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 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v. 指導教授:蔡增家 博士. 研究生:謝冠群.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

(2) 摘要. 由美國 911 事件作為分水嶺,重新界定了日本對於現代情報戰爭 的認知,當今 21 世紀的國際社會儼然成為情報戰場,換言之,情報 研究科學早已隨社會需要,發展成跨越學科範疇之複合性知識。日本 二戰後在國際上先以強大的情報力穩扎經濟領域,然其后陷入失落的 二十年,國際影響力亦隨之萎靡,致使日本政府遂行原有情報組織體 制之調整,及相關情報政策實務之運行,皆成為安倍政權引領日本必 經的荊棘之道。. ‧. ‧ 國. 學. 本文研究重點界分四面向:其一、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發展 與轉變,記錄其所歷經重大事態時之因應模式,介紹其安保政策結構 化之過程;其二、從內外環境分析日本成立國家安全會議之意涵,先 交代「南北韓仇日遺緒」 、 「中國崛起論」等當今亞太局勢,分析日本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何以在歷史遺題中為安保政策解套;其三、解構日 政 治 大 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度,分析日本政治結構與社會,研究日本國家 立 安全保障會議在創立後,其行政職權上如何調整日本情報組織之運作; 其四、以特定秘密保護法分析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角色,闡述安 倍政權必然以情報需求達到社會控制之強化,進而實踐其安保戰略。 er. io. sit. y. Nat. n. al v 日本情報組織隨國際環境變化而沿革,歷經 1990 至 2000 年的轉 ni Ch engchi U 型期後,其於 2000 年迄今已表現出擴張之型態。在安倍內閣的戰略 藍圖中是要以首相官邸為核心,使其成為統籌國家安全保障政策之司 令塔,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與國家安全保障局之設立,即是其鞏 固中央集權,並使首相意志能主導日本復興的戰略。. 關鍵字: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自由與繁榮之弧、美日同盟、反情 報. i.

(3) Abstract. ‧. ‧ 國. 學.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marked a watershed moment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dispose of intelligence, in other words, the research of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an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 has consolidated its economic power by sound espionage system. But Japan has later on lost its international impact after gone through 20-Year-Recession. This made an intractable way for Shinzo Abe to readjust and innovate the espionage system. The thesis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First, focus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Japa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structuralization of Security Policy. Second,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ound of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Third, destructuring the NSC , try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in Japan. Forth, analyzing the role of NS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ret Protection Law, which for Abe is a way to further control the society and carry out the security strategy. 政 治 大 The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 in立Japan proceeds as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anged. Till now it has strengthened its power and influence after going through a period of transforming from 1990 to 2000. Among Abe’s strategic viewpoints, making Prime Minister’s Office as a core to unify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found of NSC and National Securitya lAgency(NSA)i vis also a way for Abe to centralize n Ch e n g ccan h i Ueventually lead to the revival of the authority and to carry out his will, which Japan. n. er. io. sit. y. Nat. Keywords: Japan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 Arc of Freedom and Prosperity, U.S.-Japanese Alliance, Counter-Espionage. ii.

(4)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4 第二節 文獻檢閱 ................................................... 6 一、解析日本國勢現況 ............................................ 6 二、國家定位與亞太布局 .......................................... 8 三、危機、風管與決策 ............................................ 8 四、國際戰場與情報手段 .......................................... 9. 政 治 大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 13 立 ‧. ‧ 國. 學. 一、研究途徑 ................................................... 13 二、研究方法 ................................................... 13 sit. y. Nat. al. er. io.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15 n. v ni i U e h n c g 一、研究文獻之限制 ............................................. 15 Ch. 二、理論分析之限制 ............................................. 15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16. 第貳章 第一節. 199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發展與轉變 .................... 18 199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政策與機制之發展 .................. 18. 一、日本國家正常化下國家安全政策的改變 ......................... 18 第二節. 200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政策與機制的轉變 .................. 25. 一、外環境的轉變 ............................................... 25 (一)、中國大陸大陸軍事力崛起 ................................. 25 (二)、北韓的威脅 ............................................. 26 (三)、美日同盟轉型 ........................................... 28 iii.

(5) 二、內環境的轉變 ............................................... 29 (一)、右翼勢力崛起 ........................................... 29 (二)、國家正常化呼聲 ......................................... 30 三、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政策的轉變 ................................. 32 四、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機制的轉變 ................................. 33 第三節. 安倍第一次政權時期對日本國家安全機制之看法 ............... 35. 一、安倍晉三構想的國家安全保障................................. 35. 第參章. 從內外環境分析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意涵 .............. 39. 第一節 安倍二次政權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提議的源起 ................ 39 第二節. 內環境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成立 ....................... 43. 一、配合正常國家路線 ........................................... 43 政 治 大 立 二、安倍式的民族主義 ........................................... 46. ‧ 國. 學. 三、日美防衛指針修正 ........................................... 49. ‧. 外環境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影響 ....................... 52 er. io. sit. y. Nat. 第三節. n. al 一、中國大陸軍事崛起 ........................................... 52 iv Ch. n engchi U. 二、中日海域情勢緊張 ........................................... 54 三、美日同盟配合 ............................................... 55 四、北韓核威脅 ................................................. 57. 第肆章. 以特定秘密保護法解析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度 .............. 61. 第一節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組織架構 ............................ 61 一、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立的源起 ............................. 61 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組織架構 ............................. 64 三、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與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 ............... 69 第二節.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的結構 ................................. 71. 一、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與國家安全保障局的階層關係 ................. 71 iv.

(6) 二、國家安全保障局的組織架構 ................................... 75 三、國家安全保障局與其他情報機關互動關係 ....................... 77 第三節. 特定秘密保護法的通過 ..................................... 80. 一、特定秘密保護法的提出 ....................................... 80 二、特定秘密保護法在國會的辯論與通過 ........................... 85 三、日本國內輿論與國際反應 ..................................... 87 (一)、國內輿論 ............................................... 87 (二)、國際反應 ............................................... 89. 第伍章. 以集體自衛權分析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功能與運作 .......... 92. 第一節 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 ........................................ 92 一、戰後日本集體自衛權的形成與發展 ............................. 92 政 治 大 立 ................................... 95 二、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政策過程. ‧ 國. 學. 三、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國際效應 ................................... 99. ‧.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美日韓情報合作協議 ....................................... 101 n. al 一、美日韓情報合作的提出 ...................................... 101 iv Ch. n engchi U. 二、美日韓情報合作協議內容 .................................... 103 三、美日韓情報合作的國際效應 .................................. 105 第三節 解禁集體自衛權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 108 一、解禁集體自衛權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功能 ................ 108 二、解禁集體自衛權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運作 ................ 109 三、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情報角色的轉變 ........................ 112. 第陸章. 結論 ..................................................... 114. 第一節 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意涵 ........................... 114 第二節 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對日本安全保障之影響 ................... 117 參考文獻.......................................................... 122 v.

(7) 表目錄 表 1-1 文獻檢閱彙整列表 ............................................ 11 表 2-1 日美間互相合作及安全保障條約 ................................ 22 表 4-1 日美安全保障問題的結構分析暨彙整表 .......................... 62 表 4-2 日美國家安全保障助理之比較 .................................. 70 表 4-3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之運作面 .................................. 72 表 4-4 日本原主要情報機關之簡介 .................................... 78 表 4-5 特定秘密保護法的懲戒強化 .................................... 81 表 4-6 特定秘密保護法之概要 ........................................ 83 表 5-1 基礎的防衛力整備構想之背景與出發點 .......................... 9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i. iv.

(8) 圖目錄 圖 1-1 本文研究框架示意圖 .......................................... 17 圖 4-1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組織圖 .................................. 66 圖 4-2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層級結構圖 .............................. 68 圖 4-3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的體制解析圖 .............................. 76 圖 4-4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與其他情報機關互動圖 ...................... 79 圖 4-5 特定秘密保護法下的審查循環圖 ................................ 86 圖 5-1「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成員國示意圖 ............................. 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ii. iv.

(9)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為緒論,主要分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檢閱、研究方法以及研究 途徑、研究限制,另有研究架構等共計五個部分。.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2013 年 11 月底由日本國會正式通過國家安全會議設置法,係仿製美國國家 政 治 大 安全會議架構之機構。弗論當時中日正陷於尖閣諸島(釣魚台)歸屬問題引發的爭 立. ‧ 國. 學. 議,使兩國緊張氣氛達到高峰之時期。然日本國會之所以在 2013 年結束前於通. ‧ er. io. sit. y. Nat. 過日本國家安全會議設置法後,緊接通過了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組織法,使上述 n. al v 兩項組織 2014 年能及於內閣府下成立上路,同時指派內閣安倍晉三之親信-谷 ni C hengchi U. 內正太郎出任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足見安倍鼓吹之國家正常化政策,又邁前一 步。. 日本政府其實即於 2013 年的 10 月中旬即顯露出意圖,當局與執政黨召開秋 季臨時國會,此乃考慮到同年底要開展 2014 年度預算編制工作。這個國會的存 在目的除了要力促安倍經濟學中,關於經濟成長戰略內容中相關產業競爭力強化 性質法案外,更重要的目標係延議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暨相關相關法案以謀劃 日本復興戰略。日本從二戰結束後,竟尚無設置可做統籌外交、防衛等國家戰略 之用的部門。此次甫創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是安倍首相第一次執政(2006 年 9 月至 2007 年 9 月)時期之計劃,但遲未. 1.

