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大學生對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影響因素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大學生對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影響因素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黃葳威. 博士. 台灣大學生對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政 治. 大. 立 之影響因素研究. ‧ 國. 學. The study of factor and impact of Taiwanese student. ‧. on credibility of online video news. n. er. io. sit. y. Nat. al. 中 華. 民.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林俊孝. 撰. 國. 四. 一. 百 0. ○. 年. 七. 月.

(2) 謝誌 下筆的這一刻,代表著我的學生生涯,將在此暫時告一段落,邁入下一 段旅程。這篇論文的誕生,我要特別感謝黃葳威老師,從我唸碩一以來的幫 忙與支持,透過在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期間的訓練,熟悉各種研究方法的運 用,以及第一線的宣導從中培養觀察、規劃能力,累積不少回憶;認識不少 的朋友,我才能順利完成這份研究。當然,這次的成果,還要特別感謝從大 學以來,就一直給我學習養份的王嵩音老師,從大學第一天修習她的《研究. 政 治 大. 方法》課程,便激發我對研究所的興趣,直到今天儘管從中正傳播畢業三年,. 立. 老師總像過去一樣,亮著辦公室的門,等待學生們的分享與詢問,亦師亦友. ‧ 國. 學. 的情誼仍未間斷,每看到老師,任何生活瑣事、學習問題等話題從未斷過, 對我而言,今天的這份研究,同時也是五年多前那堂《研究方法》課程的期. ‧. 末作業。. sit. y. Nat. n. al. er. io. 學生生涯走到今天,要感謝的人很多,包含:大學啟發我對新聞寫作興. i n U. v. 趣,更教導我作人道理的趙莒玲老師;通識課程上啟發我對藝術分析能力,. Ch. engchi. 課後到今天更是時常關心我的黃承德老師;寒暑假期間特別替我安排電子新 聞實習機會的中天劉莉芬秘書與黃鵬仁主播;就讀研究所期間給了我很多想 法與衝擊的傅豐玲老師、鍾蔚文老師、陳百齡老師、關尚仁老師、陳億寧老 師、蔡 琰老師、蘇. 蘅老師等;傳播學院裡相當辛苦且不時關心學生的劉. 正華、林靜媚、陳梅芳三位助教;寫論文期間一直給我靈感與各種協助的林 柏希、徐宥嫻、劉佩茹與黃智揚,有你們的幫忙,才有今天論文的收成;最 後,當然還有一直在後方給我支持、鼓勵的家人,以及曾經參與我生命一部 份的你/妳。. i.

(3) 感謝的人還很多,一張紙很難一一寫下,當然還有此刻正翻閱這本論文 的你/妳。不管未來如何?又或者從事甚麼工作?希望我待過的每個地方都 能越來越好,期許自己能保持著學生時代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繼續豐富自己 未來的人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U. ii. v ni. 謹誌於政大新聞所. 民國一○四年八月五日.

(4) 中文摘要 近來國內網路社群逐漸普及,國內翻拍網路影音新聞已經成為電視新聞 的重要素材來源。不少人宣稱 Web2.0 平台之後,使用者自創內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得以擴大公民參與,但學界與實務界都有正反兩 面的評價,本研究將從長期使用網路影音內容的台灣大學生,探查網路影音 新聞可信度的影響因素為何?. 本研究採用紙本問卷調查,隨機抽樣國內十三所大專院校,有效樣本共. 政 治 大 民影音素材對於電視新聞採用作為報導題材而言具其重要性,娛樂影音素材 立. 達 731 份,研究結果顯示:(1)大學生主要獲知新聞訊息的管道為網路,公. ‧ 國. 學. 則衝擊新聞專業。(2)電視採用網路影音可信度及網路影音可信度皆獲得較 低可信度評價,但在公民參與社會發展上有其意義。(3)大學生使用網路動. ‧. 機上愈偏離求知動機,且重視社交動機;愈注意電視採用網路影音作為素材. sit. y. Nat. 的新聞,以及愈認同公民影音素材認知與娛樂影音素材認知會有傾向愈高的. al. er. io.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專業可信度,另外,大學生使用網路動機上愈重視社. v. n. 交動機;越注意電視採用網路影音作為素材的新聞,以及愈認同公民影音素. Ch. engchi. i n U. 材認知與娛樂影音素材認知,會有傾向愈高的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參與可 信度。(4)大學生使用網路動機上愈偏離求知動機;愈注意電視採用網路影 音作為素材的新聞,以及愈認同娛樂影音素材認知會有傾向愈高的網路影音 內容可信度,另外,大學生使用網路動機上愈偏向求知動機、社交動機與娛 樂動機,以及愈認同公民影音素材、娛樂影音素材,會有傾向愈高的網路影 音社會可信度。研究顯示網路影音可信度上雖然存疑,但對整體社會發展上, 有其不容抹滅的意義。. 關鍵字:可信度、網路影音新聞、網路使用動機、線上新聞. iii.

(5) Abstract Social networks have been popular in Taiwan recently, and the online videos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of TV news. An argument arises whether user-generated content can enhance civic participation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Web 2.0 platform.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sis aims to examine the news credibility of Internet video news among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used to watch video content.. 政 治 大 colleges. The important立 results of this thesis are listed as below:. The survey employed random sampling to collect 731 valid samples among 13. ‧ 國. 學. 1. Internet is the main outlet to gain news inform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ivic. ‧. video is important theme of TV news, while entertainment video content has. n. al. er. io. sit. y. Nat. negative impact on journalism.. i n U. v. 2. Both TV news which adapt Internet video and Internet video news have low credibility.. Ch. engchi. 3a.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lower information seeking motive and higher sociability motive for Internet us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V news which adapted Internet videos.. 3b.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more identified with civic videos and entertainment videos more likely think TV news which adapted videos have credibility.. iv.

(6) 3c.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sociability motive for Internet us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V news which adapt online videos;. 3d.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more identified with civic videos and entertainment videos more likely think TV news which adapted videos have credibility.. 4.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less information seeking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V news which adapt online videos, and college students. 政 治 大 credibility on Internet video news. 立. who are more likely identified with entertainment news video have more. ‧ 國. 學. In general, there are posi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nline video. ‧. credibility and the motiv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sociability, and entertainment.. sit. y. N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credibility of online video is still in doubt, it. io. er. still have positive devotions.. al. n. v i n Keyword: Credibility, onlineCvideo news, Internet U h e n g c h i Using Motivation, online news. v.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者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數位新聞(digital journalism)中的網路影音 ................. 10. 治 政 新聞可信度與媒介使用 ....................................... 19 大 立 網路使用動機與可信度 ....................................... 23. 第二節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素材 ................................... 11. 第四節. 學. 第三章. ‧ 國.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 ......................................... 27. ‧. 第二節 抽樣方式與資料分析 ......................................... 36. y. Nat. n. al. er. 資料分析 .................................................... 48. io. 第四章. sit. 第三節 問卷回收情形 ............................................... 40. i n U. v.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48. Ch. engchi. 第二節 媒介使用情形與電視採用網路影音素材認知資料分析 ............. 54 第三節 網路影音新聞、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之整體可信度 ............. 59 第四節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整體可信度分析 ......................... 62 第五節 網路影音新聞整體可信度分析 ................................. 69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 .................................................. 76.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 7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 83. 參考文獻............................................................ 90 附錄一. 研究問卷 ................................................... 101 vi.

(8) 表目錄 表 3-2.1 樣本數與因素負荷量之關係 .................................. 37 表 3-2.2 Cronbach’s α 值說明 ..................................... 38 表 3-3.1 前測問卷信度分析表 ........................................ 40 表 3-3.2 本研究樣本回收結果 ........................................ 41 表 3-3.3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素材認知因素分析 ...................... 43 表 3-3.4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專業、社會可信度之因素分析 ............ 44 表 3-3.5 網路影音新聞內容、社會可信度之因素分析 .................... 46. 政 治 大. 表 3-3.6 網路使用動機因素分析 ...................................... 47. 立. 表 4-1.1 人口變項樣本描述 .......................................... 48. ‧ 國. 學. 表 4-1.2 受訪者學校分布情形 ........................................ 49 表 4-1.3 受訪者學門分布情形 ........................................ 50. ‧. 表 4-1.4 受訪者年級分布情形 ........................................ 51. sit. y. Nat. 表 4-1.5 受訪者原居地分布情形 ...................................... 52. io. er. 表 4-1.6 受訪者住宿狀況分布情形 .................................... 53. al. 表 4-2.1 受訪者獲得新聞來源分布情形 ................................ 54. n. v i n Ch 受訪者每星期有幾天收看電視新聞分布情形 e n g c h i U .................... 55. 表 4-2.2. 表 4-2.3 受訪者每星期收看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作為報導題材分布情形 .. 56 表 4-2.4 受訪者收看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為報導題材注意程度分布情形 .. 56 表 4-2.5 大學生對公民新聞素材認知之描述分析 ........................ 57 表 4-2.6 大學生對娛樂性質素材認知之描述分析 ........................ 58 表 4-3.1 大學生對電視採用網路影音專業可信度之描述分析 .............. 59 表 4-3.2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參與可信度之描述分析 .......... 60 表 4-3.3 大學生對網路影音新聞內容可信度之描述分析 .................. 61 表 4-3.4 大學生對網路影音新聞社會可信度之描述分析 .................. 61 表 4-4.1 網路影音注意程度、電視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62 vii.

