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配合研究步驟與流程的進行,研究者試圖透過對研究個案太陽國中的文件檔 案蒐集、訪談、現場觀察,以了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專業學習社群所產生之改 變,以及太陽國中的專業學習社群對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回饋與影響。

隨著研究者所需求的研究資料逐漸飽足,研究者便開始在研究主軸的基礎下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根據所蒐集的資料對研究個案適當地詮釋與分析。

壹 壹

壹 壹、 、 、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研究者對研究個案所獲取的資料之處理,主要秉持著未來資料分析運用的便 利性、確實性以及資料保存的完整性三項基礎下所進行。同時,對於研究資料的 蒐集和處理,若能有效且即時的組合與個案部分相關的訊息資訊,將是個案研究 資料處理的最佳狀態和時機(潘慧玲,2004;Yin, 2000)。

因此,研究者於展開研究資料蒐集工作之前,即預先規劃將所蒐集到的研究 資料進行歸類,主要可分為文件資料、訪談資料、現場觀察札記三種類別,並分 別加以編碼和整理,另於研究後期將發放問卷資料以瞭解大多數學校成員的看法 觀點,試圖確保研究資料的處理能符合研究者預先規劃之研究實施目的。

一 一 一

一、、、、文件資料的處理文件資料的處理文件資料的處理文件資料的處理

在文件資料的處理方面,本研究所蒐集的文件資料包括了學校會議紀錄、專 業學習社群討論紀錄、執行方案、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報告資料等等。研 究者對於這些文件資料,不論書面或是電子檔案均將分類建檔,並且編碼,相關 之編號方式與類型,以及文件資料表,詳如附錄五、六。

二 二 二

二、、、、訪談資料的處理訪談資料的處理訪談資料的處理訪談資料的處理

就訪談資料的處理而言,研究者根據碩一時修讀「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法」

時所運用的訪談逐字稿格式,設計成訪談逐字稿表。主要包含訪談時間、訪談地 點、訪談對象、訪談主題、受訪者基本資料、編碼、訪談逐字稿、研究者反思。

透過訪談逐字稿的運用,研究者於每次訪談時即會印製數張空白表格於訪談 過程中紀錄研究者所獲取的訪談資訊以及反思筆記,並於訪談後配合錄音資料整

63

理成訪談逐字稿,並以電子檔方式保存。研究者於整理訪談逐字稿的同時,亦將 針對訪談者所述及的關鍵內容依序以阿拉伯數字編碼,若引用訪談資料,則依據 表3-1 之受訪者身分別代碼,以「受訪者身份代碼—訪談日期—關鍵內容數字」

的模式來註明,例如:引用2008 年 11 月 10 日訪談校長的關鍵內容第五項,則 會標明:「訪-S-08/11/10-5」。

三 三 三

三、、、、現場觀察資料的處理現場觀察資料的處理現場觀察資料的處理現場觀察資料的處理

再者,研究者對於現場觀察資料的處理方面,研究者亦根據碩一時修讀「教 育與社會科學研究法」時所運用的田野觀察札記格式,設計成現場觀察筆記表。

主要包含觀察日期、觀察地點、觀察對象、觀察主題、觀察地點配置圖、現場觀 察筆記、研究者反思等。

研究者將觀察資料透過現場觀察筆記表加以整理,並針對關鍵內容依序以阿 拉伯數字編碼。引用觀察札記時,則將觀察資料以「觀」註明,詳細格式則為:

觀察代碼─現場觀察日期─關鍵內容數字。例如:引用2008 年 12 月 20 日的校 務會議觀察筆記第三項關鍵內容,則以「觀-08/12/20-3」註明。

除了上述三種資料的處理之外,由於研究者於訪談和現場觀察過程中,難免 在研究過程會針對訪談、觀察所獲得的資訊、現象、問題進行相關的省思。因此,

研究者亦會將相關的省思和體悟予以整理,其引用編碼方式與訪談、現場觀察相 同。

同時,研究者將三類資料整理與編碼完畢後,研究者會將訪談、現場觀察資 料整理所製作的整理表格加以統整,並於研究資料整理工作完成後,針對實際資 料與研究者反思部份進行比對和檢證,以形成研究者對於研究核心問題的判斷和 思維,以釐清和歸納成為本研究的結論和建議。

貳 貳 貳

貳、 、 、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Merriam(1998)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相當依賴研究者的敏感度和分 析能力,且分析資料並非等到資料蒐集完整後才進行,而是和蒐集資料同時循環 進行。同時,研究者對於資料的分析是運用檢視、分類、列表等方法進行資料和 證據的重組,以探究研究原初的命題。

另一方面,由於個案本身的獨特脈絡,將使得研究者相當依賴多重證據的 來源,以期盼不同資料能在相互驗證之下,產生一致性的結論。因此,於初

64

步研究進行時,研究者試圖將蒐集整理好的檔案文件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以 掌握太陽國中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背景和現況,並且針對太陽國中現行教師專業 發展、專業學習社群的努力方向、執行規劃進行基本的瞭解,以作為未來訪談和 現場觀察的基礎。

