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 及幸福感相關 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相關之研究. 研 究 生:戴吾蓉 指導教授:王宗吉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3)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 休閒動機、 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完成年月:2011年12月 研究生:戴吾蓉 指導教授:王宗吉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休閒運動的參與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許多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身體及心靈的健康。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竹市瑜珈參與者休閒動機、持 續涉入與幸福感之差異及相關情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方式,針對新竹地區參與瑜珈團體課程者,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 問卷 416 份,將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 經分析與討論後的結論如下: 一、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現況以女性、41-45 歲、已婚、大專院校程度者居多。 二、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休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婚姻狀況、年齡層、月 收入與教育程度,在休閒動機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三、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持續涉入上有顯著差異。性別、婚姻狀況與年齡 層,在持續涉入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四、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層 與教育程度,在幸福感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五、瑜珈參與者其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間有正向相關存在。休閒動機中的「心 理健康」 ,持續涉入中的「吸引力」與幸福感中的「身心健康」呈現高度的相關性。 希望後續研究者能以不同於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做切入,探討瑜珈的相關 感受,給予學術界及瑜珈修練者更多的貢獻。. 關鍵字: 關鍵字:瑜珈、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 iii.

(4) The related studies o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Abstract Date: December 2011 Student: Dai Wu Jung Advisor: Wang Chun Chi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tem in daily lif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many people feel more and more emphasis about the health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pplied to the target group. The questionair study aims at people in HsinChu City who participate Yoga class. The total of effective questionair are 416. Data analysi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tem analysis, factors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etc. 1. The main group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were 41 to 45 years old, married, and college graduated female. 2. 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show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Marital status, age, monthly incom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Sex,marital status and age,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well-being. Sex,marital status, ag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 Yoga participant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Mental health" in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ttractive" in the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physical mental health " in the well-being presents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Hope the future research uses different methodology to explore yoga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for more contributions at academia. Keywords: yoga,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well-being iv.

(5) 致. 謝誌 進入師大進修是給自己的一個挑戰及期許,希望能在台灣首區一指. 的學術殿堂薰陶之下,變得更有智慧及更有內涵。感謝運修所的程瑞福 所長、朱文增老師、林伯修老師、李晶老師等,師長們給予我進修的機 會,以及教導我豐富的學問與知識,使我在這兩年獲益匪淺。 研究所的學生生活讓我過的很充實,一年級下學期選修王宗吉教授 的運動社會學課程,課堂中王教授教導許多運動對於社會的貢獻及影 響。給 予 了 我 很 多 的 啟 發,於 是,邀 請 了 王 教 授 擔 任 我 的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並與王教授討論我的研究主題,希望瑜珈這項運動能給予社會帶來一些 正面的力量及影響。 撰 寫 論 文 的 期 間 遇 到 很 多 的 問 題 與 困 難,感 謝 王 教 授 願 意 指 導,並 給 予我很大的鼓勵,讓我有信心繼續面對困難及解決問題,每次與王教授 面談完都讓我更了解我的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目的。另外,亦十分感謝口 試委員陳皆榮老師及朱文增老師,謝謝陳老師花費很多時間幫我指導論 文,從陳老師的指導中不僅讓我學習到做學問的方式,也讓我學習到待 人處世的道理。謝謝朱文增老師對於我論文統計方面的教導與協助,讓 對統計學非常陌生的我,終於理解這些數字所呈現的意義為何。 其 次,感 謝 運 修 所 的 同 學 們,讓 我 的 研 究 所 生 活 變 的 精 采 歡 樂,一 起 去文大拍照做報告的季樺姐姐、抒壓歡唱的好夥伴雅民、裕涵、櫻珊、 玉姿、雪鳳、嘉齡,共同前往金門研討會的衍和、儀璇,最後是研究所 學 習 過 程 中 給 予 我 最 多 的 照 顧 、 協 助 及 幫 助 我 解 決 論 文 難 關 的 人 -大 狗 博 士,感謝你在準備考博士班的同時,還要接受小妹的一再騷擾,再次感 謝。有 你 們 這 些 好 朋 友 的 陪 伴,讓 我 留 下 了 許 多 美 好 的 回 憶,謝 謝 你 們 。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要幫我求菩薩保佑順利畢業的老媽和阿姨、 像個鬧鐘一樣不斷問我什麼時候畢業的老爸、總是幫我跑腿印論文的老 弟,還有使命必達載我到高鐵站的熊二,有你們的關心、叮嚀、支持與 鼓勵,讓我順利完成我的挑戰目標。因為你們的存在,讓我感到不孤單 寂寞,期許我們都能一直不斷的超越自己,共同邁向美好的未來。. 戴 吾 蓉 謹 誌 2012 年 2 月 v.

(6)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瑜珈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休閒動機理論及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持續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幸福感理論及相關研究…………………………………………...... 27. 第五節. 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之相關探討…………………. 35. 第參章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vi. 8. 43 43.

(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肆章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討論. 59. 第一節. 瑜珈參與者特性與現況分析…………………………………......... 59. 第二節. 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休閒動機上的差異情形……………......... 63. 第三節. 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持續涉入上的差異情形……………......... 73. 第四節. 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幸福感上的差異情形……………............. 79. 第五節. 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89. 第伍章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99. 中文參考文獻…………………………………………………………...................... 99. 英文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 問卷………………………………………………………. 109. 附錄二 預試問卷……………………………………………………… 預試問卷………………………………………………………. 113. 附錄三 預試樣本結構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預試樣本結構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117. vii.

(8) 表 次 表 2-1 瑜珈流派簡介……………………………....................................................... 9. 表 2-2 國外學者動機定義…………………………………………………………... 16. 表 2-3 國內學者動機定義…………………………………………………………... 17. 表 2-4 國外學者幸福感定義與內涵………………………………………………... 28. 表 2-5 國內學者對幸福感定義與內涵……………………………………………... 29. 表 3-1 新竹市瑜珈教室開班情形及大約上課人數………………………………... 47. 表3-2 休閒動機量表參考構面…………………………………………………….... 50. 表3-3 持續涉入量表參考構面…………………………………………..…………. 51. 表3-4 幸福感量表參考構面………………………………………………………... 52. 表3-5 休閒動機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54. 表3-6 休閒動機量表分析摘要表………………………………………………….... 55. 表 3-7 持續涉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55. 表3-8 持續涉入量表分析摘要表……………………….……………………...….... 56. 表 3-9 幸福感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57. 表3-10 幸福感量表分析摘要表………………………………………….......…...... 57. 表4-1 瑜珈參與者特性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60. 表 4-2 不同性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63. 表 4-3 不同年齡層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描述統計表………………..…. 64. 表 4-4 不同年齡層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表………………... 65. 表 4-5 不同教育程度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描述統計表………………... 66. 表 4-6 不同教育程度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表………….….. 67. 表 4-7 不同婚姻狀況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表…. 68. viii.

