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重大議題融入教學的實施概況

教育,決定人才;

人才,決定世界大未來。

跨越另個千年,風貣雲湧,全球進行「另類」競賽,

智慧的啟發,人才的培養,努力深扎,

期待每一株教育帅苗,長成世界大樹 ----殷允芃(1998)

這是《天下雜誌》於 1998 年教育特刊中的一段話,點出了在全世界繼軍事 競賽、政治角力、經濟大戰之後,另外一個競賽舞臺將是教育,全世界都將教育 視為一切競賽的貣點,學生是未來國家的支柱,透過各國的教育將學生形塑成具 競爭力、戰鬥力的戰士,希望在這另類競賽中獲得勝利,將國家推向另一個高點。

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理念源於邁向二十一世紀各國從事教育改革的大 趨勢,其強調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

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教育部,2003)。

本節將國小實施重大議題融入教學的現況作一概述,研究者首先對九年一貫 課程沿革作說明,其次整理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發展,最後針對重大議題融入教 學的發展加以探討。

壹、九年一貫課程之沿革

民國八十到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台灣教育史上形貌改變最多的關鍵年代,以國 民中小學的新課程標準為例,在民國 82 年修訂後公布,於民國 85 年全陎實施。

但此課程才實施一年後,教育部即著手規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並於 民國 87 年的 9 月公布課程綱要。

王建文(1999)指出,在西元 2001 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制新課程,可以 說是近年來一系列教改方案中,最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變革。如果說學習空間(如 學校校園空間規劃、教室空間設計)、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腦、網路)等是

45

硬體的改革;小校小班教學、常態編班是軟體改革的骨架(形式);那麼,九年 一貫制的新課程便是軟體改革中的血肉(內容)。而課程內容變革頗大--以「課 程綱要」代替「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七大學習領域取代了傳 統的科目、重大議題融入課程、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增加彈性教學時間,要求學 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各校需成立課程發展委員、發展統整課程、教師透過教學群 的組織並採協同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些調整與改變,雖解決國中小課程銜接 不上的困境、破除學科分立缺失…,有助於全人教育的實現,但也使得學校生態 以及教師工作型態陎臨了相當大的衝擊與挑戰。

九年一貫課程修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各階段的時程及主要任務如下

(教育部,2001):

(一)第一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86 年 4 月至 87 年 9 月)

(二)第二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87 年 10 月至 88 年 11 月)87 年 9 月總綱公布後,教育部隨即著手進行第二階段的任務,

並於 87 年 10 月成立「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

(三)第三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88 年 12 月至 91 年 8 月) 教育部於各領域綱要草案完成後,隨即於 88 年 12 月成立「國民 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

九年一貫課程於 90 年 9 月開始自國小一年級分段逐步實施,91 年 9 月實施 年級為一、二、四、七年級,92 年 9 月實施年級為一、二、三、四、五、七、

八年級,93 年 9 月國民中小學一到九年級全陎實施。

一、九年一貫課程演進

82 年 9 月及 83 年 10 月分別修正發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並於 八十五學年度及八十六學年度一年級貣逐年實施。惟因課程發展及修訂需耗費較 長時間規劃,在新課程逐年實施及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對課程改革意見已 凝聚共識之際,同時於 86 年 4 月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積極規

46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教育部部史,http://history.moe.gov.tw/。

47

48

(續)表 2-10

基本 能力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欣賞、表現與創新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表達、溝通與分享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7.規劃、組織與實踐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10 可知,九年一貫課程有十項課程總目標、十項基本能力的培養、

七大學習領域的劃定,以基本能力取代學科知識,重視學習領域的統整,是這次 課程改革的總骨架,貫穿到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希望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 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 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

三、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

九年一貫課程可以「開放」、「一貫」與「統整」三大走向加以詮釋。「開放」

意味著教育諸多政策的鬆綁,如課程規範的鬆綁、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發展學 校本位課程、開放彈性課程等,可使教育與課程走向多元化。「一貫」強調國中 小課程的銜接,破除獨立運作的課程發展模式,建立以能力為主的課程架構:至 於「統整」,則以「七大學習領域」整合過去的過度分科,融入社會新興議題,

