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特殊教育服務內容差異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特殊教育服務內容差異

本研究問卷調查及文件分析結果經由卡方統計考驗與百分比同 質性考驗事後比較,發現五種學習障礙類型在其接受之特殊教育服務 內容部分,確實有雷同及相異之處,需進一步探討,以下以課程教學 調整及支援服務兩部分進行討論。

壹、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課程與教學調整內容之差異

本研究結果發現,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在課程安排與調整方式 方面,有差異的部分為參加資源班直接教學之比例、接受基本能力訓 練課程之比例、接受資源班國語文課程之比例、及資源班語文課程之 調整方式;在教學調整方面,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有差異的部分為接 受教材內容調整之比例、接受特定之學習策略、及接受作業評量調整 之比例。上述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內容之差異,茲 分述如下:

一、資源班課程安排與調整方式

學校安排學習障礙學生課程學習的部分,在本研究中學習障礙學 生大致上有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課程,課程領域科目多元,但多以學 科為主,學科課程以補救式為主,學科課程節數則以全數抽離普通課 程為原則。而本研究結果發現五種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課程學習之差 異有四,分別為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的比例、資源班課程安排,資源 班學科安排、及資源班學科課程調整,茲分述如下:

(一)參加資源班直接教學以注意力類型學習障礙學生為最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注意力類型學生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的百分比

(52.2%)較其他類型學生低,但謝金龍(2009)及 Lerner 和 Johns

(2009)提及注意力缺陷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輔導需要提供整合型的 教育方案,包括藥物介入、注意力訓練、親職教育、認知行為治療、

個別化的課業指導等,可見注意力類型學生仍有資源班直接教學服務

122

之需求,老師應規劃注意力訓練、社交技巧及學習策略課程,協助監 控專注力、學習適當之人際互動行為、學習如何整理書包、完成作業、

或是規劃自己的時間及應用學習策略以增進其成就(Lerner &

Johns,2009;孟瑛如,2002)。對此,團體座談教師反應實務現場中,

針對未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之學習障礙學生,除了少部分注意力或知 動型學生學習能力尚可,無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需求之外,大部分學 生確實仍有資源班課程需求,但易受家長或學生意願、及行政支持(如 區塊排課)因素影響而使資源班教師無法協助安排課程。

(二)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課程以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為最多

本研究結果發現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課程之 百分比有顯著不同,相較於學業性學習障礙學生,發展性學習障礙學 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課程之比例較高(31%~50%),即知動型及注意力 類型學習障礙學生分別接受知覺動作訓練及注意力訓練,與 Lerner 和 Johns(2009)及楊坤堂等人(1995)之建議一致,知動型及注意 力類型確實因其認知功能缺陷分別需接受知覺動作訓練及注意力訓 練。

另從學業性學習障礙之次類型來看,本研究發現語言型學習障 礙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課程所佔的比例最多,為 31.8%,包含口語 溝通訓練及電腦打字訓練。針對口語溝通訓練方面,Lerner 和 Johns

(2009)亦認為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口語理解與表達問題會導致在需 要較長的語言互動情境中溝通有困難,在維持對話上亦顯現出較差的 技巧,除了可替代學生之反應方式,教師應提供語言溝通訓練,透過 營造學生有興趣的活動或討論,提供好的示範,透過角色扮演、分享 自己的經驗、鼓勵學生發言,訓練聽跟說的能力。針對電腦打字方面,

胡永崇(2005a)曾提到學習障礙學生若有讀寫困難,教師應提供電腦 打字教學及練習機會,才能達到協助的功能,而就本研究學習障礙類 型分類方式,讀寫、閱讀、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最有可能有讀寫困難,

123

應接受電腦打字訓練。然而本研究閱讀型及讀寫型學生接受基本能力 訓練課程之比例較低,焦點團體教師表示此現象可能因閱讀型及讀寫 型學生學習能力較語言型學生佳,經國小教師實施電腦打字教學後,

已能具備使用電腦之能力,因此閱讀型及讀寫型學生於國中教育階段 需要電腦打字教學之比例較語言型學生低。

(三)接受適應技能課程以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及學業性學習障礙 語言型學生較多

本研究所指「適應技能」課程,除了納入社交技巧課程外,另 包含生活技能及社會適應課程,而於文獻探討中得知,相較於學業性 學習障礙學生,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較易忽略或不理解人際溝通訊 息,特教教師需協助透過社交技巧課程教導學生學習適當之人際互動 行為。而學業性學習障礙學生中,語言型學生因其溝通技巧、文字學 習、閱讀等皆發生困難,較需接受生活技能訓練學習日常生活概念與 應用。本研究結果發現,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接受適應技能課程之 比例雖然可能因涵蓋多種課程而未達顯著差異,但發展性學習障礙學 生接受適應技能課程之百分比(25%~31.6%)及語言型學生接受適應 技能課程之百分比(31.8%),較學業性學習障礙閱讀型(19.2%)及 讀寫型(21.1%)學生高。

