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學習科技在台灣的發展

三、 資訊融入教學

此階段就是現今學習科技的階段,角色逐漸由「將科技當做老師」、教學媒 介、以及教學工具,轉換成「將科技當作學習夥伴」。知識建構注重學生能夠用 已經知道的先備知識自我表達新學到的新知識,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有機會可 以重新建構與整理自身的概念、理論、與信仰,達到有意義的學習,並讓學習更 加鞏固(張國恩,2001)。以問題解決導向為引起動機的教學,在整個教與學的 過程當中,利用問題的引導,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

經由觀察、假設、親身體會尋找答案,在不斷的嘗試錯誤失敗、搜尋與蒐集相關 資料、尋求同儕的協助與幫忙等,最後得到答案,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與方法,

直到最後教師才給予最終的正確答案與過程協助等。這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以學 生為中心的學習型態與環境下,讓學生不僅能夠達到學習目標、自我導向學習、

解決生活世界問題能力,更能讓學生樂於學習。

由此觀之,學習科技的發展從利用科技學習,慢慢轉變為與科技一起學習。

從全國的發展與現況可以看出,政府在學習科技的積極推動,期望能夠改變以往 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學生培養為可獨立思考的個體,不再只是只會考試讀書、知 識只能用在課堂中、以及能夠學以致用。在學習科技的介入下,跳脫以往「教科 書上說什麼,教師就從教科書裡教什麼,學生就從中學什麼」的學習模式,學習 的知識更為廣泛,學生的自主學習受到推崇與讚賞,但讓人隱憂的是,資訊的大 爆炸也讓教師與家長們擔心資訊的來源,是否適合學生?以及學生是否能夠判斷 資訊的對錯?這都是教師以及家長關心的議題之一。

貳、 台北市發展與現況

全國教育部的資訊教育發展,大致上由台北首都開始,接著高雄(直轄市)、 最後推廣到全國各縣市。台北市的資訊教育發展不算晚,也是政府推動的重點城

26

市,更是全國資訊融入教學優質示範學校最多的城市。因此,研究者選擇台北市 作為研究的場域,台北市的資訊教育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三期,從最早先的台北 市資訊教育第一期,而後,台北市資訊教育第二期,一直到目前台北市教育局發 布的最新「臺北市數位學習教育雲計畫」,共分為三個時期。

一、 第一時期—西元 1999 年至 2004 年

台北市教育局在 1999 年開始推動資訊教育,第一期計畫從西元 1999 年直到 2004 年,為期三年的時間。台北市教育當局投資新台幣參拾肆億參仟伍佰參拾玖 萬元整,建立高中職、國中、國小優良的資訊教學環境,期望提昇教師運用資訊 科技於教學上的素養與能力,培養學生現代化的資訊素養與能力,發展資訊數位 化的課程教材與軟體,推動行政配合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結合學校與社區,呼 應當前的教育改革,因應資訊化社會的需求,及達成生活資訊化的目標,促進台 北市資訊教育的發展(台北市資訊教育第一期,1999)。此計劃願景重點在於:

(一) 建立優良環境

希望打造校校有網路網路皆相通、教室有電腦班班可以連線的學習環境,且能 促進資訊同共享,透過網路與電腦的運用,讓在家也能夠學習。

(二) 提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上的素養

建立教師運用科技的能力以及使用科技的新觀念,強調各科融入科技的教學方 法與模式,能夠運用網路資源、數位科技、網際網路等資源,將此新觀念融入至 各科的教學教材教法當中。

(三) 培養學生現代化的資訊能力

培養學生每個人皆具備運用電腦的能力,強調人人會電腦、個個會上網。人人 不僅要懂得如何運用電腦的基本技能,更要瞭解電腦與生活上的關係與影響,熟 悉操作、增進使用電腦的樂趣、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這些素養與能力

27

之外,更要重視網路上的規範與倫理。

(四) 發展資訊化的課程教材與軟體

將資訊應用納入課程當中,豐富課程內容的多元性、活潑性、有趣性,藉以激 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有計劃的發展教材與開發軟體。

(五) 積極有力的行政配合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

為達成此計劃願景目標,台北市教育相關各處局及各學校凝聚發展資訊教育的 共識,調整組織、設置相關作業人員、成立管理中心等相關配套措施,且結合社 區之力量,讓學校得到更多的資源與支援。

二、 第二時期—西元 2002 年至 2005 年

根據台北市教育白皮書第二期(2002),台北市在教育白皮書第一期推動兩年 多後,中小學已經完成設置電腦網路控制室,一般學校的教室內均有電腦及可連 上網際網路,直到民國 89 年底,國小每校每三十五班設一間電腦教室,國中每卅 班設一間電腦教室,高中每廿班設一間電腦教室,高職每十班設一間電腦教室,

