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動作教育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之意涵

身心動作教育以身心學理論基礎,以身體為出發點,透過一系列身心教育活 動,開發身體覺察能力與自我認識身體結構、功能及體察身體當下經驗的課程。

一、身心學的基本理論

(一)身心學意涵

身心學(Somatics)是一門研究和體察「soma」現象的領域,soma-身體,

源自於希臘文,含意為充滿生命力的完整有機體(Hanna, 1983),而 soma 乃 強調含有陰陽兩面之完整的活體,它所指的意涵非僅是physical body。所指的 身體是從內觀自覺才能體會到的活體-mind body(有心性的身體)。湯瑪斯‧

漢納(Tomas Hanna)指出 soma 是身心合一的身體,這個身體是一個有不同情 緒感受的、一個動態的、流動的和不斷改變的活體:它是一種「存在於當下當 刻之感知、自我覺察和自我調整、改變生命有機體」(Hanna, 1970)。

(二)身心學主要論述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心理的地位高於身體的地位(Rintala, 1991),多是 以心理來操控身體的,然而身心學所強調是動作的完整性、身體的結構性和精 神的覺知(Johnson, 1994),透過經驗身體的現象及體會不同的身體動作,讓

感覺、體會與動作探索來調整身心的狀況,使人們更清楚的認識自我、發揮潛 能,進而讓自己的身與心更密切的融合為一。林大豐、劉美珠(2003:256)將 身心學重要論述整理其重點如下:

1. 主張身心合一(the body & mine are one)

2. 身體是活生生的有機體(soma-the living body)

3. 從第一人稱觀察人體現象(observed from a first body)

4. 強調內在自我覺察的經驗(experienced from within)

5. 重視過程導向(process-oriented)

6. 開發覺察(awareness)能力

7. 體知改變(change)與選擇(choice)

8. 接觸(touch)與習慣動作的重塑(re-pattering)

9. 尊重身體的智慧(body wisdom)

10. 自我與外在環境之間的調和(the harmony and balance between the inner world and the outer world)

綜合上所述文獻,瞭解身心學的發展與意涵,而目前的運動訓練,過於注重 外顯的動作表現,選手缺乏身體內在的開發。應該提倡以身心學為發展的身體教 育,透過體察身體,重新學習身體使用方式,改變固有的身體訓練態度,藉以達 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使運動員能有更高層次的表現。

二、身心動作教育的內涵

(一)身心動作教育的意義

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的目的是藉由「教育」重新 教導人們對身與心的觀念,是建立在身心學的理論基礎,以動作教育的方式教 育人們重新檢視身體、具體經驗身體的結構、功能、動作、感覺等達到身心平 衡的教育過程(劉美珠、林大豐,2005)。

從身心學學者劉美珠、林大豐(2007)建立在身心學基礎理念的身心動作 教育論點中,研究者將其整理歸納為以下四點:

1. 以第一人稱的觀點來探究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一個同時可自觀(self-observation)與被觀察(be observed)的 現象(Hanna, 1986),但在「身體被物化」人們習慣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身 體,選手往往變成了訓練的機器,因此必須以第一人稱角度的自我體察為主 要目的,由內而外的探索自己,當選手能夠重新瞭解自我時,將會更愛護自 己的身體。

2. 以「動作」為主要的教育型式

由動作為主要手段的身心教育,必須在「動」的過程,覺察身體的各種 現象,並學習探索身體,不僅強調由外顯可見的肢體表現,且包含身體內在 所有動的狀態,例如:透過呼吸、聲音、意象、身體的接觸及外在的道具輔 助,皆可當作探索身體的途徑(蔡琇琪,2004),在探索身體之後,能瞭解 身體活動的規則性,因而找到一個自我調適的最佳方法。

3. 強調自我覺察能力

身心動作教育是強調身心覺察的教育過程(劉美珠,2001),而覺察能 力的開發是所有身心技巧主要的基本觀念(劉美珠、林大豐,2001)。且覺 察的內容有相當多不同的層面,「身體」可說是所有覺察之根本,也是進入 其他覺察能力的基礎(Keleman, 1981)。當身體覺察能力愈敏銳,就能更有 反應、更容易吸收所要學習的事物,也能接受別人的善意和關愛(Knaster, 1996)。覺察的層面相當廣泛,對選手而言,維護自我身體狀況是相當重要 的,當選手能用心覺察到身體所出現的生理變化時,可以從身體的訊息中瞭 解自己情緒變化的狀況,透過覺察身體的過程,進一步的學習對自我的瞭解 與情緒控制,並能適時的調適自己的情緒。在身體活動的過程當覺察到緊 繃、酸痛、不舒服時,就能即時改善身體不好的狀態,降低身體惡化的情況,

4. 習慣動作的重塑(re-pattering)

