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二節 DEA 在圖書館之應用

雖然資料包絡分析法已經廣泛地被運用於營利與非營利機構之績效評估,包 括醫院、學校、銀行、農林事業等,以衡量其資源使用的相對效率,然而圖書館 界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效率評估之實證研究則尚待加強。茲將圖書館運用資 料包絡分析法之實證研究,分成國外和國內兩方面,詳加論述。

一、國外之實證研究

1992 年,Easun 以美國加州 74 所小學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運用資料包絡分 析法,選擇八項圖書館資源作為投入項目,十項圖書館服務與三項圖書館使用衡 量作為中間產出項目,以及三項學生成就衡量作為最終產出,衡量各校圖書館的 資源使用效率。(註

16

)此應為圖書館界首次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於圖書館效率衡 量的研究。Easun 並於該論文發表後,繼續進行相關的專案計畫,以深入探析資 料包絡分析之應用。(註

17

1995 年,Paul B. Kantor 等人在探討圖書館服務之成本與價值,以資料包絡 分析的原理構建一致可比較之衡量指標。(註18)

1996 年,Rutgers 大學傳播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在圖書館與資訊資源委員 會(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的贊助下,進行研究圖書館達 成其服務目標情形之衡量。研究小組運用資料包絡分析,以美國境內 95 所研究

註15:陳慧瀅。「科學園區主要產業的相對效率之衡量」。產業論壇

註16:Mary Susan Easun, “Identifying Inefficiencies in Resource Management: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Selected School Libraries in Californi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2), DAI-A 54/06, 1993.

註17:Easun, S. "Beginner's Guide to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Selected School Libraries in California."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22:2 (Winter 1994): 103-106.

註18:Paul B. Kantor, and others, “Studying the Cost and Value of Library Service: Final

圖書館為對象,選擇總館藏冊數、新增淨館藏冊數、購買圖書冊數、現期期刊總 數、專業館員人數、輔佐館員人數、學生人數(FTE)、全職學生人數、研究生 人數、全職教員人數等十項投入項目,與館際互借借出量、館際互借貸入量、參 與利用教育課程之學生人數、參考諮詢數量、流通量等五項產出項目,計算各圖 書館的效率值,最後獲知三分之一以上的圖書館資源運用是有效率的。(註

19

) 1997 年,Donald F. Vitaliano 以隨機前緣迴歸模式(stochastic frontier regression model) 分析美國紐約州的 235 所公共圖書館之 X-inefficiency。所謂 X-inefficiency 是指經費運用的無效率(cost inefficiency),即以最少的成本來生產產出,根據該 研究之估計為 24%。政府部門經營的公共圖書館要比私人非營利的圖書館要多 3

%。經費來源亦會影響公共圖書館之效率,地方稅收和捐款所佔比例愈高,其效 率也愈高。(註20)

1999 年,Wonsik Shim 和 Paul B. Kantor,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美國研究 圖書館學會的數位圖書館計畫。(註21)

1999 年,Andrew Worthington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英國新南威爾斯的 168 所地方政府附屬圖書館之經營效率,以三種模式來分析績效指標和生產力績效之 連結。選擇服務人口、館藏面積、非英語人口、老年人口、學生人口、非本地之 讀者和社經指標等為限制因素;以圖書館的經費為輸入,借書冊數為輸出。結果 顯示,績效指標做為績效之衡量是有用的,需要多項投入、多項產出評估技術之 輔助。(註22)

二、國內之實證研究

相較於國外,國內將 DEA 應用到圖書館進行實證的學者反而較多,而且都 為管理學界的學者所進行之相關研究。

註19:“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1998.

http://www.clir.org/pubs/research/rb6.html (27 Oct. 1999).

註20:Donald F. Vitaliano, “X-in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Case of Libraries,” Public Finance Review 25:6 (November 1997): 629-644.

註21:Wonsik Shim and Paul B. Kantor, “Evalua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 A DEA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the ASIS Annual Meeting 36 (1999) : 605-615.

註22:Andrew Worthingt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 32 (March 1999): 31-43.