(10) 能於下台前實現。而後安倍於 2012 年底二度擔綱首相,在其當政後不久的 2013 年發生了阿爾及利亞的人質事件,在營救日本人質過程中為收集有關情報耽誤了 很多時間,暴露出政府內部缺乏有效的體制,可以靈活機動地決定並實施對策這 1. 樣一種缺陷。 有鑑於此,安倍內閣旋即在同年度 2 月成立了「創設國家安全保 障會議有識之士委員會」,具體推進日本 NSC 的組建工作。. 在安倍的戰略藍圖裡,將規劃一個以首相官邸為中心,首創日本設置國家安 全保障會議以及國家安全保障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等組織加以 配合,成為主宰國家安全保障政策之司令塔。返觀日本 NSC 成立乃出於設定官邸 為決策中心之意涵。其核心成員是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與防衛大臣 所組成的「4 大臣會議」。另外在涉及國民生命和財產等緊急情況發生時,亦可 政 治 大 召開「緊急狀態大臣會議」,決定基本對策和方針。至於自衛隊的派遣調度因有 立. ‧ 國. 學. 文官統制運作之考量,則召開四大臣以及外加總務大臣、國土交通大臣等人參加. ‧. n. sit er. io. al. y. Nat. 的「9 大臣會議」,好謀定出具體對策。 Ch. n engchi U. iv. 相繼決策階段後便進入執行層面的討論。安倍政府為求提高官邸主導、進行 的情報資訊分析、收集管理能力而設置的國家安全保障局,其約為 60 餘人之編 制,組織成員暫從內閣情報調查室、外務省、防衛省、警察廳、公安調查廳等情 報團隊借將成軍。日本 NSA 下分設總括、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中國與北 韓、其它地區這六個工作小組。首任局長係由具外務省事務次官資歷、時任內閣 官房參事的谷內正太郎先生就任。另外,安倍點名首相助理礒崎陽輔,出任新設 置的負責國家安全保障的首相助理一職。. 1. BBC 中文網, 《日本成阿國綁架事件的重大受害國》 ,2013 年 1 月 24 日。 〈http://www. bbc.co. uk/zhongwen/trad/world/2013/01/130124_algeria_hostage_japan.shtml 〉 ,(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2.

(11) 經營國家戰略莫忘外交,故安倍晉三於 2012 年底重返首相之位,在他得到 第二次執政的機會的時期適逢國力正在衰退,在振興日本任務的首要前提下,又 要能在確保日本的和平和安全方面充實國力,故此時期的施政作為對於日本未來 的定位,勢必是富有觀察價值的重大轉折點。承前段所述在外交行動上的特色, 即表現在安倍政權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中,先後由首相、副首相和外長已分 別訪問了 10 個東協成員國中的 7 個國家(越南、泰國、印尼、緬甸、菲律賓、 新加坡、汶萊)和澳大利亞,用行動展示日本像重視日美同盟一樣重視與東南亞 國協和澳大利亞的合作關係,足以象徵當今日本所重視的外交方向。而穿插在行 程中的重要發言不外乎是區域爭端解決、經濟合作開發,意向東南亞區域示好, 即在確認與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 關係是當今日本外交「最重要的支柱」,闡述出重視與該區域組織合作的「日本 政 治 大 2 外交的新五原則」。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在防衛政策的考量上,發展軍武之需則多出於提防隔海之遙的中國。其近年 n. al v 來經濟實力的迅速膨脹,其崛起姿態相對壓縮了日本在亞洲的生存空間,日本對 ni C hengchi U. 此產生不安。若從細部分析,中國巨量的生產力使經濟增長後,即能收東(南) 亞區域獨霸之效,繼而掌握亞洲。同時繁榮的經濟相對能使軍事素質加速提升的 空間,料中國日後在東中國海與南中國海問題上與鄰邊國家的區域爭端在處理思 維上,可能出現單方強勢以武力排除或經濟制裁作為解決爭議的手段,意料此舉 必令他國為之擔憂與非議。另外加上近年幾任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亦 挑起中日間未解的歷史爭執,突顯了此地區在歷史認識和記憶上仍因存在著隔閡 2. 安倍政府對於東南亞外交的新五原則如下:「第一,必須在兩大洋連接起來的這一地區,鞏固 和普及「自由民主、基本人權」等普世價值觀。第二,由法律而非力量支配的自由、開放的海洋 是公共財產,日本願與東協國家全力維護海洋權益和航行自由。歡迎美國重視亞洲的政策。第三, 積極推進日本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投資,推動日本經濟復甦,並與東協各國共同繁榮。 日本為提升亞洲地區的聯接交通,長期以來在湄公河南部經濟走廊等的建設上付出了努力與貢獻, 現在,我們正迎來收穫的季節。第四,我將努力促使日本與東協各國之間在文化交流中結出更多 碩果。第五,促進日本與東協各國年輕人的交流。白石隆,走進日本,《安倍首相出訪東南亞所 體現的日本外交新五原則》,2013 年 1 月 31 日。 〈http://www.nippon.com/hk/editor/f00016/〉,(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3.

(12) 與仇視而互為抵制的情況。. 日本對於戰略方針的的預先規劃,其設定與調整即隨日美同盟的發展配合走 向,而日本現正面臨聯盟結構自冷戰結束後已逾六十餘載的轉型問題。回顧日本 與美國出於原先的戰爭考量關係所建立的同盟至今受國際經濟掛帥的趨勢的影 響而產生變化。亞洲-太平洋區域屬新興地盤,各國莫不希望盡早與該區域分子 建交合作,進行國家戰略布局。日美同盟力量的靈活運用與否非但是美國的介入 手段,更是日本得否振興的關鍵。縱然考量日本對聯合國的貢獻除較大數額的金 援支出外,無論從政府開發援助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中的比率,或從參加國際維和行動的人數觀察,日本在參與國際合作的程度中相 當有限,但美國依然倚重日本盟友的角色。然因基於美國憂心中國的經濟與軍事 政 治 大 崛起,將嚴重影響美國在國際上絕對性之地位,眼下日本與中國的歷史遺緒與地 立. ‧ 國. 學. 緣糾葛之立場,便利用中日在太平洋區域的利益衝突點,進行針對中國戰略平衡. ‧ er. io. sit. y. Nat. 的對抗性結盟。日本久以和平憲法治國,又與美國結盟防衛,在國際上似無臨戰 n. al v 之可能。此際該是日本政府本應傾注國力發展經濟,而安倍卻選擇推動建立極富 ni C hengchi U. 戰略意味的國家安全會議,使日本政府拮据的國家預算上加重負荷,當然其中尚 還包括國防安全的經營籌措與需要金援投入的外交政策,安倍的動機是謂耐人尋 味且值得吾人觀察。. 二、研究目的. 日本 NSC 成立之後,安倍政府亦擬於當年內首創「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 的《日本防衛計劃大綱》 (防衛大綱) 。而本文研究目的,將分別從四點論述進行 觀察與驗證: 4.

(13) 1、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發展與轉變。 2、從內外環境分析日本成立國家安全會議之意涵。 3、解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度。 4、以特定秘密保護法分析日本國家安全會議之角色。 希冀透過以上日本安倍政府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日本版 NSC) ,以及通過 相關法案如《特定秘密保護法》等配套政策,進行日本官方決策分析,並藉以釐 清下列幾項問題:. (一). 安倍內閣二次上台後,著眼改革首相官邸有關省廳的縱向行政 管理方式,為此以 4 大臣會議為核心,並規範有關省廳有義務為 NSC 提供 政 治 大 資訊情報,另外日本國會復以審議,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肯定利 立. ‧ 國. 學. 於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與國外交換情報以及對該類情報進行統一管理。是. ‧. n. al. er. io. sit. y. Nat. 故,為何安倍選擇此時機成立日本 NSC 與 NSA?背後有何政治意涵?. (二). Ch. n engchi U. iv. 其次,在美日同盟的合作框架下,日本貫以消極態度維持軍備,直至波灣 爭日本方才加入聯合國維和行動(Peacekeeping Operations,PKO) ,然近 年中國經濟崛起,所挹注之國防經費隨即成長四倍之多,北韓也相繼發展 飛彈及核武器進入臨戰狀態。觀今安倍首相以成立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戰 略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NSS)的理念,主張基於國際協調的積 極和平主義來因應亞洲局勢,但美國不預介入而繼續抑制日本軍備的前提 已陷動搖,繼此,日本成立 NSC 後,對日本今後防衛政策有何影響?. (三). 第三,日本憲法明定放棄武裝,誠如其第 9 條第 2 項明定「不保持陸海空 軍及其他戰爭力量」 ,成為非軍事化國家。然政府於 1954 年提出「作為主. 5.