(9) 表 4-8 不同月收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描述統計表…………..………. 68. 表 4-9 不同月收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表………..………. 69. 表 4-10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描述統計表…..……... 70. 表 4-11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表………... 71. 表 4-12 不同性別的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3. 表 4-13 不同年齡層的瑜珈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描述統計表…………………. 74. 表 4-14 不同年齡層的瑜珈參與者對於休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表………………... 75. 表 4-15 不同婚姻狀況的瑜珈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6. 表 4-16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描述統計表……….. 76. 表 4-17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變異數分析表………. 77. 表 4-18 不同性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9. 表 4-19 不同年齡層的參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描述統計表……………..…... 80. 表 4-20 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81. 表 4-21 不同教育程度的瑜珈參與者對於持續涉入之描述統計表………………. 82. 表 4-22 不同教育程度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83. 表 4-23 不同婚姻狀況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 84. 表 4-24 不同月收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描述統計表………………..…. 84. 表 4-25 不同月收入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85. 表 4-26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描述統計表……….…... 86. 表 4-27 不同瑜珈參與年資的瑜珈參與者對於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87. 表 4-28 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表…………………………….. 89. ix.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5. x.

(11) xi.

(12) 1. 第壹章. 緒論. 休閒運動的參與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 許多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身體及心靈的健康。本研究藉由調查瑜珈休閒參與者的參與 動機及涉入程度,以了解參與瑜珈休閒運動是否能增進生活幸福感,並希望分析參 與的動機及涉入的程度是否會影響參與後的感受。 本章之內容共包含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內容主要表示研究者為何要 研究瑜珈參與與生活品質的關係;第二節為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所衍生出的研究目 的與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的重要性,說明本研究對社會的貢獻與意義;第四節探討 研究範圍與限制,此節定義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第五節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代社會因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已為人們減少許多的工作時間。從時間的 角度觀之,可以發現愈來愈多人,工作不再受朝九晚五的限制,彈性上班、部份時 間工作或在家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提前退休及退休後還有許多日子要過的人也不在 少數。當人們覺察到可以自主的時間增多,便會開始重視及主動經營自己的休閒生 活,而且視休閒運動為生涯規劃的主要部份,進而願意且積極找尋自己生活的主要 興趣及培養從事活動的能力。因此休閒運動的參與早已跟隨時代的進步,在人們的 日常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 現今社會的物質生活環境早已大幅改善,在生活水準方面的層次,也已開始重 視精神層面的滿足及幸福感的提高,因此休閒活動的選擇在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 地位,休閒活動的內涵也成為參與者選擇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雖經歷過金 融海嘯等許多動盪社會的事件,人們為了維持物質生活的穩定,耗費了加倍的心力, 卻也因此而讓更多人重視心靈上的放鬆及身體健康的狀況,在物質生活維持穩定的 同時,追求心靈層次的提升,希望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達到生活狀態的改善,讓生 活品質能更加提高,進而促使生活美滿、感覺幸福。 休閒對於大眾的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從文化的結構來看,休閒反映了我們.

(13) 2. 的生活、政治、社會、商業及宗教制度,另外休閒也提供了放鬆、恢復體力、提升 個人成長、發展和幸福(顏妙桂譯,2006)。對一般人而言休閒活動大多是強調短 暫、大眾化及低生產的活動,如看電視、逛街購物或上網等,這些活動基本上較無 法提供給參加休閒者更深入的體驗(Stebbins, 1982),故休閒議題漸漸走向積極走向 深度休閒,對於休閒的認知也不僅只是放鬆,休閒中的技能學習及身心發展成為更 重要討論的內涵。 台灣目前為已開發國家,但對休閒活動的覺察及休閒活動的重視,基本上仍處 於起步階段。學者高俊雄在 2000 年提出休閒參與是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重要的 指標之一,生活感受隨著休閒的加入而有所提升。政府也一直不斷的在提倡全民體 育及健康促進概念,民間許多運動休閒服務業,如健康世界、休閒健身俱樂部、高 爾夫球場、游泳教室、健康體適能中心等各類運動休閒場館訓練中心及相關之職業 運動,正以各類形式深入人們的生活領域。而在這麼多類型的運動項目中,令多數 女性們著迷且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即為瑜珈。近年來甚至有不少男性及小孩也加入 瑜珈修練的行列,可以了解到瑜珈這項休閒運動的普及程度。在各種不同的室內團 體課程中,瑜珈課程為台灣運動健身俱樂部中最受歡迎的課程,在短短六年內,躍 居運動課程之首(吳建宏,2007)。 瑜珈休閒運動參與在短短幾年內已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林貞岑(2003)提到, 在美國有 1500 萬人學習瑜珈,更有高達四分之三的健身房設立瑜珈課程。黃惠如 (2005)更指出美國目前有 1800 萬人在練瑜珈,每人每年平均花 1500 美元在瑜珈 教室、瑜珈用品和研習營上,一年可創造出 27 億美元市場。 陳麗霞、張鯤(2006)的研究中提及中國《健與美》雜誌在 2004 年將瑜珈評 為最熱門的運動之一。簡以晴(2008)研究中提到在英國也有超過 50 萬人學習瑜 珈。英國查理王子利用瑜珈治好背痛;流行音樂教主瑪丹娜、搖滾詩人史汀、影星 葛妮絲派特洛、安潔莉娜裘莉等皆曾在公開場合提及勤練瑜珈。而今,這股瑜珈旋 風由太平洋的東岸席捲至太平洋西岸,臺灣的瑜珈市場也逐漸蓬勃發展。在這股瑜 珈風潮下,對於參與瑜珈課程者的感受及其生理、心理層面的改變,已有很多報導.

(14) 3. 及研究結果獲得證實。 Andrews 與 Withey(1976)提出幸福感是指,個體正向情緒的增多及負向情緒的 減少,以及對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正向的情緒來源,可能是來自心理因素、身體 健康狀態、家庭因素、外在環境影響或來自他人的言語感受…等。而運動可以達到 身體健康,呂碧琴(1997)指出瑜珈運動可維持適當的體脂肪並達顯著效果,對於 神經內分泌、消化、心肺免疫等諸多系統具有正面效益,除了對生理健康助益外, 對於社會關係等機轉同具有助於心理層面的提昇。但除了身體健康外,並須擁有更 健康的心理以及樂觀滿足的心態,才能使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Belling (2005) 的研究中提到瑜珈對現代人的功效之一為健康與幸福,瑜珈是一種能常保健康的運 動,並且可以培養人們樂觀和滿足的心態。透過瑜珈,能教導修鍊者如何開發自己 體內的能量,並從內心深深散發出健康快樂。 在國內外關於瑜珈議題的相關研究中,對於瑜珈的功效部分,已慢慢開始討論 到心理層面改善和提升,但多數研究仍偏重於生理層面的效果為主。目前已有相當 多研究顯示瑜珈的實際功效,修練瑜珈確實對身體健康、體能狀態有非常顯著的影 響效果,因此本研究希望進一步了解瑜珈對於心靈層面的影響,藉由問卷調查的方 式,得知瑜珈的參與動機與持續涉入是否會影響心理層面的感受。研究者本身已接 觸瑜珈多年,現為瑜珈課程內容設計者以及教學指導教練,站在教學者的立場,更 希望得知實際參與課程者,在不同的休閒動機或不同時間的持續涉入下,其感受是 否有所不同,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三者之間是否有相關。.

