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體適能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

Jewett,Bain 與 Ennis於1995年提出的五大體育課程模式之一,在體育課程 中的價值取向屬於學科精熟導向。課程目標強調教材的掌握和知識的獲得,課程 內容強調文化遺產的探究與學習,教學上著重基本動作和運動技巧的精熟與學習,

評量方式則建立在實際表現上。體適能教育模式的教學理論以增強或改善個人的 體適能狀況、建立個人的運動生活形態、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態度、發展有關 健康的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的技巧或必要的體適能知識為主(體育運動大辭典,

2017)。本節尌體適能教育內涵及體適能教育模式相關研究加以說明。

一、體適能教育之內涵,其可歸納為四大面向:

(一)體適能之認知

對於體適能的定義及其內涵的認識與瞭解,透過對體適能的深入 認知,進而瞭解其對於生活與健康的相對應關係,並能因此將健康體 適能的促進與維持,轉化成一種生活的常態(Lifestyle)。

(二)體適能檢測與結果分析

針對自我體適能檢測的結果,能理解相關數據所代表的各項體適 能的健康指標,而透過檢測所得之結果,提供對於自我健康體適能的 掌握,隨時清楚瞭解自我體適能表現趨勢的強弱。

(三)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有別於運動專業訓練計畫,

其主要是針對在內外在環境差異狀況下,為提升體適能而設計的身體 活動或運動的計畫。方進隆(1993)亦明確指出,運動處方的主要目 的為:促進個人健康(減少疾病的危險因素)、增進個人體適能、確 保運動安全與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而運動處方需涵蓋五大要素:運 動方式、項目(Mode)、頻率(Frequency)、運動強度(Intensity)、

持續時間(Time or Duration),除了以上五大要素,再加上漸進(Rate of Progression)的要素,這也尌是運動處方原則。

22

23

資料來源:“運動教育學”。周宏室,2002。臺北市:師大書苑,134-135。

24

二、體適能教育模式相關研究

表 2-2-2 體適能教育模式相關研究文獻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重要發現

謝瑩蓉

潘義祥 2013 國中生 學生健康體適能之肌耐力有顯著進步,學 生有正向的學習經驗。

李雅燕 黃月嬋

2010 國小生

學童對整體課程的接受度高:從學生的學 習單、心得報告及學生訪談資料交叉佐證發現 學童認為教師由簡而繁的教學、透過反覆多次 的練習、且在體育課程中獲得充實的運動知 識、學習起來成尌感高、最實用的課程是運動 傷防護課程。

2008 國小生

健康管理表配合體育家庭作業的規劃有助 於學童規律運動之養成、體育教師課程的實施 運用與教學方法內容的設計對學童規律運動有 正面的影響,整體課程實施後對學童未來主動 規劃運動有正面的效果。

林秀芳 2008 國小生

1. 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後,鄒族學童在健康體 適能的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 仰臥起坐及心肺耐力有差異,而身體質量指 數無差異。

2. 不同年級鄒族學童在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 後,在健康體適能上無差異;但三、四、五、

六年級分別在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前與介 入後,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均有差異。

3. 不同性別鄒族學童在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 後,在健康體適能上無差異;但性別分別在 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前與介入後,在坐姿體 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八 百公尺跑走,均有差異。

4. 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後,鄒族學童在學習滿 意度是滿意的,以「學生學習成效」和「教 師教學表現」構面為最高。

5. 不同年級(三、四、五、六)鄒族學童在體 適能教育模式介入後,學習滿意度無差異。

6. 不同性別(男、女)鄒族學童在體適能教育 模式介入後,學習滿意度無差異。

25

表 2-2-2 體適能教育模式相關研究文獻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重要發現

王國鑫 陳嘉弘 王儀旭 周建智

2006 高中生

1. 實驗組在健康體適能認知及挑戰性學習情 境知覺後測成績顯著高於控制組。

2. 實驗組在健康體適能認知與挑戰性學習情 境知覺前後測達顯著差異水準。

簡祈昌 陳嘉弘 廖焜福 陳瑞蓮

2005 高中生

實驗組學生之高體適能組與低體適能組經由體 適能模式介入後,在愉悅感後測顯著高於前 測。而控制組之高體適能組與低體適能組學生 在愉悅感與無聊感前後測則無顯著差異水準存 在。

由上列相關文獻得知,在體適能教育模式介入體課程的實施之下,學生在健 康體適能上的表現呈現顯著的進步之外,在健康體適能認知也有顯著的進步,重 要的是也養成了規律運動的習慣及對未來主動規劃運動有正面的效果,實現了體 適能教育模式的教學理論以增強或改善個人的體適能狀況、建立個人的運動生活 形態、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態度、發展有關健康的動作技能。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