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情形 48

本章節主要在驗證研究假設:「研究對象運動行為改變階段別不同會對學生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驗證隸屬於五個不同 運動行為改變階段的研究對象,在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自我實現、健康責任、

運動行為、營養行為、人際支持及壓力管理是否有所差異,有顯著差異者再以雪 費事後比較進行組別間的差異情形。

從表 4-13 至表 4-18 分別針對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 個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個別而言,研究對象不同的運動行為階段,在自我實現、

健康責任、營養行為、人際支持及壓力管理皆達顯著,其結果分析如下:

一、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之自我實現差異情形

表 4-13 為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之自我實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從 表 4-13 結果發現,不同運動階段的高中生在自我實現變項有顯著差異(F=7.923,

p<.001),經過雪費事後比較發現處於維持期者高於無意圖期、意圖期和準備期。

整體而言,自隨著運動行為改變階段的提升,自我實現呈上升趨勢。顯見運動行 為改變階段越高,自我實現程度越高。

表 4-13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自我實現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 值 prob 事後比較

自我實現 無意圖期 76 11.04 2.40 7.923* <.001 維持期>無意圖期 維持期>意圖期 維持期>準備期

意圖期 175 11.17 2.27

準備期 245 11.77 2.31

行動期 60 12.17 2.91

維持期 47 13.04 2.31

*p<.05

49

50

51

六、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之壓力管理差異情形

表 4-18 為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之壓力管理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從 表 4-18 結果發現,不同運動階段的 高中生在壓力管理為變項有顯著差異 (F=2.907,p<.05),經過雪費事後比較並沒有發現差異。

表 4-18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壓力管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 值 prob 事後比較

壓力管理 無意圖期 76 10.84 2.15 2.907* .021

意圖期 175 10.86 2.11

準備期 245 11.17 2.16

行動期 60 11.40 2.40

維持期 47 11.94 2.01

*p<.05

綜合上述結果可得知,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的研究對象,在自我實現、健 康責任、營養行為、人際支持及壓力管理上皆有顯著差異。自我實現、營養行為 及人際支持均會隨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提升而增高,健康責任則會隨著運動行為改 變階段升高而降低。因此,研究假設 4 之討論大部分獲得支持。

52

第六節 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與體適能表現之差異情形

本章節主要在驗證研究假設:「運動行為改變階段別不同會對學生體適能表 現有顯著差異」。針對研究對象之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與體適能表現的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結果如表 4-19 至表 4-23 所示,並且分別敘述如下:

一、身體質量指數(BMI)

在男生 BMI 有顯著差異(F=3.361,p<.05),其中以無意圖期的 BMI 帄均值 最高(23.58±4.46),並且呈現隨運動階段別提升 BMI 值下降的趨勢,顯示運動階 段別越高 BMI 的表現越好,進一步進行雪費事後比較後,並沒有明顯差異存在。

而女生 BMI 並未達顯著差異(F=.821,p>.05)。

表 4-19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 BMI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值 Prob 事後比較

BMI(男) 無意圖期 40 23.58 4.46 3.361* .010

意圖期 59 22.25 3.38

準備期 119 21.58 3.94

行動期 42 21.07 3.24

維持期 41 20.95 3.98

BMI(女) 無意圖期 36 20.75 4.24 .821 .513 意圖期 116 20.06 2.54

準備期 126 20.70 2.90

行動期 18 20.57 3.24

維持期 6 20.30 2.61

*p<.05

53

二、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在男女生柔軟度與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沒有顯著差異(F=1.592,p>.05;

F=.341,p>.05),顯示柔軟度的表現對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並沒有影響,故不再進 行雪費事後比較。

表 4-20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柔軟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值 Prob 事後比較

柔軟度(男) (坐姿體前彎)

無意圖期 40 31.58 8.03 1.592 .177

意圖期 59 28.26 11.77

準備期 119 28.63 11.05

行動期 42 25.75 10.55

維持期 41 29.26 9.92

柔軟度(女) (坐姿體前彎)

無意圖期 36 35.07 10.68 .341 .850 意圖期 116 36.81 10.79

準備期 126 36.98 11.06

行動期 18 37.94 8.65

維持期 6 38.75 9.87

54

三、瞬發力(立定跳遠)

男女生瞬發力與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達未顯著差異(F=1.511,p>05;

F=1.559,p>.05),顯示瞬發力的表現對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並沒有影響,故不再進 行事後比較。

表 4-21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瞬發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值 Prob 事後比較

瞬發力(男) (立定跳遠)

無意圖期 40 218.28 32.51 1.511 .199 意圖期 59 214.75 29.55

準備期 119 214.50 27.49 行動期 42 204.60 39.87 維持期 41 219.10 25.28 瞬發力(女)

(立定跳遠)

無意圖期 36 159.14 25.23 1.559 .185 意圖期 116 163.79 26.32

準備期 126 163.40 21.82 行動期 18 169.67 20.05

維持期 6 182.67 14.61

55

四、肌耐力(仰臥起坐)

男女生之肌耐力與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沒有顯著差異(F=1.556,p>.05;

F=1.300,p>.05),顯示肌耐力的表現對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並沒有影響,故不再進 行事後比較。

表 4-22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肌耐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值 Prob 事後比較

肌耐力(男) (仰臥起坐)

無意圖期 40 44.20 9.77 1.556 .186

意圖期 59 44.22 9.15

準備期 119 41.08 9.50

行動期 42 41.24 10.31

維持期 41 42.17 10.34

肌耐力(女) (仰臥起坐)

無意圖期 36 33.11 8.95 1.300 .270 意圖期 116 34.28 8.99

準備期 126 34.83 7.91

行動期 18 37.56 6.71

維持期 6 39.00 9.47

56

五、心肺耐力(800/1600M)

男女生之心肺功能(800/1600M 跑走)與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沒有顯著差異 (F=1.223,p>.05;F=.711,p>.05),顯示心肺功能的表現對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並 沒有影響,故不再進行事後比較。

表 4-23 高中生不同運動行為改變階段心肺耐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值 Prob 事後比較

心肺耐力(男) (800/1600M 跑走)

無意圖期 40 433.85 103.69 1.223 .301 意圖期 59 430.25 103.31

準備期 119 459.64 80.16 行動期 42 439.91 95.25 維持期 41 440.94 118.28 心肺耐力(女)

(800/1600M 跑走)

無意圖期 36 243.65 45.61 .711 .585 意圖期 116 235.77 37.14

準備期 126 234.48 43.61 行動期 18 227.70 33.28

維持期 6 222.00 30.22

本研究發現隨運動階段別提升,BMI 值下降,顯示運動行為愈規律者,對 其 BMI 的維持是有幫助的;然在其他體適能項目部分並沒有發現與運動階段別 有顯著差異存在。綜合上述所述,研究假設 5 對於運動行為改變階段不同與體適 能表現有顯著差異部分,僅部分獲得支持。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