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和電腦、資訊科技和網路的關係日益密切,將人 類的生活從可見的範圍無限延伸。因此人類的學習也應突破時空的限制,無限延伸到世 界各地。為因應時代的改變,世界的潮流,九年一貫將資訊教育列入入重要議題,強調 資訊教育的融入,而非獨立的一門課,不是教學生電腦,而是教學生應用資訊科技來學 習,培養其解決問題及帶著走得能力。台灣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座談會會議紀錄

(2001)指出老師將利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於適當的主題、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學相 結合,並以活潑的教學方式改善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可謂之資訊融入教學(徐世寬,

2004)。

Jonassen, Howland, & Moore, et al.(2003)指出,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

從「透過科技學習」( learning from technology),改變為「使用科技學習」(learning with technology)(引自余政賢、梁雲霞,2008)。因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也必須在 此一學習變革中調整自己教學的方式,適時適當的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來協助學生 學習知識、學習資訊科技、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張瓊穗、翁婉慈(2008)指出,教師是 教育的主軸,教師需運用各項資訊整合於教學來達成教學目標及確保學習成效即是「資 訊融入教學」之核心意涵。張雅芳、劉長宗(2005)指出資訊融入可從有形的資訊科技

運用以及無形的資訊過濾、使用與教學的結合加以解釋。也就是資訊科技扮演的不是「附 加」(add-on)或「輔助」(supplement)的角色,而是「融入」、「整合」、「加值的」

(value-added)的角色,用來支援與延伸課程目標。

從以上得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包含了老師的教、學生的學,使用資訊科技融入讓 教與學呈現多元化,提升其品質。除此,以下研究者將各學者定義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的意義整理如表 2-1-1:

表 2-1-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研究者 年代 意義

顏龍源 2000 電腦融入教學即是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 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且適切的置入各科教與學過程的 各個環節中。

王全世 2000 資訊融入教學就是將資訊科技融於課程、教材與教學 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 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教師中日常教學活動 的一部分,並能視資訊科技的應用為一個方法或程序,

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何榮桂 2002 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與學,以建構優質、富創意的 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包括課前準備、實際教學以及課後 評量,教師應運用資訊科技豐富每個階段的學習素材與 教學策略。

研究者 年代 意義

邱瓊慧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希望透過資訊科技及學習領域的整 合,提升學生在該學習領域的學習成效,同時學生的資 訊能力也獲得提昇;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涵蓋了教師的 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準備和教室管理等。

余政賢、

梁雲霞

2008 資訊科技的發展,在教育現場的教與學之中,發揮的作 用有三個面向:

(一)資訊科技是教學媒介(medium)

(二)資訊科技是學習工具(tool)

(三)資訊科技是學習環境(setting)的一部份 袁媛

林意晨

2008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利用資訊科技達到領域教學的目 標,並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 習的動機與興趣,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

Dias 1999 資訊科技的整合必須是融入的、無間隙的。它支援並擴 展課程,豐富教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產 生有意義的學習。

Roblyer

& Edwards (引自吳為 聖等,2007)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是教師針對課程單元及課室情境,應用 資訊技術進行特定的教學任務或學習活動。

Pierson 200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資訊科技是附加的,教學並不被資 訊科技的應用限制,是課程的一部份,教師必須依課程、

學生需求及教學策略來使用資訊科技,以提供學生不同 的學習經驗。

綜合以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可分為三方面:

1.對老師的教學:以資訊科技為教學媒介,延伸教學,輔助教學,以確保學習成效,

達成教學目標。

2.對學生的學習:以資訊科技為學習工具,提高學習興趣,擴展學習,增進學習 效果並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3.對課程而言:是利用資訊科技整合課程、融入課程,以豐富課程內容,支援並延 伸課程目標。

所以,教師可在整個教學中,配合課程及教學所需,使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在教師 營造資訊科技融入情境裡應用科技資訊,以達有效的教學目的。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身為教師,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資訊科技的融入不僅協助教 師克服教學上的一些困難,提供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幫助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學習,以提 升學習興趣與效果,並適應未來的資訊科技世界。徐新逸、吳佩謹(2002)就指出資訊 融入教學的優點是發揮多媒體的特性以有效的傳達教學內容、並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提 高、達到較佳的教學與學習效果,這也就是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