(15)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要探討瑜珈參與者之休閒動機與持續涉入對 幸福感之影響,其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新竹市瑜珈參與者之特性與現況。 二、分析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休閒動機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持續涉入的差異情形。 四、分析不同瑜珈參與者特性在幸福感的差異情形。 五、探討瑜珈參與者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根據研究目的而來,說明如下: 一、新竹市瑜珈參與者之特性與現況為何? 二、瑜珈參與者的不同背景對休閒動機是否有差異存在? 三、瑜珈參與者的不同背景對持續涉入是否有差異存在? 四、瑜珈參與者的不同背景對幸福感是否有差異存在? 五、瑜珈參與者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的相關程度為何?.

(16) 5.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追求休閒生活是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的一種趨勢。因為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 其工業化增進了物質享受,帶來生活上的便捷,同時為人類帶來許多的問題,人們 獲得金錢、物質上的滿足與享受,卻在生理、心理層面上逐漸的損毀,降低健康, 產生了無力感、工作缺乏意義及疏離感(王宗吉、徐耀輝,2000)因此休閒參與的 功效對人類生活越來越重要。 瑜珈這項現今社會大為流行的休閒運動,此乃流傳五千餘年的古代哲學思想, 隨著時間的演化逐漸形成一套修行者鍛鍊的方式,近年來許多從事瑜珈修練之人發 現,瑜珈可以促進及提升人類的身體、心靈及精神等的全人健康活力,所以慢慢已 成為越來越多人參與的流行運動。在媒體的渲染之下,瑜珈課程的形象變為美容聖 品、減肥塑身的仙丹,本研究希望實證瑜珈課程對於身心靈的提升皆有顯著影響之 效果,不僅只於健身、塑身或美容等生理概念,它同時也包含心理層面、社會關係… 等多面向的提升。 本研究希望證實參與瑜珈能有效提升身心健康及整體幸福感的功效,讓更多人 持續參與瑜珈,並能在未來賦予瑜珈課程更多元的推廣方向,及更寬廣的參與瑜珈 運動人口。由於瑜珈的特性是較為緩慢且靜態的達到全身性運動,適合長期的持續 涉入,不會因體力或體能狀態的不同,而導致無法全程參與運動。因此研究者認為 瑜珈除了原有大部分的女性族群之外,老年人、男性及小孩等更應該參與,使其達 到身體肌肉的放鬆及體能狀態的調整,研究者希望能藉此研究讓更多人參與瑜珈、 喜愛瑜珈,使瑜珈課程成為全民參與的休閒運動。.

(17)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將提出研究範圍,研究對象與限制予以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新竹地區參與瑜珈課程半年以上,並有合格教師指導瑜珈動作及施做方法之瑜 珈參與者。.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地點定為新竹地區,但各地區有其不同的文化及環境背景,故研究 結果可能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 (二)研究對象部份設定為,在瑜珈教室、健身俱樂部、社區大學、公司社團或 自組社團等團體課程中參與瑜珈者,並有合格瑜珈證照教師指導練習。不包含 自行在家練習者,因自行在家練習者,無法正確得知其課程內容及練習時間, 會影響問卷的正確性,因此不與已施測。 (三)研究期間受試者可能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其幸福感受,可能導致填答問卷的 結果受到干擾,研究者僅能以書面文字引導受試者針對參與瑜珈課程後的感受 作為回應。.

(18)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瑜珈(Yoga) 保持一種身體上的伸展,心靈上平靜的姿勢{體位法},配合適當的呼吸{腹式呼 吸},一吸一吐間有一個暫停可控制呼吸的長度,可增加心肺功能達到身體健康的效 果,而在緩慢的動作中讓思緒更專注。 二、瑜珈課程(Yoga Class) 瑜珈課程是以暖身{腹式呼吸練習}、主運動{體位法}、緩和等為主要活動方式, 採以循序漸進之方式實施課程內容並有合格瑜珈證照之教師授課,讓每位參與者皆 能達到正確的瑜珈運動方式。 三、休閒動機(Leisure Motivation) 由內在驅力或外在因素以促進個人行為活動,並且是一種與文化陶冶緊密契合 的自由,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永恆的理想型或思想的美與真實,進而 滿足心理與生理層面的需求。本研究以健康生理、社會需求及幸福感心理等三個構 面,來探討休閒動機。 四、持續涉入(Enduring Iolvement) 對活動攸關程度由低到高的持續過程,是一種正在進行中與熱衷於身體性活動 有關的行為。持續涉入構面為:吸引力、中心性及自我表達等三個因素。 五、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 幸福感是指個人主觀的經驗及感受,可包含內在情緒、認知和身心健康等的三 個層面,幸福感之共通要素包括生活滿意、正向情感、身心健康、良好建全的發展 以及全方位的滿足感等。本研究幸福感之構面有,生活滿意、自我肯定及身心健康 等,共三個因素。.

(19)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瑜珈休閒參與者的不同背景是否會對參與動機及持續涉入程 度有所差異,而不同的動機或持續涉入又是否能提升幸福感,並且希望進一步分析 了解參與的動機及持續涉入的程度是否會影響參與後的感受。本章內容將了解瑜珈 的理論及相關理論、休閒動機的定義及相關研究、持續涉入的定義及相關研究,以 及幸福感的定義與相關研究,歸納整理出本研究之理論依據。. 第一節 瑜珈的理論 瑜珈 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的理論 及相關研究 瑜珈是一項古老且深奧的運動,許多人認為瑜珈不只是運動,它還是一種哲學。 本節介紹瑜珈由起源、意涵、派別、定義、相關的研究及瑜珈的功能與效果。. 一、瑜珈運動之起源、意涵與派別 瑜珈,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一如』 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珈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 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到身心的合一;瑜珈(Yoga)這個詞 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源自梵文的 YUJ,意思就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 用於駕馭牛馬。這個詞的最初原型是原印歐語的字根 yeug ,意思就是「連結、結 合、統一」。具體來說,「瑜珈」這個詞在梵語的可以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已有數千年歷史的瑜珈,唯一的經典是源自公元前 200 年的著名瑜珈行者(YOGI)帕 壇伽利所著的《瑜珈經》。嚴格來說,瑜珈是一種身心鍛鍊的統稱,猶如中文的返 本歸源、導引等之意,瑜珈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有一段時期進行 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珈士(Yogi,女性為 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兩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 「奧義書」,二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論,由於印 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珈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卡拉的影響,這兩 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珈士奉為經典。瑜珈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與宗教無關,.

