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教育指標的建構與應用

一、教育指標建構原則

綜合各家說法(王保進,1996;吳清山、林天佑,1999;孫志麟,2000),

- 64 -

歸納七項教育指標建構原則為:(1)代表性:教育指標要能以理論為基礎,

並反映教育系統各重要層面特徵;(2)觀察性;教育指標應包括橫斷面現 況量測與縱貫面時間數列量測,以進行長期觀察,瞭解變遷趨勢;(3)比 較性:教育指標能根據基準點與其他同級教育單位進行比較;(4)實用性:

教育指標能對教育實務運作有幫助;(5)可行性:教育指標相關資料易取 得及分析;及(6)系統性:教育指標並非對教育制度的單一量測,應是 有系統的連結成一個完整體系、結構或模式;(7)有效性:教育指標能正 確反應教育事實。

就這些建構原則的妥適性來分析可以得知,教育指標是一種系統性的 概念,也是諸多檢核標準的集合,各個原則之間的聯結主要著重在周延、

可行與有效性,進而可以相互比較,因此一套理想的教育指標應該儘可能 地朝這些原則去發展,以求實用與可行。

二、教育指標的功能

一套好的教育指標,可以協助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了解與改善教 育的實施。因此指標建構的持續性與普遍性,能反映重要的教育制度內 涵。一套值得信賴的教育指標,也可以改善社會大眾對教育的了解,化解 推動教育改革的阻力。Sizer 等人即認為,教育指標可以做為政府擬定教育 政策對參考之依據(Sizer,1990; Sizer,Spee & Bormans,1992; Spee &

Bormans,1992)。如果能持續運用教育指標做為檢視變遷之參考,則教育 指標將可以做為分析政府策與教育環境變化等複雜現象之指引。此外,教 育指標所提供的參照標準,也有助於對教育的結果做更客觀的評量。而教 育指標這方面的功用,可以讓教育的表現透明化,如果能落實績效制度,

這些指標還可做為資源管理與分配的參考(Hoplins & Leask,1989)。因此,

系統化的指標建構工作,對一個力求發展的教育系統而言,是有必要投入 更多的嘗試去進行。教育指標系統的目的,在測量教育系統的健康與效 能,並幫助決策者做更好的決定。Scheerens(1991)指出教育指標適用的可

能對象包括:1.全國性的階層;2.消費者和私人企業;3.地方教育行政系統;

4.個別(單一)的學校。

為了反應教育系統的複雜性,教育指標的發展依據不同的向度及側重 點,細分成不同的類型。一般建構的教育指標,依據變項對指標形成的貢 獻程度,將教育指標區分為「代表性」(或稱個體)教育指標、「分化性」教 育指標和「綜合性」(或稱總體)教育指標三種類型(Johnstone,1981),此三 種類型的說明如下:

(一) 代表性教育指標

代表性指標是在相關指標中,選取一個最佳的指標以代表所要說明的 教育現象,亦即以單一變項或因素單一變項去反映教育系統的多樣性。教 育是一個多層面的複雜實體,因此代表性指標也常被使用。最常用的代表 性指標有:初級(或一、二級混合)的入學率、花費在教育上的 GNP 百分比、

最高教育的程度、讀寫能力的比率、輟學率、高中高職在學生人數等。

(二) 分化性教育指標

分化性的指標則針對教育現象中的主要特徵、成份或獨立要素予以分 割,以做為指標呈現的歸類。在此種指標中每一個變項間都是相互獨立。

例如:初等、中等、高等三個教育層級之生師比、藝能科各領域經費應用 概況等。

(三) 綜合性指標

若一教育指標由多項因素所組成,則稱此種指標為綜合或總體指標。

例如,教育資源分配指標、學校行政效率指標等。綜合性指標以加權的概 念,整合許多有關的教育指標成為一個單一的指標,以描述複雜的教育現 象。

一般而言,綜合教育指標混合了個體變項或其他的相關變項,而形成 一個對系統的概況描述,其應用場合比單項教育指標多且廣。譬如一個包

- 66 -

括義務教育、技職教育、高等教育、三個層級的人力資源投入指標,所反 映的是三個層級內的學生參與率和教師供需的整體情況。如果想了解總資 源投入中的一個特殊面,例如:女性在高等教育的註冊比,則必須將此項 資訊能作單獨計算的處理,並分開解釋。

若以指標涵蓋的範圍來區分,一般認為應該區分下列三種教育發展指 標:1.區域性指標:如亞太地區、南美地區、歐盟地區;2.全國性指標:

如中國、英國、巴西、埃及等;3.地方性指標:如東京、臺北、澎湖、埔 里等地方。

研究者將上述的觀點歸納後認為,教育指標的功能主要包括有:1.說 明及描述教育現況;2.評量現行教育現況的績效;3.預測未來教育發展的 趨式;4.提出改進的策略與方法。

三、教育指標的功效

一個良好的教育指標,所反映的,應該是教育體系裡重要的發展內 容。透過教育指標可以檢視教育的背景、過程與結果。指標除了協助改善 教育的體質之外,也可以增進教育從業人員和社會大眾對教育的瞭解。

Cuttance(1990,1991)亦認為建立教育指標有助於我們了解下列現象:1.評估 改革所帶來的衝擊;2.提供決策人員改善教育有效的訊息;3.解釋教育氣 況及變遷之原因;4.做為決策與管理的工具;5.確保教育之績效責任;6.