(14) 權國家應該擁有最小限度軍事力量」之解釋未被最高法院否定,視為國家 得以發展軍武的肯定立場。武器研發與外銷對國家利益可謂一箭雙鵰,除 自我防衛能力升級外,可收經費分攤暨汲取外匯之利,但對於現今的日本, 務在確保集體自衛權之存在之前,必先完成回復正常國家之目標。是以 NSC、NSA 成立後,又如何影響安倍國家正常化決策過程。. (四). 日本對於二戰歷史認知廻異於他當事國,尤其是中韓兩國方面,為了能在 亞洲立足求勝,為安倍政府背書之學者北岡伸一對外主張當時日本軍事膨 脹之因素不復存在。然而,反觀現今日本當局在安倍執政下之作為,一方 面表彰和平精神但卻又同時推動日本 NSC 之機制,成立如此富戰略性質的 機構政策,始引起他國的遐想,而看在身為日本二戰宿敵的中國眼中,係 政 治 大 3 更清晰地解讀出日本目前對於外界所質疑的回覆 ,判斷其誠信度仍有待 立. ‧ 國. 學. 商榷。總言之,安倍政府在外務與防衛事務上之佈署不減反增,有鑑於此,. ‧. n. al. er. io. sit. y. Nat. 日本 NSC、NSA 的相繼成立又如何牽動日後中日關係走向? Ch. n engchi U. iv. 第二節 文獻檢閱. 一、解析日本國勢現況. 日本尋求復興首當令外界聯想軍國主義的復辟,環視亞太軍武現況,各角勢 力正鋒芒相對著。日本鄰近的南韓、北韓、中國與我台灣皆是昔日二戰東亞版圖. 3. 日本軍事膨脹之因素不復存在的原因如下:(1)安全與繁榮為出發點;(2)莫敢樹敵中國,以軍 事相抗之;(3)市場及資源仰賴海外;(4)官邸有效掌控自衛隊;(5)特定秘密保護法無違言論自 由。北岡伸一,走進日本, 《轉向「積極和平主義」的日本安全保障政策》,2014 年 4 月 22 日。 〈http://www.nippon.com/hk/currents/d00108/ 〉 ,(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6.

(15) 的主角,歐美盟軍所認知的遠東亦為其代名詞,與其身處同地區日本,因當時的 侵略而致鄰國排擠,僅能以戰敗者之姿與隔海之遙的美國媾和。日本至今未能完 成融入亞洲的課題,卻面臨中國對其經濟命脈的威脅。如日本讀賣新聞安保研究 4. 會編撰,《日本は安全か:極東有事を検証する= Can Japan survive? 》 (日 本安全嗎:以遠東有事做驗證)書中所示,日本該運用如何的胸懷去應對崛起的 霸權。而將日美安保體系與自衛隊力量的解套,視為抵擋軍事以及非傳統國家安 全議題等危機衝擊的盾牌,是值得檢證的問題點。誠如江畑謙介(Kensuke,Ebata) 5. 著作的《日本の防衛戰略:自衛隊の新たな任務と装備》 (日本防衛戰略:自衛 隊的新任務和裝備),見內容所揭露軍事力量之運用考驗著日本領導的智慧,中 國加速的軍事擴大不是遠東唯一的變化,另有俄羅斯軍事的重建,北韓的彈道導 彈與核發展,現世恐怖主義的蔓延等,已非參考戰爭手段所能消彌,昔日與美國 政 治 大 締結盟友也絕非萬能的解藥。進言之,日本需要的自我應對的力量,此次安倍上 立. ‧ 國. 學. 台特針對有事狀況,也做了課前準備,拜讀西川吉光(Yoshimitsu,Nishikawa). ‧. 6. er. io. sit. y. Nat. 的著作《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 (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後,發現日本的安全保 n. al v 障政策長期紊亂,當然也就證明安倍觸及集體自衛權使用的和信息大國建立的想 ni C hengchi U. 法。總之,危機管理可使今後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呈現完整身姿,可做強化國防 體質之用。. 4. 読売新聞安保研究会,《日本は安全か:極東有事を検証する=Can Japan survive? 》(日本安 全嗎:以遠東有事做驗證),東京:広済堂,1997 年。 5 江畑謙介, 《日本の防衛戦略:自衛隊の新たな任務と装備》(日本的防衛戦略:自衛隊的新任務 和裝備),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2007 年。 6 西川吉光,《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東京:晃洋書房,2008 年。 7.

(16) 二、國家定位與亞太布局. 戰略思考的本質建立在外交,而外交手段則根植在情報之上。國際關係中對 於形勢的塑造係以實現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當長期抱持脫亞入歐的日本面對國際 威脅如昔日伊拉克與今日北韓問題,必須在身分定位在調整得宜,以配合美國態 度達到亞洲環境的權力平衡。日本在 21 世紀所應追尋的戰略經營,正朝岡崎久 7. 彥(Hisahiko,Okazaki)所提倡的《日本外交の情報戰略》(日本外交的情報戰略) 之建議,為了使日本國力常駐,在國際關係中,對於信息戰略的整備絕對不可缺 少。舉一具體策略如日本仿效美國,建議國家情報官(National Intelligence Officer, NIO)的設置。美國前於第二次大戰的學習,至此投入信息的組織革命,. ‧ 國. 學. 追求信息大國。另一方面,鑒於前日本外交的失敗,即對日英同盟的廢棄,遂行 政 治 大 立 珍珠灣攻擊。此為罔顧信息分析力,導致國家破亡結果的最佳案例。而戰後日本. n. er. io. al. sit. Nat. 者歷史的教訓,重視外交活路,避免重蹈覆轍。. y. ‧. 因經濟重建,故與防衛部門般,長期缺乏信息建立的空閒,可說是筆者提醒執政. Ch. n engchi U. iv. 三、危機、風管與決策. 當然,除了上開情報信息豐沛化的追求外,美國於制度上亦是日本所欲效法 的改革之道。參考川口博也(Hiroya,Kawaguchi)在其著作《技術移転と国家安全: 8. 技術進步もう一つの側面》 (技術移轉和國家安全:技術進步的側面)一書中, 即有認同基於共同的利益,美國考慮予其盟友日本,在防止擴散的限制下找出能 該領域內分享轉移與維持的空間。討論至此,日本的社會是否與安倍政府的夢想 7. 岡崎久彥,《日本外交の情報戦略》(日本外交的情報戰略),東京:PHP 研究所,2003 年。 川口博也,《術移転と国家安全:技術進步もう一つの側面》(技術移轉和國家安全:技術進步 的側面),東京:勁草書房,2007 年。 8 8.

(17) 在同一條跑道,可藉由村井友秀(Tomohide,Murai)與真山全(Akira,Mayama)兩位 作者編著的《リスク社会の危機管理 (安全保障学のフロンティア 21 世紀の国 9. 際関係と公共政策) 》 (風險社會的危機管理-安全保障學的國境,21 世紀的國 際關係和公共政策)此書中進行了解,出於安全保障相關政策能否受國民支持響 應,日本對於現代國際環境以及現代社會的理解應多予考量,換言之,公共政策 的評價必然列為社會風險管理的範疇。國際間對於安全保障概念的共識,都先以 考察當代背景為出發點。日本在告別冷戰時期的威脅來源後,更應多方面地分析 國安危機並且能將安全保障帶進社會體制好適度調整、應對新時代變貌帶來的挑 戰。. 立. 四、國際戰場與情報手段.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l 參考國際強權美國開啟國土安全保障法之背景,即為向國際社會對情報戰場 iv Ch. n engchi U. 賦予新的內涵,在此嶄新的紀元下,屆使日本對於自身國家安全在內政法制上之 管理端必須有所調整。一國安全泛由軍事、經濟力及技術能力等支柱所構築,今 日本透由軍事同盟在亞洲之佈局,除汲取擁核空間帶來之益處時,也勢必要解開 非武裝化的枷鎖,藉使軍事基礎穩固。故在面臨國際社會通信技術與訊息流通高 度發展之潮流下,先天自我保障機制有所缺陷的日本,該如何統籌行政團隊為國 家的和平與繁榮維持進行努力,進行國家安全的保障手段。論述日本歷來改革演 進,可從土屋大洋(Motohiro,Tsuchiya)的《情報による安全保障 : ネットワー ク時代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コミュニティ =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9. 村井友秀、真山全, 《リスク社会の危機管理 (安全保障学のフロンティア 21 世紀の国際関 係と公共政策) 》(風險社會的危機管理-安全保障學的國境,21 世紀的國際關係和公共政策), 東京:明石書店,2007 年。 9.

