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腦輔助學習之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40-4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電腦輔助學習之相關研究

發現接受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生學習成就顯著優於接受傳統教學者;戴錦秀(2002)、

吳鳳萍(2002)分別針對國小面積單元運用動態幾何軟體進行電腦輔助學習(實驗組)的 研究,戴錦秀的研究發現在學習成就上,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且對於中分群學 生,其在三角形面積學習成就上,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然而吳鳳萍的研究則發 現在學習成就上實驗組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同時兩組的高分群、低分群之間亦無 顯著差異。陳建安(2002)針對分數和小數單元、另外蕭登仲(2002)針對等值分數運用 電腦輔助學習之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均無顯著差異。曾振家(2002)對於 國小分數加法概念之研究,發現接受多重表徵情境之電腦輔助學習學生的學習成就 顯著優於控制組。邵美雀(2002)針對國小除法概念透過網路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之研 究發現在處理除法問題的學習成就測驗上,接受網路建構式電腦輔助教學的實驗組 學生顯著優於接受教室教學的控制組學生,且對於低分群學生,實驗組學生顯著優 於控制組學生。

陳英娥(1992)就國中數學科之相似形及二次函數單元,比較採用電腦輔助教學 之實驗組學生與解說式教學方式之控制組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主要發現為數學科 學習成就上兩組學生並無顯著差異,但針對兩組低分群學生,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 組。梁勇能(2000)研究國二學生之空間能力,分析在動態幾何環境下,學生空間能 力的學習。實驗組接受利用GSP設計的空間課程,控制班則沒有,得到的結果為實 驗組的學生在後測的空間能力測驗顯著優於控制組。林星秀(2001)針對國二函數課 程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接受GSP輔助教學模式之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就與接受傳統 講述教學模式的控制組學生學學習成就並無顯著的差異,但實驗組高、中分群學生 在數學學習成就上優於控制組高、中分群學生;而兩組的低分群學生,在數學學習 成就並無顯著的差異。胡凱華(2001)研究國中學生在動態幾何環境下,學習圓形概 念的學習成效並與傳統教學的控制組學生作比較,得到的結果為在圓形概念的學習 成效上,實驗組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而實驗組高分群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高分群 學生;但實驗組中低分群學生與控制組中低分群學生並無顯著差異。

陳建蒼(1995)以高一學生為對象,研究高中三角函數圖形個別化電腦輔助教學 之成效,得到主要結論為採取個別化電腦輔助教學之實驗組學生無論高分群或低分

群其學習成就之表現均顯著優於控制組。蔡志仁(2000)研究探討高中學生橢圓概念 表徵結構的學習歷程,並依據結果設計動態結多重表徵之視窗學習環境,進行動態 連結多重表徵視窗學習環境學習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在學習成就前、後測驗上,實 驗組進步分數優於控制組,但未達統計檢定的顯著水準。胡瑞明(2001)以自行設計 之電腦輔助學習軟體探討五專一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學習二次函數相關問題上之 學習成就,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之學習成效顯著優於控制組,但對於低分群來說不 具有顯著的差異。

余酈惠(2003)以高職二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三角函數單元經由 GSP 輔助學 習,得到主要結論為實驗組學生低分群其學習成就之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蘇聖文

(2007)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相似形單元經由 GSP 輔助學習,得到主要 結論為在整體成效以及對於高分群學生而言的差異性並不大,但對於中分群、低分 群的學生之影響是正面的。郭昭慧(2003)以國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三角何 單元經由 GSP 輔助學習,發現實驗組中分群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上明顯優於控制 組中分群學生,而實驗組高、低分群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上與控制組學生無顯著 差異,但實驗組的進步幅度仍然比控制組的進步幅度大。

