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員身心狀況、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

影響運動員身心狀況之因素眾多,其中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對身心狀況所 造成的影響甚大,因此本節將探討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理論、導致過度訓練 及身心倦怠之因素與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改善方式。

一、 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理論

(一)過度訓練對身心狀況之影響

過度訓練(overtraining)指全身性的過勞現象,在發生頻率上,主要以需要 速度、肌力及協調性為主的項目較常發生,其恢復其往往需要數週,甚至幾個 月之久(林正常,1993)。若是長期的過度訓練者,更會造成失眠、易怒、情緒 不穩定,及對參賽慾望的降低,運動後心跳率及血壓恢復緩慢、休息時血壓上 升,肌肉酸痛增加等不良的身心狀況(Kinderman, 1986)。莊豔惠(1999)採用 質性研究方式瞭解42位體育院校學生經歷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時的感受,結果

發現學生敘述中多半在高中時期,便有不想練習、害怕比賽、缺乏自信心、精 神無法集中、缺乏對事物的興趣等身心倦怠的症狀;過度訓練並不像超負荷訓 練(overload training)和調整訓練(tapering)有產生提高表現的效果,而是讓 運動員在短期訓練循環內,處於接近或等於最大負荷的訓練量,且沒有提供足 夠的休息及調整,容易造成疲憊(staleness)的現象。疲憊則依據美國醫學學會 定義為「一種由過度訓練所引起的生理狀況,其特徵是降低運動能力」(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96)。在Raglin和Morgan(1989)的研究發現,

在大一擁有疲憊經驗的游泳選手,91%的人會在皆下來的比賽季節中發生倦怠 現象,此研究也說明了生理的疲憊現象,將更有可能導致倦怠情形。也有學者 提到,過度訓練是在不適當的超負荷訓練下的不良反應,其影響涉及身心兩方 面,會造成生理功能衰退與運動表現退步的情形,並導致身心倦怠的結果(簡 曜輝等譯,2002)。由以上可知,運動員若因訓練其處於缺乏休息或無法使身心 恢復的情形時,便可能瀕臨過度訓練的後果,而導致眾多不良的身心狀況及生 理的疲憊,甚至引發身心倦怠現象,此後果,實為運動表現之重大阻礙,值得 運動教練及相關運動科學研究人員的關注。

(二)身心倦怠對身心狀況之影響

身心倦怠(burnout)是所指的是一個人精疲力竭的(exhaustive)生理或心 理反應,經常性地,甚至是極端地,無法有效的表現努力或應付訓練和比賽需 求,是一種由於過度壓力和長期不滿足於原本愛好的活動當中,產生生理、心 理與實際行動的退縮現象(Smith, 1986)。Gould, Udry, Tuffey, & Loehr(1996a)

曾對62名青少年網球選手所做的探究發現,擁有身心倦怠感受的選手較不願意 參加訓練、較無動機、參與訓練的天數較少、在自陳上有較多退縮感、較少使 用針對問題的解決策略。另外,陳雅琳(2002)將多位學者(Fry, Morton, & Keast, 1991; Kuipers & Keizer, 1988)之研究作一統整,將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對運動

員身心狀況的影響,歸類為五大類,包含生理機能、免疫系統、血液荷爾蒙反 應、骨骼肌肉傷害及心理困擾,如表2-4:

表2-4 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對身心狀況的影響

引自陳雅琳(2002:13)

二、導致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之因素與徵兆

表2-5 過度訓練的成因

訓練因素 1. 忽視個體在生理、心理上的差異及於專項運動中的特殊性。

2. 缺乏訓練計畫之規劃,如整季的基礎期、比賽期與調養期之 循環。

3. 扭曲超負荷訓練原則之進行。

4. 忽視訓練形式、頻率、強度及持續時間彼此的加乘效應。

生理因素 1. 訓練與比賽過於頻繁,缺乏適當的休息與放鬆。

2. 忽略選手的體能狀況與訓練季節。

3. 發生疾病感染。

4. 能量攝取不足與礦物質缺乏。

心理因素 1. 情緒低潮、害怕失敗經驗或被受期望過高。

2. 訓練方式單調、一成不變、缺乏變化,導致心理疲乏。

3. 動機過高。

引自陳雅琳(2002:20)