1995 年,張保隆與陳澤義兩位教授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對臺灣各縣市 19 個文化中心進行經營績效之評估。研究中選擇經費預算、基金孳息、編制內員工 數、聘僱人員數、受教育年數、基地面積六項投入衡量指標,與圖書借閱冊數、

美術展覽參加人數、一般文物展覽參加人數、精緻藝術活動參加人數、通俗藝術 活動參加人數五項產出衡量指標,歸併組合成三組進行評估。實證結果顯示,高 雄市、臺北縣、雲林縣、臺中市及臺南市文化中心為相對有效率之受評單位;而 在比較各項投入資源的相對使用效率後,並發現文化中心人員素質的有效利用與 聘僱人員的管理宜列於資源管理的重點項目。(註

23

1996 年,陳澤義教授再次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模式,對於臺北縣市 23 所大學 院校圖書館進行資源運用的相對效率衡量,選擇館員人數、館購書費及館舍面積 三項投入項目,與全年到館人數、圖書流通數量、諮詢檢索次數及館際借閱數量 四項產出項目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有 11 所圖書館為相對有效率者,其中 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海洋大學、工技學院、陽明大學、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輔仁大學屬於研究功能相對較高的圖書館;銘傳管理學院、

實踐設計學院則屬於研究功能相對較低的圖書館,而海洋大學與銘傳管理學院圖 書館又分別為效率強度最高之圖書館。研究中更進一步比較各大學圖書館的各項 投入產出資源的可改善空間、資源使用效率與資源運用目標達成率,發現大學圖 書館的購書經費與圖書流通數量項目,具有相當大的可改善空間,宜列為資源管 理上的重點項目。(註

24

1997 年,林奇謀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縣市公共圖書館的相對績效。研 究中選擇館員人數、圖書經費、館舍面積、非書資料四項投入衡量指標,以及到 館人數、開館日數、借閱冊數三項產出衡量指標,依據民國 83 年的圖書館統計 數據,以自我評估與同儕評估的角度分別評估臺灣地區 22 所縣市公共圖書館的 經營績效;並進一步衡量民國 81 年至 83 年間,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經營績效的相 對變動,指出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的方向,提供縣市公共圖書館經營者進 行管理時之參考。(註

25

註23:張保隆、陳澤義,「台灣各縣市文化中心相對績效之評估」,中國行政 57 期(民國 84 年 2 月):頁 31-46。

註24:陳澤義,台北縣市大學院校圖書館資源運用相對效率衡量:資料包絡分析模型之應 用,經濟專論,174(臺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 85 年),頁 34-41,49-70。

1998 年,羅思嘉和梁伶君考量目前服務性機構所採用的評估模式多屬於定 性,缺乏具體數字,難以表現出績效的好壞,並且在實際改進績效時有目標模糊 的困擾;而各圖書館營運重點及服務對象特質有異,主觀地認定各服務項目的重 要性及絕對數字比較在方法上有欠公平,因此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柏瑞圖最佳 組織(Pareto-optimal organization)概念,進行國內 24 所公私立大學圖書館之實 際評估。研究中考量學校助教、各級教師、研究所與大學部學生,以及館藏與資 料處理、工作人員、經費、圖書館建築面積與閱覽席次、服務與資源利用、圖書 館行政管理計畫等項,建構出一評估圖書館營運狀況的定量評估模式,以不同權 重選擇模式多方運算,結果發現不同權重模式下所得到的結果有相當大的差異。

(註

26

三、結語

由前述國內外相關實證研究之分析可以發現,學者們的研究均只考慮了圖 書館的產出(output),並未考慮圖書館的結果(outcome)以及服務品質。因此,即 使 DEA 值相同的圖書館,彼此間之服務結果和服務品質均可能存在相當大的 差異。優良的服務結果和高品質的服務,往往意味著資源耗用的相對增加,而 這些投入因素因為能夠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長期而言,有益於提高圖書館的 服務競爭力,但短期內卻會降低 DEA 的效率值。

再者,過去的研究大都是篩選同質的樣本,並假設圖書館的服務結果和服 務品質皆相同,或是不考慮它們對 DEA 效率值的影響。本研究擬以台北市立 圖書館之各分館為研究對象,其服務項目和投入產出項目之差異性應該相對地 較小。而且常常受限於調查統計中所公開的投入與產出項目。為了擴充前述研 究範圍,本研究將主動蒐集台北市立圖書館各分館之投入與產出之相關資料,

並融入讀者滿意的品質構面,以加強本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6 年 6 月),頁 46-54。

註26:羅思嘉、梁伶君,「大學圖書館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 第

1 期(民國 87 年 4 月):頁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