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4 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所 謂 「 領 導 者— 成 員 交 換 理 論 」 (l

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根據 Robbins & Judge(2007)的定義,指的是「領導者在組織中 將成員區分成內群體(in-group)和外群體(out-group)兩種人,在內群體的成 員受到領導者的偏袒,而有較高的工作績效,較低的離職率,以及較大 的工作滿足感;相反的,外群體的成員較少的關照,與領導者的互動則 建立在正式權威(p.368)」,這是權變理論的另一種形式。此一理論與其 他理論的最大不同在於,領導者—成員理論注重領導者與成員的關係,

其他理論的基本假設是領導者對成員一視同仁。

雖然 LMX 理論的也累積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對於內群體與 外群體的區分過程,以及領導者與內群體關係的形成,並沒有探討

(Duchon, Green & Taber, 1986;Martin etl., 2005),對於領導者在內群體中 是否為具有效能的領導者,亦沒有相關討論。事實上,將組織區分為內、

外群體的領導者,其領導效能並不會比沒有區分的領導者高明,亦即領 導 者 與 所 有 組 織 成 員 發 展 出 深 厚 的 情 誼 , 其 領 導 效 能 是 比 較 高 的 (Scandura & Green, 1984)。

2.5 華人領導理論

對於領導的本土性研究,包括有:Silin(1976)提出的家長式領導,他 強烈批判了台灣企業的威權領導;Redding(1990)對華人企業進行長時間 與多國性的研究,他提出了仁慈領導的概念,但因為基本上是一個人治 色 彩 相 當 濃 厚 的 社 會 , 這 個 仁 慈 會 因 為 對 象 不 同 而 有 差 別 ; Westwood(1997)根據前二者的研究,提出比較新的觀點,如社會和諧、

對談理想(dialogue ideal),但其研究並不完整;最後,台灣學者則以鄭伯 壎的研究最豐富,從1980 年代末期即進行長時間的觀察並探討台灣的企 業與軍隊組織及其管理,在 1995 年提出了施恩與立威兩種領導類型(樊 景立、鄭伯壎,民89)。

根據 Silin、Redding、Westwood 等人的研究,樊景立與鄭伯壎提出 了家長式領導所包含的三個重要的內容,也就是威權(authoritarianism)、

仁慈(benevolence)、及德行(moral)領導(Farth & Cheng,2000)。其中威權類 似鄭伯壎的立威領導類型,指的是領導者權威不容挑戰,且領導者有絕 對的權利控制部屬,而部屬完全服從其領導。仁慈則類似於施恩領導類 型,指的是領導者重視部屬的福祉,領導者對待部屬如同自己子弟般,

給予不斷的關懷與協助。而德行則表現出一個領導者個人的操守,值得 部屬對他的尊敬。

(1)威權領導:

強調領導者個人對部屬完全的支配、貶抑部屬的能力、部屬必須 聽從領導者的教誨與指導,領導者顯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許金田 等,民 93)。這類型的領導者,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問他人的意見,並 且對部屬要求嚴格,給部屬極大壓力,當部屬無法完成任務,大多以 責罵的方式加以教訓(鄭伯壎等,民 89)。在實證研究部分,軍事領導 幹部若採取威權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果(鄭伯壎 等,民 89)。而如果領導者採取威權領導,對於不屬的身心健康方面 也會有極大緊張與壓力,而產生負面效果(陳皓怡、高尚仁,民 93)。

但是因為台灣社會的民主化,已經使得大多數組織的管理者或是領導 者,不再採取威權式的領導,因此上述的研究也多顯示出這種趨勢。

(2)仁慈領導

所謂仁慈領導是領導者對部屬的「施恩」,通常領導者會將部屬當 做自己人,不只在工作上,甚至對於私人之間的問題都會給予關懷,

施恩可能包含金錢,也可能是福利,而其領導行為包含了個別照顧與 維護部屬的面子(樊景立、鄭伯壎,民 89)。所以,領導者對於忠誠的 員工會特別照顧,甚至於自己的部屬犯了錯,也不太會公開指責,即 使犯了嚴重的錯誤,也總以保護其利益為考量(許金田等,民 93)。例 如:某單位軍官犯了重大錯誤,在事情未被公開之前,即令其辦理退 伍,並支領退伍金。因此,仁慈領導的特質為關懷、體貼、利他、思 慮周密。

(3)德行領導

此處所指的「德行」,等於是美德或高尚的品德,但許多的研究所 提出來的看法並不相同。有些指的是「大公無私」,也有認為是孝道、

寬容,或者徳治(virtuocracy)(樊景立、鄭伯壎,民 89)。其實,這都是 中國傳統儒家的道德觀,是儒家要求君王所必須具備的基本人格要 求。根據鄭伯壎、莊仲仁(民 70)對我國軍隊進行的研究,發覺士官兵 普遍對軍官有徇私牟利的評估,因此雖然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美德有許 多種,但是不徇私、以身作則,將是身為軍事領導者所應該注重的(樊 景立、鄭伯壎,民 89)。實證研究亦指出仁慈或德行領導,對於與部 屬之間的關係品質,或者是組織公民行為有正向影響(凌孝綦等,民 89;許金田等,民 93),在信任與滿意的關聯性亦呈現正向效果(許金 田等,民93)。因此,德行領導所具備的特質為公私分明。

2.6 新興領導理論—新特質論

新興的領導理論非常強調領導效能,House(1977)提出有魅力的領導 者(charismatic leadership)的概念。強調情境在領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並也指出這種領導類型的領導者具備的超凡特質,是形成領導效能的決 定因素(House, 1977)。有魅力的領導者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堅持自己的信 念,有強烈的權力慾望企圖影響成員 Yukl(2002)。他有一種卓越超凡的 特質,讓成員願意追隨,這種特質使得他有能力形塑振奮人心的願景,