(18) 10. security》 (基於情報的安全保障:網絡時代的知識與團體)文中所揭,掌握情 報交流與危機下的社會控制是當務之急。 至於在管理技巧上,由學者山本尚利(Hisatoshi,Yamamoto)著作之《情報と 11. 技術を管理され続ける日本》 (情報與技術待於管理的日本),內容蓋為作者在 擔任美國 S.R.I 機構(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技術管理顧問一職之經 驗,情報與技術引導的時代已經到來,而動輒影響戰爭與政變的因素也往往隱藏 在檯面之下,而日本更應該向美國看齊,建立卓越的諜報力,而使自身霸權得以 維持,除此更能透過分析對應出美國對日戰略的防衛及準備。最後,是日本學者 建議應積極掌握情報方能與世界接軌,如同松田康博(Yasuhiro,Matsuda)編著透 12. 過《NSC 国家安全保障会議:危機管理.安保政策統合メカニズムの比較硏究》. ‧. ‧ 國. 學.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危機管理及安保政策合併機制的比較研究)進行闡釋,一旦 政 治 大 立 具備信息共享平台、配合危機管理與政策企劃之調整,可望迅速進行一元執行且 富綜合性作為的的對應程序。簡言之,日本官方應以美國為首,在俄羅斯,中國, sit. y. Nat. al. er. io. 英國,韓國,台灣,新加坡多方間相互驗證,與各自的政策制度的關聯、特徵比 n. iv Un i e h n c g 較,即可彙整出符合日本安全保障需求之機構的應有作為和方向性。. 10. Ch. 土屋大洋,《情報による安全保障:ネットワーク時代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コミュニティ=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基於情報的安全保障:網絡時代的知識與團體),東京: 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 年。 11 山本尚利,《情報と技術を管理され続ける日本》(情報與技術待於管理的日本),東京:ビジ ネス社,2008 年。 12 松田康博,《NSC 国家安全保障会議:危機管理、安保政策統合メカニズムの比較硏究》(國家 安全保障會議:危機管理及安保政策合併機制的比較研究),東京:彩流社,2009 年。 10.

(19) 表 1-1 文獻檢閱彙整列表 角度.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宏觀敘述日本國. 江畑謙介、西川吉光、石原 《日本の防衛戦略:自衛隊の. 勢現況. 雄介、惠隆之介. 13. 新たな任務と装備》、《日本 の安全保障政策》、《東アジ ア戦略概観 2014》、《沖縄危 機と日本有事―普天間基地移 設・尖閣問題・中国の脅威》. 日本國家定位與. 北岡伸一、岡崎久彥、細谷 《外交的思考》、《日本外交. 其在亞太布局之. 雄一、李鍾元、田中孝彦、 の情報戦略》、《日本の国際. 尋求. 工藤泰志. 14. 立. 政 治 大 政治学歴史の中の国際政治》. の危機を解決するのか》 sit. y. Nat. n. al. er. 川口博也、村井友秀、真山 《技術移転と国家安全 : 技 io. 研究日本有事時. ‧. ‧ 國. 學. 、《言論外交―誰が東アジア. 之風險管理與決 策制度. 全. 15. Ch. n engchi U. iv. 術進步もう一つの側面》、《リ スク社会の危機管理 (安全保 障学のフロンティア 21 世紀. 13. 江畑謙介,《日本の防衛戦略:自衛隊の新たな任務と装備》(日本的防衛戦略:自衛隊的新任 務和裝備),東京:彩流社,2009 年。/西川吉光, 《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 東京:晃洋書房,2008 年。/石原雄介, 《東アジア戦略概観 2014》(東亞戰略概論 2014 年版), 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4 年。/惠隆之介,《沖縄危機と日本有事―普天間基地移設・尖閣 問題・中国の脅威》(沖縄危機與日本有事―關於普天間基地移設、尖閣問題與中國大陸的脅威) 東京: 明成社,2010 年。 14 北岡伸一,《外交の思考》(外交的思考),東京:千倉書房,2012 年。/岡崎久彥,《日本外交 の情報戦略》(日本外交的情報戰略),東京:PHP 研究所,2003 年。/細谷雄一、李鍾元、田中孝 彦, 《日本の国際政治学-歴史の中の国際政治》(日本國際政治學-歴史上的國際政治),東京: 有斐閣,2009 年。/工藤泰志, 《言論外交―誰が東アジアの危機を解決するのか》(言論外交誰能解決東亞的危機),東京:NC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2014 年。 15 川口博也, 《術移転と国家安全:技術進步もう一つの側面》(技術移轉和國家安全:技術進步 的側面),東京:勁草書房,2007 年。/村井友秀、真山全, 《リスク社会の危機管理 (安全保障 学のフロンティア 21 世紀の国際関係と公共政策) 》 ,東京:明石書店,2007 年。 11.

(20) の国際関係と公共政策) 》 從多角度解析國. 土屋大洋、山本尚利、松田 《情報による安全保障 : ネ. 家安全及情報交. 康博、中西輝政. 16. ットワーク時代のインテリジ. 流. ェンス.コミュニティ =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情報と技術を 管理され続ける日本》、《NSC 国家安全保障会議 : 危機管 理.安保政策統合メカニズム の比較硏究》、《情報亡国の. リテラシーのすすめ》. n. er. io. sit. y. ‧. 《最後の勝機》、《戦争ので きる国へ―安倍政権の正 渡辺治、岡田知弘、柳澤協 体》、《〈大国〉への執念 安 17 al v 倍政権と日本の危機》、《亡 二 ni Ch engchi U 国の安保政策―安倍政権と 「積極的平和主義」の罠》 小川榮太郎、斎藤貴男、 Nat. 政權的相關研究. 危機 ―インテリジェンス・. 學. 對安倍首相與其. ‧ 國. 立. 政 治 大. 資料為筆者就檢閱文獻自行整理。. 16. 土屋大洋,《情報による安全保障:ネットワーク時代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コミュニティ=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基於情報的安全保障:網絡時代的知識與團體),東京: 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 年。/山本尚利, 《情報と技術を管理され続ける日本》(情報與技術 待於管理的日本),東京:ビジネス社,2008 年。/松田康博, 《NSC 国家安全保障会議:危機管理、 安保政策統合メカニズムの比較硏究》(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危機管理及安保政策合併機制的比 較研究),東京:彩流社,2009 年。/中西輝政,《情報亡国の危機―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リテラ シーのすすめ》(情報亡國的危機),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2010 年。 17 小川榮太郎, 《最後の勝機》(最後的機會),東京: PHP 研究所,2014 年。/斎藤貴男,《戦 争のできる国へ―安倍政権の正体》(朝向戰爭國家-安倍政權的本質),東京:朝日新聞出版,2014 年。/渡辺治、岡田知弘, 《 〈大国〉への執念 安倍政権と日本の危機》(對大國的執著-安倍政權 與日本的危機),東京:大月書店,2014 年。/柳澤協二,《亡国の安保政策―安倍政権と「積極 的平和主義」の罠》(亡國的安保政策-安倍政權與其「積極的和平主義」的陷阱),東京: 岩波 書店,2014 年。 12.

(21)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徑. 探國家安全保障政策橫跨一般公共政策之範疇,乃為國家重大之統籌政策, 當本研究針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政策的變革過程,直至分析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 議的基礎,係採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的「系統理論分析」 (System Theory)。 David Easton 的系統理論分析將政治活動視為一個開放性的循環系統,乃透過 輸入(input)、輸出(output)、反饋(feedback)等過程,延續與環境間的互 動關係,並將政治生態的各個部分加以整合,進以了解系統運作的過程與成因。. 政 治 大. ‧. ‧ 國. 學. 立 另外,因情報學與國家安全研究的結合涉足許多學科領域,例如國際關係、. sit. y. Nat. 政治學、心理學、甚或是商業管理學,已逐漸在安全戰略上發展成多元應用之領 n. er. io. 域,也因如此,本研究在闡述情報現象作用在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機制時, a iv l C hengchi Un. 除採用前段的系統理論分析作為研究途徑,亦納入「官僚政治途徑」資為運用。 透過官僚政治途徑後,本研究即可深入解析情報體系與決策,包括情報活動的要 素及執行流程等,解釋政策、組織與領導人因交互影響下所衍生之現象,以進行 安全情報體系與政策循環系統間之互動關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質性分析性質的「觀察研究法」 , 擬導入日本官邸主導、日 美決策過程、情報社會及危機管理等相關理論做一縱觀闡述。續而在國際情勢的 13.

