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研究"

Copied!
1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淑惠 博士. 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 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研究. 研究生:林倩文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07 月.

(2) 誌謝詞 寫謝誌的這時候,就讓人回想起研究所的生活,記得張老師、謝老師講課時, 總是用最親切的語言和實例,讓我們了解教育行政的基礎和最新發生的議題;潘 老師每每有條不紊、清晰講解研究的意義和方法時,在上完課後總有腦袋被充實 的振奮感!黃老師常常以自身經驗和人生哲理,傳遞出教育實務的真實樣貌,學 術和實務是可以拉近距離的;吳老師也常用自己多年在教育行政實務的經驗,結 合行政各種理論,讓人體會到行政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而王老師對高等教育的投 入和研究,彌補我對高等教育理解上的不足;另外,也因為有溫暖親切的簡老師, 讓我體會到心理學在教育中展現出教育各種學生的可能。那些年,那些課,有自 身的體會、夥伴的分享、教授的啟發、大家的歡笑!真心感謝許多老師們的教導。 起初想進行量化研究,所以修習了相關課程,在修高級教育統計學時看到一 些研究數字充滿著意義,統計挺有趣的。而在鄭老師親切又條理清晰的講述中, 讓我更想向量化研究前進。但,最後因想拉近與實務的距離,所以修習了教育評 鑑,希望在最後一學期聽聽看更多教育實務的情況,教育可以用什麼方式檢視自 己。因為這門課程,讓我發現了有趣的研究主題,因此促成這篇研究,在指導教 授鄭老師的指導下,讓一開始千頭萬緒的我,漸漸地釐清出一條研究之路。在撰 寫研究時,感謝老師啟發我,讓我能整理思緒,問問自己正在寫什麼?想要表達 什麼?再一次對鄭老師表達感謝之意,還有口試委員們的指導,因為您們才能讓 學生體會到什麼是教育,什麼是研究。 從研究所生活開始到現在的每一刻,都讓人值得珍惜,因為有老師、同學的 鼓勵,Gerald 等好朋友們的關心,以及珍珍和 Eason 等家人們的關懷,讓人心裡 滿滿的、熱熱的;另外也因為有工作同事、組長的支持、系辦助教等人的協助, 讓人覺得研究生活是充實而幸福的!感謝你們,讓我覺得自己像是一顆被人用關 心澆水灌溉的小樹,使內心感受滋潤。真心謝謝參與我研究所生活的每一位! 林倩文 2014 年的夏天 i   .

(3) ii   .

(4) 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探討教學輔導教師在教學輔導的過程中,運用資料導向決定協助夥伴 教師進行教學精進的現況和影響因素,研究範圍和對象為北北基地區通過教育部 教學輔導教師認證資格的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探討北北 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現況,二、分析影響北北基高中職教 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徑,以訪談方式對 16 位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進行資料蒐集,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 研究發現如下: 一、教學輔導教師運用的資料類型以學校背景資料、學生學習資料為主,參與者 知覺資料、學校資源資料次之,另因教學輔導之故,教學設計資料亦有所需 二、教學輔導教師資料運用的歷程為聚焦問題、蒐集資料、反思問題和回饋教學 三、教學輔導教師資料運用會受到夥伴教師意願、信任關係、學校行政支持程度、 時間、培訓課程,以及個人資料素養和教授學科的影響 依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以下研究建議: 一、教學輔導教師宜嘗試從學習者的角度蒐集、分析參與者知覺的資料類型 二、教學輔導教師宜嘗試循環運用資料追蹤教學決定的成效 三、學校單位宜協助教學輔導教師蒐集、分析所需資料 四、學校單位宜營造教師之間教學資料分享、討論的氛圍 五、教育主管機關宜實施教師資料素養培訓課程 六、教育主管機關宜建置有利於教師教學的資料系統平台. 關鍵字:資料導向決定、教學輔導教師、資料運用. iii   .

(5) iv   .

(6) A Study of 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used by Mentor Teacher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he Tri-cities of Taipei (Taipei, New Taipei, and Keelung City).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itu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use of 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in assisting partner teachers to achieve teaching sophistication during mentor teachers’ teaching counseling process. The research scope and participants include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entor teachers from the Tri-cities of Taipei (Taipei, New Taipei, and Keelung City) who have obtained teaching certification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mentor teachers. There are two research purposes: 1.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the data driving decision making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entor teachers from the Tri-cities of Taipei; 2. To analyz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entor teachers from Tri-cities of Taipei.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pat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interview method, data collection was implemented on 16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entor teachers from Tai-cities of Taipei.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th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schoo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information comprised the majority of the data types used by the mentor teachers, followed by participants’ perceived information and school resource information. Due to teaching counseling, teaching design information was also required. v .  .

(7) 2.. The mentor teachers’ course of data use includes: problem focus, data collection, problem reflection, and feedback teaching.. 3.. The mentor teachers’ data use was subject to partner teachers’ willingness, trust relationship, school’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level, time, training courses, personal data literary, and subjects imparted.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1.. The mentor teachers attempt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data typ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ers.. 2.. The mentor teachers should attempt to use recyclable data to track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3.. School units should assist mentor teachers i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4.. School units should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teaching data sharing and discussion among teachers.. 5..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hould implement teacher data literacy training courses.. 6..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hould build an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that facilitates teachers’ teaching.. Keywords: 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mentor teacher, data use. vi   .

(8) 目次 誌謝詞…………………………………………………………………………………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學輔導教師的相關概念………………………………………………11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概念. ……………………………………………14. 第三節 資料導向決定的影響因素. ……………………………………………31. 第四節 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程序……………………………………………………50 第四節 資料處理、分析與檢證…………………………………………………52 第五節 研究倫理…………………………………………………………………55. vii   .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7 第一節 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之現況………………………57 第二節 影響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7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86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資料導向決定相關研究整理………………………………………………99 附錄二 99、100、101 學年度教學輔導教師在職成長課程表……………………119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123 附錄四 訪談題目大綱 ……………………………………………………………125. viii   .

(10) 表次 表 2-1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依年代排序)…………………………………………21 表 2-2 學校運用資料導向決定與傳統行政決定之差異……………………………29 表 3-1 99 至 101 年度教學輔導教師在職成長研習人數及服務學校縣市分布…49 表 3-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49 表 3-3 本研究概念分析之編碼表………………………………………………………53. ix   .

(11) x   .

(12)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7 圖 2-1 資料到知識的轉換歷程…………………………………………………………16 圖 2-2 Marsh、Pane 和 Hamilton 的教育資料導向決定概念架構 ………………26 圖 2-3 Mandinach 的資料導向決定步驟 ………………………………………………27 圖 2-4 驅動學校發展的 EDPI 循環模式 ………………………………………………28. xi   .

(13) xii   .