(20) 9. 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 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 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標,瑜珈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云: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一是在瑜珈中 離棄世間;二是在戰場上委棄身體。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 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瑜珈派別的區分,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按照全人思考的角度區分瑜珈的派別, 可分為基本的身、心、知、情、意等五大類,身-哈達瑜珈、心-勝王瑜珈、知-智慧 瑜珈、情-虔信瑜珈、意-行動瑜珈(維基百科,2005)依不同老師流傳下的修練內 容或方式也有不同的流派之分;更因其修行方法、哲學思想及肉體鍛鍊之不同而產 生許多流派,相傳約有 72 個流派。吳長新(2001)提出常見的瑜珈種類有哈達瑜 珈、勝王瑜珈、行動瑜珈、知識瑜珈、梵咒瑜珈、拙火瑜珈、密宗瑜珈等等。如表 2-1 說明瑜珈之派別及意涵簡介。 表 2-1 瑜珈流派簡介 流派. 簡介. 哈達瑜珈. 主要是控制身體和呼吸,包括身體的姿勢、呼吸和放鬆技. (Hatha Yoga). 巧,其目的是在提升身體的活力,以喚醒蟄伏的能量。. 勝王瑜珈. 透過心智規範,達到對自我意識的控制,並讓思考靜默下. (Raja Yoga). 來的目的。Raja 在梵文中意思即為「國王」或「最高權 力」,所以勝王瑜珈被視為瑜珈中的最高境界。. 行動瑜珈. 透過積極入世的一系列實際行動來達致功德圓滿。聖雄甘. (Karma Yoga). 地即行動瑜珈奉行者。. 知識瑜珈. 透過研習知識以及自己有興趣的經文還有冥想,進而達到. (Janan Yoga). 自知之明。. 梵咒瑜珈. 是一種喚醒靈性的量,以與自然結合的玄妙力量,讓沈睡. (MantraYoga). 體內的生命能量再次甦醒。.

(21) 10. 表 2-1 瑜珈常見流派簡介(續) 流派. 簡介. 拙火瑜珈. 透過身體能量中心來喚醒和提升潛在於體內的精神力. (Laya Yoga). 量。結合了哈達瑜珈的技巧,主要是在延長呼吸時間以及 密集的冥想。. 密宗瑜珈. 最常修練的方法就是對性能量的駕馭。就算是一個人單獨. (Tantric Yoga). 修練,它依然要求修練者控制性能量,並透過男女的兩性 合一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資料來源:整理自 “氣功瑜伽述源與展望 ”。吳長新, 2001,歷史月刊, 158, 78-84 關於瑜珈派別之區分方式,也有人提出以生理及心理兩個方向作為區分,劉美 珠(1990)將瑜珈的鍛鍊分為兩大類別;(一)健身瑜珈,藉由體位法(身體的操作)、 呼吸訓練(身心調和)及意識冥想(心理的意念)來維持身心健康,純以鍛鍊身體 的健康美為目的,也是目前一般初學瑜珈最常用的方法及進入靈性瑜珈之基礎。(二) 靈性瑜珈亦被稱為聖王瑜珈,是經由瑜珈八部功法的修鍊達到進行心靈的修養,即 體位法、呼吸控制、外在控制、內在控制、感官的收歛、注意力的集中、禪定、三 摩地等的心靈修養。透過身體的操作與呼吸的調整,使身心歸於寧靜,最後達到襌 定至三摩地的境界,亦為靈性瑜珈追求的最高境界。 現今社會對於瑜珈課程的派別及區分方式已隨著人們的需求,增加許多不同的 類型,如熱瑜珈、動能瑜珈、瑜珈提斯、強力體適能瑜珈…等,這些不同類型的上 課內容及課程名稱,其目的是為了符合時下潮流與趨勢,或者是為了混合兩種一上 的派別而衍生出來。本研究之瑜珈課程是屬哈達瑜珈及健身瑜珈這兩種派別,這兩 種派別的瑜珈較重視身體的訓練。 哈達瑜珈主要是控制身體(體位法)和呼吸(腹式呼吸),包括身體的姿勢、呼吸和 放鬆技巧,其目的是在提升身體的活力,以喚醒蟄伏的能量,也就是一般稱之為潛 能。而健身瑜珈同樣也是藉由體位法(身體的操作)、呼吸訓練(身心調和)及意 識冥想(心理的意念)來維持身心健康,純以鍛鍊身體的健康美為目的,因此本研.

(22) 11. 究所要探討的是從事哈達瑜珈及健身瑜珈的參與者之幸福感受。. 二、瑜珈的定義及相關理論 關於瑜珈的定義,每位研究者均由不同層面切入的分析解釋。劉美珠(1990) 提出瑜珈(Yoga)是一種古老的印度修行,藉由對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的控制,以達到 與身心合而為一的全民運動。呂碧琴(1997)指出瑜珈運動可維持適當的體脂肪並 達顯著效果,對於神經內分泌、消化、心肺免疫等諸多系統具有正面效益,除了對 生理健康助益外,對於社會關係等機轉同具有助於心理層面的提昇。 古印度的瑜珈理論主要強調,經由身心的內外在實際的訓練,終能使人獲得精 神的解脫,導向一切的真理。兩千多年前 PATANILI 將瑜珈系統化寫成一部「瑜珈 經」,並指出修行瑜珈之八步功法。如下(一)持成(YAMA) (二)精進(NIYAMA) (三) 調身(ASANA)-即練習瑜珈「體位法」(四)調息(PRANAYAMA) (五)攝心 (PRATYHARA) (六)凝神(七)禪定(八)三昧(SAMADHI),等八個部分(靜濤,1999)。 劉美珠(1990)歸納瑜珈有五點的功能與價值:1、可減低壓力與消除神經緊 張;2、有鬆弛肌肉的效果;3、增加自律能力與自我的學習;4、維持勻稱的身材與 糾正身體姿勢;5、增進體適能。荻山貴美子(2005)認為瑜珈的目的在於追求「精 神平安」與「生命歡喜」。換言之,「精神平安」與「生命歡喜」是瑜珈的「主產 物」,美容、身體健康或其他目的則是「副產物」。不過,雖然是副產物,但對於 瑜珈學習者而言,能獲得身心安定、沒有病痛、提高身體治癒等卻相當重要。梁玉 秋與曾明郎(2005)認為練習瑜珈的益處有四點:1、持之以恆的瑜珈練習能幫助身 體延緩老化,減輕身體內聚集過多的壓力。2、瑜珈能讓人們更瞭解自己的身體,不 同的瑜珈姿勢組合在一起就能讓身體的每一個生理系統與器官受益。3、當瑜珈運動 者在學習如何幫助身體重組健康機能的過程,即是一個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進而 可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健康。4、瑜珈能讓現代人身體所受的壓力做適當的排解。 Belling (2005)認為瑜珈對現代人有三種功效:1、健康與幸福:瑜珈是一種能常 保健康的運動,並且可以培養人們樂觀和滿足的心態。透過瑜珈,能教導修鍊者如.

