、獨特性、豐富描述、啟發作用及自然類推,本論文針對湯仙虎個人、單一事 件及重要脈絡上能有較深入的觀察和探究,並為獨特之個案,研究後並能給予更多從事 選手及教練工作者一些啟發作用。 本研究利用個案研究法進行,以參與觀察法與文件分析法作為輔助,再進行質性資 料分析,希望能從此研究瞭解這位羽壇的傳奇人物,並且成功成為金牌教練的生涯轉換 之整體歷程,究竟是如何培育出數十位世界冠軍,及多位奧運金牌選手,想必在訓練風 格與教學上有獨到之處,想探討其背後的原因。由於避免訪談時偏離主題,訪談選定利 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能設計較開放的訪談大綱,讓受訪者充分在訪談中表達自己最真實 的想法。本研究進行質性資料分析整理,並透過半結構式訪談進行個案研究,以獲得較. 26.

(37) 完整的資料,得以整理,以下說明階段實施方法: 一、半結構式訪談法 半結構式訪談主要是研究者利用較寬廣的研究問題作為訪談的依據,導引訪談的進 行;本研究訪談大綱或訪談表在訪談開始前與指導教授討論及口試委員建議後被設計出 來,做為訪談的架構,訪談對象以個案為主、重要他人為輔,總共訪談個案三次,重要 他人一次,透過分次的訪談讓個案在訪談過程中較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與情境, 訪談中用字及問題順序並受侷限,最主要的內容必須與研究問題相符,問題的形式或討 論方式則採取較具彈性的方式進行,所以研究的可比較性較低,優點則是可以提供受訪 者認知感受較真實面貌的呈現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也能深入瞭解問題 的癥結所在。 二、參與觀察法 觀察是人類用認識周遭環境,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而觀察一詞,包含「看」 和「想」兩個動作,不只透過感官,同時也是大腦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而參與觀察就 是實地觀察,強調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對發生的現象事件或行為,透過直接的感官知覺 與觀察,有系統的歸納整理研究的現象行為 (潘淑滿,2003),所以研究者不僅能夠對 受訪者的文化脈絡能較為具體、清楚得認識,更能深入瞭解被研究對象的內在文化,本 研究選擇參與觀察法,實地的與湯仙虎的對談中釐清他的生涯發展經過,對觀察到的行 為特徵如實的記載。 三、文件蒐集 整個過程裡事件的紀錄;章程規約和信件;官方出版品和報告文獻;個人日誌;以 及問卷和調查的開放性書面答覆等資料做整理與歸納的過程,得以將不同時間與空間的 文件及資料串連起,較容易瞭解其中思想 (王文科、王智弘,2009),將所有資料整理 再進行分析。. 27.

(38) 四、質性資料分析 以研究者理解、詮釋資料或將這些資料理論化的過程,而其中包含組織、簡約、描 述資料,這三件事需要按照研究需要重複進行 (高麗娟、黃光獻,2014) 1.組織:將所 有與湯仙虎教練相關資料統整並考量研究問題作為資料分析譯碼架構的參考。2.簡約: 即是編碼,將自己融入研究資料當中,反覆閱讀相關資料及逐字稿,將其依屬性劃分, 再逐漸縮小範圍。3.描述:即為分析論述在譯碼工作完成之際,研究者透過比較、對照 過程,找出呈現類型與問題解決的策略。 本研究資料蒐集來源,先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整理與閱讀,以利研究的架構與進行。 再進行訪談, 「訪談法」是資料蒐集的一種方法。在質的研究中,訪談通常是兩個人 (有 時包括更多人)之間有目的的談話,由其中一個人 (研究者)引導,蒐集對方 (研究對 象)的語言資料,藉以瞭解研究對象如何解釋他們的世界 (黃瑞琴,1999)。訪談後, 將參與觀察紀錄與與訪談內容逐一打成文字稿,進行有內容分析,以質性資料整理,發 展出完整的理論文本。. 28.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此個案研究對象為現今中國國家羽球隊榮譽顧問並身兼李永波羽球學校校長,湯仙 虎,出生印尼,祖籍廣東,從小在印尼接受訓練,1961 年回中國福建正式登錄為羽球運 動員,敞開羽球生涯,自 1963 年新興力量運動會奪下男子單打冠軍後,至 1975 年間, 12 年內在國際男子單打舞臺上未嚐敗仗,創下傲人成績,人稱「超級湯」 ,1978 年亞運 會與搭檔張愛玲拿下混合雙打金牌,1979 年當年以 37 歲高齡選手身份退役,並在中國 國家隊擔任女雙教練,1986 年返回印尼老家擔任國家隊總教練,由於中國強烈邀約在 1998 年回到中國擔任男單教練,後期陸續擔任男雙及男單的執行教練,2007 年後積極 重點協助男單,尤其側重羽壇唯一大滿貫林丹的訓練,2012 年更成為林丹奧運男子單打 二連霸的重要推手,湯仙虎教練在職教過程中教導出多位世界冠軍,現年仍繼續在中國 羽壇內付出心力、貢獻自我,這是促使中國羽球長年屹立不搖的重要關鍵之一,個案在 選手時期及執教管理都具有相當大的成功性與代表性,非常值得做深入探討,本研究欲 瞭解湯仙虎整體生涯歷程發展經過,其中包含選手時期的成長過程及輝煌戰績整體經過、 生涯轉換過程、執教的整體經歷,想藉由此研究探討成功人事的經驗,故選湯仙虎作為 本研究的訪談個案。. 29.

