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之依附關係、情緒調節與憂鬱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之依附關係、情緒調節與憂鬱

本節主要是探討大學生的性別與年級在依附關係、情緒調節與憂鬱的 差異情形。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分別來瞭解性別與年級在依附關係 與情緒調節的差異情形,以及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別 檢驗性別與年級在憂鬱的差異情形。以下分成三個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 為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的依附關係之差異分析,第二部分為不同性別 與年級的大學生的情緒調節之差異分析,第三部分則為不同性別與年級的 大學生的憂鬱之差異分析。

壹、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依附關係之差異分析

以下將分別由性別與年級兩個部分,來探討大學生在依附關係上的差 異情形。

一、性別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依附關係(母親依附、父親依附與同儕依附)上 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如表4-5 所示。

表4-5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依附關係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性別 M SD

男 57.37 9.73

母親依附

女 59.45 9.53

男 53.32 11.51

父親依附

女 53.79 10.61

男 58.81 8.73

同儕依附

女 62.43 7.63

由於本研究的性別人數不平均,男生有308 位,女生有 608 位,因此 先以變異數同質性分析考驗男女樣本在依附關係上的變異數是否有差 異,結果顯示並無明顯的差異。接著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差異 考驗,以探討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依附關係上的差異情形,結果見表4-6。

表4-6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依附關係之差異性檢定摘要 性別 Wilks’ λ F 值

F(1,914) 差異情形

MANOVA .95***

母親依附 男

女 9.61** 女>男 父親依附 男

女 .38

同儕依附 男

女 41.57*** 女>男

**p<.01 ***p<.001

由表4-6 可知,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下,Wilks’ λ=.95,p<.001,

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假設1-1:「男、女大學生之依附關係有差異」獲得支 持。進一步以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發現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母親 依附(F=9.61,p<.01)與同儕依附(F=41.57,p<.001)達到顯著差異,

而在父親依附則未達到顯著差異(F=.38,p>.05)。此結果顯示大學女生在

「母親依附」與「同儕依附」上的依附關係品質優於大學男生。

本研究結果和紀怡如(2002)與李碧蕙(2007)的研究發現相同,即 母親依附與同儕依附上有性別差異,而在父親依附上性別則無顯著差異。

研究者推論此結果與文化社會背景有關,男生在成長過程中,被鼓勵發展 所謂的「工具性特質」,例如獨立自主的性格,較不強調對人的敏感與回 應;而女生在成長過程中,則被鼓勵發展所謂的「表達性特質」,例如關

心、體貼別人,女生較為人際取向,會從人際關係中尋求接納、親密感與

由表4-8 可知,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下,Wilks’ λ=.98,p<.05,達 到顯著差異,因此假設1-2:「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之依附關係有差異」獲得 支持。進一步以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差異考驗,發現不同年級之大學生 的母親依附(F=3.23,p<.05)、父親依附(F=3.37,p<.05)與同儕依附

(F=3.06,p<.05)皆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

結果卻顯示,不同年級之大學生的母親依附、父親依附與同儕依附並無顯

研究者推論此現象可能與所選用的事後比較方法有關,Scheffé 法在多重比 較中屬於較為嚴格的檢定方法,此方法相較於其他檢定方法,如 LSD 與 HSD 等,較不容易犯第一類型錯誤,惟其臨界值最大,最不容易達到顯著 性。

貳、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情緒調節之差異分析

以下將分別由性別與年級兩個部分,來探討大學生在情緒調節上的差 異情形。

一、性別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情緒調節各層面(重新評估與壓抑)上的平均數 與標準差如表4-9 所示。

表4-9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情緒調節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性別 M SD

男 18.43 2.80

重新評估

女 18.91 2.63

男 11.01 1.97

壓抑 女 10.13 2.01

由於本研究的性別人數不平均,男生有308 位,女生有 608 位,因此 先以變異數同質性分析考驗男女樣本在情緒調節上的變異數是否有差 異,結果顯示並無明顯的差異。接著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差異 考驗,以探討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情緒調節上的差異情形,結果見表4-10。

表4-10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情緒調節之差異性檢定摘要 性別 Wilks’ λ F 值

F(1,914) 差異情形

MANOVA .95***

重新評估 男

女 6.64** 女>男 壓抑 男

女 40.32*** 男>女

**p<.01 ***p<.001

由表4-10 可知,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下,Wilks’ λ=.95,p<.001,

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假設2-1:「男、女大學生之情緒調節有差異」獲得支 持。接著進一步以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發現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 重新評估(F=6.64,p<.01)與壓抑(F=40.32,p<.001)皆達到顯著差異。

男生的重新評估平均得分(M=18.43,SD=2.80)低於女生(M=18.91,

SD=2.63 ); 而 男 生 的 壓 抑 平 均 得 分 ( M=11.01 , SD=1.97 ) 高 於 女 生

(M=10.13,SD=2.01)。此結果顯示大學女生在情緒調節上,比大學男生 較常使用「重新評估」策略來調節情緒;而大學男生則是比大學女生較常 使用「壓抑」策略來調節情緒。

本研究結果與李澄賢(2004)的研究發現相同,即男生比女生較常使 用「壓抑」策略來進行情緒調節;而女生比男生更常運用「重新評估」策 略來調節情緒。本研究結果和過去研究(梁恩慈,2009;曾瓊慧,2005;