(23) 12. 何開發自己體內的能量,並從內心深深散發出健康快樂。2、加強身體的意識:瑜珈 讓人們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無論是內在的或是外在的身體。當不同的瑜珈姿勢設計 組合起來,就能讓身體的每個生理結構、系統和器官受益。3、減輕與預防壓力:由 於現代生活節奏及競爭的激烈,人們壓力也越來越大。壓力的副作用包括沮喪、肌 肉緊張、消沈、焦慮、喘不過氣來,甚至無法集中精神等,而瑜珈能使身體從這些 壓力症狀中解脫出來。張惠芝(2004)認為瑜珈對心肺呼吸量增加、血液循環的促 進有幫助;蔡雅琴(2005)研究中提出,瑜珈是藉著深沉的呼吸、意識的集中及體 位法練習為手段,使肌肉在緊繃及放鬆的過程,讓心靈沉澱下來,達到身心合而為 一,進而步入冥想的最高境界,以達到最終的目的獲至修身養性之效果。 宋敏如(2005)提出對瑜珈的定義為,保持一種身體上伸展,心靈上平靜的姿 勢,配合適當的呼吸,一吸一吐間有一個暫停可控制呼吸的長度,增加心肺功能達 到身體健康的效果,在緩慢的動作中讓思緒專注。湯海燕(2005)提出瑜珈有幾項 功能:1、促進心理平衡,追求身心和諧;2、講究獨特的健身、塑形、美容效果;3、 以獨特的方式怯病強身,調節體內環境;4、大眾喜聞樂見,強調順其自然特點。 邱顯峰(2009)強調與自我內在身心靈的調和與平衡,藉由瑜珈體位法的尋次 漸進鍛鍊,幫助疲憊的身心與適度壓力的釋放,找回健康的機制。提出瑜珈意為「將 個體意識融入宇宙本源」指的是個體的意識藉由身體與心靈的鍛鍊,逐漸提升生命 的能量、擴展生命的領域,最後融入大宇宙意識,此即中國人所謂「天人合一」的 境界。 三、瑜珈的功能與效果 關於瑜珈的功能「健康哲學」 ,鄭鴻英(2005)提到瑜珈對身、心、靈的影響, 瑜珈的深呼吸有助集中注意力,讓動作完整均衡的收縮、伸展,訓練全身肌肉與關 節彈性,是屬於全身性的運動,修練瑜珈配合正確的呼吸,可使身心靈皆達到健康 狀態。Noa Belling (2005)認為瑜珈是身、心和精神上的學問,古瑜珈修行者相信, 透過身體和呼吸的調節及心智和情緒的控制,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目前美國多發性硬化症協會(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已將瑜珈視為.

(24) 13. 推薦項目之ㄧ,設計專門針對此病症狀的瑜珈教學手冊,提供給患者使用,以利於 改善病人的疲倦(鄭鴻英,2005) 。醫學的領域中,瑜珈常被當作是一種互補的物理 治療方式,西方醫學持續發展同時,瑜珈被當成是一種恢復健康及維持身心舒適的 一種方法,目前在美國已逾一千五百萬人口採用瑜珈作為運動以維持身心健康,國 內外初學者皆以哈達瑜珈為常見的學習方式,屬於較靜態與輕度的運動,講究身心 靈的調適養生。根據以上可以得知瑜珈的健康特點被廣泛的運用及推廣,當瑜珈參 與者能夠體悟到身心靈合一的境界,便能夠感受瑜珈的健康哲學(Leslie, 2008)。 四、小結 本節介紹瑜珈分為許多不同派別,皆有其不同之意涵。瑜珈之定義是由其意涵 所衍生,有著重於生理健康方面之課程內容,也有偏重於心靈層面提升之瑜珈課程。 本研究將瑜珈定義為,保持一種身體上伸展,心靈上平靜的姿勢,配合適當的 呼吸,吸吐間有一個暫停可控制呼吸的長度,增加心肺功能達到身體健康的效果, 在緩慢的動作中讓思緒專注,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瑜珈課程為暖身運動(腹式 呼吸練習)、主運動(體位法)、緩和運動等,以循序漸進之方式實施課程內容,並 須具有合格瑜珈證照之教師授課,讓每位參與者皆能達到正確的瑜珈運動。純以鍛 鍊身體健康美為目的之瑜珈課程,是目前一般初學瑜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進入靈 性瑜珈之基礎。 新竹地區的瑜珈運動發展及授課大綱,較多偏向於重視身體健康美方面之內 容,亦屬於哈達瑜珈及健身瑜珈派別,因此本研究之瑜珈課程為健身瑜珈,其意涵 為身體的活動,完整均衡的收縮、伸展,訓練全身肌肉與關節彈性,屬於全身性的 運動與體態健康狀況的改變過程,修練瑜珈時配合正確的呼吸,可促使身心皆達到 健康狀態。.

(25) 14. 第二節. 休閒動機理論 休閒動機理論及相關研究 理論 及相關研究. 休閒動機的定義,必須要先從休閒與動機的意涵開始了解,才能進一步解釋休 閒動機。本節將分為,休閒的意涵、動機的定義、動機相關理論及國內外學者的理 論與休閒動機相關研究。 一、休閒的意涵 「休閒」原文為 Re-crecreate,意即再造、復原之義,是隨時間環境不斷轉變的 連續動態歷程,且因每個不同背景特性的個體,而對「休閒」之認知各有不同的解 讀(曹以樂,2003)。而中文的「休」字是由「人」與「木」合成的意象,是指人 倚靠著樹木或坐在樹下休息,所以「休」有休息、休憩、休養等暫停勞動之意;中 文的「閒」是由「門」與「月」合成的意象,是指門中鑲著一輪明月,此刻必是個 與家人相聚或獨處靜思的夜晚,因此「閒」就是安閒、閒適、閒逸的意思(引自林 清崎,2002)。 文崇一(1990)認為休閒是指個人離開工作崗位,自由自在去打發時間,以尋 求工作之外精神和物質的滿足。亞里斯多德曾說:「凡是一種自由選擇,自我滿足 心態下,做一件並無特殊目的,也不感到勞累的活動,即屬休閒」。所以休閒具有 多元性,「是需要時間,是一種活動,是整體性,是需要經驗,更需要學習」(陳 振貴,1996)。另一種解釋認為「休閒」一詞的英文是 Leisure,係源自拉丁語中的 Licere,其原意是指「被允許」(to be permitted),而 Licere 又係源自 schola,是 指擺脫生產勞動以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在古希臘亦泛指「學習活動」。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休閒是自我發展和表達自由重要方法,是一種與文化 陶冶緊密契合的自由,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永恆的理想型或思想的美 與真實(周錦宏、程士航、張正霖,2005)。「世界休閒活動協會」(World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ssociation)對休閒的解釋最為簡單,認為休閒是工作或生計活動之 外的自由時間。而從字面上直接翻譯休閒一詞,遠東大辭典對休閒所作的解釋為「不 必工作的這一段時間及中止活動後所獲得的自由時間」。但過去的休閒僅限於少數 特權或支配階級所擁有,概念偏向於特定休閒活動的追求,而現代的休閒已更加一.

(26) 15. 般化、普及化,為大眾所共有,概念也較強調休閒時間的獲得(許義雄,1980)。 休閒所涵蓋的面向很廣泛,也因此與休閒活動相關的研究,雖然已有很多,但仍難 以用單一的定義將休閒的意涵做完整的界定。 綜合上述各時期的中外學者對休閒之定義為,自我發展和表達自由重要方法, 是一種與文化陶冶緊密契合的自由,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永恆的理想 型或思想的美與真實。此乃為本研究的休閒意涵。 二、動機的理論與相關理論 動機(motivation) 一字源於拉丁文 movere,其在心理學上是一個複雜的概念;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普遍被接受的定義。有關動機的定義頗為分岐,不同時期 的社會背景或不同思考層面,都會影響學者對於動機的解釋及定義,但從文獻探討 中可發現多數學者對動機定義有以下兩個共通點。(一)涉及人類想要滿足的慾望及 需求、(二)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內在因素及外在驅力。 (一)動機定義 陳皆榮(1996)指出動機分類有許多分法,各種分法都有其道理,名稱也都未盡 相同,但內涵、性質、範圍大致都有相似之處。一般是採用二分法,把各種動機歸 納為生理性動機及心理性動機。 1. 生理性動機 以生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是個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威脅到生 命的存在。而軀體成長和生理機能的發展過程中,最快的階段為幼兒期與青春期, 而青年朋友為了展現男性或女性的生理特徵,必須加強其個體的生理機能活動,並 以戶外活動或動態性休閒活動,達到強健體魄及身心健康的功能,來滿足生理發展 的需求。 2. 心理性動機 以心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亦稱為社會性動機。經由學習而獲得滿足個體心理 性需求;且大都與他人有關,具有社會性意義(包含成就動機、親合動機等)。青年 的心理特徵常有孤獨、煩惱、悲觀、傍徨、失望、缺乏自信心等,參與休閒活動可 以獲得人際關係、享受生活樂趣、學習專業技能、成就感、冒險、挑戰、好奇心等, 可滿足心理性動機的需求。.

