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 CRATCH 圖像式導引機制」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S CRATCH 圖像式導引機制」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

本節主要討論學習 Scratch 實驗課程的實驗組及學習傳統教學課程的對照組在學習 成效上的表現差異。總受試學生共 45 人,含實驗組 24 人及對照組 21 人。為了解兩組 學生的後側成績是否有差異,並排除兩組學生起點行為影響,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法

(ANCOVA)進行分析。根據吳明隆(2011)指出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應先進行「組 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homogeneity of with-in regression)」,本研究以檢定是否滿足組 內回歸同質性檢假設,即檢定前測成績對後測成績的影響不因組別有所差異,滿足其假 設,既可進行共變異數分析,同質性假設為檢驗彼此間有無交互作用-當斜率不同則有, 反之則無,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成績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依變數(Dependent Variable)為後測成績與教學法則為固定因子(Convariate)、共變量(Fixed Factor)為 前測成績,進行同質性檢定。

表 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成績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變異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

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校正後的模式 3445.831(a) 3 1148.610 8.272 .000 截距 998.635 1 998.635 7.192 .011 教學法 5.878 1 5.878 .042 .838 前測成績 1982.127 1 1982.127 14.275 .001 教學法 * 前測成績 2.312 1 2.312 .017 .898 誤差 5693.147 41 138.857

總和 199394.000 45 校正後的總數 9138.978 44 *p<.05. **p<.01. ***p<.001.

56

由表 4-1 可得知同質性考驗結果,p = 0.898,p > .05,未達 .05 的顯著水準,接受虛 無假設,表示兩組之前測成績與後測成績間的關係不會因自變項有所差異,符合共變數 分析中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繼續進行共變異數分析。

表 4-2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共變異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

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校正後的模式 3443.519(a) 2 1721.760 12.697 .000 截距 1147.238 1 1147.238 8.460 .006 教學法 921.024 1 921.024 6.792 .013**

前測成績 2253.113 1 2253.113 16.615 .000 誤差 5695.459 42 135.606

總和 199394.000 45 校正後的總數 9138.978 44

*p<.05. **p<.01. ***p<.001.

由表 4-2 可得知兩組前測成績滿足同質性假定後,亦即實驗組與對照組已排除交互 作用之後,即可再進行共變異數分析,主要考量主作用是否影響兩組成績,易言之,不 同的教學法是否影響學習成就測驗成績,即是本研究當中探討學習遷移與 Scratch 學習 成就測驗在兩組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統計數據顯示教學法 p = 0.013,p < .05,具有顯 著差異,可推論實驗組教學法優於對照組。

表 4-3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不同教學法的邊際平均數

教學法 平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69.269(a) 2.381 64.464 74.075 對照組 60.168(a) 2.546 55.030 65.306

由表 4-3 的平均數分析,實驗組的總平均分數為 69.269(a),對照組的總平均分數為

57

58

由表 4-5 可知,在學習遷移、認識積木、正確使用程式三個項度及總分皆達顯著差 異。經由表 4-4 可得知,實驗組的學生這三個項度及總分皆較對照組平均數為高,亦可 推論學習 「Scratch 圖像式導引機制」設計課程後,在學習遷移、認識積木、正確使用 程式三個項度中,成績有顯著性,然而,在理解工具與理解程式內容兩個向度中,p = 0.09,

p >.05 不具顯著性。

由於本研究使用的實驗課程是針對圖像式教學設計法,利用圖像式記憶方式遷移學 習,並配合鷹架式步驟教學網站,讓學生在學習課程時,提高學習興趣並進而提升學習 Scratch 程式軟體的能力。

研究者教學實驗期間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對於研究者所給予的圖示範例能輕易的照 範例所示的程式積木及指令進行排列順序,但是同樣的主題範例沒有圖示範例的教學,

多數學生仍需教學者提示以及較多的輔助說明後,才能完成課程中的範例練習,在兩組 的實驗當中,不論在單元主題作品的時間效率、作品完整度與完成作品人數上,實驗組 所需的時間效率較高、作品完整度較好、完成作品的人數上比例都高於對照組, 在對 照組的實驗教學過程當中,多數學生仍需教學者較多教學時間與提示說明後,才能完成 課程主題練習,研究者推測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與課程中學生無法完全掌握程式積木 的功用,所以需要圖示步驟的提示,才能完成課程主題練習,至於如何使用哪皆積木能 達到程式積木的設計效果,也就是理解積木程式內容部分則待後續研究討論解決。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