(9) 表 4-4.2 網路使用、電視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63 表 4-4.3 網路影音素材認知、電視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64 表 4-4.4 網路使用動機、電視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65 表 4-4.5 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整體可信度之迴歸分析表 .................... 68 表 4-5.1 網路影音注意程度、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69 表 4-5.2 網路使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70 表 4-5.3 網路影音素材認知、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70 表 4-5.4 網路使用動機、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之相關分析 ................ 71. 政 治 大. 表 4-5.5 網路影音整體可信度之迴歸分析表 ............................ 75.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圖目錄 圖 3.1 本研究流程圖................................................. 26 圖 3-1.1 本研究架構圖.............................................. 2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x. i n U. v.

(11) 壹、緒論 第一節. 研究者動機. 新聞的定義,隨著時代變遷展現著不同風貌,伴隨網際網路與科技的發 展,出現網路新聞學(online journalism) 、數位新聞學(digital journalism) 等新名詞,其中數位新聞學的幾個特徵,包含:互動性(Interactivity)、 超文本(hypertextuality) 、非線性(nonlinearity) 、聚合(convergence)、 多媒體(multimedia)、客製化與個人化(custom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等。.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近來國內網路社群逐漸普及,國內翻拍網路影音新聞已經成為電視新聞 的重要素材來源(林照真,2012;蕭伊貽,2012;劉蕙苓,2012;胡元輝,. ‧. 2012) 。更甚者,將「翻拍網路影音新聞」標示為「獨家」新聞呈現,國外將. sit. y. Nat. 這協作現象,稱作「參與式新聞學」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又稱「市. al. er. io. 民新聞學」,Bowman 和 Willis(2003)對其定義為,公民扮演積極蒐集、報. v. n. 導、分析與傳播資訊的角色,參與目的在於提供獨立(independent);可靠. Ch. engchi. i n U. (reliable) ;準確(accurate) ;廣泛(wide-ranging)和可應用(relevant) 的訊息,皆為民主訴求。Reese(2007)也認為,隨著全球化、網際網路發展, 部落客將成為傳統媒體重要新聞來源。Kolodzy(2006)借用代議式民主的概 念,將傳統的新聞運作機制稱為代議式新聞(representative journalism), 並認為這種體制運作,無法充分實現新聞作為公共服務的崇高理念,相對的, 參與式新聞則讓新聞業得以返回其公共服務的根源所在。. 2014 年 3 月 18 日,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第一時間內學生用室內拖鞋 固定住 IPAD,即時更新立院最新情況,彼此分工合作,有的架網路平台;有. 1.

(12) 的搜集物資,還有學生們把現場情況,翻譯成六國語言,訴諸全球(三立新 聞,2014 年 3 月 19 日) 。同一時間內,國內電子新聞媒體紛紛翻攝學生所架 設之畫面,作為新聞呈現重要素材,這些媒體現象皆體現著國內「市民新聞 學」中協作日趨普遍。. 面臨「市民新聞學」越來越普遍的現在,這些豐富的網路影音新聞內容, 對於傳統新聞學,帶來負面還是正面的影響?部分學者認為參與式新聞, 「創 意」與「樂趣」是網友參與的重要動機(Romy, Oliver&Sven, 2012) 。Lasica. 政 治 大 友的行為不是為了專業,純粹因為好玩。但 Leung(2010)認為主流媒體記 立. (2003)探討參與式新聞提出業餘新聞(amateur journalism)的概念,網. 者,無法即刻趕到新聞現場,民眾當下所記錄下的影片、照片,被主流媒體. ‧ 國. 學. 使用後,透過網路與主流媒體的交互作用,將發揮龐大的影響力。針對這些. ‧. 現象,國內傳播學者批評電視新聞,只剩下娛樂功能,沒有領導輿論的能力. y. Nat. (中國時報,2011 年 8 月 14 日) 。國家通訊委員會(NCC)於 2011 年 12 月 8. er. io. sit. 日舉辦「線上新聞製播座談會」 ,邀集國內電視新聞經理級以上主管,訂定「線 上新聞製播規範」以便自律。網路影音新聞將伴隨行動科技普遍、便利,譽. al. n. v i n 顯普及,主流媒體也將這些網路影音,視為重要素材與消息來源,這些發展 Ch engchi U 皆激發著本研究探查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的動機。. 2.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不少人宣稱 Web2.0 平台之後,使用者自創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得以擴大公民參與。網路影音來自於世界各地廣大的網友,確實讓 新聞產製跨越現實侷限,重新塑造觀眾對社會真實的認知。但國內學者劉蕙 苓(2012)分析 2011 年下半年的公共電視與三家商業電台視晚間新聞內容, 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新聞一刀不剪直接成為該則新聞內容,劉蕙苓認為網路雖 然提供另類素材來源,公共價值卻不高,僅增加瑣碎無聊的他類新聞(other. 政 治 大. news) 。林照真(2012)針對台灣七家二十四小時新聞台,兩個月的黃金時段. 立. 電視新聞進行內容分析結果指出,電視台採用網路影音基於成本考量,藉由. ‧ 國. 學. 新媒體獲取更多社會、影劇八卦與犯罪類新聞,儼然成為台灣產製新聞的重 要方式。胡元輝(2012)主要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針對《新頭殼》 、 《莫. ‧. 拉克 獨立新聞網》與《PeoPo》三個網站,有關專業與業餘協作的做法,進. y. Nat. sit. 行個案探討與比較研究,藉以掌握協作新聞在台灣的發展、挑戰及其所蘊涵. n. al. er. io. 的意義。研究者發現,目前研究偏向於媒體工作者與新聞內容分析,針對受. i n U. v. 眾層面分析的新聞可信度研究,則沒有相關文獻,正是本研究希望補充的部 份。. Ch. engchi. 可信度是新聞媒介最重要的資產,新聞媒介的「可信度」始終是學術界 與實務界共同關切的話題(羅文輝、陳世敏,1993)。過去研究 (Westley&Severin, 1964; Carter & Greenberg, 1965;Cobbey, 1980)發 現,媒介使用時間與可信度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閱讀或收看媒介時間越 長,對該媒介的可信度評價就越高。但近來學者們逐漸認為,測量受訪者「媒 介使用時間或頻率」來預測與可信度評價之間的關係時,通常自變項所能解 釋應變項變異量百分比並不高,學者(Moy, Scheufele, &Holbert, 1999) 3.

(14) 建議探討可信度時,應把使用者動機納入評估項目(Metzger, Flanagin, Eyal, Lemus, & McCann, 2003),過去研究也確實顯示兩者之間有關聯性存在,例 如:資訊搜尋動機的使用者和娛樂型動機的使用者相較,前者對媒介可信度 的認知,明顯較後者高(Johnson & Kaye, 2002, 2004; Johnson, Kaye, Bichard, & Wong, 2008; Kim, 2006)。. 近年來大學生使用網路收看網路影音的情形愈顯普遍,政大數位文化行 動研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2014)進行的 「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社群參. 政 治 大 動機中,網路影音使用居於首位高達五、六成以上;其次,近六成的青少兒學 立 與調查報告」發現,青少兒學生上網主要動機不再是線上遊戲,青少兒上網. 生上網才是為了玩線上遊戲。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5)進行的「行動世. ‧ 國. 學. 代 大學生媒體使用行為」發現,大學生將網路視為主要新聞來源的比例佔. er. io. sit. y. Nat. 的重要媒體。. ‧. 73.4%,其次為電視 20.4%,落差極大,顯示網路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 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研究中,林俊孝(2014)針對台北、新北地區大學. al. n. v i n 生的網路影音可信度進行研究,發現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不同於過去新聞可 Ch engchi U 信度研究的單一面向,需分成「網路影音新聞內容可信度」;「網路影音新聞. 社會可信度」 ,兩面向來探討。針對網路影音新聞內容日益發展,本研究希望 擴大研究的範圍,擴及至全台大學生,並納入「使用動機」作為影響因素, 呼應 Metzger 等人(2003)建議,探討影響網路相關可信度評價因素時,有 必要轉向「使用動機」。. 整體而言,本研究欲調查長期處於網際網路環境下的大學生,對於數位 匯流下網路影音新聞、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的可信度為何?以及影響 因素為何?面向包含:網路使用程度、網路使用動機、網路影音素材認知(公 4.

