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工學院的明日之星,專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劉增豐主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工學院的明日之星,專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劉增豐主任"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工學院的明日之星

一專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劉增豐主任

傳播所87級候正琪

交大材料系的成立無疑是為今年聯考上榜的莘莘學子提供另一志願選填的選擇。 為了讓所有已經知道,正在知道,或尚未知道交大材料系的各位更加認識母校的新興 科系,筆者特別專訪材料系系主任劉增豐教授,詳細介紹此一交大校園中的新星。 在目前的國立大專院校中,台大、清華、成大、中山、交大、中興、海洋等校設 有材料科學研究所,設有大學部的院校則僅有清華與成大,交大為第三個成立大學部 的國立院校 O 材料科學的研究對象包括金屬、陶瓷、半導體、高分子、複合材料、生 醫材料等之結構、性質以及它們的設計與應用。由於研究的範圍廣泛,材料科技也因 此被稱為工業之基石 O 早期國內材料研究的重點偏重於金屬礦冶,例如,成大之材料 系盯自礦冶系分設而來,稍後成立的清華材料系師資起初亦以金屬與陶瓷為主,隨著 我國產業的進步與人才需求的層面漸廣,半導體、高分子、複合材料、生醫材料等方 面的教學研究紛紛加入。交大材料研究所成立於九年前(民國 78年) ,當時的規劃即以 成立一個完整的材料科學教學與研究的系所為目標。

擷取圈內外品。皂丈學謀殺祝會~ i.長處,拉力培 j已 FI長的材料科技人才

自材料所碩、博士班之成立,至材料系之規劃成立的過程中,如何使交大材料系 所在台灣學術界居於領先的地位‘直是系所內所有師生們的努力目標。近三年來,交 大己與清華在教育部的材料系所評鑑中並列優等,因此在學術領先的目標上已有初步 的成效;但交大材料系的終極目標是在全球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領域中佔有一席之 地,也就是說,交大材料系的目標在培育一流的材料科技人才,使其所學能擠身國際 的材料科技競爭中而毫不遜色 O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對材料系的教學與實驗課程,系 所內的所有教師莫不投入全部精神規劃'並擷取國內清華與成大、國外的柏克萊、麻 省理工學院、伊利諾等著名學校之課程內容長處設計而成。大一課程除加強學生在物 理、化學、數學等方面的基礎學科知識之外,並開設材料科學導論以奠定學生對材料 科學之基本認知:大二課程以物理冶金、冶金熱力學、工程數學為主軸、輔以材料力 學、 X光繞射學、晶體結構、近代物理、材料分析導論、鋼鐵冶金等課程,以擴展並 父 加深學生們在材料科學的專業知識。材料基礎實驗並於本學年開設,以培養本系學生

操作的技能與實驗分析的方法;大三課程除提供進階的材料科學知識之外,並以專業

友 人才之養成為課程設計目標,除有高等材料力學、材料機械性質、電子顯微鏡、固態 聲 物理等課程之外,並開設電子材料、電子學、電子材料實驗、薄膜材料、半導體製

22

程、固態元件、鋼鐵熱處理、鋼鐵材料、鋼鐵材料實驗、金屬加工、高分子材料等專 業課程;大四課程以材料科學專題為主,所開設的課程計有光電材料、化合物半導體

(2)

與元件、電子構裝、電子陶瓷、光電高分子、表面分析、非破壞性檢測、固化與鑄 造、腐蝕工程等。

3色譜是、學、研各才先進,雄立 r I當手材料 J t 象所發展特色

京之rT 確立系所未來的發展方向,材料系所同時也延請產業界、研究界與學術界之 先進與知名人士進行討論,同時也聘請旺宏電子公司胡董事長定華先生為本系所的顧 了請他給材料系最適切的建議 O 經數次討論之後,確定以一完整的材料科學系所為 發展目標,同時配合交大在微電子工程方面優越的教學環境,強調電子材料為系所發 展之特色。 近幾年,微電子工業無疑地是我國產業的超級巨星。微電子產品的完成可以晶圓