(4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 Super 的生涯發展理論作為設計之架構,針對個案的年齡分層時期的 發展內容進行探究,將此架構主要區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在瞭解個案的成長階段,羽球的啟蒙、求學過程、及成為選手且獲得 無數成績的經過,探討其中橫跨兩地成為跨國、跨文化運動員的整個來龍去脈。 第二部分著重個案在球員面對退役階段並轉換成為教練的整體內容發展,執教期間 橫跨印尼及中國,成為兩地的教練,並成功的帶領各國的選手達到世界顛峰,培養現今 大滿貫選手林丹的過程,探究個案面對生涯轉換各方面的想法與歷程,此部分為本研究 的第伍章選手生命故事。 最後想探討個案身為中、印兩國教練的領悟,衍生對培養優秀運動員及教練源其中 的關鍵之處所在,是如何將選手的成績推至高峰,哪些自身經驗透過訓練,傳至選手, 故為本研究「第陸章執教生涯」及「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個人成長過程與 球員生涯經歷. 個案之生涯轉換 過程. 個案執教生涯與 體會. 以湯仙虎的成長 過程及跨國成為 選手後的成績、 堅持在賽場上的 歷程為主。. 以湯仙虎從球員 轉至教練並前後 跨國擔任印尼、中 國教練,並培養大 滿貫選手的經過。. 湯仙虎陸續擔任 中國與印尼的教 練過程,體會培 養優秀選手的關 鍵。. 生涯發展整體歷程 圖一. 研究架構圖. 30.

(4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為先確立研究的主題方向,接著是研究的目的與課題,選擇適當的研 究方法後,將透過訪談、參與觀察與蒐集當時的報導、照片、文件…相關資料,進行文 件分析,之後在進行統整利用質性資料分析,將內容區分及整體時間、事件順序等流暢 性,最後在撰寫成論文。詳細研究流程如下圖二所示:. 確定研究主題. 確立目的與課題. 選擇研究方法. 文件蒐集. 參與觀察法. 質性資料分析. 撰寫論文. 圖二 研究流程圖. 31. 參與者訪談.

(42) 第五節 研究可信度 Guba (1990) 根據四個對研究「信賴程度」評估指標,發展出量化與質性研究的比 較基礎,這四個指標轉化為量化研究的語言時,關心的就是內在效度、外在效度、信度 與客觀,轉化為質性研究語言時,分別是:一、可信度 (credibility),即內在效度,指 研究者真正觀察到的希望觀察的;二、 遷移性 (transferability),即外在效度,指被研 究者的經驗被有效地轉換成文字陳述; 三、可靠性 (dependability),即內在信度,及 四、 可確認性 (confirmability),即為客觀。 Guba 認為不是用嚴謹控制及提供合理、固定不變的方式來達成,而是除了要維持研 究的穩定性之外,同時也應該注意可追蹤的變化,並透過詳實的記載與陳述,及提供合 理的解釋,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de-pendability)。將來源不同的資料,經由交互檢核印 證的方式,提高資料的信度,因此,在資料來源方面,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 法,以錄影器材、指導教授的檢核,雙重確認資料完整的可信度,在將文本資料整理過 後,均讓受訪者確認內容無誤,保證內容的真實性,以建立本研究之信度。 信度與效度檢驗在研究實施中,經過三角檢核,由各方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理 論來檢測資料的有效性,再由指導教授與其它研究生討論,進行同儕檢核,修定訪談大 綱,並尊重參與者,訪談後,將錄音撰寫成逐字稿後反覆閱讀與修正,並檢送研究參與 者審查,避免研究者過於主觀或有遺漏的部分,以確保及提高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32.

(43) 第六節. 研究者立場. 研究者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到羽球,三年級開始訓練至今,參加過國內大小比賽 與國外各大公開賽,並在 2009 及 2013 東亞運拿下女子團體銀牌、2013 年世大運團體銅 牌、全國運動會女雙金牌…等賽事,在寒、暑假期間也曾擔任夏令營的教練指導學生, 目前擔任國家代表隊選手及臺灣電力公司正式球員,研究者的經歷能更貼近個案的角度 及思維,可站在一個專業羽球運動員的立場出發,也能較直接的理解相關的賽制與困難 點,深感體會運動員渴望在競技場上贏球的勝利滋味,也瞭解運動員的成功不是只單靠 本身努力練習就能做到的,必須靠著旁人的協助鼓勵和指導,才可能有所成就,最直接 的人莫屬於教練,希望透過知名的成功選手親身經歷,更貼近並理解受試者所想表達且 透過最直接的語言和情境模式角度切入,探討頂尖教練在生涯過程的經歷及轉至教練後 又是如何帶領出眾多冠軍選手、如何處理教練與選手之間的互動關係,藉以提升自我能 力與未來面對生涯轉換時的處理方向與從事教練員之特質領導研究方向。下表整理研究 者近年運動表現之成績:. 33.

(44) 表四、研究者運動成績: 國內: 100、101、102、103 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甲組女子團體四連霸 104 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甲組女子雙打 第一名 101 年全國羽球排名賽 女子雙打 第二名 102 年全國羽球排名賽 女子雙打 第三名 104 年全國羽球排名賽 女子雙打 第二名 100 年全國運動會個人雙打第一名、團體第二名 102 年全國運動會團體第一名、個人雙打第二名 國際: 2009 東亞運動會女子團體 第二名 2011 越南公開賽女雙 第三名 2013 東亞運動會女子團體 第二名 2013 世界大學運動會混合團體 第三名 2014 中國挑戰賽女子雙打 第三名 2014 越南公開賽女子雙打 第三名 2015 世界大學運動會混合雙打 第二名 特別獎: 98、102 年臺北市 99 體育節優秀選手獎.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