(15) 民性質素材、娛樂性質素材)等進行探討。本研究具有三方面意涵,一方面, 增添可信度研究領域中網路影音新聞、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的研究成 果;二方面,實務上希望作為新聞從業人員對於公民協作現象的參考根據; 三方面,探討、檢視國內媒體識讀教育對於網路影音,是否需要再延伸出相 關討論議題與教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本研究設定普遍使用網際網路的大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探討對於「網 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影響因素為何? 根據文獻整理「網路使用程度」、「網路使用動機」、「網路影音素材認知」皆 具有預測力,本研究將採紙本問卷,隨機抽樣十三所大專院校進行施測。. 一、網路影音新聞. 政 治 大 出現網路新聞學(online 立 journalism)、數位新聞學(digital journalism) 過去大眾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是新聞的唯一產製者。伴隨網際網路發展,. ‧ 國. 學. 等新名詞,新聞面貌開始出現轉變, 「科技」在其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學者 們紛紛提出各種定義。Gauntlett(2011)認為,閱聽眾等著被告知的時代已. ‧. 在二十世紀結束,一般民眾開始加入新聞的產製,正式宣告「數位新聞時代」. al. er. io. sit. y. Nat. 來臨。. v. n. 部落格、Youtube、Facebook 與 Twitter 等新媒體與行動科技的發展,. Ch. engchi. i n U. 促成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新聞來源,並有「近用媒體」的機會,結束過去由新 聞記者長期壟斷文化論述的情形。本研究所定義之網路影音新聞,在於全球 網友分享於網際網路的整體網路影音新聞,探討哪些因素對於網路影音新聞 可信度具有影響力。. 6.

(17) 二、網路影音素材認知 本研究所認定台灣電視新聞媒體採用網路影音新聞產製的新聞內容,主 播會於稿頭表示,影片由網友拍攝、提供;即使主播稿頭沒有提及,記者也 會在影音新聞內標示畫面「翻攝自網路」 ,翻攝處以 Youtube 居多,最常使用 的新聞類包含:人情趣味;特殊奇觀;新奇娛樂;意外事件;犯罪事件;影 劇名人;國際新聞與其他各類難以定義之新聞內容。. 林俊孝(2014)歸納電視新聞主要使用的網路影音素材發現包含兩構面: 1.. 政 治 大 錄影器材拍攝直擊畫面等網路影音素材。 立. 「公民新聞素材認知」 ,包含:各式監視器畫面;行車記錄器畫面;各式. 2. 「娛樂性質素材認知」 ,包含:網友剪輯後的網路影音;影劇名人網路影. ‧ 國. 學. 音資料。. ‧. y. Nat. 本研究延伸此一歸類,並採用前測簡答題詢問「大學生最常收看到的網. er. io. sit. 路素材為何?」一共整理出七項電視新聞主要使用的網路影音素材,分別為: 「各式監視器畫面素材」;「行車記錄器畫面素材」;「手機拍攝直擊畫面素. al. n. v i n 材」;「各式錄影器材拍攝之影音素材」 ;「經網友剪輯後網路影音素材」;「影 Ch engchi U. 劇名人網路影音素材」 ; 「各類廣告網路影音素材」 。探討不同類型的網路影音 新聞素材認知,對網路影音新聞及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影響為何。. 三、「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新聞可信度研究中,不同研究使用不同題項彼此難有比較基準,構成不 同的可信度面向。「平衡」(balance)、「公正」(impartiality)與「客觀」 (objectivity)為閱聽人評價新聞可信度的主要依據(王旭、莫季雍、湯允 一,1999.06)。林俊孝(2014)針對台北、新北地區大學生「網路影音可信 度」進行研究,根據因素分析結果發現,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不同於過去新 7.

(18) 聞可信度研究的單一面向,需分成兩構面來探討: 1.. 「網路影音新聞內容可信度」包含:可相信;中立;充分消息;正確性 與公正性等可信度面向。. 2. 「網路影音新聞社會可信度」包含:維護民眾知的權利;推動改革;反 映意見與維護大眾利益等可信度面向。.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也須分成兩構面: 1.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專業可信度」包含:可相信;中立;充分消息;. 政 治 大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參與可信度」包含:維護民眾知的權利;推動 立 正確性;公正性與尊重隱私等可信度面向。. 2.. 改革;反映意見與維護大眾利益等可信度面向。. ‧ 國. 學 ‧. 本研究將延續這些可信度面向,測量「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電視. sit er. io. 四、網路使用動機. y. Nat. 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al. n. v i n Kaye(2005)發現民眾使用部落格的動機主要有:資訊蒐集 (information Ch engchi U. seeking) 、方便性(convenience) 、個人實現(personal fulfillment) 、政 府監督(political surveillance)、社會監督(social surveillance),以 及互動交流(expression/affiliation)等。. 王嵩音(2007)針對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四期 之資料進行驗證,歸納過去有關網路使用動機的文獻,將網路使用分為「工 具性」 (尋求資訊、解決工作、課業問題、社交互動及個人認同等) 、 「社交性」 、 (交朋友、表達個人意見等) 、 「娛樂性」 (放鬆情緒、打發時間、逃避社會現 實等)三個構面,發現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行為呈現顯著相關,其中, 8.

(19) 工具性動機愈強的人,愈常使用網路,而社交動機則最能解釋網路互動行為。 本研究將延伸這三項構面,探討網路使用動機對「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影響為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於探討,網路使用動機、頻率、網路影音素材認知,對於網 路影音新聞可信度、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的影響。文獻探討部分: 首先,探討數位新聞(digital journalism)中的網路影音;其次,嘗試整 理網路影音的類型;第三,回顧過去新聞可信度與媒介使用有關聯性的相關 研究;最後,進入網路使用動機與可信度的探討。. 第一節. 政 治 大. 數位新聞(digital journalism)中的網路影音. 立. 媒體發展史來看,何謂「新聞」?隨著時代變遷有不同解釋。過去大眾. ‧ 國. 學. 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是新聞的唯一產製者。伴隨網際網路發展,出現網路新 聞學(online journalism) 、數位新聞學(digital journalism)等新名詞,. ‧. 新聞面貌開始出現轉變, 「科技」在其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學者們紛紛提出. y. Nat. sit. 各種定義。Gauntlett(2011)認為,閱聽眾等著被告知的時代已在二十世紀. n. al. er. io. 結束,一般民眾開始加入新聞的產製,正式宣告「數位新聞時代」來臨。Deuze. i n U. v. (2003)界定網路新聞學為透過網路所產生的數位新聞內容,包括聲音、影. Ch. engchi. 像、文字等,透過網路為媒介,將新聞以多媒體、超文本方式呈現在電腦前, 即時傳送到全球。部落格、Youtube、Facebook 與 Twitter 等新媒體與行動 科技的發展,網路新聞展現有別於以往大眾媒體報導方式,促成人人都有機 會成為新聞來源,並有「近用媒體」的機會,結束過去由新聞記者長期壟斷 文化論述的情形。Kolodzy(2006)更借用代議式民主的概念,將傳統的新聞 運作機制稱為代議式新聞(representative journalism),並認為這種體制 運作,無法充分實現新聞作為公共服務的崇高理念,相對的,參與式新聞則 讓新聞業得以返回其公共服務的根源所在。. 10.

(21) 新科技、錄像器材普及,使得網路影音日趨多樣。Burgess & Green(2009) 認為,知名分享平台 Youtube 從 2008 年起成為全球前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之 一,有超過 850,000,000 支影片由世界各地的人們上傳,受歡迎程度前所未 見。. 數位新聞學發展下,Beckett(2008)認為,資料庫與維基百科吸引更多 團體貢獻知識,科技讓新聞變得更好,為閱聽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有部分 學者採負面看法,Newton(2009)認為,新聞應掌握真實,藉以傳播直觀、. 政 治 大 認為,YouTube 把「麻煩當成樂趣」、「把樂趣當成麻煩」有增加的趨勢,其 立. 理性的訊息,科技對新聞的影響是負面多於正面。Burgess& Green(2009). 中,這種現象又以年輕族群為主。. ‧ 國. 學 ‧. 本研究發現,目前缺乏「網路影音新聞」與「電視採用網路影音素材」. y. Nat. 的新聞可信度研究,其中,本研究所定義之網路影音,在於全球網友分享於. er. al. n. 第二節. io. 有影響力。. sit. 網際網路的整體網路影音可信度,探討哪些因素對於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具. Ch. engchi. i n U. v.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素材. 蕭伊貽(2012)指出,電視新聞取用影音素材有三種:首先,來自於歷 史檔案、資料供應社,或是通訊社(syndicate/database);其次,通常是 較為主動的資訊提供者,權威性的消息來源如政府公開檔案、企劃內部資料 等;最後,來自於非機構的一般人們所提供的影像素材。知名影音分享平台 Youtube 為例,改變了電視新聞台新聞產製的過程與成品,打開電視新聞多 為民眾上傳或提供的各種影片。. 11.