由於文件資料的分析主要的目的在於協助研究者進行訪談、現場觀察資料的 佐證,因此,研究者在進入現場至退出現場的過程中,亦將持續針對所獲取的文 件資料進行統整、分析,並進一步的根據統整的結果予以刪除、調整。而對於訪 談、現場觀察所獲得的資料,研究者將依據資料中所呈現的背景面、情意面、現 況促進面,進行分析,然而,由於研究對象眾多,難以透過訪談與觀察全盤掌握,

因此,研究者試圖藉由類型比對(pattern-matching)、重複觀察(making repeated observations)等方式,整合研究者文件檔案、田野觀察札記、訪談逐字稿,綜合 訪談資料以獲取較確實的現況和個人看法,進而透過多重方法的相互檢定,對關 鍵 的 內 容 進 行 相 互 的 檢 證 , 以 確 保 整 體 研 究 結 果 的 信 實 度 並 建 立 解 釋

(explanation-building)。

最後,本研究為質性取向的個案研究,因此研究者本身的思維、知識與 經驗在資料分析時,自然會成為研究者分析詮釋資料的一部份。研究者試圖 以所獲取的資料為基礎,透過重複的觀察、資料的驗證,以及訪談過程中所 暸解的受訪者知覺反思,藉由指導教授的協助下,以研究者本身的研究知能 和理性描述自身的主觀限制,配合組織學習理論省視所掌握到的真實脈絡現 象,忠實呈現出研究者對於太陽國中透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引發專業學習社群 產生、運作的現象脈絡與回饋,並進行統整性的詮釋分析,以達到研究之目的。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信實度 信實度 信實度 信實度

Merriam(1988)指出,個案研究重視的是研究過程而非研究結果、研究脈 絡而非操弄變項、從現場發現事實而非對於假設的檢證,因此,必須強調研究本 身的信實度(trustworthiness)。

本研究的信實度(trustworthiness)將以潘慧玲(2004)對研究信實度的統 整觀點,力求研究的可信度、可轉移性、可靠性、可確認性。透過以上的檢驗方 向,提高本研究的信實度,使研究者所看到的真實能與主體相配合,讓研究報告

65

與實際研究相互符合,進而確保本研究的價值性。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的可信度 研究的可信度 研究的可信度 研究的可信度

首先,就研究的可信度而言,雖然研究者在進行訪談與現場觀察以蒐集太陽 國中的相關資料上,不免由於研究者透過自我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後續的資料 分析處理亦難免融入研究者自我主觀的詮釋,可能因為研究者自身的經驗背景而 影響研究的可信度。然而,畢恆達(1996)認為,質性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透過 自我的先前理解來批判自身的限制,並讓在現場觀察到的現象與自己做視域融 合。

因此,研究者在研究前與資料分析過程中,均先澄清研究者的背景與立場,

並與太陽國中保持著既親密又疏離的「積極的學習者與服務者」關係,以確保研 究者自我立場與觀點的清晰。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觀察訪談時,將忠實呈現所見 所聞,對於訪談紀錄將以逐字稿方式呈現,現場觀察亦試圖透過厚實的敘寫以確 保研究資料的真實性,並於長期而深入的進駐現場,注意關鍵性的相關脈絡,以 避免自身的不當偏見或誤解,進而增加本研究的可信度。

貳 貳 貳

貳、 、 、 、研究的可轉移性 研究的可轉移性 研究的可轉移性 研究的可轉移性

其次,在研究的可轉移性方面,研究者透過預先規劃的研究大綱,以及一年 來在教育研究所教授們指導下所培養訪談技巧、觀察敏銳度、資料處理和分析能 力等,透過每次訪談與現場觀察研究者自行製作的訪談逐字稿和現場觀察筆記,

提高研究資料轉移的確實性。

同時,研究者對於所蒐集的所有文件資料、訪談錄音帶、現場觀察筆記資料 均建檔保存,以利於資料分析檢核之時能回溯至原初的情境脈絡中,避免資料解 讀上的偏誤,同時透過參與訪談者的檢核,以提高研究論述的信實度。

參 參 參

參、 、 、 、研究的可靠性 研究的可靠性 研究的可靠性 研究的可靠性

再者,就研究的可靠性而言,若研究者能確保上述二項之研究可信度和可轉 移性的話,則整體研究的可靠性自然已較為穩固,研究者僅需謹慎確認對於文件 檔案資料解讀的正確性即可。

因此,研究者在進行文件檔案資料的蒐集過程中,必須和訪談進行時所強調

66

的對於研究對象明確說明研究的主軸與目的,使研究對象能夠在瞭解研究者目 標、需求下提供足以代表個案現象脈絡的資料。也因為如此,透過受訪者確實理 解問題內涵後,研究者亦能確保藉由訪談所得到的資料足以代表訪談對象的知覺 經驗,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肆 肆

肆 肆、 、 、 、研究的可確認性 研究的可確認性 研究的可確認性 研究的可確認性

在研究的可確認性方面,研究者將藉由參與者檢核的方式以反覆省視自我對

在研究的可確認性方面,研究者將藉由參與者檢核的方式以反覆省視自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