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4 風險管理

2.4.2 風險管理架構

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主要是透過嚴格和系統化的過程,經由具體的分析 架構和技術理論的評估,對於發生的安全事件(incident)或事故(accident)之可能 性及所衍生的傷害損失,主要以定量(Quantitatively Evaluates)評估,找出風險來 源、分析風險、評估風險、降低風險及管理風險,一般來說風險分析主要三個 問題點為,事件因何發生的?事件後果的影響?及事件可能的風險?前述的這 些問題點,必須透過方法論及複雜性,並各出因果邏輯關係以提供決策者充分、

合理及有效的資訊;而威脅評估(Threat Assessment)主要是辨識不預期結果的可 能源頭及藉由分析尋求可能面臨威脅的狀況及嚴重程度,所以說威脅評估是風 險分析的前導。

依Mullai and Paulsson(2002)及 Mullai(2004, 2006, 2007)的研究,風險管理 的組成要素,分成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如圖2-5 及圖 2-6;

圖 2- 5 風險管理的組成要素

一般來說,在分析風險有三個相互聯繫的基本問題,分別是”發生了什麼 事?””如何發生的?””有什麼後果?” (Kaplan and Garrick 1981),整體的風險管理架 構可細分為下列幾個步驟,綜整如圖2-7;

1. 系統的界定(System Definition)–定義背景的體系,如運輸系統(空運、陸運、

海運及油管運輸等),運輸主體對象(人員、工具及地點),危險物品(Dangerous Goods or Hazmat)主要存在的危害是對接收到起火燃燒、爆炸、毒性、傳染、

腐蝕性、輻射外洩及可能致癌等的傷害,包裝材料的系統(Packaging system)

對運送危害物質時,不論是國際海運危險品準則(IMDG)或國際民航組織 (ICAO)都提供祥細的規格及測試標準以符合各類危害物質的運輸需求,最後 就是國家或國際的管理系統(Regulatory system)如國際海運危險品準則 (IMDG)或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等。

2. 危害辨識(Hazards Identify)-經由系統性推論、統計性資料或專家判斷,反 向邏輯性的思考,危害為何發生、何處發生、如何發生、發生什麼及什麼風 險產生等,確認各項可能導致事件發生之危險因子。

3. 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執行定性分析(Qualitative)評估並結合風險發生的機 率與因果關係來排定風險優先等級,一般使用風險矩陣圖;執行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利用科學依據給定性的風險因素賦以數值估計危險性,供決策 者利用,前者常缺乏必要的評估的資訊和材料,不可知因素太多,因此後者 更具有科學性、透明性、可防禦性、靈活性和一致性,目前多數情況下將定

4. 風險控制及執行(Risk Control measure/Implement control measures)-依據風險分 析排定之優先順序,進一步考量危險因子之可控制性,包含控制的層級,考 量公司自身營運條件,研擬與執行消除、減緩、轉移或承擔等風險管控措施。

5. 監視及審查(Monitor and Review)- 針對執行的風險管控措施,除持續執行成果 良好之措施外,持續追蹤及監督其施行成效,適時修正與強化不足之處,並 將完整的風險分析與改善過程加以妥善記錄,持續累積與強化管理經驗與知 識。

6. 協商與溝通(Risk Communication)-有效的風險溝通是企業及政府的重要責任 (Leiss 2004),風險溝通包含廣泛的活動,例如有關危險物品的問題,數據和 訊息的傳播,實務研究結果及經驗分享,提供訊息和關於危險品危險的警告,

和公開有關危險品的危險的數據庫等,把風險觀念落實在供應鏈上的每一環 節或作業人員上,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的協商及溝通。

圖 2- 6 風險分析的架構(Mullai,2004)

系統的界定-背景的定義 6. 運輸系統

7. 主體對象

8. 危險物品的分類 9. 包裝材料的系統 10.管理(法規/條款)系統

危害辨識 1. 為何發生 2. 何處發生 3. 如何發生 4. 發生什麼 5. 什麼風險產生

風險分析 1.定性分析

-評估及優先處理風險等級 2.定量分析

-找出機率(Probability)與頻 率(Frequency)

風險控制及執行

1. 提出風險管控措施 2. 評估風險管控措施 3. 決定風險管控措施 4. 執行風險管控措施 監視及審查

1. 追蹤與監督 2. 修正與強化 3. 紀錄及保存

協商與溝通

圖 2- 7 風險管理的流程及架構

2.4.3 運輸安全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