吳為聖等(2007)指出,支援教學的資訊技術十分廣泛,教師可透過網際網路、多 媒體等工具進行各種教學任務,例如引起動機、教材解說、問題討論、專題活動等,目 的在建構更有意義的學習環境。Mayer(2003)指出經由良好多媒體的設計,也就是將 文字、圖像的同時呈現,將可以建立學生的心理表徵,提升學生的了解及記憶,促成有 意義的學習。梁志平、佘曉清(2006)指出在網路學習方面,教師扮演鷹架架設者的角 色,輔助學生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將學習責任引導至學生身上,目的是希望學生能 自我主動學習,建構自我完整的知識。

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王全世(2000)指出其目的有三:

一、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模式是建構式教學策略,使學 習活潑化,刺激學生創造力,培養批判思考能力,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接觸資訊科技,利用資訊科技 進行學習活動,學生才能培養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三、培養師生的資訊素養:教師應利用課程與教學情境來教學生電腦知識及技能,

這樣學生才有學習動機,從做中學、學中做,運用電腦增進學習。

綜合以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並非單一的學習資訊科技,而應以教學為主 體,以資訊科技建構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促成多元的學習,並於過程中培養師生的應用 資訊科技的能力與素養,達到「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的願景,以適應未來資訊科技時代的潮流。

叁、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王全世(2002)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強調整合的精神,並非僅是利用電腦來輔助 教學,資訊科技已被延伸為一項工具、方法與程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已跳脫只 有電腦的使用,可以使用到教學上的資訊科技,從軟、硬體到網路、影像資源、影音多 媒體,無限延伸,教師必須針對課程內容、多元教學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與需求,選 擇適合的模式,才可以達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效。

張國恩〈2002〉指出一般老師較為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融入主要有下列 三項:

(一)電腦簡報的展示:簡報軟體結合多媒體做多變化的展示。

(二)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應用:將抽象化的概念以視覺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有 助於學生觀念的理解,或利用模擬軟體建立學習環境協助學生操作練習。

(三)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網路上的資源可視為大型教材庫,而且以多媒體的 網頁呈現,可以將其擷取整合到教案中。

劉世雄(2000)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中,不可能有一致性的程度或標準,端 賴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與教學策略結合的徹底了解,教材、環境設備不同,使用程度也會 不同,並將其分成六個等級模式:(一)單項式資訊提供傳遞。(二)教學引導的訊息傳 遞。(三)教學活動設計理論的應用。(四)學生與教師互動的學習。(五)善用媒體特 性,建立教學網頁(六)善用學習理論建立學習網站。

徐新逸、吳佩謹(2002)指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依教學時機其方式如以下:

(一)課前準備。網路查詢資料;利用相關軟體,設計課程及教學內容;建置教學 網站供學生學習。

(二)引起動機。使用現成圖片、影片,或使用多媒體製作軟體製作動態性資料。

(三)上課中。利用資訊科技將抽象化為具象;使用簡報等軟體呈現資源,或網路 資源的整理;要求學生至指定網站進行學習。

(四)教學活動。利用E-mail等公布訊息;學生網路專題式學習。

(五)教學評量。舉行線上測驗;學生上網蒐尋資料完成作業。

2010年,美國「國家教育科技計畫」替美國數位教育建構藍圖,期望科技導入教育,

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成為當前美國數位教 育的主流,這種結合線上學習與師生實際面對面討論、指導的課程,能讓學生按照自己 的步調學習,老師能掌握個別學生的學習,因材施教。而「翻轉教室」模式翻轉了傳統 學習的順序,學生自行在家看影片上課,到學校在與老師討論,與同學共同完成作業。

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成為當前美國數位教 育的主流,這種結合線上學習與師生實際面對面討論、指導的課程,能讓學生按照自己 的步調學習,老師能掌握個別學生的學習,因材施教。而「翻轉教室」模式翻轉了傳統 學習的順序,學生自行在家看影片上課,到學校在與老師討論,與同學共同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