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現況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現況

依據受訪者運用資料導向決定進行教學輔導的過程,以下針對資料蒐集的類 型、方法與目的,以及資料運用的歷程加以說明。

壹、資料蒐集的類型、方法與目的 一、資料蒐集的類型

運用資料的類型對高中或高職的教學輔導教師而言,有其共通之處,綜合受 訪者所使用的資料類型,依使用頻率可以分成三種:(一)頻繁使用的資料:教學 觀察記錄、軼事記錄、會談記錄、教案,(二)次要使用的資料:教學檔案、教材、

學習單、測驗或評量試題分析,(三)較少使用的資料:學生背景資料、學生座位 表、學生輔導記錄、影音記錄、課程問卷調查等,「其實跟問題有關的,我會看情 況蒐集一些資料,請他(夥伴教師)幫忙之後也一起討論……」(T8)。

大多數教學輔導教師提到對新進教師的輔導會使用到學校背景資料,譬如學 校人口背景、辦學目標、學生入學記錄以及學生特性等,為了讓新進教師可以更 快了解、融入學校的環境,所以會適時的使用這些資料讓新進教師能夠盡快了解 學校和班級特性,以有利於教學,「其實就是讓他減少嘗試錯誤的時間,快速進入 狀況,像對新進教師減少他們一開始的教學挫折,就滿重要的」(T16),「對新進 的老師這些都滿需要的,當然有學校的目標、教學宗旨,尤其是一些行政單位各 處室的介紹」(T1)。

另外也有少數的教學輔導教師會讓夥伴教師授課的學生於學期中填寫階段性 或總結性的課程問卷回饋單等(D1、D2),讓學生針對夥伴教師所設計的教學課 程,透過文字上的描述,如心得感想、教學建議,以及量表得分的高低程度,如 課程內容設計的滿意度,在學期階段中或學期末回饋給夥伴教師,以此做為資料,

並做為後續討論分析之用。

我們學校有個特殊的作法,在 92 年開始就讓學生做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調 查,當時一開始都是用抽的,隨機抽班級,也有指定的,後來到 96 年我開始 接行政以後,全部都改線上普測,全校學生都要填,我們的資料大概從這個 地方來。(T14)

教學輔導教師在資料蒐集的類型上大多與教學問題改善有關,以夥伴教師在 教學上的問題作為依據,向外擴散思考可能可以觀察到的資料,或是請夥伴教師 提供與問題相關的資料,來做為討論、分析的依據。從第二章文獻探討歸納的四 類資料類型:學校背景資料、學生學習資料、學校資源資料、參與者知覺資料中,

可以發現目前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在輔導過程中會利用到的資料類型有學校背景 資料、學生學習資料和參與者知覺資料。

教學輔導教師提供「學校背景資料」的目的在於協助縮短新進教師適應學校 環境的時間,如前述 T1 受訪者陪同新進教師認識各處室,協助其對學校行政的適 應。而「學生學習資料」對教學輔導教師輔導夥伴教師的過程中是必備的,從受 訪者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他們大多認同如果沒有資料,是無法做出任何更進一步 的教學假設和方案,「沒有資料,還真的不行耶,就為了一個問題好了,也是要去 看它實際情況是怎麼樣,也才能幫忙釐清問題」(T2),而為了促進夥伴教師教學 精進,更應當蒐集關於學生學習方面的資料,諸如學生段考或平時評量的成績、

實作作品、課堂表現、團體互動等,才能了解目前夥伴教師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

影響或效果如何,才能進一步去探討教學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所以資料是教學輔 導過程中重要的一項要素。

儘管「參與者知覺資料」在本研究中較不被常使用,如家長對學校教學的滿 意度等,但在 16 位受訪者中有兩位教學輔導教師在學校皆使用學生對課程教學的 回饋資料來當作分析、回饋教學的根據,如前述 T14 受訪者的學校,更是將此問 卷調查制度化,成為學校每學期必定實施的課程調查。

我覺得我們學校滿重視這個(調查),學生也真的都很直接(反映意見),調 查完學校會開會,每年讓各年級各科的學生代表來,都坐在這裡,主任啦,

還有有關的老師都坐在前面這一排,聽學生講,有什麼問題就回答,當然有 些學生的問題不見得都跟老師教學有關係,老師或是一些行政人員也都盡量 能處理的就處理。(T14)

另一方面,「學校資源資料」較不會被運用的原因可能在於因為教學輔導教師 配合教學輔導的目的,將範圍限定在「如何協助夥伴教師精進教學」的問題上,

因此將「教學」的問題聚焦在學生學習、課程設計上,所以對於學校資源資料,

如經費、人力、設施等資源分配,就較不會刻意去蒐集、運用,「學校資源…,這 個比較不會用到,就教學嘛,而且對新進老師來講,先融入學校環境、了解自己 班上學生特質,可能比這些來得重要」(T8)。