(四)接受資源班國文課程以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及學業性學習障 礙讀寫型學生較少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國語文、英語文、及數學課程之百分 比無顯著差異,然由百分比發現知動、注意力、及讀寫型學生,在資 源班上國語文課程,較其他類型低,而知動、注意力、及讀寫之類型 內三科課程百分比之比較,到資源班上國語文之比例亦比上英語文及 數學課程低。焦點團體教師認為國文、英語文、及數學三科,以國語 文最可能有學習成效,而知動、注意力、及讀寫型學生若理解能力尚 可,於國小階段所接受之學習輔導亦有所成效,原則會輔導學生於普

124

通班學習,他們的觀察與調查所得一致。而閱讀型學生與語言型學 生,相較於其他三個類型學生,有閱讀理解上的問題,閱讀理解差可 能會導致整體學業落後,因為閱讀是各學科的基本學習技巧(Lerner

& Johns,2009)。因此,閱讀及語言型學生較多接受資源班國語文課 程,而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及讀寫型學習障礙學生因理解能力較佳,

較有可能回普通班上國語文課,而研究結果無統計顯著差異之原因,

可能與樣本數太少、學生或家長意願、師資人力及區塊排課有關。

(五)接受資源班國語文科輔助性及矯正性課程以知動型學生較多 由於本研究樣本數不多,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學科課程又以 接受補救式課程為主,因此學生接受其他形式課程之人數偏低,百分 比亦未能達統計顯著,但就各類型組內百分比探討,發現知動型學生 相較於其他類型學生,在語文課程採輔助性及矯正性課程之人數較 多,焦點團體教師亦表示若語文課以補救方式教學,對知動型學生而 言,學習內容可能過於簡單。此研究結果與張世彗(2006)所提之知 動型學生特質相符,知動型學生特質為動作協調不佳,視覺空間組 織、時間導向困難,缺乏形象概念,空間定向不足之情形,上述認知 缺陷對於知動型學生於語文課程之學習較無直接影響,因而知動型學 習障礙學生於語文課能以輔助性及矯正性方式進行學習。

二、資源班教學調整方式

本研究將教學調整分為人員協助、教材調整、及作業評量調整,

結果發現學習障礙學生大致有接受教學調整,人員協助方面,學習障 礙學生接受教師提供之報讀、提醒等服務;教材調整方面,學習障礙 學生的教材內容,以減少份量降低難度及步驟化為主,並於教材中增 加注音及圖示、大綱、詳細說明、及示範演練。此外,特教教師會教 導學習障礙學生劃重點、寫筆記、記口訣、學習識字策略及解題策略。

而學習障礙學生於作業與評量調整方面,作業與評量內容以減

125

少份量,同一個概念增加練習題加強精熟為主,另增加說明、重點劃 記提醒、及提供格子方便書寫。此外,學生的反應方式以電腦作答、

口頭回答、表演、角色扮演、及操作為主要調整方式。

除上述整體學習障礙接受教學調整之情形,本研究結果發現五 種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教學調整之差異有五,分別為教材內容調整、

學習策略內容、作業評量份量與時間調整、報讀服務、及作業評量反 應方式,茲分述如下:

(一)接受生活教育教材以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最多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接受教材內容調整之百分比有顯著差 異,其中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教材內容調整之百分比顯著高於注 意力類型學生,由教育檔案文件資料中亦發現,相較於其他類型學習 障礙學生,特教教師提供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較多生活教育之相關教 材。Lerner 和 Johns(2009)亦表示由於語言型學習障礙(Spoken Language Difficulties)為廣泛及全面的語言學習困難,口語理解 與表達發生困難也連帶影響文字的學習,因而表現出來的現象包括缺 乏音韻辨識、語言發展遲緩、文法句型錯誤、學習字彙困難以及口語 聽覺理解不佳。因此,孟瑛如(2002)針對語言型學習障礙之學習特

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於接受教材內容調整之百分比有顯著差 異,其中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接受教材內容調整之百分比顯著高於注 意力類型學生,由教育檔案文件資料中亦發現,相較於其他類型學習 障礙學生,特教教師提供語言型學習障礙學生較多生活教育之相關教 材。Lerner 和 Johns(2009)亦表示由於語言型學習障礙(Spoken Language Difficulties)為廣泛及全面的語言學習困難,口語理解 與表達發生困難也連帶影響文字的學習,因而表現出來的現象包括缺 乏音韻辨識、語言發展遲緩、文法句型錯誤、學習字彙困難以及口語 聽覺理解不佳。因此,孟瑛如(2002)針對語言型學習障礙之學習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