而且願意身體力行(Conger et al, 2000)。Cremer & Knippenberg(2004)曾經 對領導者的自我犧牲(self-sacrifice) 與自信(self-confidence)影響領導效能 作深入研究。他們發現領導者自我犧牲,對領導效能是有貢獻的,而且 領導者的自我犧牲和自信的交互作用,其連結也產生很強的效果。甚至 於,領導者的魅力是透過自信與自我犧牲才被引導出來的。這種魅力並 不需要是天生的特質,而是可以在組織系統之中被發展與學習得來的 (Gardner & Avolio, 1998),它是轉型領導者特質的重要組成。

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是由 Bass 提出,統稱轉換-交易領導模型 (Transformational-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Model, TTLM),其內容涵蓋了 所有領導風格的優點。這個模型是Bass(1985)根據 House(1971)的路徑目 標理論(path-goal theory)與魅力領導理論所建立的。Bass & Avolio (1993) 提出四個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行為特質,包括:

(1)鼓舞的動機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領導者有高度的熱誠與自信,會根據價值理念,透過情感、道 德、願景的連結,運用象徵性行動或具說服力的言詞來鼓舞部屬。

(2)理想化的影響(idealized influence):

這是領導者產生魅力的重要來源,他有很高的倫理道德標準,

也有極佳的才能與信賴感,部屬因而會對領導者產生景仰與忠誠。

(3)個別的關懷(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領導者非常了解並在意部屬個別的目標、需求與想法,他可以 作為部屬們心靈的導師,也可以指導、教育部屬的工作的技巧與方 法。

(4)才智的激勵(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不斷對舊有規範提出挑戰,並且鼓勵部屬拋開過去的思維模 式,培養部屬獨立思考與創造力。

交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Bass,1985)則指的是領導者與部屬 之間交換的動能,領導者建構一個特定的目標,控制事情的進展,並且 在目標達成之後會有明確的報酬(Benjamin & Flynn, 2006)。交易領導型的 領導者,以薪水、獎金、升遷等實質的誘因,來交換部屬的努力工作及 付出。這一種經濟性控制的領導行為,這種領導人具有一種務實的特質,

Bass(1985)提出三個行為特質:

(1)論功行賞 (contingent reward):

領導者領導部屬靠的是資源的交換,領導者可以提供無論是有 形或無形資源,來換取部屬的努力工作與績效,部屬也會期待在努 力的付出之後會有回報。

(2)例外-積極/消極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active/passive):

領導者根據組織的需求,對於績效做嚴格的管控,尤其所有正 確的行動步驟都會加以設定。例外-積極管理是對績效加以監督,

只要有必要,隨時都會採取政確行動,以避免有任何不必要的誤差 產生。然而,當標準化設定之後,領導者只有當問題具有嚴重性時,

領導者才會干預,則是例外-消極管理,。

(3)放任主義(laissez-faire):

領導者不干涉部屬的行為過程。

在實證研究方面,Bass & Avolio(1990)為了要研究領導效能,提出的 多元領導問卷(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MLQ),目前已被廣泛 研究在相關轉型領導的議題,亦經常被運用於軍事單位,成果相當豐碩。

Waldman, Bass & Yammarino (1990)針對美國海軍軍官的研究中,特別將 論功行賞與魅力領導編制問卷加入到多元領導問卷之中,充實多元領導 問卷的內容。Bass & Avolio(1997)更進一步發展包含交易領導的多元領導 問卷。

一個好的領導者,或稱有效能的領導者,都會表現出轉型領導與交 易領導的各種行為特質。Bass(1985)認為這是因為人格在各種領導風格扮 演重要的角色,由於同時間五大人格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也正在 心理學界發展的起步階段,並未受到Bass 的注意。然在五大人格因素後

來逐漸成熟,也被廣泛應用,但 Bass 也並未因此而採用。Bass(1995)針

較多理性

(較少)著重情緒因應 著重行為因應 天真樂觀主義

(較少)負面思考 智慧

自律

資料來源:Bass, B. M.(1998). Leadership: Industry, Military and Educational

Impact,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p.125.

以上轉型-交易領導各有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都是展現一位領導 者所應具備的,但是表列中的特質,並未經過人格研究嚴格的驗證。儘 管如此,我們仍可以看出,這些特質與五大人格因素的特質相互涵蓋。

House & Aditya(1997)認為,「特質研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領導 特質的探討,缺乏人格理論實證的支撐。(p.410)」Lord(1986)等人就曾經 根據Mann(1959)提出的領導特質進行聚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雖然 其研究對特質理論有一定貢獻,但是因為 Lord 等人的研究受限於 Mann 的觀點,對於其他的文獻就無法完全整合。Judge(2002)等人追隨其後,

為了改進過去的研究缺乏領導特質的分類架構,於是採用以五因素模型 (Five-Factor Model)作為架構來探討人格特質與領導的關係,其研究結果 也比Lord 的成果更加精練與豐富。

2.7 領導與人格

2.7.1 領導與五大人格因素

1980 年代開始,領導研究的相關文獻發展出魅力領導、轉型領導、

交易領導,強調情境在領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也指出這種領導類 型的領導者具備的超凡特質,是形成領導效能的決定因素(House, 1977;

Bass, 1985)。為什麼一個領導者能夠讓部屬願意犧牲個人的利益,願意跟

到特質,吸引了部屬的追隨。這似乎又回到對特質論的探討,只是此時

到特質,吸引了部屬的追隨。這似乎又回到對特質論的探討,只是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