(14)  . 第一章 緒論 首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緣起與要旨,共分五節,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 問題、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流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重視學生學習的教育趨勢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教育議題普遍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提升,除了理解每 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就落差之外,尚須將這些理解和分析之後的結果回饋到 實際教學現場中改善教學方式,盡可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難點,採取改善的行 動,此理念和行動促成了「資料導向決定(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DDDM)」 的歷程。時間往前推至 1970 和 1980 年代,美國州政府要求學校將學生成果資料 用在學校改進計畫和學校本位決定的過程中(Marsh, Pane, & Hamilton, 2006),而 將學生學習成果相關的資料做為學校改革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此一概念, 「資料導向 決定」的理論便開始逐漸發展,並且因為在 2002 年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育法案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要求必須使用學生成就資料 得出分析,改進學校教育成果,讓資料導向決定的重要性又再度提升(黃旭鈞, 2011) 。尤其同時在 2002 年布希總統簽署了「沒有落後的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學校領導者及教師必須提出以資料為證據的有效教學方式,而所 有學校在 2014 年須達到閱讀與教學的成就標準,從過去至今,也因為美國政府追 蹤學生學習成就的系統已經逐步發展成熟,漸漸開始一些學區自己也開始發展不 同資料系統的資料庫。除了美國教育以學生基本能力成就為政策制定的根本緣由 之外,英國、法國為提升小學教學品質,確保學生基本能力,制定教育品質的管 控標準,強調學生基本聽說讀寫算的能力;西班牙在法令中明定基礎競爭能力和關 鍵能力架構(劉春榮,2011) ,促使學校領導者必須時時警惕,教師也必須為此改 1   .

(15)  . 善教學。 現今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也以學生學習為政策制定中的主體,而學校教 師是否面臨了什麼教學難題?如何改善教學狀況,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這些都 是值得去探討的。教師是教學現場中的核心,依據課程綱要、教學目的進行課程 設計,必須理解學生學到什麼,困難在哪裡,如何依據學生學習反應,改善教學 的下一步,是需要更進一步去釐清的,再次思考教學策略亦是促進學生學習重要 的一環,也是學校教育上可以積極改進教學的努力方向之一,故本研究以改善教 師教學現況為動機之一。. 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影響 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民國 103 年正式實施,計畫中的三大願景為提升 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五大教育亦以人為本,以 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成就每一個學生學習表現,因此,受 到政策影響的學校教師未來如何在教學現場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一個最重要 的實務問題。目前教學型態為因應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趨勢,教師必須重新省思 個人的專業角色,並精進專業能力,該怎麼做才是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此富含 深意的問題是需要綜合專業知識和經驗實務才能獲得的解答。近年來也興起「學 習領導」亦在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此一概念與教學、 課程、學生學習、教學資源等方面,可說是環環相扣(吳清山,2012)。 而國中、高中職階段的教師在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衝擊之下,現 在正是一個需要重新省思教學的機會,尤其高中職教師所面臨到的是透過此教育 制度轉變底下,從國中階段升學的新進高中職生,在此轉變下,高中職學校所招 募到的學生特質,不一定和先前長期實施較穩定的升學制度脈絡底下相似,因此 高中職教師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教學模式,以符應不同制度脈絡底下的學生學習特 質,此與前述重視學生學習的教育趨勢彼此呼應。 2   .

(16)  . 參、以資料為本的學校教育改革趨勢 資料導向決定的邏輯在於學生學習成就等其他相關資料的分析,最終目標是 在於擁有足夠的資訊以了解現有問題之所在,並了解如何加以解決,且資料導向 決定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需要隨時蒐集各種教學資料,包含有關學生和教師 教學表現的資料(Mandinach & Honey, 2008) ,因此資料並不只侷限於學生標準化 測驗而已。美國教育單位藉由資料來了解學生學習,進一步改善學習,更進一步 是希望學校因此而向上提升。 Goodlad(2004)認為學校是否進步,必須將學校視為由各個要件組成來彼此 互動、相互影響的一個系統。此時身在教學第一現場的「教師」更是最重要的關 鍵角色,從重視學生學習的脈絡到運用資料以回應學習需求,以改善教學實務問 題的角度而言,正呼應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中實施教學輔導教師(mentor teacher)的目的,可作為國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精進教師教學之參考。 根據所蒐集到國、內外有關資料導向決定的研究,發現國外在教育政策上特 別強調學生數學、閱讀、科學的基本能力表現,自近代開始即有此方面的相關研 究,而研究對象不只針對學校領導者,也包含行政人員、教師(Killion, 2009; Paoletti, 2009; Sulser, 2006; Yao, 2009) ,而國內則在近十年來才開始有相關的研究。綜觀國 內相關研究,已有較多關於學校校長、行政人員使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研究,如以 資訊使用環境(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對決定學校整體發展之影響的研究(何 奇南,2010;林文婷,2010;林仕崇,2010;彭文彬,2010;劉名峯,2006) ,也 有探討國小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中資料的重要程度、適用程度(林其賢,2008); 或探討資料導向決定在國小校長願景領導中的應用策略(陳紹賓,2008) ;或國小 行政人員應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因素(張文穗,2009) ;或建構國中校長資料導 向決定之向度、指標與權重(游麗容,2012) ;此外,也有少數以質性研究的個案 研究方法探討一所高中學校改革發展中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歷程 (張淑涵,2010) 。 僅有少數研究者以教師為研究對象,如探討教師對資料導向決定與學校創新經營 3   .

(17)  . 兩者之間的認知(曾偉誠,2012) 。而在眾研究中特別針對教師在教學上運用資料 的研究僅一篇,其研究認為學校教育人員必須具備資料導向決定的能力,尤其在 回應式介入的教學模式上,有助於診斷學生學習需求,對教學能有所幫助(劉易 奇,2010)。 從上述國內資料導向決定的研究中,可見從教師的角色探討運用資料之研究 為數甚少,故本研究以此動機為研究的出發點之一。. 肆、教學輔導教師資料導向決定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教學輔導教師的政策規畫,是由教學經驗多年且具備良好教學能力 的教師,以示範、輔導、諮詢等方式協助其他教師改善教學實務上的問題,促使 教學更臻完善,在促進教學效能和教師專業成長等過程中,亦達到提升學生學習 的效果,而資料導向決定或許能提供教師另一種不同的教學思考方向。教學輔導 教師在進行教學觀察和分析的同時,需要蒐集夥伴教師教學資料,若在輔導過程 中運用資料導向決定,對夥伴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上的資料蒐集、分析和解釋,發 揮以證據為本的模式,或許能使教學輔導教師在實行輔導的過程中更得心應手, 使制度更能發揮其價值。 本研究以北北基地區 99 至 101 年度取得教學輔導教師培訓認證的高中職教師 為抽樣對象,從這些年度的教學輔導教師培訓課程之內容規畫中,可以反應出教 學輔導教師被賦予所期待的角色任務,其中包含分析學生學習資料的課程,在分 析資料上包含了試題分析表、學生學習成果分析表、S-P 表和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等,其中學生學習成果分析表是利用將學生學習成果分類後的結果加以個案分析, 教學輔導教師在輔導夥伴教師的過程中,可以討論出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期待和教 學目標之間的關聯;而 S-P 表則用於彌補在對學生成績上量的評定,而忽略質的 分析之不足,例如教學輔導教師在輔導過程中可以和夥伴教師討論學生的學習特 質等(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人才培育中心北北基區中學組,2011,2012, 4   .

(18)  . 2013) ,從上述培訓課程的內容上足以見到學生學習資料對教學輔導教師的輔導運 作有其重要存在的必要性,故以證據為本的資料導向決定的概念來探討教學輔導 教師的輔導歷程是值得探究的方向。 本研究以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的角度,結合資料導向決定的概念之下,探討 當教學輔導教師在輔導夥伴教師進行資料導向決定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 資料的蒐集、分析和判斷,而又有哪些困難或障礙等,是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 如果可以了解這些困難和障礙,進一步幫助教學輔導教師進行資料導向決定,對 學生學習而言應能有所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欲探討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協助夥伴教師教學精進 的現況,具體而言,提出以下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現況。 二、分析影響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 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教學輔導教師及學校相關機關運用資料 導向決定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一、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現況為何? 二、影響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為何?. 5   .

