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農田水利會組織與業務展望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6-59)

第三章、 農田水利會業務營運研析

第四節、 農田水利會組織與業務展望

四、資訊業務的興起

農田水利會屬人民團體,其業務主要是供給農業用水及農田排 水,雖不以營利為目的,但隨著科技進步,電腦的普及,水利會也需 藉助現代化資訊科技,簡化作業流程,以提昇經營工作效率及服務品 質,降低經營成本,維持競爭優勢。政府為提高灌溉效率,配合硬體 設施的投資,經常辦理各項研究與推廣。例如輪流灌溉試驗及示範、

旱作灌溉推廣、會務改進研究、電腦化作業等,對農田水利會的灌溉 管理技術之提昇大有助益。

在會務電腦化方面,自民國 63 年起,全省各水利會陸續購置電 腦硬體設備,也各自開發所需的各項應用軟體系統,開始了業務資訊 化的時代。目前農田水利會各單位所使用的應用系統,業已涵蓋大部 份的業務。水利會業務的電腦化的推動,減少了人力及時間上的耗 費,使效率大為提昇。但某些業務電腦化的推展因業務部門及相關單 位的無法整合,往往造成時間、金錢的浪費而無具體成果,如農田水 利會灌溉圖籍管理系統(GIS)的研發及推展,歷時 10 年而具體成效 並不彰。另外,全省水利會業務電腦化的開發整合,並無法全數配合 以資源共享方式,分擔預算上之不足。財源充裕的水利會,有充沛的 經費,採買或自行開發更理想方便的軟體,而不願投入人力去配合維 護開發。 目前水利會各項業務高度依賴電腦資訊系統運作,但因資 訊室之法定員額並無設置標準比例,會務亦可能因專業資訊人力不足 而無法順利進行,影響業務,這也是目前各水利會共同面臨的問題。

業發展,現階段農田水利會的角色與使命逐步轉變,以當前社經環 境,稱農田水利會為「地域性之公共事業團體」應更為貼切。觀察農 田水利會組織與經營業務之趨勢及定性,約有下列幾項:

一、農田水利會服務對象由「農民」拓展至「地區居民」

農田水利會初創目的,係為因應農村社經需求自然形成之服務農 民組織。但隨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變遷,農村與都市混住化,傳統農村 社會不復存在,農田水利會灌排系統之服務對象,早由「農民」拓展 至「地區居民」。

二、組織體系之演進深具「地域性」之人民團體

目前全台灣 17 個農田水利會係經百餘年來不斷合併改組而成。

但不論如何調整與合併,各農田水利會轄區之區劃均以地緣相關性為 主要考量,故農田水利會為一深具「地域性」之人民團體。

三、借鏡日本水利組織發展經驗

台灣農村社會發展歷程與日本相近,同時台灣水利事業多承襲日 本,日本水利組織發展經驗相當值得借鏡。隨經濟起飛,日本各水利 團體無不致力於成為一地域性之公共事業。以明治用水土地改良區為 例,該土地改良區即致力於成為一地域住民參加型之整備、管理與營 運之公益組織。

四、從事多角化經營以永續經營水利會

台灣農田水利會已逐步由「服務性農民團體」,轉型為「公法人」

屬性之「地域性之公共事業團體」。於農事經營逐漸萎縮,農業人口 漸趨凋零之今日,自「服務性農民團體」,轉型為「地域性之公共事

業團體」,可擴大農田水利會經營範疇與服務對象,不但可使全民同 享水利會所提供服務與會有資源,同時更可使農田水利會順利邁向永 續經營之路。

第五節、本章結語

今後農田水利會業務已非單純之農業生產用水之調配問題,更負 有「地區社會資產形成」之無形公共福祉間接任務,而在多元化繁雜 的社會經濟架構中,業務要順利推動實有賴會務領導人的明智慎斷,

有長遠之策略來因應社會衝擊,更要以制度化、現代化、機動化、多 樣化及效率化的營運管理技術,來發揮農田水利會組織功能,提昇服 務品質,因應農業生產之需求,滿足地域社區生活之需求,並推動環 境生態之平衡。是以農田水利會如何產生有專業、優質、服務熱忱及 具有前瞻觀念之領導人,亦屬農田水利會永續發展之重要關鍵。

多年來農田水利會組織編制及員額標準係建立在傳統農田水利 任務之基礎上,但在農田水利會業務轉型為「地域性之公共事業團 體」,擴大農田水利會經營範疇與服務對象下,其組織編制及員額標 準亦應配合農田水利會之轉型型態,才能高效率推行業務之發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