(22) 2005 年 7 月英國倫敦地鐵及公車恐怖攻擊,世界各地媒體報導此一事 件時,採用網路上地鐵乘客用手機上傳的拍攝畫面,改變傳統電視新聞播報 方式(BBC, 2005.07.09);同年年底,英國 Buncefield 油田爆炸案,BBC 收 到 6500 封民眾主動提供的畫面(Ward, 2006.03.24) ; 2011 年 3 月日本發 生 9.0 強震,當地區民上傳到 Youtube 的畫面,在 Facebook、Twitter 張貼 即時訊息,救援工作的參與者能透過網路社群媒體發佈最新訊息,使得民眾 有可靠的消息來源,不至於恐慌(The Huffington Post, 2011.03.11) ; 2014 年 8 月 20 日伊斯蘭民兵組織在互聯網上公布了被指顯示一名美國記者被. 政 治 大 年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活動,透過自行錄製挑戰影片分享在社交網站上, 立 斬首的錄像片段,隨即該畫面為全球媒體廣為報導(BBC, 2014.08.20) ; 2014. 突然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和中港台,一些演藝界、商界大腕乃至地方官員也. ‧ 國. 學. 紛紛參與,媒體對冰桶挑戰的報導已鋪天蓋地(BBC, 2014.09.06)。各類現. ‧. 象都證實 Pavlik(2001)的提醒:首先,新媒體推陳出新,將劇烈改變新聞. y. Nat. 內容;其次,數位時代裡記者的工作模式也將面臨改變;第三,新聞編輯室. er. io. sit. 和新聞事業的結構將經歷重大轉變;最後,新媒體將使新聞機構、記者與其 公眾,包括受眾、消息來源、廣告主、競爭者和政府間關係發生變化。. n. al. Ch. engchi. i n U. v. 不少人宣稱 Web2.0 平台之後,使用者自創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得以擴大公民參與。Leung(2010)認為主流媒體記者,無法即時 趕到新聞現場,再多地方部屬也敵不過為數眾多的民眾,民眾當下所記錄下 的影片、照片,被主流媒體使用後,透過網路與主流媒體的交互作用,發揮 龐大影響力。反觀國內現況,電視台近來紛紛在網站開設專區,方便民眾上 傳影音資料,甚至國內傳統電子媒體不惜以高額獎金吸引民眾主動提供影片 「爆料」,皆體現出電視台對於網路影音的需求。但 Lee(2012)研究指出, 香港報紙引用 Youtube 作為發展新聞的素材中,超過一半集中在人情趣味、 脫序行為等性質的影片,多半偏重軟性新聞,將損害媒體服務公共的責任。 12.

(23) 胡元輝(2012)亦認為,國內機械式協作關係下的新聞產製,專業者與業餘 者間的對話意義相當有限,其對新聞屬性與意義的再構,影響也較小,協作 關係的發展是需要經營的,唯有專業者與公民間建立穩固的社群關係,協作 模式才可能得到更為豐碩的成果. 近期國內學者對於電視採用網路影音做出相關研究,劉蕙苓(2012)研 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新聞一刀不剪直接成為該則新聞內容,她認為網路雖然 提供另類素材來源,公共價值卻不高,僅增加了瑣碎無聊的他類新聞(other. 政 治 大 藉由新媒體獲取更多社會、影劇八卦與犯罪類新聞,儼然成為台灣產製新聞 立. news) 。林照真(2012)研究結果指出,電視台採用網路影音基於成本考量,. 的重要方式。. ‧ 國. 學 ‧. 大學生長期處於網路環境,自然時常接觸許多網路影音新聞素材,對於. y. Nat. 主流媒體採用網路影音素材的可信度為何?其中對於各種網路影音素材的認. er. io. sit. 知程度又如何?彼此關聯性、預測力又為何?即本研究欲探討的部分,透過 這份研究,期待豐富國內媒體識讀教育內容,也作為新聞實務界參考依據。. n. al. Ch. engchi. i n U. v. (一)、 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的類型. 本研究所認定台灣電視新聞媒體採用網路影音產製的新聞,主播會於稿 頭表示,影片由網友拍攝、提供;即使主播稿頭沒有提及,記者也會在影音 新聞內標示畫面「翻攝自網路」 ,翻攝處以 Youtube 居多,以下簡述最常使用 的新聞類型:. 13.

(24) 1、 人情趣味,如:帶給觀眾正面意義、溫暖、光明面的新聞內容。 「及格就好」師扮高中生. 改歌詞拍畢影. TVBS/綜合報導 畢業季到,景美女中就有一群國文老師,發揮創意改編流行歌詞,用高 中三年當主題,以「歌中劇」形式拍影片,影片中老師穿上制服,搖身變成 高中生,唱出「講義忘了帶」、「及格及格就好」,學生看了會心一笑,影片 PO 上網,引發熱烈迴響。 (TVBS,2011 年 6 月 7 日). 立. 政 治 大. <獨家>離奇消失?. 學. ‧ 國. 2、 特殊奇觀,如:靈異現象、動物、自然奇觀等。 女子穿牆神奇消失. ‧. 鄭仁宗、潘照文/台北報導. y. Nat. 網路上流傳一個影片,在日本監視器拍到一名女子走入門之後,竟然活. 竟是真是假,令人好奇帶您一塊來瞧瞧。. n. al. Ch. (中天新聞,2011 年 7 月 12 日). engchi. er. io. sit. 生生穿牆消失不見,連網友直呼太神奇,還有人說根本是靈異事件,不過究. i n U. v. 3、 新奇娛樂:動物逗趣影片、網友創作等,具 KUSO 效果,搏君一笑。 看不下去! 違停殘障車位 惡作劇團體教訓 東森新聞/生活中心報導 巴西有一個惡作劇團體,看不下去駕駛違規停在殘障車位,決定給車主 一個小小教訓,用便條紙貼滿了整輛車,還排出了殘障人士的輪椅標誌。讓 圍觀民眾大聲叫好。 (東森新聞,2015 年 06 月 26 日). 14.

(25) 4、 意外事件,如:天災、車禍等。 八仙爆炸 229 人輕重傷. 舞台大火影片曝光. TVBS/綜合報導 八仙水上樂園晚間舉辦彩色派對活動,驚傳舞台噴灑粉塵引發爆炸,造 成百人灼傷送醫,由於傷者眾多,現場相當混亂,根據網友 po 到【爆料公社】 的影片看到,這場彩色派對就在民眾隨著歌舞擺動狂歡之際,畫面約 1 分半 時,主辦單位炒熱氣氛,噴灑彩色粉末助興,沒想到從人群中央開始,橘色 的粉末伴隨著火光一起燃燒,越燒越旺;站在較遠地方的民眾還沒察覺火焰,. 政 治 大. 仍隨著音樂擺動,突然之間,大家開始尖叫、奔逃,但由於舞池擠滿了人, 移動困難。. 立. (TVBS,2015 年 6 月 27 日). ‧ 國. 學. io. 東森新聞/綜合報導. er. 警向民眾借機車 追捕通緝犯 過程當驚險. sit. y. Nat. 類社會事件。. ‧. 5、 犯罪事件,如:校園霸凌、暴力、偷竊、性騷擾等,呈現負面評價之各. al. n. v i n 通緝犯為了躲避警方攔查,因為不想被關,竟然跳車逃跑。台北市警方 Ch engchi U. 追通緝犯,向民眾借­機車追捕,不料通緝犯卻跳下三公尺高的公車專用地下 道,還試圖攔公車逃亡,大馬路上演­警匪追逐,過程相當驚險。 (東森新聞,2015 年 6 月 20 日). 6、 影劇名人,如:演藝名人、誹聞八卦、電影、演唱會、廣告與戲劇等。 懷念「帽子天后」. 鳳飛飛獲贈榮譽縣民. TVBS/綜合報導 鳳飛飛肺癌過世,留給歌迷無限的追思與懷念,為了紀念這位一代歌后, 桃園縣政府今天追贈「榮譽縣民證」給鳳飛飛,而她也是繼高球好手曾雅妮 15.

(26) 等人之後,第 4 名獲頒這項榮耀的人,為讓歌迷欣賞鳳飛飛在大螢幕的演出, 鳳飛飛主演的電影「就是溜溜的她」數位版,也將從明天開始連續在電影院 播映 2 週。 (TVBS,2012 年 3 月 8 日). 7、 國際新聞,如:中國、國際之電視節目與新聞畫面,亦包含世界各地網 友所分享之網路影音新聞素材。 冷漠!8 歲女童當街被撞. 路人攤販見死不救. 政 治 大 大陸街頭見死不救的現場畫面,廣州有位 8 歲的小女孩,被計程車從後 立. 葛翰勳/綜合報導. 方擦撞倒地,司機肇事逃逸,而後面連續經過的 5 名人,還有一旁的商家,. ‧ 國. 學. 全都視若無睹,最後,只好由同伴們,揹著受傷的小女孩,前往就醫。. er. io. sit. y. Nat. 8、 其他. ‧. (中天新聞,2012 年 10 月 30 日). 其他類型使用網路影音的新聞包含之廣,如:政治、財金新聞等,在於. al. n. v i n 方便觀察與展示特定事物。這類型的引用,多為補充性質使畫面更豐富,大 Ch engchi U 多不是新聞主軸。. 影音包羅萬象,分散在不同的新聞類型,主要呈現新聞類型,可歸納為 三大類:首先,天災、車禍等意外事件;性騷擾、暴力社會事件等硬性新聞 類型所使用。其次,影劇名人;新奇娛樂;特殊奇觀;人情趣味等軟性新聞 類型所使用。最後,還有廣泛的國際新聞。. 16.