(19)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教學輔導教師 教學輔導教師為協助學校其他夥伴教師提升教學效能和專業發展,解決教學 問題,提供教學諮詢和精神上的支持,並促進教師之間合作風氣的角色職責。本 研究所指的教學輔導教師為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教學輔導辦法中的教師, 對象為北北基地區的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為已接受教育部教學輔導教師培訓並 獲得證書的教師,具備輔導夥伴教師之資格。. 貳、資料導向決定 資料導向決定是指運用系統化的程序和方法,蒐集和分析資料,據此進行決 定,亦從資料中分析並省思,進而回饋、實踐,為一個不斷改進以促進問題解決 為目標的循環過程。本研究中所指的資料,為與教學輔導相關的內容,如教學觀 察、會談、錄影、教案、學生學習反應、教學問卷、教學檔案、學校背景與環境 資料等。教學輔導教師也可能從分析學生學習資料為改善教學的切入點,資料則 可能為學生學習作業、測驗試題與成績、學習單、實作作品、學生背景或輔導資 料等。. 參、影響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 影響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在本研究中的定義是指教學輔導教師在運用資料進 行教學輔導,協助改善夥伴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資料運用的相關因素, 包含個人資料導向決定的素養、學校資料導向決定的探索文化、學校在資料導向 決定上的支持措施,與資料本身在資料導向決定中的品質等。. 6   .

(20)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法與流程 根據研究目 目的與待答 答問題,為了 了解高中職 職教學輔導教師資料導 導向決定運 運用的 現況 況和影響因素 素,本研究 究採取質性研 研究取徑, ,透過訪談方式以獲得 得資料並分 分析。 以下 下說明研究方 方法和流程 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 取半結構的 的訪談方式 ,根據文獻 獻探討擬定訪談題綱 ,訪談前事 事先取 得受 受訪者的同意 意,告知研 研究主題、 目的,以及 及告知訪談過程中會以 以錄音方式 式做為 記錄 錄輔助和訪談 談結束後的 的逐字稿文本 本記錄。訪 訪談題綱於訪談前予研 研究對象,以便 讓受 受訪者了解本 本研究欲探 探討的主題和 和範圍,避 避免訪談內容偏離主題 題,而在進 進行正 式訪 訪談的過程中 中,將依據 據受訪者的回 回應內容做 做追問和澄清,在一相 相當彈性程 程度的 自然 然對話狀態下 下進行。訪 訪談結束後 ,將反思、 、回饋到研究主題上 ,利於後續 續進行 資料 料分析和解釋 釋。.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 程從一開始 始界定研究問 問題、進行 行文獻探討、蒐集研究 究資料、整 整理與 分析 析資料,最後 後再到撰寫 寫研究結果與 與建議。研 研究流程如下 下:. 圖 1-1 研究流 流程. 一、界定研究問 問題 研究者基於 於研究動機 機和目的,欲 欲了解高中 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 用資料協助 助夥伴 教師 師改善教學的 的情形,經 經過以關鍵字 字「資料導 導向決定」 、「資料導向 向決策」、「資料 運用 用」 、”data drriven decision making””、”data-bassed decision n making”和 和”data use””為搜 7   .

(21)  . 尋研究範圍後,閱讀其相關文獻並聚焦,則從教學輔導教師的角度做為切入點, 探討運用資料的現況,並界定出研究問題與方向。 二、進行文獻探討 在聚焦研究主題的過程中,已蒐集了許多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基於目前運 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研究內容和結果,逐步形成研究架構。 三、蒐集研究資料 本研究採取訪談方法蒐集資料,深入探討教學輔導教師自身如何運用資料協 助夥伴教師的經驗,依據相關文獻探討擬定訪談題綱,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四、整理與分析資料 針對訪談後所蒐集的資料,繕打逐字稿,進行編碼、整理與分析,根據研究 目的回應待答問題。 五、撰寫研究結果與建議 歸納研究發現後進行綜合分析,並撰寫結論,再依據結論提出對實務上的建 議。.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情形,依據教育部教學輔 導教師的制度內容來看,教學輔導教師需要協助夥伴教師了解與適應學校環境、 進行示範教學,並觀察夥伴教師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尤其在觀察夥伴教師教 學的培訓課程中,包含了軼事記錄、選擇性逐字記錄、錄影和教學省思札記等(教 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人才培育中心北北基區中學組,2013) ,藉由教學輔導 教師從善意第三者的角度,蒐集夥伴教師教學的資料,從課堂上得到的原始記錄 資料,透過整理和歸納形成資訊,再從資訊中分析、決定出一套解決問題的可能 辦法,因此資料在輔導過程中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沒有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應用 則無法找到問題,進而改善問題。故本研究以北北基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為研究 8   .

(22)  . 對象,探討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協助夥伴教師改善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現況。. 9   .

(23)  . 10   .

(24)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別探討教學輔導教師和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概念,以下分四節探討, 第一節說明教學輔導教師的意涵、目的、角色和職責,第二節首先說明資料導向 決定的背景和資料本身的意涵,再說明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類型、意涵、歷程 和特色,而第三節說明影響資料導向決定的因素,最後第四節則說明資料導向決 定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學輔導教師的相關概念 壹、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意涵與目的 教學輔導教師(mentor teacher)中的「mentor」一詞首先出現於希臘羅馬神話 中,描述主角為赴戰爭,將其兒子和產業託付給一位名叫 Mentor 的好友,而之後 Mentor 也實現其承諾,教導、輔佐主角的兒子並妥善管理產業,因此後來「mentor」 一詞即有輔佐、諮詢協助他人的意義(許藤繼等,2010;張德銳,2009) ,用在教 育上即為「教學輔導教師」,意指能夠針對同儕在教學上有系統、有計畫的協助、 支持或輔導的資深優良教師,在英、美國家已發展多時,從起初針對實習教師的 輔導,再演變到對初任教師的輔導,近年來已擴展對教師同儕平時互相教學精進 的情況(張德銳,2009)。 歐美先進國家實行「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是為了促進初任或新進教師專業發 展,與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訴求而產生,藉由同儕互相學習,以達到提升教學效 能目的之教育改革活動。透過此制度,改善教師專業孤立情形、促進集體合作, 教師也因此獲得良好的友伴關係,接觸不同教學方式,思考並調整自我教學等(丁 一顧、張德銳,2007)。 張德銳等人(2001)在探討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時,提及了英國、美國教學輔 導教師的發展脈絡,英國政府於 1988 年提出教育改革法案,規定中小學自 1989 11   .

