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風險減緩策略評估體系

第二章 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減緩策略之探討

第三節 風險減緩策略評估體系

(2) 通盤檢討前應先進行地區之基本調查及分析估計,內容應包括自然及人文景 觀資源、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分布、建築密度分布、產業結構及發展、土地 利用、公共設施容受力、住宅供需、交通運輸等項目。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

原計畫之估計與前項估計有重大出入者,應重新修正,作為檢討之依據(第 5 條)。

(3) 通盤檢討時,應針對舊有建築物密集、畸零破舊,有礙觀瞻、影響公共安全,

必須拆除重建,就地整建或特別加以維護之地區,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劃定 都市更新地區範圍(第6 條)。

(4) 通盤檢討時,應就都市防災避難場所、設施、消防救災路線、火災延燒防止 地帶等事項進行規劃及檢討(第7 條)。

(5) 住宅區之檢討,應依據都市發展之特性、地理環境及計畫目標等,區分成不 同發展性質及使用強度之住宅區,其面積標準應依據未來二十五年內計畫人 口居住需求預估數計算(第28 條)。

第三節 風險減緩策略評估體系

為減緩地震災害風險,透過適當土地使用管理方法可降低土地使用暴露於 災害的影響過程與強度,藉以降低災害損失。本研究根據前述相關文獻提出地震 風險減緩策略,並在土地使用管理層面上建立地震災害風險減緩評估架構。

一 地震災害風險減緩措施

許多的研究文獻顯示土地使用管理的減災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災害事件 的潛在暴露與傷害性,本研究歸納 11 項重要的地震災害風險減緩措施,並分為

「營建管理規範」、「土地使用管制」、「災害防救規劃」與「相關配套」等四個向 度的策略茲說明如下:

(一) 營建管理規範 1. 建築結構強化

第二章 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減緩策略之探討

脆弱的建築結構是地震災害的重要因子。建築結構強化的考量可以耐震係 數為基礎,並分別考慮新建築與既有建築物兩部份,措施包括強化新建築的基礎 設計與/或規定更高的耐震設計標準、既有建築物的結構補強與危險(高齡)建物之 改建。

2. 安全建材使用

地震災害的主要損失與衝擊係由於建物倒塌所造成,若能使用安全建材,

例如輕量、防火性能,將可減少損失或避免二次災害產生。

3. 禁、限建地區指定

此項措施通常係針對高度災害風險的地區,具體做法包括禁止建築物興 建、限制建築物高度,或是須經特別審核通過方能興建。

(二) 土地使用管制

1. 土地使用機能檢討變更

住宅、商業與工業等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分別代表都市中的各項活動機能,

其隱含著不同的開發利益與風險暴露。配合地震災害的空間分佈狀況,規劃上應 權衡土地使用所潛藏的風險性,決定具較低災害風險的機能配置方案。

2. 土地使用強度檢討變更

土地使用強度代表人口與財產的數量,也就是風險暴露量。這通常可由建 築物容積率與建蔽率的規定來反映。

3. 關鍵性公共設施區位檢討變更

關鍵性公共設施在地震災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學校、醫院、消防 隊、警察局、體育場等,不僅具有大量人口集中的潛在風險,也做為救災避難的 重要場所,因此區位的配置考量應特別慎重。

(三) 災害防救規劃 1. 防災規劃

此項措施係強調地震災害發生前即透過規劃手段,使災害發生後的傷害性 得以降低。內容包括避難場所與避難路徑之規劃、延燒防止地帶劃設、救災路線 的指定與消防據點之規劃。

2. 救災能力強化

強化都市救災能力可以減低人員傷亡並即時防止災害蔓延與二次災害產 生,達到減緩風險的目的。

(四) 相關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