(27) (二)、 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的素材 劉蕙苓(2012)從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畫面標示線索來看,發現有三 分之一無法明確辨識,只有 28.9%可以辨識為民眾自行拍攝後上傳,超過三 分之一(39.6%)是民眾轉錄電視節目或廣告後上傳。使用最多的類別為「影 視娛樂」;其次為「現場直擊」;第三高的則是無法分類的「其他」類。本研 究參考劉蕙苓之分類,整理目前台灣電視新聞常用網路影音主要素材類型:. 1、 網友剪輯之影片. 政 治 大 網路連結,記者的行為不是為了專業,純粹為了好玩(Lasica,2003)。網友 立 學者提出業餘新聞(amateur journalism)指出,新一代鼓勵低門檻的. 時常為了有趣,將自行拍攝的影片、各類影音素材自行剪輯後上傳,多為電. ‧ 國. 學. 視新聞中新奇娛樂、人情趣味、影劇名人等軟性新聞類型所使用。. ‧ y. Nat. 2、 影劇、名人影音資料. er. io. sit. 劉蕙苓(2012)指出電視新聞採用影片素材中,超過三分之一(39.6%) 是民眾轉錄電視節目或廣告後上傳。這部分包含:官方、公司上傳之廣告;. al. n. v i n 演唱會;MTV 音樂錄影帶;戲劇表演與電影等各類型影音資料,多為影劇名 Ch engchi U. 人、新奇娛樂、國際新聞等軟性新聞類型所使用。這種行為不但涉及版權問 題,還捨棄傳統正規較繁瑣的版權取得方式,以便利、省錢的方式處理新聞, 即 McManus(1994)所提到「市場新聞學產製邏輯」 ,最少的成本追求最大的. 利潤。. 3、 現場直擊畫面,包含:行車記錄器、監視器等各類錄相器材。 林照真(2012)認為除了行車記錄器之外,安裝在室內、室外、甚至是 公車上的監視器,也可提供代表真實的素材,警方為解決治安問題以致使用 範圍愈來愈大。劉蕙苓(2012.07)將「現場直擊」類型進行分類,依使用數 17.

(28) 量多寡依序為:違規事件(34%);奇異/驚險刺激(23%);其他社會現象 (16%) ;其他(14%) ;權益爭議(8.2%) ;族群事件(3%) 。蕭伊貽(2012) 觀察具爭議性的影音素材來源,多半由民眾自行以手機或數位相機拍攝的現 場實景,許多不符社會公義,或者不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行為進行舉證。行 車記錄器、監視器、手機等各類型錄相器材,所呈現的現場直擊畫面,多為 社會事件、災難現場等硬性新聞類型所使用,有助於再現新聞現場。. 林俊孝(2014)整理過去文獻歸納出電視新聞主要使用的網路影音素材. 政 治 大 面、各式錄影器材拍攝直擊畫面等網路影音素材; 「娛樂性質素材認知」構面, 立. 發現包含: 「公民新聞素材認知」構面,包含各式監視器畫面、行車記錄器畫. 包含:網友剪輯後的網路影音、影劇名人網路影音資料。本研究延伸此一歸. ‧ 國. 學. 類,透過前測問卷詢問「大學生最常收看到的網路影音素材為何?」一共整. ‧. 理七項電視新聞主要使用的網路影音素材,分別為: 「各式監視器畫面素材」 ;. y. Nat. 「行車記錄器畫面素材」;「手機拍攝直擊畫面素材」;「各式錄影器材拍攝之. er. io. sit. 影音素材」;「經網友剪輯後網路影音素材」;「影劇名人網路影音素材」;「各 類廣告網路影音素材」。. n. al. Ch. engchi. i n U. v. 蕭伊貽(2012)分析各台網路影音素材的處理方式發現,電視新聞工作 者偏好以剪輯多段影音素材包裝新聞;其次,是找尋相關人士進行訪問;或 者,以動畫或CG方式標示細節;配樂或特殊口白則較少使用。本研究調查長 期處於網路環境的大學生,對這七項網路影音素材的認知程度為何?以及對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可信度」、「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的關聯性與預 測力又為何。. 18.

(29) 第三節. 新聞可信度與媒介使用. 可信度是新聞媒介最重要的資產,新聞媒介的「可信度」始終是學術界 與實務界共同關切的話題(羅文輝、陳世敏,1993) 。Kohring 與 Matthes(2007) 在新聞媒介信賴研究中認為,信任是維護社會秩序,以及凝聚社會的重要基 礎,新聞媒介可信度在現代社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O'Keffe(1992)認為「可信度」是受眾對傳播者的可相信程度. 政 治 大 言,學者們對於「可信度」內涵定義不一,專家學者開始透過各種不同的面 立. (believability),也是種認知可信度(perceived credibility)。整體而. ‧ 國. 學. 向,測量媒介「可信度」 。可信度由眾多題項所構成,得到的測量結果多用因 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或統計方式整合而成。國外探討媒體可信度的研. ‧. 究,針對不同媒體有三項取向:比較不同媒體可信度、探討媒體可信度面向. sit. y. Nat. 及分析影響媒體可信度之因素(羅文輝、陳世敏,1993) 。閱聽人對於傳播人. al. er. io. 的信任態度,區別出兩個面向分別:專業(expertise)和可信賴. v. n. (trustworthiness)兩種因素(Hovland, Janis & Kelley,1953)。Gaziano. Ch. engchi. i n U. 與 McGrath(1986)分析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探討報紙新聞可信度的研究中, 發現可信度分為「報導可信」 (credibility)和「社會關切」 (social concern) 兩個面向來測量:. (一)、 報導可信 公正或不公正(is fair or unfair) ;有無偏見(is unbiased or biased) ; 報導完不完整(tell or doesn't tell the whole store);正確或不正確(is accurate or inaccurate);是否侵犯個人隱私(invades or respects people's privacy);是否關心社會福祉(is or isn't concerned about. 19.

(30) community's well-being) ;是否意見與事實分開(does or doesn't separate fact & opinion);是否被信任(can or can't be trusted);是否關心大眾 利益或公司獲利(is concerned about the public interest or concerned about marking profits) ;是否夾帶個人意見(is factual or opinionated)、 訓練純熟或無經驗的記者(has well-trained or poorly trained reporters)。. (二)、 社會關切. 政 治 大 是否煽情(sensationalizes or doesn't sensationalize)、是否道德(is 立. 是否在乎受眾看法(cares or doesn't care what audience thinks);. normal or immoral)。. ‧ 國. 學 ‧. Meyer(1988)修正 Gaziano 與 McGrath(1986)指標,認為排除「社會. y. Nat. 關切」面向後,仍可以測出可信度,提出五項題項:公正或不公正(fair or. er. io. sit. unfair) ;有無偏見(unbiased/biased) ;報導完不完整(tell or doesn't tell the whole store) ;正確或不正確(accurate/inaccurate) ;能否被信任(can. n. al. Ch. be trusted/can't be trusted)。. engchi. i n U. v. 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的題項彼此難有比較基準,構成不同可信度面向。但 「平衡」 (balance) 、 「公正」 (impartiality)與「客觀」 (objectivity)為 閱聽人評價新聞可信度的主要依據(王旭、莫季雍、湯允一,1999.06)。蘇 蘅與王泰俐(2009)研究電視新聞商業置入策略對新聞可信度的影響中,綜 合 Gaziano 與 McGrath(1986),以及 Meyer(1988)對新聞可信度的測量, 整理出十個可信度的測量面向,包括:值得信賴與否、偏頗與否、完整與否、 正確與否、公正與否、是否維護大眾知的權利、是否有助於推動社會改革、 是否重視大眾意見、是否關心大眾利益、是否尊重一般民眾隱私。 20.

(31) 林俊孝(2014)針對台北、新北地區大學生「網路影音可信度」進行研 究,根據因素分析結果發現,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不同於過去新聞可信度研 究的單一面向,需分成兩構面來探討:. 1. 「網路影音新聞內容可信度」包含:可相信;中立;充分消息;正確性 與公正性等可信度面向。 2. 「網路影音新聞社會可信度」包含:維護民眾知的權利;推動改革;反. 政 治 大. 映意見與維護大眾利益等可信度面向。. 立.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也須分成兩構面:. ‧ 國. 學.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專業可信度」包含:可相信;中立;充分消息;. 「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參與可信度」包含:維護民眾知的權利;推動. y. Nat. 2.. ‧. 正確性;公正性與尊重隱私等可信度面向。. io. er. 改革;反映意見與維護大眾利益等可信度面向。. sit. 1.. al. n. v i n 本研究將延續這些可信度面向,測量「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電視 Ch engchi U. 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過去研究(Westley&Severin, 1964; Carter & Greenberg, 1965;Cobbey, 1980)發現,媒介使用時間與可信度之間存在 正相關的關係,即閱讀或收看媒介的時間越長,對媒介可信度評價越高。羅 文輝和陳世敏(1993)在台灣地區進行的研究,發現報紙使用是預測報紙可 信度的顯著變項,電視新聞使用則是預測電視新聞可信度的顯著變項。. 21.