(25)  . 年起實施國定課程,到 1997 年期間,雖歷經政權上的轉換,教育政策上仍延續國 定課程的改革策略,設置進階教師(advanced skills teacher)為其中之一,意義和 目的上即為教學輔導教師之意,教學輔導教師需要參與實習教師的視導工作並指 導其教學,協助遭遇工作問題的教師,研發具教學效果和品質的教材等。而美國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上,加州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發展得較為完善,近年分成兩個方 案:初任教師支持和評估方案、同儕協助和評審方案,透過教學輔導教師輔導、 協助初任教師和一般夥伴教師同儕的教學,甚至發展出一套示範教學的課程。 我國為落實地方教學輔導體系,於 2007 年訂定「直轄市及縣(市)國民教育 輔導團組織及運作規定」 ,許籐繼等人(2010)認為地方輔導團的功能類似教學輔 導教師的制度,視為協助教師提升教學專業知能的重要支持系統。此外,臺北市 政府教育局為促進中小學教師彼此合作,增加交流機會和經驗傳承,自 88 學年度 著手規劃「教學導師」制度,並於 2000 年委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完成規畫研究報告,直至 2006 年通過「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輔導教師 設置方案」修正案後,教學輔導教師之設置即成為正式方案(許籐繼等,2010)。 而教育部依據 2003 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之結果,擬定出「教育部補助辦理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修正規定」 ,為了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因而訂定此規定。實施辦法提到學校應根 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結果,給予教師個人支持及回饋,安排教學輔導教師輔導、 協助未達規準的教師或是建議再加強專業成長的教師。另一方面,對於學校整體 教師的專業成長亦規定之,對於一年內新進教師及初任教學三年內之教師,或自 願接受協助的教師,得安排教學輔導教師予以協助(行政院公報,2012)。 綜上所述,教學輔導教師的發展始自對新手教師的教學輔導,再演變到讓具 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輔導同儕進行教學,目的是協助其夥伴教師提升教學效能和專 業發展,解決教學問題,提供教學諮詢,並促進教師之間互相合作學習的風氣。. 12   .

(26)  . 貳、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和職責 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和其職責息息相關,依據相關文獻(丁一顧等人,2007; 高紅瑛等人,2007;張德銳,1996;張德銳等人,2001)將教學輔導教師的輔導 職責內容分成五種,一、教學設計與策略:協助課程教學的設計和策略、觀察教 學與回饋、新課程設計及教學實驗、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示範教學和其他教學 問題之解決。二、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協助班級經營、親師溝通技巧。三、學 校適應:提供有關學校概況的資料、協助了解與適應學校環境、解決教職生活適 應問題、協助建立同儕互動文化、擔任新進教師各種問題的諮詢對象。四、學生 輔導:協助輔導學生一般問題。五、教師自我成長:協助教師教學上的行動研究、 鼓勵新進教師參與職前講習及研習座談、協助教學省思和持續專業成長。 從上述教學輔導教師需要輔導的具體內容來看,教學輔導教師本身必須具備 教育專業能力和經驗之外,更需要的是幫助其夥伴教師分析教學問題和策略的能 力與熱情,輔導的方法可能包含示範教學、提供其他共享的教學資源等。 以教學輔導教師角色而言,張德銳等人(2001)對教學輔導教師角色的分析, 則分為資訊提供者、溫馨支持者、問題解決者、共同參與者、指導示範者、諮詢 輔導者;而林伯安(2011)的研究則將教學輔導教師分為專業指導者、激勵關懷 者、教學領導者,此與前述研究的角色分類有其相似之處。教學輔導教師輔導的 夥伴教師若為教學有困難的教師,則教學輔導教師除需作為知識的傳承者外,尚 須扮演激勵關懷者的角色,在夥伴教師遭逢教學瓶頸而徬徨無助、精神低落時, 適時地傾聽其心聲,給予溫馨支持及激勵其工作士氣,共渡教學困境(廖修輝, 2010) 。所以教學輔導教師需針對不同夥伴教師而有不同的輔導方式和建議,許籐 繼等人(2010)認為教學輔導教師扮演的角色,會隨著夥伴教師需求與特性的差 異以及輔導歷程和預期的輔導結果不同而具有多重定位。 綜上所述,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和職責多元,唯旨在協助夥伴教師專業成長 和教學精進,回歸到以學生學習為本位的教育改革脈絡,資料導向決定在其功能 13   .

(27)  . 的發揮上應有其重要性。.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定的相關概念 壹、資料導向決定的背景 資料導向決定的發展脈絡可回溯到美國 1970 至 1980 年代,始自以測驗驅動 教學的爭議,州政府要求在學校改革計畫和本位決定過程中加入學生成果資料的 呈現和運用,學校層級則開始致力於策略性的計畫(Marsh, Pane & Hamilton, 2006)。 由於政府追蹤學生成就的系統已經發展成熟,一些學區漸漸開始自己發展系統資 料庫,並且因為在 2002 年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育法案(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中要求必須使用學生成就資料得出分析,改進學 校教育成果,因此資料導向決定的重要性再度被重視(黃旭鈞,2011) 。在擴大實 施之後,標準本位的績效責任也隨著布希總統簽署了「沒有落後的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之後因應而生(Marsh, Pane & Hamilton, 2006) ,資料的 運用牽動著績效責任,鼓勵學區和學校蒐集並提出可展示的教育成果,及展現具 體改進優勢等績效表現,並促使他們改進學生學習的成果。美國各教育單位紛紛 為此設立以學生成就資料為本的資料庫,學校領導者、行政人員及教師也據此紛 紛提出以資料為本的改革策略或教學方式,以證據為本的教育改革因此而生,資 料即證據,證據反映出事實,找出根本的問題,有助於制定改進方法和策略,促 進學校改革和學生學習成果。由於重視透過實證研究以發現有效教學方法,強化 了美國證據本位教育(evidence-based education)的發展,使得資料運用的研究成 為美國教育界文化的一部分(賴志峰,2004)。 資料導向決定的概念非完全因為教育法案而產生,過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大多會接收到各種學生的學習反應,所以現今的資料導向決定其實是一種觀念透 過系統性的方式被釐清、再強調,教師也透過這樣的教學決定方式改善教學。和 過去傳統相同的是資料導向決定的焦點也一樣是放在學生學習上,而美國因 NCLB 14   .

(28)  . 教育法案強調學校績效責任,使學校更加正視資料導向決定的重要性。王世英和 謝雅惠(2005) 、吳清山和林天祐(2006)亦指出美國因為法案要求政府對教育的 投入一定要看到成效,透過完整與有效的資料評估過程,就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 形及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關鍵因素,做為調整行政與教學作為之決定依據,以提 高學生學習成就,故此種模式再次受到重視。而我國教育部目前推動的教學輔導 教師制度,在強調輔導夥伴教師教學成長,促進學生學習的前提之下,在培訓過 程中亦強調透過資料以回饋夥伴教師教學之重要性,培訓中會加強教學觀察和記 錄的運用,為主要能力之一,透過一連串相關的學生學習分析工具和技術的培訓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人才培育中心北北基區中學組,2011,2012,2013) , 資料在教學輔導教師的輔導過程中亦扮演很重要的地位。 在資料導向決定中強調利用有效、適切的資料,作為決策依據,改進績效的 前提下,美國各州學校已全面推動以資料導向決定的改進作法,以倉儲系統建立 學校人力、財物、學生、教學、設備等資料,並進一步分析、解釋,作為改善教 學及學校管理參據,以達成各州所訂定學校年度進步(Adequate Yearly Progress, AYP)計畫及「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政策的要求,以資料導向決定作為落實 學校績效責任制度的重要工具(王世英、謝雅惠,2005)。. 貳、資料的意涵 探討資料導向決定意涵之前,以下首先闡述「資料」的意義及轉化,最後再 說明資料導向決定的意涵。 一、資料的意義及轉化過程 資料是人們接受各種訊息的來源,可以是來自內在感受或外在行為,也可以 是靜態或動態,而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是以證據為本的實證性資料, 「資料」 是原始粗糙的,透過蒐集的各種方式,例如觀察、調查等,以任何一種方式存在。 Breiter 和 Light(2006)擇取 Ackoff 在 1989 年組織和經營理論領域的發現結果, 15   .

