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素養之相關理論

壹、資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資訊素養」是由資訊(information)與素養(literacy)組合而成,而首先提出「資訊素 養」概念者應推 1974 年,美國資訊工業協會主席 Paul Zurkowski。繼之,美國圖書館 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 ALA)在 1989 年所提出的「美國圖書館學會 資訊素養委員會總結報告書」(The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中,對資訊素養所提的定義為「資訊素養 係指一個人具有能力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且能有效的尋得、評估與使用所需要的資訊」。

最後成為一個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及終身學習者(ALA,1989)(引自溫嘉榮、施文玲、

林鳳釵,2004)。

McClure(1994)及陳仲彥(民 85)等人認為,資訊素養應由四種素養結合而成,

分別為傳統素養(traditional 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等四種共同結合而成,而資訊素養則是這四種 素養之核心,也是這四種素養之結合,其關係圖如圖 2.1。

圖 2.1 資訊素養分析圖

資料來源:McClure, C. R.(1994),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p.118.

一、 傳統素養

傳統素養意指具備讀、寫、說和計算的能力。包括蒐集資料的能力、作筆記的方 法、報告的撰寫能力、獨立研究及擴展知識領域的能力。

二、 媒體素養

係指個人對大眾傳播媒體有批判性的瞭解,包括對媒體操作、媒體應用與媒體製 作公司的審查、批判分析媒體資料的能力、與認知到讀者扮演著使媒體資訊變得有意 義的角色。自從圖書館的館藏資料類型從紙本書籍資料擴大為非書資料以後,對於一 些不屬於文字印刷型式之館藏資料的利用,就構成了媒體素養的本體,其涵蓋範圍有 認識各種媒體資料的特性(如:能區分唱片、錄音帶、錄影帶、微縮片等媒體所包容 的資料形式及特性;且明瞭必須透過何種媒體工具才能讀取、瀏覽及欣賞)、操作各 種媒體工具的能力(如:能夠有效操作電唱機、錄放音機、錄放影機、微縮片閱讀機、

微捲片閱讀機等)。

三、 電腦素養

在資訊化時代裡,有許多的事情是藉由電腦來完成,因此有關電腦操作的素養與 基本能力也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其涵蓋內容為資訊處理的演進、電腦的硬體與軟 體、資料的表示法、程式基本概念、軟體系統、數值計算、基本資料處理、電腦繪圖、

解決問題之能力

資訊 素養

電腦 素養 網路

素養

媒體素養 傳統素養

中文資訊處理等。

四、 網路素養

指運用電腦進行網路資訊檢索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批判、創造思考等能力,它是 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網路素養的能力,除了要具備基本的電腦素養 之外,還應包括網路之基本概念、網際網路與地區網路之緣起、發展與現況、網際網 路的功能、網路資源的類型、全球資訊網之介紹、檢索資訊之步驟、檢索策略等。

國際教育科技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從 1993 年到 2000 年,在歷經三次的發展後,將教師教育科技標準定為六大能力,並 擴充為二十三個指標,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教師的教育科技標準

六大能力 能力指標

一、科技的操作及概念 1.具備科技相關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概念的瞭解。

2.科技的認知與技能需持續成長、與時並進。

二、規劃學習環境與經驗 1.運用科技支援之策略,設計合適的學習機會,以滿足學 生不同的需求。

2.應用當前教學科技的研究,設計學習環境和經驗。

3.確認、尋找科技資源,並評估其正確性和適當性。

4.計劃科技資源的管理。

5.計劃學生學習環境管理的策略。

三、課程的教與學 1.促進學生科技能力提昇的經驗。

2.利用科技支援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3.運用科技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技能和創造力。

4.運用科技管理學生學習的活動。

四、評估與評鑑 1.運用科技上各種的評量策略,評估學生對學科內容的瞭 解。

2.利用科技資源搜集、分析資料、以及解釋、傳達結果,

以改善教學實務,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最佳化。

3.運用多元的評估方法,來決定學生運用科技進行學習、

溝通和生產的適切性。

五、生產率和專業實務 1.利用科技資源於專業成長和終身學習。

2.持續評估並反思專業的實務,以做成運用科技支援學生 學習的教學決定。

六大能力 能力指標 3.運用科技增進生產率。

4.使用科技與同儕、父母和社區進行溝通、合作,以豐富 學生的學習。

六、社會、倫理、法律以及 人類方面的議題

1.進行有關科技使用上的法律和倫理觀念的教學活動及 示範。

2.運用科技資源,使不同背景、特性和能力的學生均得以 發揮潛能。

3.確認並使用多樣化的科技資源。

4.促進科技使用的安全與健康。

5.促使所有學生能公平使用科技。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2001d)

貳、中等學校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

我國教育部為推動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課程,增進教師的資訊素養,提出了國民 中小學教師具備三項資訊素養指標(教育部,2001),分別敘述如下:

一、 資訊課程專業素養

(一) 能了解網路禮節

1. 會管理、收發自己的電子郵件。

2. 瞭解使用 Telnet 的禮儀。

3. 瞭解使用電子通訊的禮儀。

(二) 能尊重智慧財產權

1. 瞭解所有權與著作的意義,尊重智慧財產權。

2. 瞭解網路管理與電子簽章、不仿冒、不翻製別人軟體。

3. 瞭解電腦病毒傳染的發病原因。

(三) 能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

1. 瞭解網路傳送資料的安全性。

2. 知道防火牆的功能與網路加密的重要性。

3. 能遵守網路安全守則、尊重個人資料保護法。

(四) 能瞭解電腦為一般教學工具

1. 瞭解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

2. 會電腦操作、並利用電腦做教學活動。

3. 會利用電腦分析學生學習成果。

4. 會利用電腦工具做級務工作之處理。

二、 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操作素養

(一) 會使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與網路資源

1. 瞭解 CAI 的效益與範圍。

2. 會評選課程相關 CAI。

3. 能安裝 CAI 於電腦主機上,並做教學使用。

4. 能利用 CAI 做各種輔助教學活動。

5. 會簡易上網操作,並使用瀏覽器。

6. 會上網搜尋網路上的補充教材。

7. 能下載、複製、編輯、存檔所搜集的網路資料。

8. 能利用網路教材配合各科做教學活動。

(二) 會系統管理及學生資料處理

1. 瞭解網路管理的重要性。

2. 使用電腦系統管理學生資料及學習資料。

3. 會利用校務系統進行教學管理,並分析研判學習成效。

4. 會使用校務系統出評量試題,進行教學評量。

(三) 會系統操作及相關應用

1. 會簡易軟體安裝、文書軟體操作。

2. 瞭解學校電腦系統、會操作電腦教室教學網路廣播系統。

3. 會處理學生基本資料登錄、及學生輔導資料追蹤。

三、 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

(一)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個人教學活動

1. 會簡易設定網路連結、以使資料快速擷取。

2. 會利用簡報系統剪貼設計教學。

3. 利用網路配合各科教學活動。

(二)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參與互動式教學

1. 會指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學習。

2. 能與科任老師配合協同教學活動。

3. 利用學校網頁做簡易互動式學習活動。

4. 能利用電腦設備做班際、校際之聯絡教學。

(三)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遠距教學與活動

1. 瞭解遠距教學之意義與所需設備。

2. 會操作遠距教學所需週邊設備。

3. 利用視訊會議功能、進行互動式遠距學習活動。

至於我國教育部對於資訊教師資訊能力分析規劃指標,則分別條列如下:

一、一般應用能力

(一) 瞭解電腦基本構造及功能。

(二) 文書軟體的基本操作。

(三) 軟體安裝、簡單操作環境調整。

(四) 網路通訊、網路查詢、資料搜尋。

(五) 簡報軟體的基本操作。

(六) 常用週邊之連接。

(七) 軟體整合之運用。

二、專業應用能力

(一) 瞭解電腦應用之特性及相關教學之應用。

(二) 文書、簡報軟體的操作。

(三) 網路通訊、查閱資料搜尋。

(四) 能善用電腦特性、校正操作環境。

(五) 軟體安裝、簡單巨集修改。

(六) 專業軟體的基本操作。

(七) 基礎程式撰寫能力。

(八) PC 組裝、OS 安裝。

(九) 軟體整合應用。

(十) 基本 HTML 撰寫。

(十一) 簡易 WWW 建置。

(十二) 群組工作能力、動態連結、週邊控制。

(十三) 各類 NET Server 安裝設定。

(十四) 主從式資料庫或網路資料庫的撰寫。

(十五) 資料處理程式設計。

(十六) 介面卡電路功能的了解及驅動程式撰寫。

在工業職業學校教師的電腦素養相關研究中,惠子健(民89)對台北市高職工業科 教師所做的電腦能力調查,歸納出高職工科教師應具備的電腦能力,並以問卷方式調查 教師具備的電腦能力及影響電腦能力之相關因素。賴志洋(民91)提出工業職業學校教 師應具備的電腦素養項目,以問卷方式調查台灣地區工業職業學校教師的電腦素養,並 加以探討影響電腦素養之相關因素。

綜合以上兩位研究者提出的電腦能力項目,整理成六個層面的教師應具備之電腦基 本能力,包括電腦硬體及基本操作、教學軟體的評估與使用、網路教學、程式語言教學、

行政電腦管理的能力及電腦應用倫理與法律規範知能等項目,如表 2-1.2。

表 2-1.2 工業職業學校教師電腦能力

能力層面 能力項目

一、電腦硬體及基本操作 1.具分辨電腦基本裝備及周邊設備之能力。

2.具複製備份磁片的能力。

3.能安裝應用軟體。

4.知道如何預防電腦病毒及解毒。

5.檔案及資料的分類管理。

6.能利用電腦周邊設備從事資料的列印與儲存。

二、教學軟體的評估與使用 1.會評估與課程有關之 CAI。

2.能安裝 CAI 予電腦主機上。

3.能使用各種 CAI 軟體,來從事教學活動。

4.能利用 CAI 軟體讓學生自行輔助教學 三、網際網路教學 1.懂得安裝及設定 Modem。

2.會設定及安裝網路卡。

3.會利用網際網路來蒐集資料。

4.具上網找尋教學相關資料的能力。

5.會使用 FTP 來傳送或接收檔案。

6.會使用電子郵件做相互間通訊。

7.能架設簡單的教學網站。

8.懂得利用電子佈告欄與學生溝通。

9.能利用教學網路做教學評估。

能力層面 能力項目 四、程式語言教學 1.至少會一種程式語言。

2.能追蹤簡單程式並找出正確輸出結果。

3.能修改程式來完成一個新的相關工作。

4.能找出程式中的錯誤處。

5.會編寫程式來解決問題。

五、行政電腦管理的能力 1.能利用電腦工具來管理教室事務。

2.能瞭解學校行政電腦化的概念。

3.能利用電腦配合學校校務行政電腦化的運作。

3.能利用電腦配合學校校務行政電腦化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