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編碼與分析策略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六節 資料編碼與分析策略

一、資料編碼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研究者自下而上歸納法蒐集與分析資料,在原始資料上建立 分析項目,先將訪談內容謄寫為逐字稿後,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再依據紮根理論 之編碼原則進行概念化編碼工作。紮根理論是「紮根」在研究領域所蒐集的資料上,

將零碎的片段歸納、統整、分析成有意義的主題與類別,再經由持續不斷的個案資料 蒐集,反思研究場域的真實 (Strauss & Corbin, 1998)。研究者需反覆閱讀思考已蒐集 之訪談資料,以訪談對象的論述基礎上,建構編碼項目,倘若有新的主題出現時,則 須重新閱讀與檢閱曾經檢視過的資料,在重複的過程中進行資料分析。研究者的書寫 過程為閱讀資料、編碼、分類、建構類目、找出類目間的關係,找出大類目,寫出小 類目細節,分析大小類目在脈絡間的意義。

在質性研究中,編碼是分析與檢索組織段落文塊,幫助研究者找到、引出、匯集 相關的文字,將某一假設、概念、主題與研究問題連結起來。研究者對資料的整理與 分析是一種加工的概念,透過分析手段將資料拆解、重整、濃縮的重複過程(Miles &

Michael, 1994)。依照上方資料分析方法,採用歸納的邏輯,對訪談紀錄、現場觀察筆 記、現場蒐集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個案分別以 X 校長表示,主任以主任 1、主任 2 表示,教師以教師 1、教師 2、教師 3 表示;文件以 DO 表示、訪談以 IN 表示、諮詢 以 CO 表示。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編碼方式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以表 4 簡列如後。

表 4:資料代碼一覽表

資料取得的對象、方法、時間 意 義

(DO20150327) 取自個案學校 2015 年 03 月 27 日的文件資料

(IN20150612,X校長) 取自個案校長 2015 年 06 月 12 日當面訪談資料

(MA20140920,X 校長) 取自個案校長 2014 年 9 月 20 日的電子郵件資料

(IN20141125,主任 1) 取自個案學校主任 1 於 2014 年 11 月 25 日的當 面訪談資料

(MA20150123,主任 2) 取自個案學校主任 2 於 2015 年 01 月 23 日的電 子郵件資料

(IN20141128,教師 1) 取自個案學校教師 1 於 2014 年 11 月 28 日的當 面訪談資料

(MA20150302,教師 2) 取自個案學校教師 2 於 2015 年 03 月 02 日的電 子郵件資料

(CO20150311,部落人士 1) 取自部落人士 1 於 2015 年 03 月 11 日的諮詢資 料

43

本研究除了引用相關文獻為資料來源外,在深入訪談、文件分析、諮詢法等相關 研究方法所蒐集的資料編碼方式以表 5 簡列如後。

表 5:資料編碼一覽表

資料取得的對象、方法、時間 意 義

(X 校長,訪談,20141201) 取自 2014 年 12 月 1 日的 X 校長訪談資料

(主任 1,電子郵件,

20150428)

取自 2015 年 04 月 28 日的第一位主任電子郵件資料

(部落人士 1,諮詢,

20151011)

取自 2015 年 10 月 11 日的第一位部落人士諮詢的資料

二、資料分析策略

本研究採用 Carney(1990)於 1990 年提出分析性抽象化的階梯方式,認為分析即是 不斷地做資料升級,讓研究者在概念上知道所處的階段,分析的步驟大致如下:1.將資 料開放編碼(open coding),逐句檢視資料內容,尋找資料內容相關的主題與類別、2.將 編碼後的資料比較、分類、歸納,將相似屬性的資料分為一類,成為核心類別(core category)、3.根據核心類別加以重組,直到資料飽和,以建構詮釋架構;4.以修訂後的 架構為基礎,解答研究問題,倘若遇到資料繁雜的情形,則依前述研究設計,重複檢 閱訪談內容記錄,搭配研究主題與相關文獻,進行比較與分析,作為研究資料的深層 詮釋。

本研究運用歸納的邏輯,對訪談紀錄、現場觀察筆記、現場搜集資料進行分析,

編碼過程簡單敘述如下:第一個英文字母為受訪者代碼,字母後面為受訪者回答的題 數,例如:

A3 C6

代表受訪者 A,對第 3 個問題的回答內容 代表受訪者 C,對第 5 個問題的回答內容

44 圖 3:分析性抽象階梯圖。

資料來源:Carney, T. F. (1990), Collaborative inquiry methodology. Windsor, Ontario, Canada:

University of Windsor, Division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5), 613-642.

說 明:研究者自行整理。

45

(一)以 X 校長的理念與領導作為進行分析與詮釋

在個案國小籌備設立期間,面對不同學生、家長、學界與社會各界的期待,在 X 校長的領導及其團隊的努力深耕下,面對各方不同的需求與建議,X 校長亦從草創時 期,到爭取認同的開創先鋒,到推動時期的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為使學校可與教育、

文化及產業全方位連結,以學習領導之民主教育為核心理念,志在建立「積極友愛風 采無限」的教育學園,運作已近四年,期間多次獲獎,深得各界肯定,可見其獨到之 處,故本研究欲以 X 校長的理念與領導作為,進一步的探討與分析。

(二)以個案學校所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與詮釋

個案國小自創校以來,從篳路藍縷到生氣勃勃,從意見紛歧到同舟共濟,面對跨 部落與跨族群的挑戰,如何獲得在地認同、原住民教育的內涵、民主與合作精神如何 在個案學校實踐、學子畢業後的競爭力、與國際觀的培養等,個案國小在百廢待舉中 一步步成長茁壯,期間必定面臨諸多意見的整合與價值觀的重整,試以針對其創校以 來發生之重大事件進行深層的探討。

(三)對同一問題,不同類目的資料,進行系統性及脈絡性的分析與詮釋

研究者針對同一問題,不同類目的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資料蒐集,聚焦研究焦點 情境。任何現象都必須擺在事件情境脈絡中,同時掌握並設法了解被訪談者的意義及 其建構過程,經由解釋資料的過程中讓文獻與理論進行對話,透過整理、歸納、比較、

分析交叉驗證後,研究者以開放無預設立場解讀資料背後隱含的意義,進行系統性及 脈絡性的分析與詮釋。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