(29)  . 簡化了 Ackoff 對於資料、資訊和知識之間連結的概念架構,提出三者之間的轉化 歷程,如圖 2-1 所示,認為資料提供決定參考前,必須透過轉化之歷程,使資料意 義化,才能成為具價值之知識,轉化歷程需經過三個階段:資料(data)、資訊 (information)和知識(knowledge) ,與其中六個過程:蒐集、組織、摘要、分析、 綜合和決定。. 決定 Decision‐Making  知識 . 綜合 Synthesizing . Knowledge  分析 Analyzing  資訊 摘要 Summarizing  組織 Organizing . Information  資料  Data . 蒐集 Collecting . 圖 2-1 資料到知識的轉換歷程 (資料來源:Breiter & Light, 2006). 資料到知識的轉換是連續的過程,而資料是否變成資訊就取決於使用資料者 個人的理解和需求。資訊是資料在脈絡底下被賦予意義的產物,用來理解和組織, 揭露資料和脈絡之間的關係,此階段它並未隱含任何指涉未來具體行動的意涵。 知識是那些被認為有用的資訊的萃取物,而且可以用來引導行動。例如關於測驗 的資料,教師可以透過測驗題目的項目分析技巧解釋學生測驗分數,並連結之前 與該測驗題目所隱含的學習概念相關的教學情況,思考是否需要改善教學方式, 進一步採取行動。 前述提及美國有些州政府已紛紛建立資料庫,需要運用資料的時候,則從資 16   .

(30)  . 料庫即資料倉儲中抓取適用的資料加以分析後,做為解決問題及做決定的依據歷 程(Mclntire, 2002)。Means、Gallagher 和 Padilla(2007)認為運用資料是透過學 生資料、教育相關資源等分析,據以規劃有關學校發展計畫、資源分配、以及教 師之課程與教學的內容,除須定期蒐集資料,且為持續不斷之改進過程。總而言 之,「資料」可以說是初步得到的元素,而從這些基本元素中轉化成「資訊」,變 成有意義的訊息,是要靠運用資料者的經驗累積和專業判斷,最後分析出資訊背 後所隱藏的價值或問題等,透過資訊的闡釋發展出一套信念或解決問題的方式, 即為「知識」,而三者轉變之間存乎於運用資料者的目的或需求。 二、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類型 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在教育中常包含不同類型,資料的蒐集是有意識 的行動,當學校或教師在關心學生學習某一方面的議題時,有可能因為運用資料 的目的不同或蒐集資料的標準不同,就累積了不同型態的資料。 蒐集資料最好是有計畫且有其目的性的過程,有價值的資料可以引導學校改 革團隊去發展對所有學生有益的改革目標,具體言之,包括學生學習類型資料、 學 校 人 口 類 型 資 料 、 學 校 過 程 性 類 型 資 料 和 知 覺 類 型 資 料 ( Learning Point Associates, 2004):1.學生學習類型資料,包含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舉辦的測驗成 果資料、階段性的測驗或是教師在課堂施行的評量等;2.學校人口類型資料,包含 學生入學記錄、出席率、輟學率和性別、年級等一般背景資料;3.學校過程性類型 資料,如學校曾經或正在執行的計畫及其過程;4.知覺類型資料,則包含學校內部 學習環境的知覺,涵蓋對學校的目的與價值,也包括外部的利害關係人、社區團 體對學校的評價和影響。 Mandinach、Honey 和 Light(2006)認為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類型應包含 指定作業、課堂測驗、課堂整體表現,與學生的互動印象等,這些都可用來告知 (inform)教師關於學生學習方面的思考;而 Mandinach(2012)又指出資料類型 可以包括教學、行政、財政、個人、傳輸、福利、健康、人口、個人知覺、行為、 17   .

(31)  . 過程和其它各式各樣的資料。上述學者認為資料不只是包含數據性的統計資料而 已,也應該包含以觀察和調查的方式所獲得的資料。 而 Marsh、Pane 和 Hamilton(2006)則直接將資料分成四種類型,包含:1. 輸入類型資料(input data) :學校支出、學生人口組成;2.過程類型資料(process data): 財政、教學品質;3.結果類型資料(outcome data) :輟學率、畢業率、出席率、指 定作業成績、學生測驗成績、階段性測驗成績、學生之間的對話、與學生之間的 問與答、觀察;4.滿意度類型資料(satisfaction data) :教師、學生、家長或社區的 意見。此種資料類型的分類方式近似於在一般評鑑中指標的輸入、過程、輸出、 成果的階段,並且涵蓋的範圍較前述 Mandinach、Honey 和 Light 所指的資料類型 較廣,而 Marsh、Pane 和 Hamilton 是以學校改革為主要目的的資料導向決定而言, 所以資料類型包含較廣,也較能完全判斷學校整體改革的前後狀況和問題,此也 是資料導向決定的特色,運用資料的時候,會因為資料運用的目的不同,之後所 採取的行動也不同。 國內林其賢(2008)則是調查國小校長對於資料導向決定中資料類型的重要 程度與適用程度之看法,分成七類資料類型:學校方案資料、觀點見解資料、校 內資源分配、學生學習資料、社會資源分配、教師基本資料和人口統計資料,其 中學生學習資料包含年度學習成績、各領域定期評量成績、課室觀察、教師班級 經營計畫資料、學生各領域成績、各項作業成績和各領域平時測驗成績;校內資 源分配方面包含經費、人力、學術支援、時間配置、學校各項設備、安全設施、 空間分配和其他軟硬體設備等。此研究中的「資料」 ,關於學生學習方面較偏向測 驗評量的統計資料,而整體來說, 「資料」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意指學校背景 資料、計畫方案資料等,外部意指學校外的環境資料,包含社會資源的分配、社 區或與學校有合作關係的組織機構資源。 綜上所述,以內容性質歸納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 ,可分成以下四大類型: (一)學校背景資料 18   .

(32)  . 包含學校背景(所在地、發展脈絡、願景等) 、人口類型(性別、族群、語言、 學生入學記錄、出席率、輟學率、畢業率等) 、計畫方案(計畫目的、預算等)等。 (二)學生學習資料 包含學生的測驗成績、學期成績、指定作業表現、團體互動、課堂整體表現、 教師的觀察或其他人的觀察回饋等。 (三)學校資源資料 包含學校內部的資源分配(經費、人力、設施、時間、空間等分配)和外部 的社會資源分配等。 (四)參與者知覺資料 包含利害關係人、社區團體或外部組織機構的評價和滿意度等。 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料類型端視運用資料者的目的而有不同,關注的焦點不 同,所蒐集的資料類型不一定相似,且量化和質性皆有其重要性,各有其不同的 運用方式。而在本研究中,因探討教學輔導教師輔導過程中資料的運用情形,所 以資料可能是包含許多可以增進夥伴教師教學成長的相關資料,以前述歸納資料 的四大類型來說,亦可能包含學校背景資料,如學校發展願景、學生入學記錄等, 也可能包含學生學習資料,如學生測驗成績、課堂表現等,甚至在輔導過程中也 可能參考學校資源成本或是參與者滿意度等做為促進夥伴教師教學的依據,因此 資料在本研究中以前述四大類型為主,至於教學輔導教師實際運用資料類型的情 形為何,則有待實徵研究加以探討。. 參、資料導向決定的意涵 一、資料導向決定的意義 資料導向決定在教育研究中有不同定義(見表 2-1),主題圍繞著學校發展和 學生學習為重,透過以證據為本所決定的政策或教學方案來促進學校效能和改善 教學實務。 19   .

