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訊科技的時代背景

一、網路的發展

網際網路的起源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為了能夠將各種不同網路連接起來,

以利其研究發展計劃的進行。從 70 年代初期開始 DARPA 網際網路計劃,到 1983

年 3 月完成 ARPANET 的建置。鑒於 ARPANET 的成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於 1985、1986 年使用 TCP/IP 通訊協定建立 SFNET。至此網際網路發展進入影響人們生活實用的階段。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已成為全球皆知的可用資源,它影響我們 的工作與生活,改寫人們的工作模式,相較於過去,教育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專業 領域上需要大量的進修,經常以網際網路為工具進行蒐集資源,互動與溝通,以 活化教學方法,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生活的方式隨著改變,網際網路的快速崛 起,更是對其有著深遠的影響。而網際網路是一種提供人類進入互動式溝通的科 技工具,人類藉此人際互動的模式交換彼此的訊息,產生社會的互動(尹玫君和 劉蓁蓁 1998)。

全球網際網路最初採用的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通訊協定來 傳輸資料,以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來定義資訊所在的位址,並使 用超文件語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來表示統一資料格式,將多 媒體文件超連結在一起,用戶端透過瀏覽器(Browser)便可透過網路存取網路 資源。近來網際網路趨勢流行進入 WEB 2.0 的時代,讓使用者不單只是一味的 接收資料,而是成為資料內容的提供者,網站的經營與管理者,對教師來說,將 網路資源應用在教學上,不但能協助教師做教學準備,豐富教學內涵,更能多元 的呈現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因應學習者個別差異的需求,協助學習者建立獨立自 主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二、網路虛擬社群

從上一段可知,網際網路的溝通方式具有互動性與隱匿性等特點,亦即不 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就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再加上非同步的數位搜尋方式,因 此在網際網路中,塑造了一種有別於真實環境的人際關係模式,傳統中人與人之 間面對面或透過聲音傳達的互動方式也產生了新的變化,在網路的世界裡,有更 多的人可以以一種虛擬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因此,虛擬社群的名稱便出現了,

以下便探討國內外學者對虛擬社群的定義:

早期研究虛擬社群的學者,同時也是網路社群先驅之一的「The Well」的創

辦人—Rheingold,對於虛擬社群的定義為:虛擬社群是一種社會的集合體,當 有了足夠數量的群眾,在網路上進行達到一定質與量的討論,並付出相當的情感 而得以發展人際關係之時,虛擬社群便成型了」(Rheingold,1993)。Reid (1995)

則認為虛擬社群就是一個虛擬的空間(Cyber Space),在這個環境當中的人們,

會用彼此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相互交會與互動,而這個互動的過程是具有文化及傳 播意涵的。到了 1996 年,Hagel and Armstrong 將虛擬社群解釋為一個把人們聚 集在一起,透過網路建立起互動的基礎,滿足了人類的基本需求─興趣、幻想、

人際關係以及交易的空間。1998 年,Adler and Christopher 更進一步指出,虛擬 社群透過網路科技讓擁有共同興趣的人們能夠相遇、相互溝通及分享資訊。 制及規範達成共同的目的(Komito,1998;Etzioni,1999)。

國內學者王俊程(1999)也指出,網路的使用者與其他具有共同興趣、或

話題,因此,在此處所傳播的訊息通常能夠更快獲得其他教師的認同,進而增加 其使用者對該社群的認同感及歸屬感,協助教師在專業成長有良好的表現。

第三章 教學知識管理系統平台分析與設 計

依據研究問題與相關背景動機,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整理相關文獻,並 實施問卷調查,針對台東縣多媒體教學知識管理之需求分析與歸納,期建構出符 合教學之知識管理系統平台。

胡昭民與吳燦銘(1999)指出知識管理系統就是保有或記錄組織中,各種 活動的資料,並加以整理、分析、計算產生有意義、有價值的資訊,做為未來制 定決策與行動的參考。其組成要素有:電腦軟體平台系統、硬體、資料、處理程 序、人員、附屬設備等要素,以下將對此平台架構與實作作詳細說明。

第一節 教學需求分析

為使本研究之教學知識管理系統平台更符合第一線教學使用者的需要,因 此,於進行系統規劃前,先針對台東縣教師實施半開放式之問卷調查,以瞭解使 用者的想法,作為系統規劃之參考依據(問卷內容如附錄一)。

此份問卷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台東縣境內國中小教師 129 人,其基本資 料如下:

一、性別 選項

數量 男性 女性 合計

人數 51 人 78 人 129 人

百分比 40% 60% 100%

二、年齡 選項

數量 20-25 歲 26-30 歲 31-35 歲 36-40 歲 41-45 歲 46 歲 以上 人數 27 人 27 人 27 人 18 人 6 人 24 人 百分比 21% 21% 21% 14% 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