Gross & John, 2003)發現男生比女生較常使用「壓抑」策略因應情緒的衝 擊結果相同,但和過去研究(梁恩慈,2009;曾瓊慧,2005;Gross & John, 2003)發現在「重新評估」策略上並未有性別差異不同。

本研究發現,女生在面臨情緒衝擊事件時,偏向使用認知改變的方式 來調節情緒,此結果可能與女生因應情緒壓力時,比起男生較常向周遭的 人際網絡尋求資源有關,女生可能透過與同儕、長輩的討論,進而幫助她

們對於產生情緒的衝擊事件進行新的評估與詮釋。而本研究發現男生傾向

615.23 3793.56

由表4-12 可知,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下,Wilks’ λ=.99,p>.05,

顯示未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年級在「重新評估」與「壓抑」上未有差異。

因此假設2-2:「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之情緒調節有差異」未獲得支持。

過去有的研究僅發現「壓抑」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上有差異情形,如 李澄賢(2004)發現大一學生比大四學生更常使用壓抑策略,與梁恩慈

(2009)發現大四學生比大二學生較常使用壓抑策略。而在曾瓊慧(2004)

的研究中卻發現「重新評估」與「壓抑」皆有年級的差異,即大一學生比 大三、大四學生更常使用重新評估策略,而大二學生比大三學生更常使用 壓抑策略。本研究未與上述的研究發現獲得類似的研究結果,研究者認為 大學時期雖然分為四個年級,然而仍屬於同個階段,因此當大學生面臨產 生情緒的衝擊事件時,大多仍舊以相同且較為固定模式的調節策略來因 應,因此本研究中不同年級之情緒調節無顯著的差異。

參、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憂鬱之差異分析

以下分別由性別與年級兩個部分,來探討大學生在憂鬱上的差異情形。

一、性別

因為本研究的性別人數不平均,男生有308 位,女生有 608 位,因此 先以變異數同質性分析考驗男女樣本在依附關係上的變異數是否有差 異,結果顯示男女樣本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以探討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憂鬱上的差異情形時,將參照不假設變異數相 等的校正後t 值。結果見表 4-13。

表4-13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憂鬱之t考驗摘要

性別 N M SD t

男 308 19.56 9.78

憂鬱 女 608 17.50 8.49 3.13**

**p<.01

由表 4-13 可知,大學男生與大學女生的憂鬱有顯著差異(t=3.13,

p<.01)。男生的憂鬱平均得分(M=19.56,SD=9.78)高於女生的憂鬱平均 得分(M=17.50,SD=8.49)。因此假設 3-1:「男、女大學生之憂鬱有差異」

獲得支持。

過去國內針對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憂鬱是否有差異的研究指出,大學 女生的憂鬱程度略高於大學男生,但並未達到顯著的差異(王春展,2004;

王嘉琪,2009;吳元蓉,2006;陳雅卉,2008)。然而本研究卻與上述研 究有不一致的發現,本研究發現大學男生的憂鬱程度高於大學女生。研究 者認為此現象,可能與大學男生的性格上因為被期許應該表現出獨立、剛 毅、堅強等特質;此外,男生在情緒調節上較傾向使用壓抑的方式來因應 情緒的產生,會抑制情緒的表達,而不傾向於宣洩與抒發情緒,而憂鬱此 情緒即屬於抑鬱、沮喪等較為壓抑的情緒。且女生在依附關係之品質上優 於男生,因此當女生在面臨憂鬱此負面情緒時,能夠尋求外在資源,如同 儕、長輩等的協助,進而達到情緒抒發之目的。因此推論在此緣故之下,

大學男生的憂鬱情形高於大學女生。

二、年級

為探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的差異情形,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進行差異分析,以瞭解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情緒調節上的差異情形。結果 詳見表4-14。

表4-14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憂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N=242 N=245 N=252 N=177 M SD M SD M SD M SD

F 值 F(3,912)

憂鬱 18.43 8.98 17.57 8.29 18.63 9.02 18.10 9.89 .66

由表4-14 可知,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下,F=.66,p>.05,不同年 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並未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假設3-2:「不同年級的大學 生之憂鬱有差異」並未獲得支持。

過去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有差異,如江逢維(2005)

發現大四學生與大一學生的憂鬱程度明顯高於大二學生。而本研究結果顯 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上並未達到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和王春展

(2004)與李靜如(2007)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和江逢維(2005)的研究 發現不一致。研究者認為各個年級在生活上皆有各自主要的壓力來源,如 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在面對新環境上有適應的壓力;大二與大三學 生因專業科目的加重,可能產生課業的壓力;大四學生開始思考未來畢業 後的出路發展,如繼續升學或就業,而有生涯抉擇上的壓力。因此在各個

(2004)與李靜如(2007)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和江逢維(2005)的研究 發現不一致。研究者認為各個年級在生活上皆有各自主要的壓力來源,如 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在面對新環境上有適應的壓力;大二與大三學 生因專業科目的加重,可能產生課業的壓力;大四學生開始思考未來畢業 後的出路發展,如繼續升學或就業,而有生涯抉擇上的壓力。因此在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