(32) 「媒介使用程度」、「使用動機」何者能預測可信度?學者們都有各自說 法與研究成果。本研究將檢視大學生網際網路使用程度與「網路影音新聞可 信度」、「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是否具有相關,以及預測力又 是如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2. i n U. v.

(33) 第四節. 網路使用動機與可信度. 近來研究網路使用的學者大多援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作為理論基 礎(Jackson & Lilleker, 2007;王嵩音,2007) ,使用與滿足理論提出的「主 動閱聽人」基本假設,認為閱聽人會因需求或動機而使用媒介,且在使用媒 介過程中獲得滿足(Katz, Blumler, & Gurevitch, 1974)。學者認為,相較 於偏向單向傳播的傳統媒介,網路使用者在上網之前比較確定地知道上網的 目的為何?要到那一個網站?所要尋求資訊為何?(Tang & Lee, 2006)即. 政 治 大. 網路使用的「主動性」高過於傳統媒介。. 立. ‧ 國. 學. Kaye(2005)發現民眾使用部落格的動機主要有:資訊蒐集(information seeking) 、方便性(convenience) 、個人實現(personal fulfillment) 、政. ‧. 府監督(political surveillance)、社會監督(social surveillance),以. sit. y. Nat. 及互動交流(expression/affiliation)等。Jackson 與 Lilleker(2007). al. er. io. 在於政黨電子報訂閱的研究中,將動機分為「尋求資訊」 、 「逃避」 、 「娛樂」、. v. n. 「社會互動」以及「個人認同」 ,研究結果發現,訂閱者訂閱政黨電子報的主. Ch. engchi. i n U. 要動機,是為了獲得資訊、個人政黨認同以及社會互動,其中,訂閱者藉由 閱讀政黨發行的電子報獲得資訊,形塑自己對於政黨、政策的觀點,進一步 成為政黨的擁護者;而基於工作目的訂閱電子報的學者、記者,則是將獲得 的資料作為研究或是撰寫報導。另外,Diddi 與 LaRose(2006)針對大學生 的新聞閱讀研究發現,大學生依賴從網路獲取新聞資訊,受訪的大學生主要 透過入口網站瀏覽網路新聞,研究發現「監督」、「娛樂」、「逃避」等需求與 閱讀網路新聞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23.

(34) 至於國內有關網路使用動機的研究也不少。王嵩音(2007)針對中央研 究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四期之資料進行驗證,歸納過去有關 網路使用動機的文獻,將網路使用分為「工具性」 (尋求資訊、解決工作、課 業問題、社交互動及個人認同等) 、 「社交性」 、 (交朋友、表達個人意見等)、 「娛樂性」 (放鬆情緒、打發時間、逃避社會現實等)三個構面,發現網路使 用動機與網路使用行為呈現顯著相關,其中工具性動機愈強的人,愈常使用 網路,而社交動機則最能解釋網路的互動行為。陳憶寧、羅文輝、魏然、徐 小鴿、張國良(2014)比較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四個城市,大學生的. 政 治 大 「聯繫親友」 ;其次為「維護親情」 、 「娛樂與休閒」 ,以及「意見分享與討論」。 立 智慧型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新聞使用行為,發現使用手機最重要的動機皆是. 手機使用動機最低的,在四個地方皆為「新聞與與資訊」,整體而言,「新聞. ‧ 國. 學. 與資訊」動機是預測手機新聞使用頻率的最有力變項。. ‧ sit. y. Nat. 過去研究發現,媒介使用時間與可信度之間確實存在正相關,但學者們. al. er. io. 逐漸發現,以測量受訪者「媒介使用時間或頻率」來預測與可信度評價之間. v. n. 的關係時,通常自變項所能解釋應變項變異量的百分比並不高,學者分析主. Ch. engchi. i n U. 要原因,在於傳統媒介使用的測量工具,只能測得媒介使用者使用的時間長 短或次數,無法貼切反映使用者過程中觀看或收聽哪些內容,也無法得知使 用者的依賴程度為何(Moy, Scheufele, &Holbert, 1999)。學者建議探討可 信度時,應該把使用者動機納入評估項目之一(Metzger, Flanagin, Eyal, Lemus, & McCann, 2003),以往研究也確實顯示兩者之間有關聯性存在,例 如:資訊搜尋動機的使用者和娛樂型動機的使用者相較,前者對媒介可信度 的認知,明顯較後者高(Johnson & Kaye, 2002, 2004; Johnson, Kaye, Bichard, & Wong, 2008; Kim, 2006)。Yang(2007)針對台灣兩個都會區的 使用者調查,發現「社會互動」使用動機,正向地預測使用者對部落格新聞 24.

(35) 的可信度評價。. Stavrositu 與 Sundar(2008)針對美國兩所大學的大學生(n=1089)進 行研究,發現受訪者網路「資訊尋求」動機正向預測網路資訊的可信度評價, 但網路「娛樂尋求」與網路資訊可信度評價尋之間沒有顯著關聯性。本研究 將延伸「工具性」 、 「社交性」 、 「娛樂性」三個構面,探討網路使用動機對「網 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的相關、預測 力為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5. i n U. v.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研究方法,包含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抽樣方式、資料分析以 及問卷回收情形等三小節。本研究流程是經由研究背景和動機,形成研究目 的與問題,並據此問題進行文獻回顧,再依此擬訂研究架構與問題,進而發 展紙本問卷內容,以臺灣地區大學生之閱聽眾為樣本來源,經過資料統計分 析之後,得出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據此,本研究流程圖如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圖3.1 本研究流程圖. 26. v.

(37) 第一節 一、. 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 研究架構.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3.04)調查指出,全國曾經使用寬頻上網比例依 年齡別來看, 20 歲 - 24 歲的比例最高,為 100%。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 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2014)進行的 「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社群參與調 查報告」發現,青少兒學生上網主要動機不再是線上遊戲,青少兒上網動機 中,網路影音使用居於首位高達五、六成以上;其次,近六成的青少兒學生上. 政 治 大 學生媒體使用行為」發現,大學生將網路視為主要新聞來源的比例佔 73.4 立. 網才是為了玩線上遊戲。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5)進行的「行動世代 大. ‧ 國. 學. %,其次為電視 20.4%,落差極大,顯示網路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重 要媒體,類推台灣地區大學生普遍使用網際網路。大學生為「網路影音可信. ‧. 度」與「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素材」具相當代表性的研究對象,另外,根. sit. y. Nat. 據文獻整理網路使用程度;網路影音素材認知與網路使用動機,都是過去研. n. al. er. io. 究預測可信度的顯著變項,本研究架構圖如下:. Ch. engchi. 圖 3-1.1. i n U. 本研究架構圖. 27. v.

(38) 二、. 研究問題 根據文獻探討,網路影音來自於世界各地廣大的網友,確實讓新聞產製. 跨越現實侷限,重新塑造觀眾對社會真實的認知。但不少學者指出,公共價 值卻不高,僅增加了瑣碎無聊的他類新聞(other news) (林照真,2012;蕭 伊貽,2012;劉蕙苓,2012;胡元輝,2012)。. 可信度是新聞媒介最重要的資產,新聞媒介的「可信度」始終是學術界. 政 治 大 (Westley&Severin, 1964; Carter & Greenberg, 1965;Cobbey, 1980)發 立 與實務界共同關切的話題(羅文輝、陳世敏,1993)。過去研究. 現,媒介使用時間與可信度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即閱讀或收看媒介的時. ‧ 國. 學. 間越長,對媒介可信度評價越高。但學者們逐漸發現,測量受訪者「媒介使. ‧. 用時間或頻率」 ,來預測與可信度評價之間的關係時,通常自變項所能解釋應. y. Nat. 變項變異量的百分比並不高,(Moy, Scheufele, &Holbert, 1999)因此,學. Flanagin, Eyal, Lemus, & McCann, 2003)。.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者建議探討可信度時,應該把使用者動機納入評估項目之一(Metzger,. i n U. v. 整體而言,本研究欲探究台灣地區大學生「網路使用程度」 、 「使用動機」 、 「網路影音素材認知」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之新聞可信度的影響。本研 究屬新興研究,暫不提出假設,提出四項研究問題: (一). 大學生對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的「注意程度」 、 「暴露程度」 ,以及. 「電視採用網路影音素材認知」為何? (二).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與「網路影音新聞. 可信度」評價為何? (三). 大學生「網路使用程度」、「使用動機」、「網路影音新聞素材認知」. 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新聞整體可信度」關聯性與預測力為何? 28.