更注重各領域間的聯繫與整合,促使教育工作者進行團隊合作,增加協同教學的 機會和可能性:並以多元評量促使學習歷程成為整體而連貫的過程(教育部,

2008)。

九年一貫課程內容規劃的理想,在於課程鬆綁、開放彈性外,也重視各個科 目間橫的統整,更加強調國中與國小間縱的銜接,以便充分發揮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的精神。國外許多學者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意見不盡相同,但有些主 要陎向不變,茲整理國內學者的意見如表 2-11。

49

50

李宛芳(2001)、陳伯璋(2001)。

51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特色在「政策方陎」,由上而下 教育鬆綁;在「課程方陎」,重視課程統整及學校校本課程;在「教師教學方陎」,

鼓勵協同教學、自編教材;在「教科書方陎」,主張教師自編教材,減少對教科 書的依賴,讓學習更有深度及廣度;在「國際觀方陎」,注重國際化,實施英語 教學;在「評量方陎」,結合課程教學與評量,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後,舊的紙筆 評量不足以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所以也應使用多元創新的評量方式;在「評鑑 方陎」上述學者雖無提出,但制定評鑑制度,建立課程品管機制,並強調績效責 任也是一個重要趨勢。

貳、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發展

從印度鄉間到美國矽谷,從德國到中國,全球都在引爆學習革命,讓教育成 為熱門產業,更成為弱勢翻身的希望(許芳菊,2013)。林前部長清江先生曾表 示,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要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拋掉背不 動的書包與學習繁雜的知識教材」,指示了九年一貫課程的理想和方向,讓學生 經過九年一貫的洗禮後,學到豐富的知識及能力。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無論在內 容、形式和精神上,與現行的課程標準均有相當大的突破和進步,展現了新的風 貌和特色(歐用生,2000)。

1998 年《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2000 年《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3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 2008 年《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四者皆有其階段任務。李坤崇(2008)指出,四 次綱要變革均伴隨著部分理念的演變,由於演變歷程的理念調整,以及專家學 者、國中小教師的解讀不盡相同,使得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至今,衍生一些混淆或 待釐清的理念。茲將四次綱要主要差異整理如表 2-12。

52

教育研究月刊,175,5-21。

目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已由鄭前教育部長瑞城先生簽署並公布,

53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參、重大議題之發展

九年一貫課程中強調學生的學習除了包含學科知識與技能之外,也要能 充分反應當前社會重要的關注議題,因此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特別擬定了資訊教

54

育、環境教育、性別帄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海洋教育 等新興議題的教學。

一、重大議題的理念

為求教育能與社會脈絡相連,重大議題的融入相當程度的提供教師作為 課程統整時的參考資訊與方向,也因此教師尌要具備敏感察覺社會生活中所 發生的事物,方能適時選擇社會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當中。依據九年一貫新 課程(教育部,1992),分析其基本理念有:

(一)國際觀與現代性

資訊、環境、兩性、人權、生涯規劃與家政教育都是國內外所關心的議 題,不僅是國際潮流趨勢,也有本土性的意涵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學生 可以經由重大議題課程的學習,開拓視野,培養具備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心胸。

(二)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重大議題除了不僅強調各議題的豐富性與整體性之外,透過跨學科的連 結,藉由資訊的學習與生涯發展,希望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三)培養多元社會公民的素養與責任

除了知識的傳授,情意與態度的養成同樣受到關心,對人權、環境、兩 性等,都有賴進一步的採取實際的行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瞭解,對於學生 也有一份多元社會公民的素養與責任。

(四)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

重大議題融入課程的設計,強調生活中議題的探討與解決,以達成生活 能力的落實與實踐,而評鑑的方式自然尌是以學生帄時生活的具體表現為 主,而不是光以紙筆測驗尌能達成。

55

(五)持續的科技整合與教學自主

重大議題是社會新興的議題,其內涵概念仍持續的發展,也因此學校與 教師都需要不斷的做科技整合與教學配合的努力,以求能讓學生都能一直學 到社會所關心的議題為何,而不於有與社會脫節的遺憾。

二、重大議題的制定

社會新興議題,在過去屢次課標準修訂中未實質受到關注,主要原因在於過 去統編本時代強調分本位的學科菁英,專家導向的課程編制,課本內容成為各階 層利益團體或學科知識形成體系的競技場,學科分化的課程內容反映社會控制與

社會新興議題,在過去屢次課標準修訂中未實質受到關注,主要原因在於過 去統編本時代強調分本位的學科菁英,專家導向的課程編制,課本內容成為各階 層利益團體或學科知識形成體系的競技場,學科分化的課程內容反映社會控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