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霍夫曼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

第三章 霍夫曼七首大提琴協奏曲

第一節 霍夫曼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

(Allegro)、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molto)、正確的速度(Tempo giusto)

與有節制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等等,這都是古典時期協奏曲第一樂章

3 Allan Badley, Foreword to Hofmann’s Violonello Concerto Badley C4 (Wellington:

Artatia,1996).

夫曼沒有標示任何的數字低音,但在實際演奏中,為了達到和聲的飽足,經

里尼的《B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也都是使用相同的轉調過程。長 度上,隨著越後面的作品,長度也隨著增長,從八十幾個小節到兩百多個小 節的長度都有,變化範圍很大。

《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長度相當地短,只有八十三 個小節,是七首裡面最袖珍的一首,由四段合奏樂段與三段獨奏樂段交錯而 成,調性結構主要為 C 大調→G 大調→A 小調→C 大調,第一段合奏樂段從 C 大調開始,在第一段獨奏樂段時轉入 G 大調,第二段合奏樂段維持在 G 大 調上,到第二段獨奏樂段才又轉到 A 小調,第三段的合奏樂段調性變化較多,

從 A 小調回到 C 大調以後又回到 A 小調,一直到最後一段獨奏樂段才真正 回到 C 大調並進入華彩樂段(表四),這種主調→屬調→關係小調→主調的 架構是霍夫曼經常使用的。基本上,各段落間的長度相差不遠,除了第二次 與第三次的樂團合奏較為短小之外,其他各段都很平均。

表四 《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R:合奏樂段,S:獨奏樂段。

在《C 大調第四號》的獨奏樂段結束之前,經常會先有一個引導進入終 止式並具有終止特徵的樂句(譜例 12,第 25 小節),接著才是終止式(譜例 5,第 27 小節),兩個樂句的低音進行不同,不過和聲上是相同的,獨奏的部 份也都使用終止式常見的顫音作為結束。在這兩個樂句間,霍夫曼還插入了 一小段的樂團合奏,豐富終止前的變化。

【譜例 12】 《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協奏曲》,第 24-26 小節。

在《C 大調第四號》之後下一首出版的是《C 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協奏曲》, 由四個合奏樂段與三個獨奏樂段所構成,兩首長度僅差兩個小節,但與《C 大調第四號》各段相差不遠的比例不同,在《C 大調第三號》中,獨奏的樂 段明顯增長,變成更強調獨奏而縮減合奏的型態,合奏部分除了第一段前奏 有十二個小節以外,其餘各段都不到十個小節,第二段合奏只有八個小節,

第三段剩下六個小節,到了尾奏減省到五個小節,與獨奏樂段的長度比起來 顯得相當地短(表五)。調性結構主要為 C 大調→G 大調→A 小調→C 大調,

與《C 大調第四號》類似,也是主調→屬調→關係小調→主調。第一段樂團 合奏從 C 大調開始,進入第一段獨奏樂段之後才轉入 G 大調,第二段合奏樂 段維持在 G 大調上,第二段獨奏樂段轉到 A 小調,並在第三段合奏樂段立即 回到 C 大調,在最後一段獨奏樂段主要保持在 C 大調上,曾短暫地轉到 F 大 調上,但五小節後又馬上回到 C 大調,並保持在 C 大調直到結束。

表五 《C 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C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也是使用四段合奏與三段獨奏的架構,

整個樂章超過兩百個小節,長度上比起前兩首增長許多,是七首中最長的一 首(表六)。《C 大調第二號》各個合奏樂段的長度較前幾首稍微增加一些,

第一段有三十八小節,第二段有二十六小節,第三段是二十三小節,最後一 段與第一段長度相同,共三十八小節。轉調程序主要為 C 大調→G 大調→A 小調→C 大調,遵循主調→屬調→關係小調→主調的模式,轉調過程全部都 在獨奏樂段發生,尤其在第二獨奏樂段中,調性變換快速而不穩定,在三十 五小節的長度中,先是從 G 大調轉到 D 小調,再從 D 小調回到 C 大調,最 後再轉到 A 小調並進入第三段合奏樂段。

表六 《C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C 大調第二號》在獨奏樂段結束前與《C 大調第四號》相似,出現具 有終止特徵的樂句(譜例 13,第 71-74 小節),不過兩首樂曲在素材處理上 不同。具有終止特徵的樂句在《C 大調第四號》出現時,具有終止特徵的樂 句與真正的終止樂句進行除了和聲以外,其他部分皆不相同,但在《C 大調 第二號》的使用中,兩個樂句各個聲部都完全相同,包括和聲、低音線條、

獨奏旋律以及中間填補和聲的小提琴等等。具有終止特徵的樂句主要的功能 在於給予聽眾即將結束的感覺,以迎接真正的終止式(譜例 13,第 75-78 小 節)。

【譜例 13】 《C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71-78 小節。

《D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也是由四個樂團合奏與三個 大提琴獨奏組成,長度只有九十二個小節,調性變換主要為 D 大調→A 大調