界定教育之目標;7.刺激並匯集教育人員的努力;8.檢視教育之發展趨勢;

9.預測未來之變遷。

指標可用以評論一個特殊目的達成的程度。教育指標的發展隨著指標 的運用者與應用指標的功能,在認知上和目的上略有不同,這些區別如下:

1.分析單位不同:最低層:教學被視為一種活動;中階層:學校被視 為一種活動;最高層:教育被視為社會中的機能系統。

2.模式的範圍不同:有時只包括一個分系統,如:醫學教育、藝術教 育等;有時則指正式教育,如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

3.指標被期望去做更多不同的事:各種不同之教育狀況可由指標呈 現,如:國中常態分班的監控、自學班的評價、大學通識教育之品質、學 童近視率等。

4.評鑑教育系統、改革計畫或教學時要用不同的指標:各級教育依據 實務狀況,需要不同的教育評鑑指標,如大學注重的研究水準、圖書館設 備,中學則注重生師比、課程設計、教學進度等。

研究者歸納上述教育指標的功效,無論教育指標系統的層級為何,

如:班級性、全校性或全國性;或是何種教育領域的指標,如:行政績效、

課程與教學等,其主要的功效就在於能反映教育現況,描述及解釋現況,

同時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策略與方案,以利追求效能、效率與效益。

四、教育指標系統未來的發展

由於教育系統複雜而多變,有限的個別指標所提供的訊息往往不切實 際。理論上,指標系統可以讓各個單一指標之間產生聯合的作用。指標系 統較任何單獨的指標更能展現充分的訊息。發展教育指標系統的目的,在 於 測 量 教 育 系 統 的 健 全 與 效 率 , 並 幫 助 政 策 制 定 者 作 出 更 佳 的 決策 (Oake,1986)。Elliott(1991)及 Odden(1990)亦認為,單一或大量的指標本身,

並無法指出教育系統的複雜結構。因此,為了對教育制度的複雜成分加以 測量,並了解這些成份,如何結合運作而產生教育之情境,需建構教育指 標,需將所建構的教育指標,有系統的結合成「教育指標系統」,如此才 能真正提供有效的資訊。

至於教育指標系統中指標的選擇、收集與報告必須依據民眾所關切或 期望的政策;同時,在指標系統中的各項指標,必須具備概念化與可測量 性 兩 項 條 件 , 才 能 收 集 、 分 析 和 報 告(Shavelson,McDonnell,Oake &

Carey,1987)。Pollard(1989)曾指出下列七點有關發展教育指標系統的看法:

- 68 - (一) 讓政策利害關係人參與目標的訂定

在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中,有必要從統治走向參與。換言之,教育政 策的訂定必須透過參與的過程,決策者必須邀請學校教職員與社區民眾共 同來參與。先進國家發展教育指標即採行此一策略。譬如南卡羅來納州開 發教育指標系統時,即是經由企業界、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討論而訂 定。

(二) 瞭解教育指標的功用

教育指標可為單一的或綜合的統計量,其功能在顯示在教育系統的表 現,除了能幫助州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者,作成改善教育系統之正確決 策,也能使用在定期報告教育資訊或監督學校表現。

指標系統則可測量教育系的各個層面,同時也提供各層面間的相互關 係,以及如何促使各層面間合作以達成系統的功能。假如指標是被使用檢 查教育系統各層面的關係,則需要一個模式來描述系統的運作。通常這模 式包括含「輸入─過程─-結果」(Oakes,1986;Shavelson,McDonnell, Oakes,

& Carey,1987)。

(三) 發展多元化的指標,以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干擾

不確定因素的干擾,會使指標系統的資料受到腐化,而且減少系統的 有效性與可靠性。當你開始測量某件事情,跟隨而來的將是一些不想要的 影響。例如教育指標系統會因為要測量相同的課程,而制定標準化的測 驗,這將會抑制創造力或學校的革新。一個變通的建議是:給學區與學校 在測量成就時多一些選擇。總之,應儘量使用標準化的成就測量。

(四) 考慮資源獲得以利系統的運作

指標系統的資料收集、分析、與報告需要專業知識、資金、時間、與 人力資源等條件的配合。不論資料的分析和報告是經由學校或經由學區,

其大部份資料蒐集的包袱是落在老師身生。而這蒐集資料的時間,必定相

對地使教學的時間遭受損失(Porter,1988)。為解決此一困境,美國加州教育 廳就曾委託研究機構或大學,代理分析指標資料,而德州則利用區域性的

對地使教學的時間遭受損失(Porter,1988)。為解決此一困境,美國加州教育 廳就曾委託研究機構或大學,代理分析指標資料,而德州則利用區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