(33)  . 資料導向決定是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後,以為解決問題及作決定的依據 歷程(Mclntire, 2002) 。在資料導向決定循環中,透過對資料的理解及分析,考慮 相關脈絡和資料運用者欲達到的目的,產生證據為本的解決方式,陳紹賓(2008)、 張文穗(2009)和彭文彬(2010)在研究中皆認為資料導向決定是組織中做決定 的人員針對問題或目標,採取系統化的方式,如資料蒐集、儲存、分析與回饋等 歷程,將其資料轉化成決定時可以成為參考的有效資訊,不斷持續回饋及改善。 而在教育情境中,基於先前國內研究者的研究,資料導向決定是學校校長、 行政人員和教師在進行學校相關決策時,所進行的資料分析,有系統性的步驟去 蒐集和了解校務運作情形、教學情況等,再經過統整並形成報告,提出供學校發 展策略的參考(何奇南,2010;林其賢,2008;林文婷,2010;林仕崇,2010; 劉名峯,2006;劉易奇,2010;張淑涵,2010;曾偉誠,2012;游麗容,2012); 國外亦有研究資料導向決定的學者(Doyle, 2003; Marsh, Pane, & Hamilton, 2006; Mandinach, 2012)皆認同資料導向決定是學校的校長、行政人員和教師透過系統 性地蒐集和分析多種類型資料,例如學校表現、學生表現及人口背景概況等資料, 建立長期性的資料庫,可以包含輸入、過程、結果和滿意度方面的基本資料,以 指引決定,持續改善學校績效,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的實務運作歷程。 從上述各研究的定義來看,資料導向決定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歷程,透過長期 性的資料蒐集和分析來達到診斷或評鑑學校績效、學生學習成就的作用。若將資 料導向決定聚焦於學生學習上,吳清山、林天祐(2006)認為資料導向決定係指 有效運用學生資料,讓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作 為改進行政與教學系統之依據,期能持續提高學生學習成就的一種決定模式。從 學生學習相關的資料為蒐集和分析的主要對象,反饋至行政系統與教學系統,並 且予利害關係人知曉參與,做為改進的依據。Bernhardt(2009)和 Picciano(2012) 亦認為資料導向決定是使用資料以做決定,用資料分析並進行告知、涉入政策和 過程的課程行動,改進教和學。 20   .

(34)  . 無論是運用資料來做為學校改革或學生學習成就改進的決策,在此歷程中, 透過不斷循環的動態歷程,持續地經過蒐集、分析資料的過程,依據資料做出階 段性或總結性的決策,提供解決學校改革或學生學習成就問題的方法,所以依據 Picciano(2012)對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資料是被用來告知,而非去替換或取代 專業性判斷或經驗。. 表 2-1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依年代排序) 研究者. 年代.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 從資料倉儲中抓取適用的資料,加以分析後,以為解決問題. Mclntire. 2002 及作決定的依據歷程。 透過蒐集學生、學校表現及人口概況等數據,建立長期性、 互動性之資料,使教育決策者、教師、家長及學區能確實了. Doyle. 2003 解學生學習情形,並依據這些資料選擇改進方案,以持續改 善學校績效,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的歷程。 資料是從觀察、調查或研究中,產生的事實,經過分析、整 理、綜合評估處理後,成為資訊;「資料導向決定」係指在. 王世英、 2005. 作決定的過程,以適當的、經過分析的資料作為診斷工具,. 謝雅惠 讓決策者能善用這些資料,做為解決問題及選定行動方案的 參據,進而改進教育及改善學校教學的過程。 教師、校長、行政人員系統性的蒐集和分析多種類型資料, Marsh、 包含輸入、過程、結果和滿意度資料,以指引決定,促進學 Pane 和. 2006 生學習和學校進步。對教師而言,學生成就的資料包括課堂. Hamilton 測驗、觀察和指定作業等多元類型資料。 吳清山、 林天祐. 2006. 有效運用學生資料,讓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更深入了解學 生的學習狀況,以作為改進行政與教學系統之依據,期能持 21 .  .

(35)  . 研究者. 年代.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 續提高學生學習成就的一種決定模式。 校長在進行涉及政策與程序行為的決定過程時,進行資料分 析,以提供決定參考的一種方式,國民小學校長為了達成願. 劉名峯. 2006 景或解決現況問題,蒐集相關資料以形成資料倉儲,經由分 析、統整與形成報告,提供發展策略的參考。 國民小學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在進行校務決定時,進行相. 林其賢. 2008. 關資料之蒐集、分析,以提供做決定參考之方式,並藉以達 成學校之目標與願景。 決定人員針對組織目標或問題,採取資料蒐集、儲存、分析與. 陳紹賓. 2008. 回饋等歷程,將相關資料轉化成決定時可以有效參考資訊之決定 方式。. Bernhardt. 2008. 使用資料以做決定,改進教和學。 組織針對目標或問題,採取資料蒐集、儲存、分析與回饋等. 張文穗. 2009. 歷程,將相關資料轉化成決定時可以參考的有效資訊之決定 方式。 為一套以資料為基礎,使學校的校務參與者採取科學化方 法,做出決策來增進學生學習的管理方式,並透過資料的轉. 何奇南. 2010 化與使用分析後的資訊,期能提升學校績效與教育品質的決 策模式。 為一種決策科學化的領導模式,強調教育人員透過分析具有 品質的資料,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訂定提高學生學習成就的. 林文婷. 2010 政策,並作為未來校務經營的資源分配與選定行動方案的依 據。. 林仕崇. 2010. 學校相關的成員依學校目標或願景,透過系統化的方法蒐 22 .  .

(36)  . 研究者. 年代.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 集、儲存、分析及分享資料,以提供學校組織或成員進行合 理化決策的過程,達到促進學校行政及教師教學的成效。 資料運用在學校場域當中,係指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 等利害關係人,有系統地蒐集與分析各種資料,並據以引導 後續決定與形成策略的歷程。系統化的、可信的資料能夠使. 張淑涵. 2010 校長、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更深入了解學校的發展狀 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並且能夠運用相關資料驅動學校發 展,提升學效效能。 將有組織的資訊系統化,透過科學化的分析整理,成為有意. 彭文彬. 2010. 義並可用的資料,在持續不斷的改善及回饋過程中,提供決 策運作的參考。 學校成員憑藉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將資料轉化為 做決定所需運用的知識,並從資料中了解校務運作的整體情. 劉易奇. 2010. 形、教師教學的實務狀況以及學生學習的行為表現,進而為 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下願景與目標,並從決定後的回饋 修正決定的應用,以達成教育實務持續改善的決定模式。 系統性對資料做蒐集、分析、檢驗和闡釋,以告知教育上的. Mandinach. 2012. 實務和政策。是一個通用的過程,可以應用在教室層級去促 進教學,而在行政和政策制訂方面亦同。 利用資料分析去告知涉入政策和過程的課程行動。透過可靠 且即時的資訊來源加以蒐集、分類、分析在決策的過程上。. Picciano. 2012 資料分析是被用來告知教學,而並非去替換所有已發生的事 實經驗、專門知識、直覺、判斷和敏銳能幹的教師。. 曾偉誠. 2012. 教育人員藉由資料蒐集、儲存、分析、解釋、運用資料等步 23 .  .