三、有關電腦輔助學習適當實施方式的研究

Burns & Bozeman (1981)分析 40 個電腦輔助教學的研究結果,發現傳統教學輔 以電腦輔助教學之成效優於只用傳統教學的結果。Hama & Lee (1982)調查教師和學 生對電腦輔助教學的態度,發現學生喜歡並贊成在中學使用電腦輔助教學,但只能 作輔助工具。Merrill(1984)的研究發現傳統教學輔以電腦輔助教學顯著改善學生的 學習成就。Dalton & Hannafin (1988)的研究結果也得到當傳統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 混合使用時最具教學成效。

根據陳建蒼(1995)研究結果,以傳統教學為主,個別化電腦輔助教學為輔,是 高中三角函數圖形電腦輔助教學的適當方式。郭文金(1999)的研究亦建議以傳統教 學為主,電腦輔助學習為輔。

以下將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結果整理於表 2-4,由上述及表 2-4 可知,應用電 腦輔助學習或因單元不同、樣本差異、自行設計之輔助教學環境差異,造成所得之 學習成效皆不盡相同,或是優於傳統學習方式、或是成效相當。在小樣本的研究 中,電腦輔助學習對於學習成就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且學生多持正向肯定態度。

就與本研究相關的函數課程而言,陳英娥(1992)的研究發現實驗組低分群學生的學 習成就顯著優於控制組低分群學生,林星秀(2001)的研究則發現實驗組高分群學生 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控制組高分群學生,余酈惠(2003)的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低 分群其學習成就之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

國內數學課程融入電腦科技的教材並不多,謝哲仁(2001)「動態電腦幾何教學 建構之研究」中,目的在於建構及設計可以利用 GSP 從事數學教學的情境及教材。

謝哲仁、黃玉玲(2002)針對現有數學函數的教學設計一些充分利用 GSP 的動態視覺 化效果,提出新的設計並謀求改善。林保平(2001)「融入課程的數學科電腦輔助教 學-以分數教學為例」的研究中,強調融入課程的「教具學具」的電腦輔助教學觀 點,主張配合課程教材,設計可直接利用於教學的工具,供教師選用,不取代任何 現存的教具或任何形式的教學法。本研究將配合前述的理論基礎盡力於電腦輔助學 習環境的設計,以期使學生更易於學習。

表2-4 電腦輔助數學教學/學習成效比較表

學習成就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實驗組研究

樣本

研究 時間 (分鐘)

輔助教材 來源

使用

態度 全體 高分 群

中分 群

低分 群 郭文金 比例問題 國小五年級

學生 31 人 8*40

自行設計 (GSP)

☆ ◎ ◎ ●

戴錦秀 三角形 面 積

國小五年級 學生 16 人 6*40

自行設計 (GSP)

☆ ○ ○ ◎ ○

梁勇能 空間能力 國中二年級 學生 32 人 330

自行設計 (GSP)

☆ ◎

林星秀 二次函數 國中二年級 學生 27 人 5*45

自行設計 (GSP)

☆ ○ ◎ ◎ ●

陳英娥 相似形、

二次函數

國中三年級 學生 20 人 5*40

選用國中 CAI 課程

軟體

☆ ○ ○ ◎

胡凱華 圓形概念 國中三年級 學生 25 人 5*45

自行設計 (GSP)

☆ ○ ◎ ● ○

蔡志仁 橢圓表徵 高中二年級 學生 40 人 5*50

自行設計 (GSP)

余酈惠 三角函數 高職二年級 學生 30 人 7*50

自行設計 (GSP)

☆ ○ ● X ◎

蘇聖文 相似形 國中三年級

學生 72 人 16*45

自行設計 (GSP)

☆ ○ ○ ◎ ◎

郭昭慧 三角幾何 國中一年級 學生 80 人 6*45

自行設計 (GSP)

☆ ◎ ○ ◎ ○

☆表示實驗組學生對於使用電腦輔助學習持正向肯定態度

◎表示實驗組學習成就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

○表示實驗組學習成就優於控制組但未達顯著差異

●表示實驗組學習成就劣於控制組但未達顯著差異 X 表示無此分群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