(27) 16. 本研究整理每個不同年代的國內外學者對於動機一詞之定義詳述如下列。表 2-2 為國外學者對動機的定義。表 2-3 為國內學者對於動機一詞所提出之定義。 表 2-2 為國外學者動機定義 作者/年代. 動機定義. Deci 與 Ryan (1985). 將內在動機歸因於對三種需求的滿足:勝任感、自決與興趣。. Kotler. 一種強大的驅使力量,指引起個人尋求需要滿足,並藉此降. (1991). 低心理焦慮與緊張感的因素。. Weiss 與 Chaumeton. 認為可從內、外兩個層面來探討動機;由外來說,動機是人. (1992). 和社會環境交互作用後產生的產物,它會影響個體是否繼續 從事目前活動的行為;對內而言回到運動心理學領域中所探 討的動機行為。. Schunk(1996). 激發某行為的過程,以及維持該活動的行為。. Mowen 與 Minor. 動機屬於人的一種活動狀態,為一個人在處於激勵(urges)、. (1998). 希望(wishes)、渴望(desires)的情況下,促使達成目標之直接 行為。. Baron(1998). 能夠長時間激發、指引和維持行為的內在歷程。. Edwards (1999). 動機是綜合行為的選擇、強度和情感的表現。. Shephard(2002). 行為、個人及環境的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特殊結果期望和信 仰都被視為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重要決定因素。. Gagne 與 Deci(2005). 外在動機通常是因為重要他人的要求、提供酬賞,或者是重 要他人所展現出的重要價值使然;而內在因素則提出內化一 詞,是指接受一個價值觀或行為的調整過程。. Gagne 與 Deci(2005). 外在動機通常是因為重要他人的要求、提供酬賞,或者是重 要他人所展現出的重要價值使然;而內在因素則提出內化一 詞,是指接受一個價值觀或行為的調整過程。. AnitaWoolfolk(200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是一種能喚起、控制和維持外在行為的內在心理狀態。.

(28) 17. 表 2-3 國內學者動機定義 作者/年代. 動機定義. 張春興與國樞. 是由「內在心理需求」的誘因及「外在環境的刺激」二者共同作. (1980). 用的結果所形成的行為移動因素。. 王克先(1987) 是指有機體內的一種生理或心理的需慾(need)或驅力(drive) 對環境中相關的目標或刺激,產生了有效的活動,達到目標其有 機體活動才會暫停。 林靈宏(1994) 首先涉及人類想要滿足的需求,其次動機是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 一種動力。 單繩武(1995) 動機是需要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內驅力,它讓個人想要活動且向 某目標進行,直到個人滿意為止。 馬啟偉與張力. 動機是促使個人在進行活動的心理或內部動力,可分為以下三. 為(1996). 點:1.始發作用。2.指向或選擇作用。3.強化作用。. 陳皆榮(1996) 將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及心理性動機。生理性需求為個人最基本 之需求,包含飢餓驅力、渴驅力、性驅力…等;心理性需求為追 求社會目標及具有社會意義,包含成就動機、親和動機等。 王碧媜(1998) 動機是一種內在因素的行為,是從個人的內在需求所引發出來 的,以達成滿足需求的行為能力。 許樹淵(2000) 動機為一種意識及驅力,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的行為都有其動機, 來激勵他去做某項活動。 曹勝雄(2001) 動機的發生是由個體內在的某一種需求而來,一旦需要的強度提 昇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轉化為一種動機,進而促使每一個人尋找 滿足需要的東西。 張少熙(2003) 動機是個體對某一項活動的反應程度(intensity)及方向(direction)。 張治文(2007) 動機是促進個體活動的內在因素,參與動機在個人行為中有決定 性的影響。 (續下頁).

(29) 18. 表 2-3 國內學者動機定義(續) 作者/年代. 動機定義. 曾光華與饒怡雲. 一種在內在刺激與外在刺激下所引起的需求。. (200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國內外學者對於動機的定義,皆有不同重視的層面,以及不同切入的角度主要 分為三大方向。1、內在因素與內在狀態,2、外在刺激與反應程度,3、滿足需求。 這三大方向會影響個體的行為,激勵個體從事某項活動。 (二)動機之相關理論 國外學者提出的理論重點,如下。 1.需求層次理論 (need-hierarchy theory) 美國心理學家 Maslow 於 1943 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基本需求理論 (Hierarchy of needs),他對於行為動機的看法是需求層次理論中重要且最具代表 性的一部份。動機是源於某些需求未獲得滿足,而這些需求可能來自於生理方面, 或說是一種內在驅力,普遍存在於人類的人格特質中 (Maslow, 1954) 。 Maslow 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因為「需求」而產生動機的,並因動機而產生出行為; 此外人類的需求是有層次性的,他將人類的需求區分為五個層次,並以金字塔型的 方式,照重要性與迫切性由低至高依序排列說明。最基本的需求,在呈現在金字塔 的最下方。 Maslow 所歸納出來的五種基本需求如下: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性、分泌等。如果這些需要(除性 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 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因此,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Maslow 認 為,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 激勵因素。.