(37)  . 研究者. 年代. 資料導向決定的定義 驟,將資料轉換為可運用的知識,作為學校領導與經營、課 程發展與教學、教師專業知能與發展、資訊規劃與實踐、學 生學習與表現、家長與社區參與等方面教育決定依據,持續 解決問題以提升學校整體績效的決定方式。 學校行政及教師運用學生資料,經由系統化地蒐集各種資 訊,並透過科學化的加以分析、整理,成為針對教育決策有. 游麗容. 2012 意義並可用的資料,提供訂定決策時的參考,以提高行政效 率及教學品質,以致達成教育目標及學校願景。 不同層級的教育人員,能有系統地蒐集、組織、分析與應用. 黃旭鈞. 2013 資料,在充裕的資訊支持下,做出專業判斷與適切的決定。.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資料導向決定是經過一系統化的程序蒐集、分析資料,資料運用 者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欲關心的問題,進而根據資料證據提出可能解決的對策,亦 即以資料為本促成決定的產生,結合實證性和價值判斷,甚至在分析、決定的過 程中也隱含著績效責任,而其運用資料的最終目的乃是為了改進某個問題。 二、資料導向決定的歷程 從資料導向決定的意義中可以發現運用資料的歷程為:蒐集、分析和決定; 所蒐集的資料需要經過轉化,才能成為有意義的資訊和知識,從前述資料的轉化 過程來看,運用資料導向決定時也需要將所蒐集的資料經過一些步驟才能促成有 意義的決定。McIntire(2002)聚焦在學生學習,將資料導向決定分成四個步驟, 步驟一為選擇科技工具並蒐集,利用科技工具去蒐集跟學生學習有關的資料,確 認資料的關聯性,蒐集額外的資料(例如:活動參與程度、秩序) ;步驟二是標準 化資料管理,需發展一套適用於組織的資料標準,什麼是在系統下所認定的資料, 24   .

(38)  . 並指定資料的擁有權,注意資料對組織內外的取得性,必要時必須替換或升級必 要的相關資訊系統;步驟三為分析資料,進一步運用資料分析技術,根據資料提 出對的問題,對的問題意指具有資料的關聯性和將相關的可能因素加入討論;步 驟四則是做出改變現況問題的決定,並定義、發展出新策略,根據分析結果和問 題發現,過程中考量各種可能解決的方法,進一步重新擬定教學策略。 王世英、謝雅惠(2005)綜合決定理論及相關文獻發現,在進行資料導向決 定的過程,必須採取考量的步驟有:(一)界定問題並建立資料清單、(二)建立 資料相關標準及管理機制、(三)分析及解釋資料和(四)訂定及執行行動方案。 吳清山、林天祐(2006)則認為資料導向決定的過程應該包括:確定蒐集資料的 內容與範圍(什麼資料?向哪些對象蒐集資料?) 、建立蒐集資料的標準作業程序 (一致的資料定義與蒐集流程) 、依據標準程序蒐集所需資料、使用客觀的方法分 析與解釋資料(正確的統計方法解釋資料意義)、提出修正與改進的實施方案。 若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在資料分析結束後即停止,是沒有意義的,真正發揮 它的功用是植基在教學決定(instructional decision making)上。Scott(n.d.)強調 測驗成績的分析,主張教師首先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基準線(baseline) ,建立 一套可用數據測量的教學目標,透過頻繁的形成性測驗,教師在過程中透過聚焦 於某一問題的教學介入,再觀其後測成績是否達到可測量的教學目標。Marsh、Pane 和 Hamilton(2006)在研究中也發現美國一些學區和學校較常利用測驗類的資料, 設定改進程度和目標,以測驗成績區辨出應該改進教學的目標和範圍,即便分析 資料的過程中較為費時費力,但較能確實依據資料所呈現的問題制定出有意義的 改進計畫。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IES)(2009)在《利用學生成就資料支持教學 決定》手冊中提出「決定」的方法,蒐集學生學習資料後,接著闡釋資料,進而 提出關於如何促進學生學習的假設, 「假設」是決定的先決條件,從資料上看到學 生學習成就不足的問題,透過問題產生疑問,形成假設,將假設後產生的可行策 25   .

(39)  . 略實現於課堂教學上,修正教學,並持續蒐集實現新的教學決定之後學生學習上 的改變,這些改變是否為正向的?是否能證明先前的假設是對或是錯?是否該修 正假設,重新思考?是否已解決了先前透露在資料上所看到的問題? Marsh、Pane 和 Hamilton(2006)發展出教育資料導向決定概念架構,如下圖 2-2 所示,他們將教育上使用資料導向決定分成三個層次,由大至小為學區、學校、 教室,無論在哪一層次當中,從一開始所蒐集到的資料類型裡,又可以分為輸入 性資料、過程性資料、結果性資料、滿意性資料四種類型,前述資料類型也已提 及,這四類加以重新組織並結合脈絡情境來了解、闡釋,得出資訊,這些資訊再 經過資料運用者的價值判斷,當中可分出優先順序,看出哪些訊息隱含著急待解 決的問題?哪些訊息又是能持續保持成長的優勢?等,這些資訊經過分析、判斷 之後便形成可使用的知識,供決策的依據。. 學區  學校  教室  資料類型 . 資訊. 可使用的知識. ˙輸入  ˙過程  決定類型 . ˙結果 . ˙設立目標與評估進展 . ˙滿意 . ˙說明個人或團體需求  ˙評估實務效能  ˙評估是否符合當事人的需求  ˙重新分配資源以回應結果  ˙強調過程以改進結果 . 圖 2-2 Marsh、Pane 和 Hamilton 的教育資料導向決定概念架構 (資料來源:Marsh, Pane & Hamilton, 2006) 26   .

(40) Mandinachh(2012)認 認為從過去 去到現在,人 人人都會使 使用「資料 料」,只是過 過去的 料比較多而散 散漫,有效 效率的教師或 或行政者已 已經使用資料多年了 ,只是運用 用資料 過程不一定系 系統化,造 造成資料很多 多,資訊卻 卻極少的窘境。教師在 在課堂上會 會觀察 生的表情和行 行為,可以看出理解或 或無法理解 解教學的端倪 倪,也藉由問 問問題、觀 觀察、 驗學生實作等 等,這些都 都是資料導向 向決定。另 另外美國因為政府制定 定的相關法 法案, 追求學校績效 效的同時,使得資料導 導向決定越 越趨重要,資料也漸漸 漸不再只是 是用來 現績效表現而 而已,更是 是用來促進學 學校進步和 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元素 素,因此他 他提出 套模式,如圖 圖 2-3。. 圖 2-3 2 Mandin nach 的資料 料導向決定步 步驟 (資料來源 源:Mandin nach, 2012). 「資料」的 的部分是透 透過蒐集和組 組織而得, ,轉換為「資訊」的時 時候,則需 需利用 要和分析,再 再用綜合和排 排出優先順 順序的方式轉 轉換成「知識」 ,最終決 決策做出行 行動, 提出這套步驟 驟模式是以 以美國運用資 資料的情況 況為背景,過程當中可 可能會使用 用到科 27 .