身心動作教育是以「教育」的角度來教導選手重新檢視自己的身體,從 中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然而正確的結構認知是相當重要的,用錯誤 的身體意象使用我們的身體,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危害(Langford, 1999),因 此錯誤習慣動作的重新塑造(re-pattering)是有必要的,尤其在長時間累積 的錯誤動作需要更長的時間調整。且身心學所強調的身體具有柔韌而富有彈 性,無論何時,它都可以被塑造與重新再教育(Knaster, 1996)。而許多身心 技法開創者從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瞭解與體會下,設計出一系列探索身體的 方法。透過對身體的具體(embodiment)經驗,重新認識身體結構(structure)

和體會功能(function)的學習,來改善身體姿勢的使用模式,就能夠有效 率地操控動作。

(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架構及教材形式

學者劉美珠以身心學為理論基礎,從概念、課程目標、教師角色、教師角 色、課程內容設計到評量方式,整理出身心動作教育模式,如圖2-1。企圖實 施於柔道選手的訓練過程當中,身心動作教育目前在課程內容上以呼吸的探索 和靜心為基礎訓練,並從五大方向規劃課程架構如表2-1,並以此為基礎發展 了六種類目的教材模式。

1. 身心動作教育模式及架構:

表2-1 身心動作教育模式表(引自劉美珠,2006:31)

身心動作教育模式

基礎概念 身心合一,以身體為原點,強調身體智慧的體認,並重視自我探索的 過程。

課程目標 透過身體的探索,開發覺察能力及提升身體使用的效率,並瞭解自我 以因應外在多變的環境,促進身心平衡的健康。

續表2-1 身心動作教育模式表(引自劉美珠,2006:31)

身心動作教育模式

課程觀念 身體本身即是動作體,強調內在經驗的反省及自然本能動作的探索從 動作中瞭解到當下自我的身心狀態,並享受動作中我得到的滿足和自 信。

教師角色 有正確身體觀念和態度。對動作結構與功能有充分的認知和體會。是 一個協助者、引導者。

課程設計 課程內容主要規劃出六個方向:以呼吸練習為基礎,進而認識與體會 身體結構,學習體會身體中心與各部位之關係,探索本能性的自由動 作,提升身心適能以及改善人際關係與是用環境,來進行課程內容的 設計。

評量方式 以檔案評量為主(包含學習日誌、身心檢核表、學習單…)。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透過不同於以往傳統式肌力訓練的身體教育方式,設計 以選手為主體的身體覺察活動,實施呼吸練習、身心技巧等課程,是教練必須 引導選手去實行的,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使得選手經驗不同的動作型態及呼 吸覺察,增進身體結構認知與動作使用的觀念,進而提升選手運動能力及身體 控制能力,並強調選手的自我身體調整。

圖2-1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內容架構圖

(引自劉美珠,2007:166)

呼吸探索與靜心

身體構圖︵結構和功能的認知

與體會︶ 身體中心與各部位關係之探索︵動作發展︶ 本能性自由動作的探索 身心適能︵身體覺察能力外,亦考慮體適能的基礎要件︶ 人際關係與適應環境 身心動作教育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呼吸、靜心與放鬆

2. 身心動作教育教材型式

身心動作教育教材型式多元而豐富,發展空間廣大,透過任何方法或策 略達到身體覺察體驗,都視為身心動作教育教材。現今規劃了六種教材形 式,其中包括:身體構圖(body mapping),將身體區分為胸腔、脊椎、肩 膀、骨盆、腳踝等單元,透過認知、意象、動作、接觸來體會之身體解剖的 學習,使一個人在腦海中清楚呈現對自我身體結構的概念圖,且能夠有意識 的修正及精緻化動作。

在身體能力方面,則是以身心適能的教學形式為主,不僅強調傳統體適 能的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柔軟度、身體組成比例和動作協調之生理要 件,更著重在增加身體覺察能力及體認身體智慧,使身心均衡的發展。在身 體探索方面則是以身心遊戲的形式,透過遊戲設計探索身體的本能性、反應 及自然反射,且能透過個人或團體的方式進行。或是選用不同身心技巧,藉 由不同主題、意圖、意象和道具進行本能性的動作探索,操作不同於以往的 動作型態,而創造性動作教育模式則是根據拉邦動作分析的元素為主要架構 課程,並且設計有關身體探索的活動,探索教育則是透過解決主題的團隊合 作模式,增進自我瞭解、價值判斷和人際間的互動關係。

三、身心技巧介紹與分析

身心技巧為身心動作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身體教育方式,有別於傳統的身體 訓練方法,注重意識的覺察與身體動作的連結,且多應用於動作訓練與治療上。

身心技巧是由其創始人在遇到身體或生命的問題時,為了解決個人身體上的問 題,重新探索自我的身體,並隨著不同的過程與經驗,逐漸形成不同的身心技巧 派別(林大豐、劉美珠,2005)。身心技法繁多,經文獻探討與分析後,選擇身 體構圖、So-tai 技巧、彼拉提斯及身體探索活動,以下就其特色與功能進行介紹。

(一)身體構圖(body mapping)

本研究將根據 Barbara Conable 所著,由劉美珠、林大豐(2003)所翻譯

本研究將根據 Barbara Conable 所著,由劉美珠、林大豐(2003)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