(22) 自然情境以及歷史事實的控制因素下,根據情報與外交策略作為既定的研究目的, 對日本政商關係以及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做有計劃且有系統的觀察,並依前述觀察 的記錄,對於日本國家的危機管理制度與安全保障走向等層面做一客觀性解釋之 研究。. 其次,在可資運用的材料方面,本研究先以安倍取得二度執政的社經背景、 日本在亞洲的外交趨向、日美安全保障體制之架構進行論述比較。同時,再將日 中韓三方交織的歷史事實、日本官邸的行政權限與日本憲法框架等制度進行分析 探討。本研究所進行之科學性觀察已預將書籍及文獻資料善以系統分類,並計劃 性對特定範疇之時事及官方資料做蒐整,以期觀察過程務求客觀且無解讀觀點偏 差。而參用之事件必須是可以在時間的軸線上予以量化,屆使體現出參考價值得 政 治 大 良好可信度和效度。簡言之,本研究之所以採用觀察法是希冀與被觀察之對象保 立. ‧ 國. 學. 持一定距離,不僅可以讓研究者進行比較客觀的觀察,同時在實際操作過程亦能. ‧. n. al. er. io. sit. y. Nat. 從容。. Ch. n engchi U. iv. 此研究冀望上述研究方法,透過日本社經、亞洲二戰歷史、防衛戰略以及危 機管理做全般觀察,並結合新古典現實主義中國際權力、國家利益與風險平衡等 理論設定,針對日本現今的安全保障政策進行分析,從而為安倍政權甫建立之國 家安全保障會議政策中,實徵驗證出內閣官邸主導的政治意涵,並體現出情報社 會於管理上之轉變。. 14.

(2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共分為以下兩點:. 一、研究文獻之限制. 參考資料的蒐集方面,除了安倍晉三於 2012 年底執政至今,其政府所公布 之官方文件不多之外,另外其中原始資料多為日文,國內鮮有專門翻譯之中文著 作或日本研究範疇之學者專家,就此類議題擴大探討。故筆者著手研究時,時有 缺乏廣幅資料可資運用之憾。. 立. ‧. ‧ 國. 學. 二、理論分析之限制. 政 治 大.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h 本研究為「非參與觀察法」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主要特色為研 engchi U. 究者毋須直接屬於或是進入被研究者的時空領域,而研究者可置身於被觀察的生 活世界外,從而以旁觀者或局外人(outsider)的角度與立場,來了解現象或行 為的意義。然此非參與觀察方法之缺點,最主要在於:(一)研究者所觀察的情 境,通常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而非自然情境,所以往往被研究對象知道自己被 觀察,於是更容易受到研究效應或社會讚許的影響。(二)由於觀察是透過非參 與觀察法的方式,所以研究者與對象有背景隔閡,故難進行深入了解。(三)由 於採取非參與式的觀察,而情報知識具有其機敏性,所以在觀察過程亦可能受到 一些情境與條件之限制,導致無法完整觀察到發生的現象或事件。. 15.

(24) 第五節 研究架構. 首先在第一章「緒論」,先行敘述研究動機、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與架構,而 後是第二章「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發展與轉變」,蓋從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做 出發,簡述當時國際制裁日本之背景以及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之發展與憲法解 釋觀念上之轉變。該章主要目的在於闡明日本當局在安倍領導下,對於持有軍事 力量態度之強硬態度。. 第三章「從內外環境分析日本成立國家安全會議之意涵」,旨在探討從內外 環境,用以分析日本成立國家安全會議之意涵。本章節置重點於歷史回顧,階段. ‧ 國. 學. 蓋用日美安保建立與中國大陸國力崛起做區別,以日本自戰後迄今國力振衰之趨 政 治 大 立 勢貫穿整個觀察過程。另外配以時事新聞作為優先參考資料,透過安倍首相的發. n. al. er. io. sit. y. Nat. 的必要性及影響力。. ‧. 言、憲法解釋的實踐及官方相關政策做蒐集與比較,以了解國家安全會議對日本. Ch. n engchi U. iv. 第四章「解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度」貴在分析層面,本研究著手蒐整 日本當局既慣的情蒐制度與方向,先依國內政官層次分析官邸與幕僚間的權能互 動進行權限比較。其次再按國際層次,將日本與他國的外交、區域合作以及非傳 統安全議題進行觀察,遂能結合上述論點理出運作程序,進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 會議之制度面上解構。. 第五章「以特定秘密保護法分析日本國家安全會議之角色」,則係以日本國 會通過未久的特定秘密保護法,分析日本國家安全會議對於內政方面所扮演之角 色。本研究在此將重點鎖定在日本社會法治層面,將日本政治與民意等國情文化. 16.

(25) 層面做聯結,即透由立法的過程與民情的態度做社會觀察,以論斷在安倍執政下 的政治改革是否為其民意所趨;抑或是日本國策發展與國際期望相悖的縮影。. 最後於第六章「結論」部分,將綜合前述資料之觀察與對應分析,回應本研 究前開之研究動機。除對日本安倍政府在安全政策背後真實意圖與全文內容做出 評述,據此判斷日本當局最為迫切的國家利益為何,希冀對日本未來的定位發展 進行預測。. 圖 1-1 本文研究框架示意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v. 參考資料:日本産経ニュース,《「民主大綱」から3年、対中、対朝で遅れる整備に危機感 NSC創設などで安保体制の確立急ぐ》(面對民主綱要的 3 年期程中,對於中國大陸與北韓產 生整備遲延的危機感,緊急成立 NSC 創辦等安保體制), 〈http://www.sankei.com/politics/news/131218/plt1312180026-n1.html〉。 (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17.

(26) 第貳章. 199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發展 與轉變. 本章節以日本政府進入 1990 年代後的國家安全政策作為開端,研究該時期 日本依賴於美國的軍事保障之政策背景與機制面向,藉以呈現日本自身如何運用 有限的安全政策,建構途徑以追求正常國家之目標。其後本文再以 2000 年代作 為第二階段之觀察,納入近年日本國內外相關之重大國家安全變數,內容概為日 本應對外在環境層面:例如中國大陸軍事力伴隨經濟力的成長威脅、北韓發展核 武的不穩定因素,以及美日同盟在運作面之轉型;同時輔以日本在國內環境層面 之參考,觀察其政壇上面臨右翼勢力的堅持,以及由安倍內閣領軍的國家正常化. ‧. ‧ 國. 學. 政 治 大 之尋求。在檢閱日本官方文獻與時事環節之後,本章節求能清晰闡述出日本自身 立 國家安全政策與該機制的轉變過程。. io. sit. y. Nat. er. al 199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政策與機制之發展 v ni C n. 第一節. hengchi U. 一、日本國家正常化下國家安全政策的改變. 自從 1990 年蘇聯垮台後,美國便致力營造國際環境的安全保障,和平與繁 榮的民主價值在全球間發展。然而,美國當時聯手其友好國與同盟國的合作政策, 實質為排除另一個強權出現的支配戰略。例如美國曾於 1992 年老布希(George H.W.Bush)執政時期,即由時任其國防部計畫局之副局長-保羅.伍夫維兹(Paul Wolfowitz)做出建議,規劃了「國防計畫指導書」(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DPG),此 DPG 謀略建議美國應以三個面向支持發展軍事力,進而維持. 18.

(27) 18. 自身獨霸之局面。 首先美國要訂定出預防性政策,旨在防止他國軍事力量崛起 能與美國相抗衡甚至超越;其次,針對前述對象可能具有危害美國或其同盟國的 威脅,美國應採取先發制人的姿態;最後再聲明應免除參與行動的官員與軍事人 19. 員受國際戰爭罪刑法庭的起訴,主張美方武力攻擊立場的正當性。. 由此可見在有美國尚未完全揚棄冷戰對抗的舊思維,於其重視海外支配策略 經營下,身為其軍事盟友的日本政府在安全政策上自是無後顧之憂。在 1995 年 村山富市擔任內閣時期所制定的《平成 8 年以後的防衛計劃大綱》 (亦為 07 大綱) , 便能觀察到日本冷戰結束後仍視日美安保條約對於東亞地區穩定為重要力量。村 山內閣在該大綱中聲明對於日本基本的防衛力須有一定的規模,換言之,除了承 20. 接原有的防衛功能外,防衛力量的方向應要明確,而其內容也要評估修正。 然 政 治 大 而,若從該政策制定時的背景分析,可觀察出 07 大綱在承續原先的基礎防衛力 立. ‧ 國. 學. 量構想的過程。當時日本正蒙受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災損以及國際維和活動的任. ‧ er. io. sit. y. Nat. 務需要,間接使日本官方謀求自衛隊兵力精銳和高科技化的構思時,也納入因應 al iv 大型規模救災行動等非傳統安全任務項目需求 n,找到得以擴充軍事能量之理 C n. 21. hengchi U. 由。. 其實日本早在 1993 年間由自民黨黨魁小澤一郎發表了《日本改造計畫》 ,該 書內文首見「普通國家」一詞,除了具體指出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與貿易自由 22. 化的推進外,更提到首相官邸功能向上強化以及武裝力量不容放棄的立場。 甚. 18. 石津朋之,《日米戦略思想史―日米関係の新しい視点》(日美戰略思想史―日美關係的新視. 野),東京:彩流社,2005 年,頁 281。 19 20. DPG,《New York Times》,March 10,1992。. NPO 法人平和と安全ネットワーク, 《平成 8 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關於 平成八年以後的防衛計畫大綱),〈http://www.jpsn.org/special/defense/176/〉 。(上網時間: 2015 年 1 月 1 日) 21 水島朝穂,《武力なき平和―日本国憲法の構想力》(武裝與和平-日本憲法的構築),東京: 岩波書店,1997 年,頁 71-81。 22 小沢一郎,《日本改造計画》(日本改造計畫),東京:講談社,1993 年。 19.