(41)  . 技工具、無線 PDA、成長報告和資料倉儲。但在此一行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或影 響又將再一次進入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中,成為新的資料回饋至下一個新的資料 運用循環。資料導向決定不僅僅在學區或學校層級實施,在教室層級中對教師而 言是一個可以理解學生差異化和促進教學發展、改進教學策略的方法,而一旦實 施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後,也需要監控結果,有可能隨時回到資料、資訊、知識其 中的任一個過程上,因為追求改進,所以將形成一個持續不斷回饋的循環 (Bernhardt,2009)。 而目前我國也具有以資料為本進行學校革新的模式,即以評鑑驅動學校發展 的 EDPI 循環模式,此模式實際讓學校得以直接運用評鑑結果,進行問題診斷,發 展改進之行動方案,可避免過去評鑑完成後,即束之高閣之失,讓評鑑的結果性 用途得以發揮;EDPI 模式以學校評鑑的結果性用途為切入點,透過評鑑、診斷、 計劃、改進的循環過程帶動學校革新(潘慧玲,2010) ,如圖 2-4。EDPI 模式和資 料導向決定相似,以資料為本,從中診斷問題,發展改進和計畫,且資料導向決 定的目的也在於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學校發展,兩者有其相似之處。. Evaluating 評鑑. Diagnosing 診斷. Improving 改進. Planning 計劃. 圖 2-4 驅動學校發展的 EDPI 循環模式 (資料來源:潘慧玲,2010). 28   .

(42)  . 綜上所述,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是透過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依據資料提出 決定的循環過程,並且透過回饋的機制更新資料,密切與問題的後續發展相結合, 形成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 三、資料導向決定的特色 (一)資料導向決定強調以證據為本 資料導向決定與傳統行政決定有其差異,資料導向決定強調根據資料做決定, 從蒐集到分析、產生決策,經過嚴謹的程序,較具系統性,而傳統的行政決定相 較之下較憑直覺或依便利性做決定,兩者之間的差異詳細情形,如表 2-2 所示。 Learning Point Associates(2004)根據美國當地教育決策現況呈現出資料導向決定 實行前後的差異,資料導向決定以資料為本,據實呈現資料,根據資料一系列步 驟,需要積極主動地看出其中隱藏的問題,最終改進學生學習,達成學校願景目 標。. 表 2-2 學校運用資料導向決定與傳統行政決定之差異 直覺性、傳統性、便利性決定. 資料導向決定. 預算規畫. 根據先前的經驗或規劃. 根據資料所顯示的需求而定. 成果表現. 展現學校運作發展. 展現學生學習真實狀況. 由學校委員會成員、行政人員 根據資料上顯示有問題的或 目標設定. 或教師基於投票、受歡迎的倡 可以合理解釋的資料來決定 議、一時的流行決定 聚焦於策略面和學校資料. 學校層級會議 聚焦在操作面和資訊傳達 所顯示的議題 資料來源:修改自 Learning Point Associates(2004) 29   .

(43)  . 從上述可見實行資料導向決定之後,各方面展現的是以資料證據為本的精神, 而透過教育部推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輔導機制,教學輔導教師從旁協助夥伴 教師了解自我教學脈絡和學生學習狀況,突破夥伴教師的盲點,此乃呼應前述研 究目的,探究國內高中職教學輔導教師運用資料導向決定的現況。 (二)資料導向決定注重情境脈絡與利害關係人 資料導向決定是根據資料所呈現出來的事實加以分析應用,而資料的取得來 自資料運用者想了解的目標對象上,針對不同組織背景、政策情形、個人因素或 教育相關人員蒐集資料後進行解釋和分析,資料因此而有其特殊性,使用資料導 向決定也有其脈絡性。Marsh、Pane 和 Hamilton(2006)認為使用資料導向決定需 要注意脈絡,因為不同層級在使用資料導向決定的時候,情境不同,使用目標不 同,過程自然也不相同,而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也不一定是直線發展的,即並非 經過蒐集、歸納、分析和回饋就結束一次性的資料導向決定,因為常常有各種因 素會影響資料導向決定的進行,並形塑、調整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程序,所以資 料導向決定的步驟並非一直不變,而是需要使用者彈性運用, 「人」在資料導向決 定的運用上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各層級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資訊需求亦 為關鍵。Breiter 和 Light(2006)特別提出運用資料導向決定時須注意學校中不同 利害關係人在資料導向決定中的資訊需求各有不同,如對教師而言,其資訊需求 可能是學生個人背景資料、全年級和學生個人測驗成績、出席率等。 不同層級使用資料導向決定,利害關係人也隨之不同,而利害關係人在過程 中所關注的焦點並不一定和蒐集、分析、運用資料的人是同一人,所以資料導向 決定還須重視利害關係人是誰?又該蒐集哪些資料證據做為呈現的依據,以說服 接下來組織要做的決定?因組織對內、對外的互動,自然有「利害關係人」的產 生,學校使用資料導向決定,受其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可能是學生、教師、行政人 員、家長或社區團體等,尤其對教師而言,教學上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班上學生 30   .

(44)  . 的學習狀況,學生也有可能將教師的教學成果直接在家庭中反映讓家長知道,家 長進而關注自己孩子在學校裡學到了什麼?也開始去想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教等各 種關注面向,學生及家長是教師在運用資料導向決定中的利害關係人,教師因此 可能蒐集如學生個人背景、年級和測驗成績/記錄或出席追蹤/輟學等資料,資 料導向決定之運用特別注重脈絡,若教師個人運用時,有別於美國實行資料導向 決定的教育情境脈絡,因而更有需要去蒐集、分析更多符合當下教育環境脈絡的 資料。 (三)資料導向決定重視循環性的回饋 從前述資料導向決定的步驟所經過的程序,無一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和做出決 策,以學生學習來說,資料呈現的事實所發展出的解決方法,進一步回饋到教學 行動,又再一次蒐集新的資料,再產生下一步的教學決定,再重新回到教學上實 施改善的教學策略,又再度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新的資料等再一次進行資料導 向決定的循環歷程,教與學的互動是一動態歷程,即便教師於課前已準備完善的 教學計畫,而教育以人為主體,人與人之間的教學互動難以確實完全預測出學生 所接受到的學習狀況或可能的學習障礙,因此當教師從教學結果的資料上發現新 問題,理解、分析、判斷出問題所在,產生新的教學決定,回饋至下一次教學, 爾後又可能再度進入另一個資料導向決定的循環。. 第三節 資料導向決定的影響因素 資料導向決定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綜合整理其相關研究,可以分為個人 資料導向決定的素養、學校資料導向決定的探索文化、學校在資料導向決定上的 支持措施,和資料本身在資料導向決定中的品質,以下分別詳述。 壹、個人資料導向決定的素養 教師在運用資料導向決定時所採取的步驟是在有意義的資料底下,個人有意 識地進行這些過程,然而這過程牽動著教師本身運用資料的能力和態度。Swan 31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are also different while people used Taipei Smart Card in different situ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Taipei Smar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