(39) (四). 大學生「網路使用程度」、「使用動機」、「網路影音新聞素材認知」. 對「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關聯性與預測力為何?. 三、. 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測量變項包括:(一)、人口變項;(二)、媒介使用;(三)、. 網路使用情形;(四)、網路使用動機;(五)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 影音素材認知;(六)、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七)、電視新聞採用網路 影音之新聞可信度,共計七個變項。. 立. (一) 自變項. 政 治 大. ‧ 國. 學. 1. 人口變項:. 包含受測者的性別、年齡、學歷、居住地及住宿等基本資料:. ‧. A. 性別:(1)男;(2)女。. y. Nat. sit. B. 教育程度:(1)國小;(2)國中;(3)高中/職;(4)大學/專科;. n. al. er. io. (5)碩博士。. i n U. v. C. 就讀學門:(1)教育;(2)藝術;(3)人文;(4)設計;. Ch. engchi. (5)社會及行為科學;(6)傳播;(7)商業及管理;(8)法律; (9)生命科學;(10)自然科學;(11)數學及統計; (12)電算機 ;(13)網路學類;(14)工程; (15)建築及都市規劃;(16)農業科學;(17)獸醫; (18)醫藥衛生;(19)社會服務;(20)民生;(21)運輸服務; (22)環境保護;(23)軍警國防安全;(24)其他 D.. 居住地:(1)北部;(2)中部;(3)南部;(4)東部與外島; (5)其他。. E. 住宿:(1)校內宿舍;(2)校外公寓/套房;(3)與家人住宿; 29.

(40) (4)其他。. 2. 大學生媒介使用: 本研究對網路影音新聞媒體使用的測量分為「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暴 露程度」與「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注意程度」兩部份。 「電視採用網路影音 新聞暴露」方面,將問及受訪者對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網路影音新聞收視情 形。以五點量表測量,分別為「都沒有」、「很少」、「一周1-2天」、「一周3-4 天」,以及「每天(幾乎每天)」。「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注意程度」部份,. 政 治 大. 選民回答是否對電視與報紙的選舉新聞「非常注意」、「有點注意」、「不太注 意」、「一點都不注意」。. 立. A. 詢問「您主要獲得新聞資訊的來源為(單選)?」分成:(1)報紙;(2)、. ‧ 國. 學. 電視;(3)廣播;(4)雜誌;(5)網路;(6)其他。 詢問「請問您平均每一個禮拜幾天在電視新聞有看到以網路影音所製作. ‧. B.. y. Nat. 的新聞?」採用Likert五點尺度量表詢問,分成:(1)每天(幾乎每天);. er. io. sit. (2)一週 3~4 天;(3)一週 1~2 天;(4)很少;(5)都沒有。 五個程序等級,評分等級分別給予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分。. al. n. v i n 詢問「您看看到電視新聞以網路影音所製作的新聞的注意呈度為何?」 Ch engchi U. C.. 採用Likert 五點尺度量表詢問,分成:(1)非常注意;(2)有點注意; (3)不太注意;(4)一點都不注意。四個程序等級,評分等級分別給 予 4 分、 3 分、 2 分、 1 分四個等第。 D.. 網路影音新聞素材上傳頻率,以「去年一年內,您大約多久上傳、製作 過過網路影音新聞素材?」為問題,從 9 個選項進行測量:(1)從來 沒有;(2)以前曾上傳,但去年一年都沒有;(3)一年一次;(4)半 年一次;(5)兩、三個月一次;(6)每月一、兩次;(7)每週一次; (8)每週兩、三次;(9)每天一次(或一次以上)。. 30.

(41) 3.. 大學生網路使用情形: 網路使用情形部份,引用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中. 央研究院,2001)所發展的網路使用情形量表: A. 使用時間上,以「去年一年內,您大約多久上網一次?」為問題,從9 個選項進行測量:(1)從來沒有;(2)以前曾上網,但去年一年都沒 有;(3)一年一次;(4)半年一次;(5)兩、三個月一次;(6)每 月一、兩次;(7)每週一次;(8)每週兩、三次;(9)每天一次(或 一次以上)。. 政 治 大 填寫。依據「上網頻率」乘以「一天平均上網分鐘」,算出整體上網分 立. B. 使用時間上,以「請問您平均一天上網多久?」為問題,讓施測者自行. 鐘數。. ‧ 國. 學 ‧. 4. 大學生網路使用動機:. y. Nat. 網路使用情形部份,引用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中. er. io. sit. 央研究院,2001)所發展的網路使用情形量表。網路動機的測量採用Likert 五 點計分量表。受訪者依其對各題項的同意程度以「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al. n. v i n 「普通」 、 「同意」 、 「非常同意」 C h勾選出與自己的想法最符合者,依序給予 engchi U. 1 到. 5 之分數。本研究設計的動機量表包括 9 個題項:想要找有用的資訊 、想 要瞭解國內外大事、想要學習新事物、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 、想要用網路和. 朋友聯絡感情、想要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想要獲得娛樂、想要打發時間、想 要逃避現實;分別屬於「社交性動機」、「工具性動機」和「娛樂性動機」等 三個構面。. 5.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素材認知: 網路影音素材認知,分成七小題,依據文獻探討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 的素材有七項分類:各式監視器畫面素材;行車記錄器畫面素材;手機拍攝 31.

(42) 直擊畫面素材;各式錄影器材拍攝之影音素材;網友剪輯後的網路影音素材; 影劇名人網路影音素材;廣告網路影音素材,採用Likert六點尺度量表詢問, 分成: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點不同意、有點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六 個程序等級,分別給予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六個等 第,分數越高即越認同該素材作為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之內容。. (二). 依變項:. 1. 大學生對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政 治 大 影響中,綜合Gaziano與McGrath(1986) ,以及Meyer(1988)對可信度的測 立 蘇. 蘅與王泰俐(2009)在研究電視新聞商業置入策略對新聞可信度的. ‧ 國. 學. 量面向,整理出十個可信度面向:值得信賴與否、偏頗與否、完整與否、正 確與否、公正與否、是否維護大眾知的權利、是否有助於推動社會改革、是. ‧. 否重視大眾意見、是否關心大眾利益、是否尊重一般民眾隱私。請受訪者依. sit. y. Nat. 照個人的感覺,針對台灣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作為報導題材表現分別加以. al. er. io. 評分。讓受測者使用 6 分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回答對電視新聞的新. v. n. 聞可信度。為檢驗媒介可信度題項效度與信度,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因素分. Ch. engchi. i n U. 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與Cronbach’s alpha兩種檢定方法。. 2. 大學生對整體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本研究採用王泰俐與蘇. 蘅(2009)研究電視新聞商業置入策略對新聞. 可信度的影響中,整理出的十個可信度面向:值得信賴與否、偏頗與否、完 整與否、正確與否、公正與否、是否維護大眾知的權利、是否有助於推動社 會改革、是否重視大眾意見、是否關心大眾利益、是否尊重一般民眾隱私。 根據文獻探討指出,出現網路新聞學(online journalism)、數位新聞學 (digital journalism)參與式新聞學(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等新. 32.

(43) 興名詞,本研究將沿用新聞可信度的題項,請受訪者依造個人感覺加以評分。 讓受測者使用 6 分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回答對電視新聞的可信度。 為檢驗媒介可信度題項效度與信度,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因素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與 Cronbach’s alpha 兩種檢定方法。. 本研究總共設計有 48 個題項,第一部份,媒介使用程度有四個題項; 第二部份,網路使用情形有兩個題項;第三部份,網路影音素材認知由七個 題項所構成;第四部份,網路使用動機由九個題項構成;第五部份為網路影. 政 治 大 構成,最後由六個受測者背景之題項所組成。問卷價構圖如表 3-1.2,詳細 立. 音可信度由十個題項構成;第六部份為電視採用網路影音可信度由十個題項. ‧ 國. 學. 問卷請參見附錄一。.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3. i n U. v.

(44) 表 3-1.2 問卷部份. 變數. 問卷設計架構 題項內容. 構面. 題號. 主要獲得新聞的來源為?. 主要新聞來. A1. 源. 媒介使用程度. 立. 視新聞?. 率. 平均每星期有幾天在電視. 電視收看網. 政 治 大 製作的新聞?. 路影音新聞. 看到電視新聞以網路影音. 收看網路影. 所製作的新聞的注意程度. 音新聞注意. 為何?. 程度. 新聞會看到以網路影音所. A3. 網路使用時 B1-B2. io. sit. y. 去年一年內,大約多久上. A4. ‧. ‧ 國. A2. 頻率. 學. 網路使用情形. Nat. 第二部份. 收看電視頻. 網?一天平均上網多久?. n. al. 間. er. 第一部份. 平均每星期有幾天收看電. 監視器畫面;行車記錄器畫 公民影音素 C1-C3. v i n C 面;手機拍攝直擊畫面,認 hengchi U. 材. 知程度各如何?. 網友剪輯後的網路影音;影 娛樂影音素 C4-C7 第三部份. 網路影音素材. 劇與名人網路影音資料;使. 認知. 用民眾利用相機與攝影機 等錄影器材所拍攝之影音 素材;商業廣告網路影音素 材,認知程度各如何?. 34. 材.