成長 (Single

Crystal

Growth) 、積體電路製作 (IC F的rication) 與構裝 (Packaging) 三大步驟區

分之。我圓目前微電子產業以積體電路製作為主,預計在未來幾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將有二十餘座八吋晶圓廠設立,台積、聯電等大電子公司亦已宣佈將在台南科學工業 園區投資數千億台幣設立晶圓代工廠,因此積體電路製作也是微電子產業未來投資之 重心所在,由其所帶動延伸之電腦與周邊設備、光電、通訊...等產業之蓬勃發展使我 國微電于工業在未來之榮景可期。積體電路的製作係以矽 (Si) 或神化諒 (GaAs) 等半導體 單古巴片為基材,再以薄膜製程技術在其中長成各種 IC 元件,所使用的材料事實上包括 金屬(電源與訊號傳導材料)、陶瓷(電阻、電容與絕緣層材料)、高分子(光阻劑、介電 絕緣層、封膠保護層材料)等,因此微電子產業事實上使用了各式各樣的材料。交大 材料系擇定電子材料為發展的特色,係指所有應用於微電子工業的材料,以它們的結 構、性質、設計以及製程技術搞教學課程與研究規劃之重點,新聘任的師資亦以充實 此一方面的教授人才為主 O 目前本系所擁有專任教師 15 位,包括教授 8 位,副教授 6 位,助理教授 l 位?兼任教授、副教授各 l 位,研究的專長涵蓋金庸、電子、陶瓷與高 分子材料等不同的領域,己足以提供完整的材料科技教學。未來系所將再聘進 8 至 10 位教師,使教學的內容能更為堅強完整。我們也鼓勵不同研究專長的教師組成研究群 體,以進行整合性的研究與開發。 人才是產業得以永續經營的基礎,綜觀國內未來對微電子工業的投資,相關人才 之需求必然甚為殷切,而微電子工業屬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育甚為不易。國內設有材 料科系的大專院校已為少數,既有的材料科系又大多不具電子材料教學的特色,鑑於 產業未來人才需求孔急,交犬材料系所選擇電子材料為發展特色,可謂切合我國產業 發展的需要 O 除了微電子產業之外,我國的鋼鐵與相關工業在未來數年內亦將有三千億台幣以 上的投資,而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在鋼鐵冶金方面的人才已是不足,為了因應人才的需 主 求,鋼鐵材料亦是交大材料系所強調的另一項發展特色,我們也將致力於一流冶金人 題 才的培育﹒以對我國在此方面產業的發展能有所貢獻。

空間芳:是興示完巷尾頭 Lf當做義式 l琦龜

交大材料系成立初期最大的問題來自於空間的不足與不完整。目前材料系所在科

23

一館、科二館、工一館、工二館、工三館、工四館、博愛校區等均有教室或研究實驗

(3)

室,因為空間的分裂使系所行政欠缺順暢|生,亦難給予材料系所的同學一個「家」的 歸屬感。為了解決這個困難,以便大學部學生入學之後能提供一個完整的空間讓所有 的學生相處,經材料系所向校方爭取,學校已同意將工一館加蓋以提供大學部之教 室、實驗室、圖書室、電腦教室...等空間。但此一工程至少須耗時一年才能完成,因 此短期內空間仍然是一個問題。所謂「筆路藍縷,創業維艱 J '劉主任表示,希望同 學們能包涵此一困難,更希望全系師生們能攜手共進,在學校能鼎力相助之下解決材 料系空間的問題。 在儀器設備方面,目前材料研究所內所擁有的以及交大半導體中心、次微米圓家 實驗室與北區貴儀中心所支援的設備已是供所有教師進行研究;但對新成立的交大材 料系而言,教學方面的實驗設備仍有不足是另一項困難。以現今國立大專院校教育經 費逐年縮減的趨向,短期內交大材料系要有與清華等歷史悠久的系所有等量齊觀的研 究與實驗教學設備確實有其難處。劉主任表示,雖然教育部本年度所撥下的經費有所 不足,但所幸材料系獲有校長與教務長提供的專款補助,系所方面決定將今年度的圈 儀費(圖書與儀器費)全數投入大學部之建設,期以有限之資源做最有效的應用,使 材料系的教學與實驗設備迅速充實。 材料系所成立至今,所有的成員莫不為了系所最大的利益而努力。在今年教育部 材料科技專案的評鑑中,評審委員離去前對劉主任說,-從來沒有看過一個這麼團結 的系所 J '這是對材料所過去數年來的努力的肯定。今年大專聯考放榜後,新生錄取 的分數的調查結果,材料系的錄取總分在交大工學院中名列第一,較之全校各科系, 則緊隨在電機資訊學院的控制工程系之後;與清華材料系比較,交大材料系的平均錄 取總分與其差距不到5 分 o ,-這對我們是莫大的鼓舞,亦是對交大材料系未來發展前 程的最佳的肯定。今後系所內所有的成員將全力以赴,將交大材料系建設成一個世界 一流的系所。」劉主任高興地表示。 新成立的材料系,結合過去材料所所累積的資源,以及產業界、研究界、學術界 等人士之建議進行完善規畫u ' 我們相信,這顆明日之星一交大材料系 指日可待!

元件"-~-,,,,

原理

交大友聲川的

骨髓圓圓圓­

f':¥;

材耕辦

一于一

.

十 Ve -Ve 司Ve

If拉芯缸缸3航μ扣

jιιζ

£←

JTUhh

川枷

o叮叩恥叫)河淨叭

p叭}川E

轟藝薛F 峙露鸝

ι

Light

Li

ght

高分子發光二極體 (Polymer

Light Emitting

Di

od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電子 、 機械系 、 環工系 、 高分子、光電、電腦與通訊 本學程共計 7 學科, 18 學分,必須修畢全部學分,始

(三)非屬前目所定相關科、系、所或學位學程畢業,取得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學分學程證明,且從事就業 服務、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或職能治療相關工作一年以 上。.

營建工程系 不限系科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不限系科 應用化學系 不限系科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不限系科 工業設計系 不限系科. 景觀及都市設計系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1.本招生以參與「工業工程與設備管理產學攜手專班」之國立霧峰農工 104 學年度日間部機 械科、國立秀水高工 104

李焯芬,地質及水利工程專家,曾任 香港大學副校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

依據相關主管機關 95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 理局、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行政院經濟部工業局),中部 科學工業園區廠商員工數

結合夥伴協作學校,與大專院校、出版社及電 子學習平台機構組成專業協作社群,以資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