(30) 19. (2)安全感的需求(safety needs) 此需求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穩定及免遭痛苦、疾病等,主要是尋求安全上的滿 足,免於害怕、焦慮、混亂、緊張、危機及威脅,使個體能在安全、穩定、秩序下, 獲得依賴和保護。 (3)社會性的需求(social needs) 包括對友誼、愛情與隸屬關係的需求,希望被他人接納能成為團體的一分子, 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4)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s) 指獲取或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穩定的社會地位, 此項需求分有兩種,一為成熟需求,二為威望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 自己有能力、有自信、獨立及勝任感。後者則指需要受人尊重,例如:有聲望、有 地位、受人注意及受人賞識。 (5)自我實現的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程度, 此需求意指完成個人目標、發揮潛能,充分成長,最後達到自我要求的最大目標, 成為自己期望的人。例如:具接納自己、面對問題、自動自發的思考、富創造力、 幽默感、民主價值等特質。 2. ERG 三因子理論(ERG theory) 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爾德弗(Clayton, 1972)在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 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接近實際經驗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本主義需要理論。 奧爾德弗認為,人們共存在 3 種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關 係(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長發展(Growth)的需要,因而這一理論被稱為“ERG” 理論。此理論中指出,個人在追求需求滿足的過程中會有「推進的滿足」,即追求 較高層次的滿足;但若是遭遇挫折將轉向追求較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但各需求之間 沒有絕對優先之順序差別(楊彦秀,2005)。 3. 成就動機理論(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31) 20. 成就動機理論是 McClelland 所提出的理論,它包含了三種需求: (1)成就需求(need of achievement) 成就需求是一種讓人去做出承擔責任,努力克服障礙,盡心完成目標的需求。 (2)權力需求(need of power) 權利需求是指個人希望能影響他人,依其意願行事之需求。 (3)親和需求(need of affiliation) 親和需求是指個體在社會情境中,需要他人關心支持、友善親密的內在需要。 McClelland 的研究主要在探討成就需求的高低與工作行為之關係,而研究結果顯示 成就動機確實與工作表現有重要的相關性。通常每個人都有這三種基本需求;但強 度因人而異,且會因不同的環境導致不同的動機,因不同的動機而產生不同的行為。 所以對不同強度的人,應該找出最適宜的工作性質及需求,較易達成個體的滿足(林 佩穎,2000)。 4. 驅力論(drive theory) 驅力理論以 Hull (1943)為代表,認為動機是學習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學習則是 適應環境的根本所需。驅力理論之主要原理是均衡作用(Homeostasis):指身體內部 有保持各種身心狀態平衡的作用,任何身心狀態的不平衡會產生緊張(即引起驅 力),直到因調節的產生及消除這種緊張為止,所以個體在生理需要產生不平衡時, 就會形成驅力,引起行為發生,並產生新的平衡(林建言,2006)。 綜合各學者的理論,休閒是自我發展和表達自由重要方法,是一種與文化陶冶 緊密契合的自由,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永恆的理想型或思想的美與真 實。動機是一種可以引起和維持活動,並協助個體達成目標的心理歷程。而動機可 以分為內在與外在兩種動機,內在動機重視個體內在真正想從事的活動,且是因為 喜歡才去完成的。但外在動機強調個體從事活動是為了得到外在的獎賞或社交等功 能,而去從事某項活動。本研究休閒動機為一種自我發展和表達自由重要方法,引 起和維持活動並協助個體達成目標的心理歷程,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 永恆的理想型或思想之美與真實。動機研究即是以心理學論點出發,其目的在了解.

(32) 21. 個體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推理性的解釋個人行為意向(林建言,2006)。動機會 影響個人參與此項休閒運動的投入程度,本研究之瑜珈參與者,當然也會影響其持 續涉入的意願與幸福感之感受。 三、休閒動機之相關研究 賴子敬(2003)以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進行研究其結果顯 示: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的參與動機因素的排列順序,最首要的參與動機因素依序 為「健康與適能因素」、「休閒娛樂因素」、「社會需求因素」、「成就感的獲得 因素」,最後是「心理需求因素」。經 t 檢定結果得知不同性別、婚姻受試者在參 與動機上有顯著性差異存在;而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得知不同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每月平均收入者在參與動機上也有顯著性差異存在。 吳科驊(2006)以登山健行者之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 做相關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登山健行遊客,在「參與動機」、「持續涉入」構 面會受到不同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的影響;在「休閒效益」構面會受到不同 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與個人月收入的影響;在「幸福感」構面會受到不同性 別、婚姻狀況與年齡的影響。登山遊客「參與動機」與「持續涉入」有正相關存在; 登山遊客「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有正相關存在;登山遊客「休閒效益」與「幸 福感」有正相關存在。 楊侃璋(2008)以休閒遊憩參與動機、設施滿意度與身心收穫之研究-以高雄 市愛河為例。研究結果顯示,一、民眾社經特性之「年齡」、「居住地區」對「參與 動機」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及「婚姻」則無顯著差異。二、民眾社經特性之「性 別」、「年齡」與「居住地區」對「設施滿意度」有顯著差異,而「婚姻」則無顯著 差異。三、民眾社經特性之「性別」、「年齡」與「居住地區」對「身心收穫」有顯 著差異,而「婚姻」則無顯著差異。 黃斌展、李城忠、劉邦揖、黃文昌(2008)瑜珈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模式之研 究,結果顯示參與動機四個因素構面「身體健康」、「社群互動」、「內在發現」是具 有顯著的影響關係;休閒體驗三個因素構面「身體健康」 、 「社群歸屬」 、 「心理健康」.

(33) 22. 是具有顯著的影響關係;參與結果評估二個因素構面「內在歸因」和「外在歸因」 是具有顯著的影響關係;持續涉入二個因素構面「自我肯定」和「健康實踐」是具 有顯著的影響關係。瑜珈消費者參與動機、實際休閒體驗經由參與後結果評估對瑜 珈運動的持續涉入確實有正向顯著之影響關係,亦即參與後結果評估與正面影響感 受愈佳時,愈能提升瑜珈消費者對瑜珈運動的持續涉入。 朱雅芬(2010)以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崇 明國小為例。研究結果顯示,一、國小教師從事休閒運動的習慣每週參與 2~3 次者 佔最多數;每次參與的平均時間以 2 小時最多;以家人為同伴者最多;交通工具以 徒步為最多;以個人操作練習者為主;平均每月花費以 2,000 元以下為最多。二、 參與動機之影響程度由高至低為:自我成就、他人影響及自我需求;阻礙因素之影 響程度由高至低為:個人因素、體能因素、人際因素及環境因素。三、不同性別在 參與動機之差異性,男性與女性均無顯著差異;阻礙因素方面,女性在參與動機之 「環境因素」均比男性更為認同。分析婚姻狀況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性,未 婚在「自我成就」與「自我需求」均比已婚更為認同;阻礙因素方面,男性與女性 在各因素構面均無顯著差異。 林偉立(2010)屏東縣單車國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研 究結果顯示,1.騎乘者以男性人數最多,年齡以 41 至 50 歲人數最多,教育程度以 大學/大專人數最多,職業以服務業人數最多,個人月收入以 15001 至 30000 元組 別人數最多,婚姻狀況以已婚(有小孩)人數最多,參與同伴以親友/家人人數最 多,每月騎乘頻率以 1 至 3 次組別人數最多。2.騎乘者參與自行車活動的動機以「心 理動機」最高。性別、年齡、職業及個人月收入在整體參與動機及各個構面皆未達 顯著差異。教育程度在自我實現動機達顯著差異,在其他構面則無顯著差異。婚姻 狀況在生理動機達顯著差異,在其他構面則無顯著差異。參與同伴及每月騎乘頻率 在整體參與動機、心理動機、社交動機及自我實現動機達顯著差異,在生理動機則 無顯著差異。3.騎乘自行車後所獲得之休閒效益以「生理效益」感受最為深刻。性 別、年齡、職業、個人月收入及婚姻狀況在整體休閒效益及各個構面皆未達顯著差.