→B 小調→D 大調,也是主調→屬調→關係小調→主調的結構(表七)。樂曲 從 D 大調開始,在第一個獨奏樂段進入 A 大調後,第二段合奏樂段全段停留 在 A 大調的 I 級上,並在第二段獨奏樂段轉到 B 小調,第二段的獨奏樂段調 性變化快速,沒有明顯轉入其他調性的終止式出現,到了第三段合奏樂段時 樂曲就先回到 D 大調上,與前幾首等到第三段獨奏樂段才回到主調上的作法 不同,到最後的合奏樂段為止都保持在 D 大調上,未曾離開。

表七 《D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代表調性不穩定的部分。

《D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與前面幾首不同,總共分成 五段樂團合奏與四段獨奏,其中第三段與第四段的樂團合奏相當地短,分別 只有兩小節與三小節,第三段獨奏也相當地短,僅有五個小節(表八)。轉調 過程較為繁複,實際的轉調過程為 D 大調→A 大調→B 小調→D 大調→G 大 調→E 小調→B 小調→D 大調,但最主要的架構是主調→屬調→主調,雖然 中間也有轉入關係小調,但不到十小節就馬上離離開,後半段主要都在 D 大 調上進行變化。第一段合奏樂段從 D 大調開始,在第一段獨奏樂段進入 A 大 調,第二段合奏樂段維持在 A 大調上,於第二段獨奏樂段結束前五小節進入 B 小調,並在第三段合奏樂段立即回到 D 大調,一直到第四段獨奏樂段才又 轉到 G 大調上,並開始連續的轉調,從 G 大調轉到 E 小調,再轉入 B 小調 後才回到 D 大調。

表八 《D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在《D 大調第二號》的獨奏樂段結束前,霍夫曼多加了一小段較為華麗

的樂句(譜例 14),讓原本應該在第二十九小節就結束的獨奏樂段延遲至第 三十小節才真正結束,讓主奏在樂段結束前還有炫技的機會,這也是古典時 期協奏曲常見的特徵。

【譜例 14】 《D 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29-30 小節。

《C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由四個合奏樂段與三個獨奏樂段所組 成,除了第一段合奏有十八個小節以外,其他各合奏樂段都不超過十小節,

三個獨奏樂段長度則都在二十個小節以上(表九)。調性轉換主要為 C 大調

→G 大調→C 大調→A 小調→C 大調,主要是在前面幾首屬調轉入關係小調 之間,先轉回主調才進入關係小調。第一段合奏樂段從 C 大調開始之後,於 第一段獨奏樂段進入 G 大調,第二段合奏樂段停留在 G 大調上,直到第二段 獨奏樂段轉回 C 大調,在經過一段調性不明確的樂段之後,轉入 A 小調,進 入第三段合奏樂段後即回到 C 大調,並停留在 C 大調上直到樂曲結束。

表九 《C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霍夫曼在《C 大調第一號》的獨奏樂段結束前,也安排具有終止特徵的

樂句進行,這是延續之前幾首的特色,在進入真正的終止式之前,加入比過 去更為華麗的樂句,並且而刻意避開 I 級與 V 級和弦,停在關係小調的 VI 級上(譜例 15,第 71-72 小節),更給予聽眾另一番的驚奇感受。

【譜例 15】 《C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70-74 小節。

霍夫曼的最後一首大提琴協奏曲是《D 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協奏曲》,第 一樂章總共有一百五十二個小節,僅次於《C 大調第二號》,不過《C 大調 第二號》在樂團編制上與樂曲內容複雜度遠不及《D 大調第三號》。《D 大 調第三號》由四段合奏樂段與三段獨奏樂段所組成,獨奏樂段與合奏樂段長 度上的比例明顯拉大,合奏樂段除了第一段之外,其他各段都在十個小節左 右。在轉調方面,整個程序是 D 大調→A 大調→D 大調→G 大調→B 小調→

D 大調,由於停留在 G 大調的部分相當的短,僅有三個小節,因此主要結構 為主調→屬調→主調→關係小調→主調。第一段合奏樂段從 D 大調開始,進 入第一段獨奏樂段時轉到 A 大調上,到第二段的獨奏樂段明顯地回到 D 大調 之後,經過 G 大調才又轉到 B 小調,並在第三段合奏樂段時就回到主調,維 持在 D 大調上直到樂曲結束,整體架構和《C 大調第一號》相仿(表十)。

表十 《D 大調第三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曲式結構。

主題素材的運用 主題素材的運用 主題素材的運用 主題素材的運用

霍夫曼在七首大提琴協奏曲的主題素材運用上,是循序漸進的增加,在 第一首協奏曲裡,大多只有在各段落開始時出現,中間沒有做任何發展,也 很少出現在樂曲段落的其他地方,不過到了第七首協奏曲時,主題旋律會經 常地穿插在樂句之間,並且霍夫曼會將之變形之後重新呈現。除了主題素材 的使用之外,到了後面幾首協奏曲時,霍夫曼也會寫作另外一個與主題素材 對比的旋律,但由於這個對比的旋律沒有在樂曲間做發展,不能算是奏鳴曲 式的運用,不過可以視為協奏曲雙呈示部奏鳴曲式的雛型。

在《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協奏曲》中,一開始就由樂團呈現主題(譜例 16a),並在主題出現之後的第四小節又立即地在低八度的音域反覆一次,主

在《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協奏曲》中,一開始就由樂團呈現主題(譜例 16a),並在主題出現之後的第四小節又立即地在低八度的音域反覆一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