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Amazon 的成功案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個案分析

本章針對本研究所選定的兩個成功 B2C 電子商務網站的個案進行描述與關 鍵成功因素分析。由於一個 B2C 電子商務的成功來自於非常多的因素,因此無 法以整個電子商務事業發展的歷史進行分析,僅能擷取其中一段成功的專案,作 為分析探討的依據。

第一節 Amazon 的成功案例

Amazon 成立於 1995 年,是當前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獨特 的地方在於,Amazon 選擇了與眾不同的思維,直接從電子商務開始發展,這樣 的做法與大多數台灣電子商務網站依靠 Portal 入口網站的人潮來挹注電子商務 銷售有很大的差異。本節嘗試從兩個層面來描述 Amazon 的案例,首先是 Amazon 的歷史,其次是創新策略決策的案例。

壹、 企業成長的歷程與轉折

Amazon[54]成立之後,與一般書店不同的,他們把買來的圖書資料大全光碟 中,約有 100 萬種圖書的資料灌入了資料庫。而且,因為每周都還有新書出版,

他們以人工的方式每個星期複製貼上約 2500 筆資料,因此網站一開始,就號稱 有 100 萬本書可以讓網友快速選擇與購買。然後 Amazon 的員工將收到的訂單,

透過自動與手動等方式,向出版社訂購,書籍送達 Amazon 的倉庫時,在撿貨裝 箱重新寄給訂購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時雖然網際網路剛開始,不過 Amazon 也不缺訂單,因為透過網站的快速 檢索,每天大約也有 100 本書的出貨量。這個狀況的改變,因為 Yahoo 創版人楊 致遠的一通電話而發生,楊致遠邀請 Amazon 網站到 Yahoo 的 What’s cool。這個 動作使得 Amazon 的營收一飛衝天,雖然因為利潤極其微薄而持續虧損,但是透 過與 Portal 的合作,Amazon 短短幾年內累積了約一千多萬名的客戶。

然而,早期的募資並不順利,因為電子商務太新,而且被部分人認為是「郵 購的網路型態」,因此沒有太多的資金進入,幾乎都是家族與自掏腰包的支持。

後來獲得「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KPCB)的創投資金時,

Bezos 面臨一個難題,是要先讓公司轉虧為盈,還是要先搶下市場占有率?以傳 統產業的做法,必須要先轉虧為盈,因為市場起伏不定,如果先擴大,後市不好,

則很快就會倒閉,然而 Bezos 選擇了持續擴張,即使出現了網路泡沫也沒有遲疑。

1997 年開始,Amazon 又進行了一項令人質疑的動作,與其他電子商務不同 的地方在於,Amazon 擴大興建物流倉庫,而且不是只有一處,而是許多處。這 樣子的作法需要先投入許多成本,而 Bezos 的目標只是想要讓消費者更快拿到書 與商品,95%的商品在當天就可以寄出。事實證明這個作法的正確性,同時也影 響到後來電子商務的物流準則,台灣與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紛紛效法自建倉庫達 成快速物流的服務。

1998 年 Amazon 開始進行多元化商品經營策略,以賣書的方式來賣 CD,事 實上也就透過大量的資料庫資訊來提供消費者百分百的需求。除了音樂 CD 之 外,Amazon 也開始銷售 DVD, Game 等等商品,並且銷售低價的消費型電子產 品,幾乎已經成為廣泛型態的商場,如此廣泛的商品線,Amazon 已經開始讓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展開訴訟。然而此時 Amazon 仍以超低毛利率虧損經營,持續進行擴張政策。

2000 年 Amazon 推出了 zShop, 後來整合成為 Amazon Marketplace, 這是一 個開放性的平台,類似商店街的模式,讓想要開店,或者實際上已經有實體商店 的公司可以在這裡開店。對於經營 Marketplace, Amazon 內部的意見紛歧,因為 害怕開放性的平台上面的客戶所銷售的商品與 Amazon 本身的商品重疊,將會造 成惡性競爭。不過 Amazon 的堅持仍然獲得可觀的回報,2010 年的統計,

Marketplace 的營收佔整個集團的營收 35%,成長相當不錯。

然而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對於 Amazon 有了重大的衝擊,Amazon 開始把擴張 策略改成為盈利策略,縮減開支,裁員,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這些努力到了 2002 年有了成果,Amazon 開始有了淨利盈餘。同一年,商品多樣化的策略依然 沒有改變,Amazon 開始在網站上銷售衣服。此後 Amazon 採取穩定擴張的方式,

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並且繼續在電子商務零售上深耕,擴大客戶基礎,並且拓 展海外市場。等於是進行成功經驗的複製。

2007 年 Amazon 推出 Kindle,這是一款為 Amazon 量身打造的電子閱讀器,

也是為了要完全顛覆書籍市場的產品。靈感跟 Apple 的 iTune 與 iPod 這樣的商業 模式有關,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同的地方在於,Kindle 具備有優良的連網能力,可 以在任何地方隨時購買 Amazon 提供的電子版書籍,而且可以在戶內,戶外閱 讀。在眾人的疑惑之下,2008 年的 7 月,銷售量來到 34 萬部,Amazon 宣布正 式進入無紙的電子書時代。

貳、 企業的創新策略-「White Space」創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mazon 的營收成長,從[圖 16]可以看到相當驚人的趨勢,營收的成長幅度 相當大。關於 Amazon 的成長,雖然有許多說法,例如銷售品項種類的大幅增加,

不過更多的看法指向 Amazon 對於 White Space 的經營[55]。

圖 16 Amazon 的歷年營收(節錄自 wikinvest)

所謂的 White Space 指的是網頁上的空白,或者可以這樣想:當一個 user 瀏 覽網頁時,如果網頁上有三個 item,那麼這次的瀏覽就可以有 3 item 的接觸。但 是如果我們加入一個呢?就可以有 4 個 item 的接觸。White Space 指的是邊際空 白的效用。但是 Amazon 應該要在 White Space 加入甚麼好呢?可以選擇的對象 例如廣告,其他書的推薦,更多的讀者 review…。

Amazon 第一步驟選擇的是「讓其他人一齊來賣書」,也就是說,在新商品 的下方,也把同樣的二手商品列上來。如此一來,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而且價格 也非常透明,消費者知道二手商品的價格在哪裡,很快就能決定要買新品還是買 二手品?消費者在 Amazon 的網頁中,除了可以看到新品,二手品,而且還有著 名的「關聯商品」,充分滿足消費者對於資訊不足的不安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競爭方面,此舉也壓抑了競爭對手(例如 eBay)的成長,同時也化解了比價 網站所造成的價格衝擊。從[圖 17]可以看到 2002 年剛開始進行 White Space 計 劃時 Amazon 與競爭者的營收,從[圖 18]中可以看到 2011 年與競爭對手的營收 差距。對於 Amazon 而言,等於是把自己與 eBay 的成長累加在一起了。

之後,Amazon 另外推出兩項別人沒有的服務,一項是 kindle 電子閱讀器,

另外一項則是 EC2 雲端服務。這兩項服務同時也是助長 Amazon 營收屢創新高 的重要因素。本論文將於第五章討論透過「反饋循環式電子商務模型」來印證透 過模型也可以得到與 Amazon 決策相同的結果。

圖 17 Amazon 與潛在競爭者 2002 年營收(節錄自 wikinves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8 Amazon 與競爭對手 2011 年營收(節錄自 wikinves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