教學輔導教師以輔導目的為前提之下,認為對於新進教師更重要的是如何讓 他節省嘗試教學錯誤的時間,對於未來的教學更能快速進入狀況,而對於自願想 要精進的教師,通常在更具有解決某教學問題的意識之下與教學輔導教師共同經 歷輔導過程,所以資料的類型以學校背景資料、學生學習資料較會被拿來運用在 分析上。

而在本研究較特別的是除上述四類資料類型之外,在教學輔導教師輔導的過

程中也包含了「教學設計資料」,有別於國內、外文獻對於資料導向決定中資料類 型的分析,教學輔導教師為了達到輔導的目的,讓夥伴教師了解自我教學、改善 問題,因此使用了一些非研究文獻上所提到的資料,因而促成了教學輔導過程中 資料運用的一個特色。教學設計資料包含了教學觀察記錄、軼事記錄、會談記錄、

教案等。

受訪者所服務的學校皆有制定教學觀察表單的觀察項目(D3、D4),屬於教 學設計資料的一種,各學科依據學校課程教學目標和各科的差異性重新調整了觀 察表的重點內容,發展為不同學科領域在教學觀察時的重點項目,「我們學校有普 通科和職業類科,無法用同一個表,每一科都有一張,裡面有些修改,各科之間 差異太大了,沒辦法用一樣標準去看」(T11)。

受訪的教學輔導教師也鼓勵夥伴教師進行試題分析,或參與學校在段考後的 分析學生段考成績結果的各科試題分析,統計上的數據資料多以學校教務處分析 的段考試題分析和各年級、各科成績平均為討論內容,多半在學校各領域的召集 會議之下進行,「我們學校各科召集人在段考後會做一次段考題目的討論,我會跟 他(夥伴教師)說,……,聽聽看現在自己帶的年級的表現,像試題分析去看學 生平均表現」(T9),部分教學輔導教師認為參與此會議能讓夥伴教師了解學生學 習成效和學習特質。除此之外,教學輔導教師會陪伴夥伴教師完成自己的省思札 記,「之前我就有發現一個網站可以放跟教學有關的檔案啦,還可以自己做編輯,

覺得很方便,就很興奮的跟他(夥伴教師)分享,之後他就用這個,有時候會寫 一些省思、看法啦,我偶爾會回覆分享一下」(T10)。

二、資料蒐集的方法與目的

在本研究中教學輔導教師蒐集資料的方法,皆配合每一次與夥伴教師針對不 同教學或班級經營問題做為關注焦點後,以適宜的資料蒐集方法去對應到焦點問 題,以獲得適合的資料。蒐集資料的方法對應前述資料類型,亦可以分成三種:(一)

正式會談與非正式會談,蒐集會談記錄資料,(二)教學觀察與記錄,蒐集教學觀

察記錄、軼事記錄、錄影記錄資料,和(三)直接委請夥伴教師或行政處室提供 資料,如教學檔案、教材、學習單、學生座位表、學生背景資料、學生輔導記錄 和課程問卷調查資料等。

第三種直接委請提供資料的蒐集方法是在第一、二種資料蒐集方法之外的輔 助,以本研究受訪對象而言,皆以第一、二種資料蒐集方法為主,如果發現資料 不足以提供資訊時,或是從第一、二種主要蒐集方法所得的資訊中發現尚需其他 資料輔助,而在能夠委請夥伴教師或行政處室提供的情況下,則才請夥伴教師或 行政處室提供輔助的相關資料。故以下以受訪者普遍使用且主要的蒐集方式和目 的加以說明。

(一)正式會談與非正式會談

受訪者皆在第一次會談時與夥伴教師進行正式的會談,此次會談目的的重點 是討論輔導的目的和主題,而學校行政在第一次會談之前也會舉行教學輔導教師 與夥伴教師相見歡的活動,讓彼此建立初步的認識與接觸。

第一次會談時有些夥伴教師會主動說明自己想要改善的教學或班級經營問題,

另外有些夥伴教師雖沒有明確自己想要改善教學或班級經營的目標,但也能夠透 過第一次會議擬定下一次教學觀察或是資料提供的主題,當然此時教學輔導教師 的引導變得相當重要。資料在這第一次會議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教學輔教師線 索去發現夥伴教師可以精進的空間和主題,尤其針對已有改善目標的夥伴教師,

更能很快地與他們擬定後續教學觀察的時間和需要教學輔導教師協助關注的焦點,

或是能較明確的請夥伴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做為輔導歷程中資訊上的補充、

或是能較明確的請夥伴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做為輔導歷程中資訊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