(28) 而遠之,他在日本安全保障層面積極的論述,以做為國際貢獻為號召,主張日本 應著手修改憲法,將憲法第 9 條完全非軍事化,修正為可合法持有的自衛權。使 日本參與進入國際安全體系,並且參與聯合國維和活動,如此便能以守護和平為 由,避免他國對於其軍國主義復辟的疑慮與牽制,使自衛隊獲得發展及運作之空 23. 間。 ,. 回溯日美之間在軍事合作上的增進方案,可從約瑟夫奈伊(Joseph.Nye)在擔 任柯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時的報告書(奈伊報告,亦稱東亞戰略報告/Nye 24. Report or East Asia Strategic Report)即可看出眉目。 Nye 在報告中針對美 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考量仍應維持在日美軍的兵力進而修改 1978 年美日安保 指南,以配合冷戰後亞太地區新的權力結構與安全問題。到了美國總統柯林頓 政 治 大 (William Jefferson Bill Clinton)於 1996 年拜訪日本時出現新的里程碑,他 立. ‧ 國. 學. 與當年甫任日本首相的橋本龍太郎共同簽署的「美日安保共同宣言」 (U.S.-Japan. ‧ er. io. sit. y. Nat. Joint Declaration on Security: Alliance for the 21st Century),並且從 25. n. al v 條文內容概可分析出五點共識 ﹕(一)區域情勢分析;(二)美日同盟與安全保障 ni C hengchi U. 條約;(三)安保關係之雙邊合作;(四)區域性合作;(五)全球性合作。其中又尤 26. 以雙邊合作的細節多有論述 ﹕. (1) 兩國政府的防衛合作在日美同盟關係有更深層的認識與結合。有鑑於國際形 勢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凡國際局勢、國防政策及軍事態勢等情報和觀點可進 行交換,甚至包括在日本的美軍的兵力結構,皆為兩國一致的戰略價值。. 23. 小沢一郎,《日本国憲法改正試案》(日本憲法修正版草案),文藝春秋,1999 年, <http://bastos.fc2web.com/page004.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24 Millard Mike, 《 Okinawa, Then and Now.》, 1998, JPRI Occasional Paper, 11.。 25 《U.S.-Japan Joint Declaration on Security: Alliance for the 21st Century》,April 17,1996. 26 外務省,〈日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21 世紀に向けての同盟〉(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邁向 21 世紀的同盟),1996 年 4 月,<http:// www. 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sengen.html>。 (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20.

(29) (2) 為了遵守始於 1978 年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之安全承諾,美國對於日本周遭有 事時之事態,需積極與日本協調政策以便達成協議,好比是共同處理駐日美 軍的相關問題。 (3) 針對日本自衛隊與美軍之間的軍事資源做整合,例如日美物品役務相互提供 27. 協定 (Acquisition and Cross Servicing Agreement,ACSA),即是將重點 聚焦於後勤補給、勞動任務等支援部分擬定協議。 (4) 關於軍備開發層面,加強軍事科技與裝備的交流諸如次代戰鬥機 F-2 的研發 28. 過程可相互充實。. (5) 共同進行彈道飛彈防禦等研究,致力防堵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鼓勵日 本參與聯合國與其他組織的維持和平與人道行動、進行軍備管制與裁軍的全 球性合作。以符兩方安全保障之利益。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透由上訴手段能讓日美軍事合作體系的框架,從原冷戰名詞「遠東地區」推. ‧ er. io. sit. y. Nat. 展至亞洲-泛太平洋區域。日本正盤算著如何免於朝鮮半島上戰爭爆發的威脅, n. al v 同時又要對台海戰事的中國大陸大陸作提防;故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即使面臨普 ni C hengchi U. 29. 天間基地移設與否的爭議 當下,仍與美國達成協議進行合作,並明言支持在日 美軍的長期留駐,可謂肯定該宣言的價值,同時毫無疑問地可鞏固美國在東亞地 區的強權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左右東亞地區的權力平衡。. 日美兩方屆至 1997 年合議制定出新一套的美日安保指針(The U.S.-Japan Guidelines for Defense Cooperation of 1997)。原先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 27. 「ACSA」乃日美兩國就同盟關係下之間的燃料、後勤運送以及勞務等相互援助之協定。 防衛省,《防衛關係條約》,〈http:// www. mod.go.jp/ j/presiding/treaty/〉。(上網時間: 2015 年 1 月 1 日) 28 華夏經緯網,《日本 F-2 戰鬥機》,2009 年,〈http://big5.huaxia.com/thjq/jsgc/ jsgcwz/2009/06/1448753.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29 大田昌秀於 1996 年向時任首相的橋本針對沖繩負擔的普天間基地轉移問題,主張強制移設縣 外之討論。大田之所以作「縣外移設」的發言,是因該基地管理上之負擔導致沖繩縣民反感氣氛 高漲。《大田知事與橋本首相就普天間基地盡早歸還要求舉行會談》,1996 年,〈http://hijai. ti-da.net/d2015-04-05.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1 日)。 21.

(30) 是於 1978 年,由日美安保磋商委員會的防衛合作小組所策定,其條件設定在當 日本受外國武力威脅時,日本自衛隊如何與美軍分工合作的行動準則,而該守則 延用至 1996 年才因日美新發表的《安保聯合宣言》,透由強化合作以配合國際 環境和區域情勢的變遷,希冀軍事聯盟未來得以應付新的挑戰 當然,迥異於因 應冷戰東西方對恃之背景,美安保磋商委員會在紐約所批准的新指針,除了討論 駐日美軍久富日本社會爭議的沖繩基地問題外,美日兩國更著力於建立新形象, 目的要使東亞地區國家,甚至是東南亞能對美日安保合作的方向抱持正面的觀感 30. 與信賴。. 承上所言,故當時美日安保協議委員會就新防衛指南的寄託,就擴大表現在. 31. 學. ‧ 國. 三個部份上:(一)日美平常狀況的合作(平時);(二)當日本遭受外來軍事攻擊 政 治 大 而進入有事階段的合作(日本有事);(三)是日本周邊肇生事態,對日本的安全 立 有重大影響時的因應(日本周邊有事)。 分析現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便能比較. ‧ er. io. sit. y. Nat. 出當時該條約的調整確實大別以往,尤其注重日美防務的新分工型態,係謂分別 n. al v 重視「日本有事」以及「日本周邊有事」的層次﹕ ni C hengchi U. 表 2-1:日美間互相合作及安全保障條約 條號. 第五條. 第六條. 主旨. (共同防衛). (基地的許可). 對應. 日本有事. 日本周邊有事. 內文. 30. 各締約國須認識到:對在日本治權 為保障日本的安全,以及遠東地區.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 GUIDELINES: FEARS OF A 'PROVOKED' CHINA, A 'REMILITARIZED' JAPAN》, 1997, 《http://fas.org/news/japan/ 97100601_rmr.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2 日) 31 西川吉光,《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東京:晃洋書房,2008 年, 頁 189。 22.