也有學者認為,引起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的成因包括:壓力驅使、心情緊張、

負面退縮念頭、無自信(自我懷疑)、與教練互動不良、運動表現降低(動作走 樣或表現停滯)、訓練量超過自身負荷能力、體能訓練過於頻繁使得身體耗竭與 肌肉疼痛、訓練內容枯燥乏味、缺乏適當的休息及恢復能力(莊豔惠,1999;Raglin et al., 1989)。

(二)身心倦怠之成因

Gould、Tuffey、Udry 和 Loehr(1996a, 1996b, 1997)等人針對青少年網球選 手進行有關選手倦怠因素的探討中發現,導致倦怠之因素極為複雜,包含了生理 及心理因素、後勤問題、社交或人際關係。並於探討人格與動機因素中發現,完 美主義以及目標取向可能是導致運動員倦怠的重要因素;完美主義是指:「對自 我表現過度的超過個體標準的情境」(Burn, 1980),這些運動員在無法達到自我 理想目標的衝突之下而產生倦怠。而具有高目標取向的運動員,對於個人成就感 則完全取自與他人比較,當發現自己的表現不像想像中理想時,常會因此失去耐

心及努力的意願,最終導致倦怠傾向。Weinberg 與 Gould(1999)統整各研究結

研究者整理自(Coakley, 1992;Mas1ach, 1976;Perlman & Hariman, 1982;Weinberg & Gould, 1999)

(三)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之徵兆

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通常反應於身體及心理層面,辨別運動員是否有過度訓 練的徵兆包含了:身體精神上的耗竭與疲勞、易生病感或染病毒、沮喪、冷漠、

焦慮、睡眠困擾等,表2-7 彙整發生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時的徵兆:

表2-7 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徵兆

狀態/徵兆 過度訓練 身心倦怠

生理

安靜心跳率提昇 安靜血壓升高

運動後血壓恢復遲延 睡眠困擾

肌肉疼痛或酸疼 疲勞延遲恢復 體重減輕 胃腸不適 胃口不佳

睡眠困擾 身體耗竭 沒有活力

心理

心情改變 態度冷漠

失去比賽欲望、心理耗竭 低自尊、易怒、情緒不穩 價值信念改變、情緒孤立 焦慮增加、低動機

行為

嗜睡

運動損傷率增加

缺乏關懷 不專心 濫用藥物 過度飲酒 研究者整理自(Coakley, 1992;Weinberg & Gould, 1999)

三、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的改善方式

由先前眾多關於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研究中發現,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的 影響因素極為複雜,也因此學者們紛紛在不同焦點的研究中提出他們對改善過度 訓練及身心倦怠的看法與建議,可由選手價值觀的導正與身心調適技巧的培養、

教練訓練理念與訓練計畫、訓練制度及賽會體制等三方面來做,彙整如表2-8:

表2-8 過度訓練及身心倦怠之預防與處置

研究者整理自(夏淑蓉、盧俊宏,2002: 陳俊忠,1990;蕭玉琴、呂宛幕,2004;蕭雅 馨、雷文谷,2005;聶喬齡,2000;蘇美雪,1998; Weinberg & Gould , 1999)

四、本節結語

愛運動的選手來說,能夠在專項運動上走的長久,是非常重要的,若因急切的追 求成績而忽視了自身的身心狀況,造成永久的傷害及縮短個人的運動生涯,實在 得不償失。

由先前的文獻探討中可發現,造成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因素相當複雜,其 解決的方案除了在訓練制度及賽事體制上的修訂外,還需由教練給予選手適當的 訓練課程與目標設定,更要導正選手於運動訓練與競賽中的認知及價值觀,並培 養選手自我身心狀況的調整能力,以面對外在的壓力情境並加速訓練後的疲勞恢 復。換句話說,除了由外在條件因素的協助外,其實運動員最能掌控的因素應該 是個人層面,在於本身身心狀況的調適能力;並且由文獻可知,身心倦怠現象也 可能受個人完美主義特質及目標取向所影響;那麼,身心動作教育是著重於「過 程取向」的教育,鼓勵個體不受他人的影響、不與他人比較,而是透過自我探索 的過程,發現自我的限制、可能性及存在意義與價值。因此,若能夠教育選手們 重視自我學習的過程,提昇選手自我調整的能力與提供自我探索的機會,應能降 低高強度訓練或外在壓力及內在焦慮對身心狀況的影響並開發自我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