(45) 我使用網路想要找有用的. 求知動機. D1-D3. 社交動機. D4-D6. 娛樂動機. D7-D9. 資訊;想要瞭解國內外大 事;想要學習(或了解)新事 物。 我使用網路想要想要表達 第四部份. 網路使用動機. 自己的意見;想要用網路和 朋友聯絡感情;想要幫助別 人解決問題。. 治 政 我使用網路想要獲得娛 大. 立. 避現實。. 信賴與否;偏頗與否;完整. y. sit. io. n. al. er. 與否;正確與否;公正與. 網路影音可信 度. ‧. 我認為網路影音新聞值得. Nat 第五部份. 學. ‧ 國. 樂;想要打發時間;想要逃. 否;是否維護大眾知的權. v ni. C利 h;e是否有助於推動社會改 ngchi U. 內容可信度. E1-. 與. E10. 社會可信度. 革;是否重視大眾意見;是 否關心大眾利益;是否尊重 一般民眾隱私。. 第六部份. 我認為電視採用網路影音. F1-. 電視採用網路. 新聞值得信賴與否;偏頗與 專業可信度. F10. 影音可信度. 否;完整與否;正確與否;. 與. 公正與否;是否維護大眾知 參與可信度 的權利;是否有助於推動社. 35.

(46) 會改革;是否重視大眾意 見;是否關心大眾利益;是 否尊重一般民眾隱私。. 第七部份. 性別為何?. 性別. G1. 就讀大學為何?. 就讀學校. G2. 閱聽人基本資. 就讀學門為何?. 就讀學門. G3. 料. 就讀年級為何?. 年級. G4. 原居住地為何?. 原居住地. G5. 住宿情況. G6. 立. 抽樣方式與資料分析. ‧ 國. 學. 第二節. 治 政住宿情況為何? 大. 一般調查法研究,須達樣本數 1067 、 1068 ,以達到在 95%信心水準. ‧. 下,抽樣誤差在正負 3%。本研究目標受測對象為大專院校的大學生,將以. Nat. sit. y. 隨機方式挑選 13 所台灣地區的大學,選出一到兩堂通識課程進行施測,蒐. n. al. er. io. 集 700 到 800 份問卷進行調查。. Ch. engchi. i n U. v. 問卷收集之後將使用 SPSS 22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作為資料分析工具,根據本研究之目的進行研究假設的檢測,所使 用的統計方法包含下列幾種:. 一、. 敘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表、次數分配、折線圖、圓餅圖、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問. 卷樣本基本資料的分配情形(李宜安,2010)。. 36.

(47) 二、.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一種互依分析技術,主要目的在於以較少的維度來表示原先. 的資料結構,而又能保存原有資料結構所提供的大部分資訊(黃俊英,1997) 。 本研究以因素分析來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並採用主成分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來選取因素,保留特徵值大於 1 的主成 分;同時為了能更清楚解釋因素間的結構,再將各因素進行最大變異轉軸 (Varimax Rotation)旋轉,最後保留因素負荷量達 0.5 以上之題項。因素 負荷量必須同時考量到因素分析時的樣本大小,若樣本數較少,則因素負荷. 政 治 大 以較低,樣本大小與因素負荷量選取標準。如表3-2.1所示(陳順宇,2005): 立. 250 350. 0.750. sit. y. al. 0.450. Ch. e n g 0.400 chi 0.350 0.300. 37. er. 0.550. n. 200. io. 150. 因素負荷量選取標準值. ‧. 100. 樣本數與因素負荷量之關係. Nat. 50. 表3-2.1. 學. 樣本大小. ‧ 國. 量的選取標準要較高;相對的,如樣本數較大,則因素負荷量的選取標準可. i n U. v.

(48) 三、. 信度分析 問卷量表的一致性(Consistency)或穩定性(Stability) ,我們稱為問. 卷的信度(Reliability),也就是問卷個別題目的可信度,問卷信度高,表 示在不同的時間,對相同的人使用相同的量表,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反之, 若問卷信度低,表示在不同的時間,對相同的人使用相同的量表時,會得到 不同的結果。本研究採用目前最常用的 Cronbach(1951)所提出的 α 信賴 係數,當 Cronbach’s α 值越高,表示問卷題項間的相關性越大,也就是. 政 治 大. 內部一致性越高(李宜安,2010)。Cronbach’s α 值與可信程度關係,見 表 3-2.2:. 表 3-2.2. 學. ‧ 國. 立. Cronbach’s α 值說明. 0.7<α≦0.9 α>0.9. sit. y. al. 稍微可信. n. 0.5<α≦0.7. io. 0.4<α≦0.5. 勉強可信. Ch. e n g 可信 chi. i n U. 很可信 十分可信. 38. er. 0.3<α≦0.4. 不可信. Nat. α≦0.3. 信度. ‧. α值. v.

(49) 四、. 皮爾森相關分析 當討論兩個變數相關的方向與關係的程度時,我們會使用相關分析,當. 自變數與依變數都是區間尺度(Interval Scale)時,可採用皮爾森相關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但相關係數只能顯示變數間的相 關程度高低,無法檢定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所得到的相關係數(r 值) 只能說明兩個變數的關係是正相關、負相關或無關。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判 定方法如下:. 政 治 大 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在 -1.00 到 +1.00 之間 立 r 接近 1 時:表示兩個變數之間有很強的正向相關。. ‧ 國. 學. r 接近-1 時:表示兩個變數之間有很強的負向相關。. ‧. r 接近 0 時:表示兩個變數之間的線性相關薄弱。. y. Nat. r = 0.00 ~ 0.25 :兩個變數間沒有或僅有輕微相關。. er. io. sit. r = 0.25 ~ 0.50 :兩個變數間有輕度相關。 r = 0.50 ~ 0.75 :兩個變數間有中度相關。. n. al. i n r > 0.75 :兩個變數間有高度相關。 Ch engchi U 五、. v. 多元迴歸分析 該分析主要在於找出變數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兩個變數之間的因果與. 先後關係,在於檢視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評估自變項對依變 項之效用。. 39.

(50) 第三節 一、. 問卷回收情形 問卷前測與信度分析. 進行問卷前測的目的,在於衡量各題項能確切反映出各構面的意義,降 低衡量上的誤差,以及避免語意不清對施測品質有所影響。本研究之問卷設 計完成後,於 2014 年 11 月 20 日問卷前測,透過政大通識課程於事先告 知課堂老師後,進行問卷前測,共取得 38 份有效問卷(男 15 筆,女 23 筆),進行信度分析,結果如下表3-3.1所示:. 政 治 大 前測問卷信度分析表 衡量題數. 網路影音素材認知. 6. 使用動機. 9 8. n. al. Ch. engchi. y. sit. 9. 0.72. er. io. 電視採用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Cronbach’s α 值. ‧. 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 學. 研究變項. Nat. ‧ 國. 立表3-3.1. i n U. 0.66 0.65 0.79. v. 本研究前測問卷的α值皆在 0.6 以上,屬於可接受範圍,證明問項具有 相當高的信度,調查結果有一致性和穩定性,因此本研究將接續發放正式問 卷。. 40.

(51) 二、.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 (一). 樣本回收結果. 本研究在於針對我國臺灣地區之大學生為施測對象,以紙本問卷方式, 採隨機抽樣國內十三所大專院校,挑選一到兩堂通識課程進行施測,確認後 再以電子信箱於發送問卷兩星期以前,向該堂授課老師尋求同意,同意後再 到該堂課程進行施測,並於課堂上清楚告知研究動機與定義。問卷回收判定 無效問卷情形有:每一題都填選相同選項者;問卷漏答一題以上者。. 政 治 大 正式問卷發放為 立 2014 年 12 月 10 號到 2015 年 1 月 10 號,共計. ‧ 國. 學. 32 天,回收 740 份問卷,扣除 9 份無效樣本,有效樣本共達 731 份,有 效問卷回收率達 99%,問卷結果如表3-3.2所示:. sit. 本研究樣本回收結果. 百分比. n. er. 樣本數. al. 731. Ch. 無效樣本. 9. 總計. 740. y. ‧. io. 有效樣本. Nat. 項目. 表3-3.2. v. 98.784%. engchi. i n U. 1.216% 100%.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dolescents who conducted doxing had greater odds of disclosing oth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students who had conducted doxing had also experienc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Adolescents who conducted doxing had greater odds of disclosing oth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students who had conducted doxing had also experienc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using pre-trained word embeddings i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deal with out-of- vocabulary (OOV) words, i.e.. words that have not been seen

For a deep NNet for written character recognition from raw pixels, which type of features are more likely extracted after the first hidden layer.

this: a Sub-type reference variable pointing to the object itself super: a Base-type reference variable pointing to the object itself. same reference value, different type

As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information ethics, students who get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on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also perform differently on

Secondly, GT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includes more or less the following 19 methods: trial and error, tabling, looking for all possibilities, a combination of

(2)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is less than its fitted valu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scored between 50 and 54,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him/her to take the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