總計建置電腦教室 481 間,合計 17,025 臺電腦。教室電腦的設備為每班一臺電腦、

一個投影幕、一個電腦網路插座,另每四班分配一臺單槍投影機,及一臺鐳射印 表機共用,預計一直到民國 90 年底前各校皆可達班班有電腦之目標。台北市在推 動教育白皮書第一期之後,將延續第一期計畫目標,繼續推動第二期三年計畫,

計畫重點如下:

(一) 建立優良便捷的資訊教學與學習環境

除了班班有電腦外,這次的重點加強「師師有電腦」,為了讓教師能夠將電腦 運用的更加熟悉與習慣,且養成使用電腦及製作教材融入教學的習慣,因此,希 望老師能夠有想要用電腦就能用電腦,且方便讓老師製作教材,在專科教室、圖

28

書館、教材製作室等皆設置電腦,圖書館進而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Instructional Material Center)。在教學方面,建立良好的網路平台,其中包含了,資源管理和 檢索系統、線上評量、教材管理、題庫管理、成績管理、知識管理系統、各級學 校各科教學資源庫、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等,更是設置了無線網路的設備,讓學 習能夠更便利。

(二) 強化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之教學能力

網際網路的發達之後,資訊的流通與可取性變得非常便利與快速,因此,許多 教師以及學生大多會利用此方式去尋找資料,因此,造成教師不太可能只侷限於 課本裡或是自己教課進度內的範圍與資料而已,其所需要做的準備更多,所以教 師必須利用電腦與網路的教具幫助,變成教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輔助教具與教 學方式。為強化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與因應九年一貫教師教學能力,各校與民 間團體舉辦資訊相關研習與觀摩,且評量教師的資訊素養。

(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資訊教育的重點不在於會不會使用電腦,而是在於學生利用學習科技,是否懂 得自我學習,將知識轉換為自身,因此,建立學生的正確資訊觀念與習慣是首當 之重,訂定學生的資訊能力指標供教師參考以利教師審查,辦理國際師生資訊交 流活動與國際競賽,讓學生與教師能與國際交流互動,提供線上學習,最後,資 訊倫理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視。

(四) 統合社教機構資源與充分運用社區資源

台北市公私立社教機構林立,社教資源廣闊豐富,結合社教機構資源,製作網 頁輔助教學,或協助辦理教師專業研習,開放資源以供學生使用等等,皆不僅是 學校學生、教師、學校人員受益,而是社區的所有民眾皆能有更豐富的資源。

(五) 強而有力的行政支援

29

資訊政策的推廣,一向皆需要各處局與學校等的團結合作,因此,建立群組學 校讓各重點小學能夠加強資訊教育,更能夠有效運作,設置各校資訊教育推動小 組,讓各校能夠將資訊教育政策訂定各為適當,且每校需有一位資訊組長及系統 管理師,方便學校的資訊系統運作…等,最重要的是,讓學校與家庭緊密的結合,

讓資訊科技充滿著生活,學生才能無所不在的學習。

三、 第三時期—西元 2006 年至現今

資訊融入教學推動自今,在臺灣資訊科技與數位學習環境逐漸成熟之際,為 因應少子化、高齡化、全球化、數位化、暖化的趨勢與挑戰,強調學生應具備立 足於 21 世紀所需的知識、技能與基本能力,台北市教育當局於民國 103 年簽暑「

台北市數位學習教育雲計畫」,為期兩年,計畫的目的為充實數位學習教育服務以 及結合雲端服務,建構校園網路環境、教育雲端與平臺、推展創新應用學校,鼓 勵各縣市學校參與行動學習推動計畫。此計畫包括教師整合現有教學資源、建置 評量題庫、補充教學、教師社群…等;學生學習服務、親師生互動及社群、供家 長了解教學進度、以及學習歷程檔案、學習統計、學習分析,使用雲端書櫃,擴 大電子書包的使用,利用學習平台讓學習更加便利等等計劃策略,並將教育資源 完整的整合於雲端,便於學習者與教學者運用,除此之外,主要以教師、學生以 及家長為服務的教育雲端,將其連結更加緊密。

綜上觀之,台北市的學習科技發展以全國教育部的計畫走向一致,從一開始 的電腦設置,以及電腦課程的實施,直到現在,持續的在設備與網際網路的汰換 與推陳出新,希望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也著重於教師的教學專業與相關技能,

期望教師能夠運用學習科技於各個領域。另一方面,除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

期望教師能夠運用學習科技於各個領域。另一方面,除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