(31) 下的領土上任何一處發動的武裝. 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美國陸軍、空. 攻擊皆認定為危及它本國的和平. 軍及海軍得使用其在日本境內的. 與安全,並將按照自己的憲法規定 設施及基地。 和程序採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 前述內容意謂日本的美國基地. 險。. 化,根據 1952 年 2 月 28 日於東京. 任何這種武裝攻擊以及因而採取. 簽署的美日行政協定,承認美軍有. 的一切措施,都必須按照聯合國憲 使用、營運、防衛的權利,並免除 章第 51 條的規定立即向聯合國安 關稅、入港、登陸費、手續費等。 全理事會報告。而安全理事會為了 而公益事業、公共任務,美軍皆可 採取恢復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優先利用,給予美國軍人、軍眷、. 所必需之措施,即必須停止採取上 等享有刑事裁判等特權。 政 治 大 立 述措施。. ‧ 國. 學. 參考資料:防衛省自衛隊, 《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相互協力及び安全保障条約》(日. ‧ er. io. sit. y. Nat. 本與美國間的互相合作及安全保障條約),〈http://www.mod.go.jp//presiding/treaty/ n. al v 年 1 月 2 日) anpo/anpo.html〉。(上網時間:2015 ni Ch engchi U. 如同表 2-1 所顯示,在新指針第五條之規定關於周邊事態之概念,其新制度 的頒布對於日本在其軍事上之正面之影響,已非僅著眼於地理範圍之限制,而是 32. 應判斷事態是否威脅到日本的和平與安全。 然而日本以往在軍事能量供出上的 比重與效益,向來為美國政府所持續堪慮的問題,其癥結乃出於日本自衛隊所有 行動前提係必須合於憲法制約範圍,必需遵從專守防衛以及非核三原則之前提框 架。所以美日合作在新指針修正後,將日本的本土防衛與日本周邊事態相互連結. 32. 外務省,《共同発表日米安全保障協議委員会 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の見直しの終了》, (日美安全保障諮商委員會: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內容的審查結束),1997,紐約, 〈http://www.mofa. go.jp/mofaj/area/usa/hosho/kyoryoku.html#1〉。(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2 日) 23.

(32) 33. 界而消除認定的界線, 此為日本防衛權得以擴大解釋之重要里程碑。. 綜觀日美新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內容,象徵日美安保已告別冷戰與蘇聯, 1996 年後需要聯手抵制的目標已轉移到當時繼承共產霸主的中國大陸。為滿足 美國在亞太區域利益之維持,新版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被賦予三個深層的戰略意 涵:第一是確保美國軍事力於日本與亞太區域永保存在;其次,日本日後將會在 金援美國在亞太軍事布局;最後,則是日本會更積極調整防務體質,以求符合美 國執行亞太戰略之期望。尤其是面對中國大陸在軍事影響力下所潛存的威脅,如 34. 北韓局勢甚或台海戰爭 ,上述美國政策的推行乃刻不容緩。. 繼此,美國政府的寄託很快就得到日本方面的回應,日本國內迅於 1999 年 政 治 大 5 月經國會審查先後通過《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 、《自衛隊法修正案》以及《日 立. ‧ 國. 學. 美物品勞務相互合作協定修正案》等三項法案,規範在美軍一旦介入日本周邊事. ‧ er. io. sit. y. Nat. 態時,日本自衛隊所必須承擔之任務。如此的修正方向對於日本是一項重要突破, n. al v 在政府政策遊走於和平憲法與限武政策的邊緣,僅待美國決定與中國大陸一別苗 ni C hengchi U. 頭,介入台海戰爭或是亞太爭端,日本可依法積極提供美軍之後勤支援以利達到 作戰效能,遂使日本進入一似有限度但可更積極武裝之實質階段。. 33. 日本外相高村正彥曾於 1999 年 3 月在其眾議院的「防衛指針特別委員會」正式提出對「周邊 有事」的定義包括四點: (一)日本周邊地區發生軍事衝突; (二)鄰近國家政治體制混亂而出現 大量難民,流入日本的可能性升高; (三)日本周邊地區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危機狀態; (四)鄰近 國家的行為經聯合國安理會判定為威脅和平,或是侵略,或是經安理會決議為經濟制裁對象。毛 鑄倫,海峽評論 100 期, 《日本防衛政策的轉守為攻》 ,1999 年。 〈http://www.haixiainfo. com. tw/100-2341.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2 日) 34 1997 年 8 月 17 日梶山靜六曾於首相橋本龍太郎 9 月訪問中國大陸前,在電視放送時表示「為 了日美防衛合作的方針重新評估與相關問題,關於日本週邊有事的範圍當然包含中國大陸和台灣 的有事事態的認定。」信田智人,《冷戰後の日本外交》(日本冷戰後的外交),東京:ミネルヴ ァ書房,2006 年。 24.

(33) 第二節. 2000 年代後日本國家安全政策與機制的轉變. 一、外環境的轉變. (一)、中國大陸大陸軍事力崛起. 因應中國大陸大陸近年急速建設海軍力量與其強硬的海洋擴張政策,已儼然 成為嚴重影響亞太地區穩定的不定時炸彈。今中國大陸為求能掌握地區主導權, 在南海海域上與其鄰國產生相關摩擦問題,以及日中兩國就釣魚台(尖閣諸島) 此議題在東海海域亦不乏有針對性的摩擦,皆已成為重大的地區危安問題。提高. ‧. ‧ 國. 學. 政 治 大 反介入能力的目的,起初著眼於阻止美國介入台灣海峽的戰事,然而從現今國際 立 權力的動態中角度來看,則可視為有效遏制美國、日本等國結盟干預的中程目標。 y. sit. n. al. er. io. 盡地利之便。. Nat. 這對日後關於領土和資源歸屬在內的地區的長期爭議解決上,皆有利於中國大陸 Ch. n engchi U. iv. 中國大陸嘗試諸項手段以利用自身力量改變地區現狀之戰略,譬如意圖將美 軍在中國大陸近海及西太平洋地區之影響力予以排除的「區域阻絕/反介入」 (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A2AD)。中國大陸發展近海武力的思維乃考量 日本的影響力,故其周邊正構築起專屬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 防線,意旨將南海、東海和黃海變為排除外力之禁區。35無獨有偶,美國也通過 外交和國防戰略上的「再平衡」思維,表示其重視並力求亞太區域和平之政策。 在此形勢交疊下,身為美國盟友之日本與中國大陸在意見立場始終分歧下仍維持. 35. 中國大陸的反介入戰略在許多方面都與前蘇聯在冷戰時期採用的“海上控制”和“海上阻 絕”戰略具有共同之處。當時,蘇聯將鄂霍次克海列為禁區,在周圍設置了海上控制和阻絕線, 企圖阻止他國介入鄂霍次克海。道下德成,《中國大陸的動向與日本的海洋戰略》 ,2012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nippon.com/hk/in-depth/a00504/〉。(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3 日) 25.

(34) 對立之狀態。. 再者,中國大陸國力在長期的沉潛後終於在經濟實力的復甦下,找尋到美軍 島鏈封鎖戰術的突破點。中國大陸近年的軍事現代化頗有建樹,尤其是發展解放 軍海、空軍部的科技,終得以使其部隊擁有越過日本西南諸島進入西太平洋地區 並實施演習的能力,在此情況下,中日兩國爭相在釣魚台海域的宣示上相互較勁, 已經成為影響東亞區域的戰爭引信,破壞東亞區域安全保障的平衡。總言之,兩 國之間的缺乏相互理解以及誤解很可能導致海上自衛隊與中國大陸海軍之間爆 36. 發非預期的軍事衝突 ,這種危險性不容小覷。. (二)、北韓的威脅.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冷戰的告終雖然減少日本對於來自北方蘇聯的軍事威脅,但是在其國家安全. ‧ er. io. sit. y. Nat. 保障上能有必須要擔憂的角色-北韓。金氏王朝的共產政權,對於朝鮮半島的前 n. al v 途仍抱有戰爭的想法,北韓與南韓之間的戰爭所產生的難民問題,甚或是北韓發 ni C hengchi U. 展核武的計畫影響,對於日本本土的安全皆具有極大的傷害性。有鑑於降低東北 亞的動盪,維持區域的平衡之想法,卸任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曾於 1999 年與時 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的野中廣務一同組團,前去訪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而後是 2002 年日朝首腦會談,則由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飛往北韓,拜會該 委員長金正日,兩國為改善對抗立場促進邦交正常化,雙方簽署「日朝平壤宣言」 , 37. 翌月北韓便將其中 5 名綁架事件之受害者遣送返日。起初兩造確認國際法的共. 36. 2012 年 9 月,日本政府購買尖閣 3 島並實施國有化,中國大陸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達到沸點, 爆發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反日運動,日中關係由此降至冰點。香田洋二,《尖閣諸島、西南諸島島 鏈、西太平洋-日中最前線與通往未來之路》 ,2014.08.18。 〈http://www.nippon.com/hk/in -depth/a03102/〉。(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3 日) 37 首相官邸,《小泉總理記者會發言》 ,〈http://www.kantei.go.jp/jp/ koizumispeech/2002 /09/17sengen.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3 日) 26.

