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閱讀能力與教學

閱讀在人類社會中已是相當歷史悠久的活動,原始的閱讀從遠古時代的人類 結繩記事、辨解繩結、刻圖記事,辨認圖形開始,而從人類有了文字,便開始了 閱讀的行為,文字的創造使人類可以記錄資訊,並且傳播資訊,加以溝通並吸收、

累積經驗,使得人類文化得以傳承,因此文字與閱讀可說是關係密切(黃家瑩,

2006)。

所謂「閱讀」,就字面而言,包括兩個單字的結合,一字為「閱」,即「看」

的意思,而另一字為「讀」,有「照著文字念」的意思,「閱讀」其實不只是「看」

或「念」,而且包括了理解研究文字內容的意義。

若從廣義的觀點來定義閱讀,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過程」(李連珠,

1992),是不分任何獲取資訊的形式,包括聆聽一場廣播節目、看繪本故事書、

欣賞一幅好畫、讀取e-mail等,只要是能獲得訊息與知識的活動,不論透過任何的 語言符號或形式來傳遞訊息,都可稱為是一種閱讀。

而狹義的觀點來看閱讀,則是強調閱讀文字與符號呈現的出版品,其中包 括「識字」與「理解」兩部分。就閱讀意義而論,閱讀是一種多步驟的心理認知 歷程,絕非是單純的接受刺激、辨識訊息的歷程。而讀者需以識字為基礎,配合 已有的知識、經驗、技巧融合使用,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林蕙君(1995)曾指 出,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意義,因此閱讀理解是閱讀歷程的重要成分。閱讀的 過程中涉及許多複雜的心智運作歷程,要想瞭解文章的意義,策略的使用是不可 忽視的重要因素。

從九年一貫的能力指標來看(教育部,2008),其語文能力指標之一是能利 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增進閱讀的能力(能力指標E-2-5-3-1),進而將閱讀獲得的 資訊,轉化為溝通分享的材料,正確的表情達意(能力指標E-3-8-1-1),所以閱 讀不只是一般語文閱讀,還包括其他學科閱讀(content-area reading)能力的提升。

除了發揮以語文閱讀為基礎的各項閱讀能力,還包括數學閱讀技巧、科技閱讀技 巧等(秦麗花、邱上真,2004)。

閱讀的功能不只是學習,它對讀者的意義,在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解釋,但 毋庸置疑的,「閱讀」在人類社會價值觀中還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資訊科 技的演進發展,閱讀的媒介不再只是透過紙張讀本,新一代的閱讀媒介陸續推陳 出新,像是電子書、電腦網路資訊、有聲書等。新式閱讀媒介的出現也給予閱讀 一個全新的意義(黃家瑩,2006)。

閱讀,還包括其他領域獲各式媒材的閱讀。本研究中的閱讀能力特別指語文閱讀 能力及數學文字題閱讀能力,並進而瞭解兩者之間是否呈現相關。

貳、影響閱讀能力之相關因素

閱讀是介入許多認知歷程的一項高度複雜的能力,對閱讀者而言,至少必須 具有幾項必備的能力,Englert和Palincsar(1988)將Rumelhart(1977)認為閱讀者 從事閱讀時至少涉及四項相關知識以建構文意(轉引自李美鈴,1997):

一、字彙知識(word knowledge):即閱讀時的解碼技巧,文章所含字彙的辨 識或字義的理解能力,包含字形與語音等知識。

二、文脈知識(syntactic contextual knowledge):由前後文句、段落的脈絡關 係,推測未熟識字彙或概念的意義。

三、語意或背景知識(semantic or background knowledge):閱讀者所擁有的既 有知識背景。對於閱讀材料的理解是知識背景與閱讀材料之間的互動歷程,此知 識背景有助於閱讀者對於文章不夠明確的陳述之文意加以推論或預測。

四、文章結構的知識(text knowledge):藉由對文章架構的確認,幫助理解 文意或記憶文章內容。

除了閱讀者本身的狀況之外,書本的選才、閱讀的環境等也會影響閱讀者的 閱讀理解效果。 Lerner(1989)提出閱讀理解有三個具有互動關係的變項:

1. 閱讀者:閱讀者的背景知識、認知能力、字彙辨識能力與閱讀動機等,都會影 響閱讀理解的效能。

2. 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的文章架構、句型句法完整性、內容的前後一致性等。

3. 閱讀情境:包括閱讀情境的氣氛、師生互動、閱讀目的等。

羅彥文(1995)則將影響閱讀理解的相關因素區分為四大部分:

1. 閱讀者變項:包括能力、背景及情意三因素。能力如智力、遺傳、生理、認知 功能、心理等因素;認知功能包括了認知式態、閱讀策略與後設認知能力等;

情意因素則包括了閱讀動機、閱讀態度等。

2. 文章變項:包括文章結構與文章內容。

3. 情境變項:包括教學互動情形、家庭及社會等因素。

4. 作業變項:包括讀者是否能確切瞭解閱讀目的與作業型態兩類因素。

Kameenui及Simmons(1990)也指出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四個要素是讀者、越 讀材料、閱讀作業活動、以及理解策略,以下逐一說明:

1. 讀者:包括讀者的背景知識、技能知識及動機因素。Alexander和Heathington (1988)則指出其包括認知因素、情意因素、文化因素及語言因素。

2. 閱讀材料:閱讀材料分為敘述文體和說明文體,敘述文體之結構通常以故事 文法代表,期由背景、主題、情節、結局組成。說明文體通常用於教導及說 明知識,說明文體種類很多,包含:列舉、比較、因果、分類、共變、過程 等。

3. 閱讀作業活動:閱讀的方式及閱讀的目標、情境會影響閱讀活動的進行,當 讀者對於閱讀作業的型態有清楚的了解時,才能決定採取適當的閱讀反應。

4. 閱讀理解策略:閱讀理解發生困難時,能否運用策略增進理解程度,直接影 響閱讀的效能。閱讀理解需因應不同階段、不同作業活動而採用有效的策略。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涉及複雜的心智運作,影響閱讀能力之因素自然更加繁 複,舉凡閱讀者的條件(年齡、心智成熟度、智力等)、閱讀材料、閱讀情境、

閱讀策略、閱讀作業活動等皆會影響閱讀的成效,本研究參考歷年來國內外學者 與概念構圖、閱讀理解直接教學與建構教學等相關研究,擬定提高學科閱讀理解 能力之教學方案,並於一個學期之後檢視其效果。

參、閱讀理解能力教學

的「直接教學」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建構教學」兩大類。

「直接教學論」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設計教學環境,將教學內容細部化、

組織化,以明確方式直接指導學生學習各種技巧,學生接受教師指導與訓練,轉 化成短期或長期記憶;並在學習中取得意義、產生認知,更重要的是對認知力的 監督、控制、支配與運用等自我覺知學習的後設認知能力(謝國村,2004) 。 建構教學理論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由學習者自己主動 的建構知識。認為學習的成敗在於是否有優良、豐富的情境,所以教師的核心任 務是設計學習情境以使學習者能真實、有意義的學習,學習者本身就會創造自己 知識體系來。全語文教學就是以此為基礎。主張在整體架構下,在實際生活中,

對有意義的文章,能在愉悅情境下自然習得。

張春興(1989)指出,基模是指個體用來認識周圍環境的基本模式,因此,

讀者在吸收新知時,會在記憶的知識結構中,找到與新知內容結構相合的基模,

方能理解並使其有意義。Heilman、Blair和Rupley(1990)指出基模理論可幫助教 師用更好的策略來幫助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引自林秀貞,1997):(一)閱 讀前,要充實學生的先備知識。(二)選擇的閱讀材料要能符合學生的經驗與概 念。(三)對於新字彙要以多元方式和先備知識認識,以建構新訊息的意義。(四)

示範如何建構意義的策略。(五)監控學生閱讀表現,瞭解學生是否以適當的基 模進行意義的建構。

簡秀娟(2008)、林盈秀(2009)、林保男(2009)、梁淑芳(2006)等人的 研究指出,概念構圖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透過概念構圖能將相關的 所有概念透過聯結語及聯結線,由上而下或交叉連結,將概念組成有意義的命題 網絡。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是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學者Novak和Gowin

(1984),根據Ausubel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發展設計出來的一種將學習內容圖像 化的學習策略。概念構圖是由命題所組成,每一個命題包括兩個概念結點(concept node)和概念間的聯結語(relation link)。概念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於

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後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並在連線上標明兩個概 念之間的意義關係。而概念(concepts)、命題(propositions)、交叉聯結(cross-links)

和層級結構(hierarchical frameworks)式概念圖的四個圖表特徵。學生透過概念構 圖可以讓自己的思考過程、認知結構以具體的、視覺化的構圖表徵呈現出來,讀 者能透過概念構圖組織自己從文章內容、文章結構中所了解到的資訊,它是一種 視覺化的組織表徵形式,能呈現思考的演繹性與歸納性(Rionda, 1997)。透過概 念構圖來學習,將可強化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的印象,有助於學習者的理解和記 憶(簡秀娟,2008)。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閱讀教育,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常 為人所討論,本研究的實驗教學兼採直接教學與建構教學,並以教導學生找出關 鍵字詞及概念構圖等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國語、數學領域,期能有效增進學生閱讀 理解能力。

肆、閱讀理解能力評量

與閱讀能力及素養相關的測驗包括羅桑二氏語文智力測驗、PIRLS、PISA、及 其他研究的閱讀測驗等。

一、羅桑二氏語文智力測驗第二種

由黃國彥、鍾思嘉、傅粹馨(1977年修訂),1983年建立全國性的新常模,

主要是測量抽象思維的能力。共有兩種題本(第一種和第二種,即複本),每種 題目各有五個分測驗,即字彙測驗、語句完成測驗、算術推理測驗、歸類測驗、

主要是測量抽象思維的能力。共有兩種題本(第一種和第二種,即複本),每種 題目各有五個分測驗,即字彙測驗、語句完成測驗、算術推理測驗、歸類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