(34) 23. 異。教育程度在整體休閒效益及社交效益達顯著差異,在其他構面則無顯著差異。 參與同伴及每月騎乘頻率在整體休閒效益、生理效益、心理效益及社交效益皆達顯 著差異。4.整體參與動機與整體休閒效益呈顯著高度正相關。 四、小結 綜合以上各學者從不同層面對動機以及休閒所提出的理論,本研究將休閒動機 定義為,由內在驅力或外在因素以促進個人行為活動,並且是一種與文化陶冶緊密 契合的自由,藉此人們可以成功取得感受和體驗永恆的理想型或思想的美與真實, 進而滿足心理與生理層面的需求。本研究以健康生理、社會需求及幸福感心理等三 個構面,來探討休閒動機。 本研究瑜珈參與者之休閒動機,參考專家學者之相關研究,提出以下三個因素: 健康生理、社會需求及幸福感心理。參考休閒動機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討論, 而定出本研究之瑜珈參與者背景變項計有:1、性別 2、年齡 3、教育程度 4、職業 5、婚姻狀態 6、每月所得 7、瑜珈參與年資 8、每週參與瑜珈時數 9、參加瑜珈教 室類型,等共九項。.

(35) 24. 第三節. 持續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 持續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 要了解持續涉入就必須先探討涉入之概念,才能進一步解釋持續涉入。本節將分 為,持續涉入之概念、定義與持續涉入之相關研究。 一、持續涉入之概念與定義 涉入的概念最早是由 Sherif 與 Cantril (1947)提出,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用以 衡量個人的態度行為,「自我涉入」用以預測一個人因其地位或角色對於說服(或 相反意見)的態度。在休閒領域中,涉入意味著對於某休閒活動的內在動機與興趣 (Kyle & Chick, 2004),Houston 與 Rothschild (1978)認為持續涉入(enduring involvement)是指由於個人內在的原因,產生對事或物的持續性關切,經常使用該產 品或活動參與頻率高者,會有較高的涉入;Bloch 與 Richins(1983)提出持續涉入是 指反映出個體與引發某特定行為的情境間既存的關係強度,持續涉入乃起源於個人 的內在持續性需求原因(包括需求、價值觀、興趣或所追求的目標等),持續涉入 為個體對於某活動重視之程度,涉入程度不易隨著情境的轉換而有所更動,對於該 活動的價值觀也不易受到情境上變動而影響。 在運動方面,持續涉入被稱之為一種正在進行中與熱衷於身體性活動有關的行 為,而個人持續涉入於運動,是根深蒂固的、有著強烈的興趣、對運動著迷、並將 運動視為是一種嗜好(Venkartaman , 1990)。 此外,學者 McIntyre(1989)則提出涉入的概念可適用於休閒遊憩領域,他指出 當人們經由參與的過程得到愉悅,將活動視為有自我意涵、重要的且為休閒生活的 中心時,參與者對活動的涉入就逐漸產生。 涉入的逐漸產生就是對活動攸關程度,由低到高的持續過程,可用「持續涉入」 一詞來說明。Houston與Rothschild(1978)指出持續性涉入是一個先前對於產品的體驗 與自我相關價值強度結合的機制,也就是個人對產品過去的經驗和相關價值共同作 用的結果。Rothschild與Houston(1980)將持續性涉入定義為個人持續關注個人所遇到 的議題,高度的持續性涉入來自於大量與某項議題有關的過去經驗,或是該議題與 個人獨特價值結構的強烈連結,因此持續性涉入的本質即是反映在個人之間(不同.

(36) 25. 人)/議題之內(相同議題)的觀點上,而情境涉入則是呈現議題之間(不同議題) /個人之內(相同人)的觀點。(引自陳怡達,2008). 二、持續涉入之相關研究 林貴福與盧淑雲(2000)研究指出持續參與規律運動者是在歡樂中從事運動, 因此可以擁有歡愉的生活型態,有助於心理及生理的發展,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胡家欣(2000)探討大學生之休閒認知、涉入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中,以三種學 校類別、三類科系及科系人數比率採配額抽樣選取 423 位北、中、南大學生進行施 測。調查結果指出,男性在生理方面的休閒滿意度高於女性;休閒涉入中的參與頻 率與休閒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的休閒活動涉入程度屬於中高程度,所呈現 的休閒滿意度則是中度滿意。 張孝銘(2002)證實持續涉入對於職業棒球觀賞滿意度有直接的影響,球迷的 持續涉入職棒,取決於對球賽的滿意程度,當球迷對比賽滿意度越高時,持續涉入 的意願也越高。 陳南琦(2004)以 928 位參加 2003 中華汽車世界盃超級馬拉松路跑賽活動之 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參與者之休閒動機 (健康體適能、體重管理、社交及 壓力釋放) 對涉入健康長跑活動有直接正面的影響,且上述四個因素是促使路跑運 動參與者持續涉入健康長跑的主要因素;涉入對路跑運動參與者之休閒行為(產品創 新、知識、媒體使用、意見領袖及價錢敏感度)有直接正面影響存在,上述五個因素 是消費者涉入健康長跑後的主要休閒行為。 林宜蔓(2004)對 352 位游泳者參者進行研究,其中男女比例為 7:3,平均年 齡為 35.95 歲。研究所得結果如下: (一)游泳參與者的整體休閒效益是屬於偏高的 情形,幸福感的狀況是屬於中等偏高的程度,障礙因素的困難程度和克服程度屬於 中程度。主要的障礙因素為「沒有時間」 。 (二)持續參與的游泳者有 243 位,佔 69%, 在休閒效益和幸福感上,有持續參與游泳者顯著高於沒有持續參與游泳者。 (三)游 泳參與者在休閒效益上達到顯著差異的人口統計變項有:婚姻、教育程度、職業、.

(37) 26. 收入、持續性。游泳參與者在幸福感上達到顯著差異的人口統計變項有:婚姻、年 齡、職業、收入、持續性。(四)休閒效益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存在。(五)經多 元迴歸分析發現:休閒效益、每週參與次數、參與年資對於幸福感最具有解釋力。 李莉薇(2009)認為持續涉入是個體對於某一事物或產品經由低度至高度的連 續性涉入行為,因此由持續涉入的角度切入休閒活動更可深入探討個體參與的程度 及相關因素。以上研究皆表示持續涉入某休閒運動,對其身心狀況皆有正面的提升。 邱麗穎(2010)結果發現我國單車騎士持續涉入的因應策略之內涵包括自我調 整、自我挑戰及自我滿足。在量化主要結果方面,單車騎士運動參與動機依序為交 際涉入,體適能,及情緒補償。運動阻礙因素依序為結構性阻礙,個人性阻礙,及 人際性阻礙。社會支持因素依序為評價支持,訊息支持,及工具支持。持續涉入因 素依序為自我調整,自我滿足,及自我挑戰。 三、小結 涉入意味著對於某休閒活動的內在動機與興趣(Kyle & Chick, 2004),持續涉入 (enduring involvement)是指由於個人內在的原因,產生對事或物的持續性關切,經 常使用該產品或活動參與頻率高者,會有較高的涉入(Houston & Rothschild, 1978)。以上持續涉入之相關研究,不論是由內部因素構面探討,或是由身體健康、 休閒效益角度觀點出發,皆獲得正向的結果。 綜合以上文獻歸納及相關研究整理後,本研究之之持續涉入定義為,對活動攸 關程度由低到高的持續過程,是一種正在進行中與熱衷於身體性活動有關的行為。 瑜珈參與者的持續涉入構面為:吸引力、中心性及自我表達等三個因素。本研究希 望了解瑜珈參與者之持續涉入的因素及程度,有何差異存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