(35) 識,不再對彼此的安全進行恐嚇。北韓也針對綁架日本國民一事,也承諾日後將 38. 安排返國事宜並保障其生命安全。 雙方共同強化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免除先前 不正常對立下之憾事再次發生。更重要的,為解決北韓的核武與導彈問題,彼此 以遵守國際協議之精神,事前必以對話模式以謀求問題的解決,也帶動來年舉辦 的六方會談。. 六方會談乃由日本、美國、南韓、北韓、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等六國成員參與, 會議意旨為解決北韓一系列核問題之談判。其先後從 2003 年至 2007 年已共舉行 過六回合,其中也多有小進展。屆至 2009 年 4 月,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針對北韓 於該月 5 日試射通信衛星的問題通過一份聲明,呼籲北韓能夠遵守聯合國安理會 39. 1718 號決議禁止進行此類發射的要求。然而隔日北韓外務省旋於發表聲明 ,宣 政 治 大 布退出六方會談並將重啟核設施建設。而旋於同年次月,北韓果然發動了核武試 立. ‧ 國. 學. 驗,故聯合國安理會繼由 2006 年採納之基於聯合國憲章第 7 章制裁行動的 1718. ‧ er. io. sit. y. Nat. 號決議,進而具體地經濟制裁行動為目的之第 1874 號決議。端看北韓至今之所 n. al v 以在經濟上雖仍重度依賴它國的援助,卻依然不顧國際社會的恐慌與反對強行實 ni C hengchi U. 施彈道導彈發射,乃是北韓素來將發射火箭視為入主大國的象徵,而權力基礎尚 須扎根的金正恩也希望藉此政治目標之實現提升其統治的象徵性。. 北韓正期待以核武與導彈之負面影響,突破長期受到經濟制裁的壓力,爭取 來自日本方面的貿易往來跟資金援助。美國鑑於其本土已經壟罩在北韓中程飛彈 射程範圍之內之現實情況,料日後美國政府針對北韓之政策即有可能採取應對軍. 38. 兩國首腦在以下問題上確認有共識。對過去兩國間發生的不幸進行清算、解决懸而未決的問 题、在兩國間建立有成果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符合雙方的基本利益,同时是對地區的和平 安定做出貢獻。日本駐華大使館, 《日朝平壤宣言》 ,2002 年 9 月 17 日。 〈http:// www.cn. embjapan.go.jp/ fpolicy/ seisaku_py.htm〉。(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3 日) 39 新華網, 《北韓宣布退出六方會談》 ,2009 年 4 月 14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09-04/14/content_11184071.htm〉。(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3 日) 27.

(36) 40. 事威脅的手段發展。 至於日本防衛省,除了進一步提升自衛隊飛彈防禦系統的 精度、引進探測飛彈發射行為用之預警衛星、以便通過情報收集衛星獲取圖像訊 息外,尚必須進一步加強針對通訊情報和人員訊息的收集能力與管制措施,提高 首相官邸針對各種事態的應對能力。. (三)、美日同盟轉型. 北韓脫離國際制約地軍事活動,已成為威脅東北亞地域的安全保障上的極大 不穩定因素,然而對於日本來說,在這國際上還有需要防止擴散的努力目標,那 即是在整個亞洲區域安全保障上有著重大影響力的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解放軍 在提升核武技術、導彈作戰能力以及海、空軍現代化的同時,也密集謀劃著在海 政 治 大 洋上活動的範圍擴大。至於主導世界秩序的美國,對於亞洲有著這樣一個強權出 立. ‧ 國. 學. 現,也需要開始關注起中國大陸的動向。如此一來,日本與美國為防止各自在國. ‧. n. al. er. io. sit. y. Nat. 際上的勢力產生轉移,在國家利益上的衝突對象無疑將聚焦在崛起的中國大陸。 Ch. n engchi U. iv. 美軍亟欲掌握中國大陸軍事動態,便啟動在中國大陸沿海的公海地區對中國 大陸進行電子偵聽的行動。終於在 2001 年 4 月發生了美軍偵察機與中國大陸戰 鬥機在南支那海上空發生撞機事件,可謂中美兩國對抗的立場已達到檯面化。探 究事因即是出於中國大陸解放軍派出戰鬥機對美國偵察機進行跟蹤、監視,對在 41. 太平洋上頻繁收集中國大陸軍事情報的美國提出警告。.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則是同年 9 月 11 日美國本土所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 以及陸續後的的十幾年間,美國將戰場轉移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的前車之鑑, 40. 鈴木一人,《北韓成功發射“衛星”之後形成的新局面》,2013 年 1 年 18 日,〈http://www. nippon.com/hk/currents/d00066/〉。(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4 日) 41 BBC Online, 《Chinese jet 'snapped in two'》 ,2011 年 4 月 13 日,〈http://news. bbc. co.uk/2/hi/asia-pacific/1275404.stm〉。(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4 日) 28.

(37) 了解傳統國家間的軍事對立已非唯一的核心問題,現今國際恐怖組織等的非國家 主體亦成為安全保障上之重大威脅,反恐勢必成為國際局勢的大潮流,故日本在 小泉首相的領導下遂在與美國老布希之外交過程中,建立共識以協力快速應對日 後類似 911 等事件,強化日美間的盟友關係。. 2000 年後的國際和平,在面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的擴散問題、 國際恐怖組織的出現後也顯現出危機。小泉內閣明白若要使日本克服此挑戰,要 讓日美安保跳脫冷戰後舊有的設定,2004 年便藉由「安防懇」的召開制定新大 42. 綱,使日美夥伴關係逐漸擴張到更全面的事態抑制之功能。. 立. 二、內環境的轉變.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右翼勢力崛起. Ch. n engchi U. iv. 近年所討論的日美安保再定義,不能單面解釋為架構的亞洲化,應該解釋為 日本邁進世界化的通道。日本國家方針與利益與資本主義盤根錯節,2000 年後 歷屆的日本內閣其實是將軍事面作為爭取海外商業利益的旋轉門。從周邊事態法、 應付武力攻擊事態法直到國民保護法等軍事安全法規的制定,皆是日本軍國主義 新型態的展現。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論者因戰敗受到東京審判之束縛方才噤聲, 淪為戰敗國時值國家存亡,日本當時對於盟總領導的美國在姿態上僅能屈從,因 其在軍事與外交的能力早已受到剝奪。且論二戰之中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亞太鄰國, 日本也無從推卸並得面對指責。但無論日本本意為何,其於弗至 1951 年所簽署. 42. 首相官邸, 《 「安全保障と防衛力に関する懇談会」報告書》 ,2001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 kantei.go.jp/jp/koizumiphoto/2004/10/04anpo.html〉。(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4 日) 29.

(38) 43. 之《舊金山和約》 ,希冀能加入聯合國,以一個完全獨立國家姿態返回國際社 會之列。然而安保條約存在六十餘載,在安倍晉三主政的當下,其政府拋下了希 望日本能從戰敗國擺脫陰影解放的震撼議題。. 從安倍首相曾經公開的談話,顯示其希望通過將日本帶回正常國家之定位, 44. 意謂從美國手上帶回一個軍事、外交和經濟上都十分強大的日本 。究其本意, 安倍內閣假復興民族自立之目標,實利日本跨國公司與其資本主義之發展,一方 面迴避國家內部反戰和平之氛圍,同時清楚自衛隊沒有空間能夠真正獨立出動在 海外的軍事活動,目前只有倚靠日美軍事同盟一途,從而藉由美國海外軍事活動 45. 的風向確保海外利權之路。 在日本軍事及外交上皆採取強勢態度,乃至於參拜 靖國神社戰魂、挑戰歷史解釋等舉動,雖引起國際聲浪,如中國大陸與韓國等撻 政 治 大 伐,但肯定靖國英靈可視為肯定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之榮耀,擺脫戰後戰敗國的桎 立. ‧ 國. 學. 梏。上述之舉亦能鞏固日本政治界保守派勢力、並恢復正常的日本為題以獲得國. ‧. n. al. er. io. sit. y. Nat. 內支持。. Ch. n engchi U. iv. (二)、國家正常化呼聲. 日本於波斯灣戰爭時就出現恢復「普通國家」身分的想法。縱觀世界上任何 一個國家本皆受國際法承認擁有集體自衛權,但卻有本身憲法不允許行使的怪異 狀況。即使世界各國看待日本還是抱有擔憂與顧忌,認為日本政壇逐漸右傾、並 有可能回歸戰前軍國主義之狀態等批評,但是 2000 年後的歷屆日本內閣,其出. 43. 日本國的和平條約,是為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各國(中國大陸除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和日本間戰爭狀態終結之立場下彼此簽訂的和平條約。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昭和 27 年條約第 5 號》 ,〈https://treaties.un.org/doc/Publication/UNTS/ Volume%20136/volume -136-I-1832- English.pdf〉。(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5 日) 44 新華網,《日媒:安倍晉三的民族主義戰略》 ,2014.2.20。〈http:// big5.news. cn/gate/ big5/sg.xinhuanet.com/2014-02/20/c_126164515.htm〉。(上網時間:2015 年 1 月 5 日) 45 纐纈厚著,《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從日美安保.美軍整編.惡改憲法的動態分析》,臺北, 2009 年。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