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地區國中同儕性騷擾現況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地區國中同儕性騷擾現況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No.38

,pp.4

9-70. December 2012

臺灣地區國中同儕性騷擾現況

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

馮嘉玉*晏涵文科李忠賢叫高松景山*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臺灣地區學生於園中校園生活中所遭遇的同儕性騷擾現況,並 探討知識、社會支持與生活技能等因素與男女生遭遇同儕性騷擾經驗間的相關情形。 研究資料取自於 2008 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性教育成果之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採叢集 抽樣方式選取全國公私立高中職一年級剛入學學生樣本共計 2,276 人,由受試者根據自 己就讀國中時期的同儕性騷擾經驗作答。 在本研究中, 9 成以上的受試者曾在國中三年裡遭遇一種以上來自同儕的言語或 肢體騷擾行為,而自己成受曾遭到同儕性騷擾的人數比率則接近 3 成,但男生受到一 種以上肢體騷擾的比例顯著高於女生。將男女生資料分開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情 J氫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男生,與社會支持度越差、情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兼任教授,否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 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科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臺北市立北政國民中學校長 通訊作者:李思賢 聯絡地址: 106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62號 聯絡電話:

(02) 7734-1701

E-mail: tonylee@ntnu.edu.tw

49

(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女性,所遭受到的同儕「言語騷 擾」、「肢體騷擾」與「自覺認知騷擾」頻率越高。此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圈中校園 同儕性騷擾防治教育介入的參考。 關鍵詞:同儕性騷擾、圈中

中文短題:臺地區國中校園性騷擾相關因子

一 50

(3)

τ丑::::- -主主ι~

室、目。百

性騷擾是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常被視為是一種性別歧視的表現(凱瑟琳﹒麥金

儂,

1993)

,或是機構非國哉中的暴力形式之一 (H開rn

&

Park

in,

2∞1) 。儘管性騷擾行

為會發生於不同的年齡層,但已有研究指出青春期的人際互動是許多性別暴力行為的

起始點,如 Brener 、 McMahon 、 Warren 與 Douglas (1999) 調查美國大學女生約會暴力 情形,在自陳曾經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受訪者中,就有 71%是發生在 18歲以前,且大多

數是在其青少年時期。而 Pellegrini (2∞ 1 )追蹤小學至中學階段兩性人際互動、攻擊

性與性騷擾的關聯性時發現,小學時期的霸凌者通常也會是進入中學階段後性騷擾行 為的加害者,特別是當他們開始對異性感到興趣的時候。 McMaster 、 Connolly 、 Pepler 與 Craig (2∞2) 研究加拿大 6至8年學生的同儕性騷擾行為,也認為雖然大部分同儕間 的騷擾行為只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發生的偏差行為,是一種因應青春期壓力的方式,但 對某些青少年來說,同儕性騷擾卻是其發展攻擊性的延伸,可能會連同其他形式的人 際攻擊行為(如霸凌)一起出現,甚至可能在未來發展出具敵意的異性交往與約會模 式。由這些研究結果可知,青少年時期的同儕性騷擾行為可能已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 一部份,或是青少年霸凌行為的延伸 (Timmerma n, 2∞5) ,反映出青春期階段對性感 到好奇與攻擊性兩種驅力的聯結(

Pellegrini

,

2∞1)'是一項值得關注的健康議題。 在同儕族群里,青少年白述其性騷擾行為動機,常以好玩、好奇、惡作劇為主 (黃淑英、晏涵文, 2∞4) 。而不論是在Fineran 與 Bennett (1999) 針對高中生所作的 橫斷式調查研究,或是Petersen 與 Hyde (2∞9) 追蹤5至9年級青春期男女的同儕性騷 擾情形都發現,同儕性騷擾的受害者往往是同儕團體中擁有較多權力者,顯示獲取同 儕團體間的宰制權力不太可能是同儕性騷擾的主要動機。研究結果也指出,青春期早 期的青少年是將性騷擾行為視為一種理解自身性徵發展的方式,而跨性別的性騷擾行 為更可能在青少年嘗試對異性同儕表達性吸引力的性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是一種藉由帶有性意涵玩笑的方式來測試吸引異性之適當模式的過渡行為 (Petersen

&

Hyde

,

2009) 。不過仍有研究發現,不論性別,只要是較認同男性具有支配地位的青 少年,也呈現出更高頻率的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顯示男性加諸於女性的社會權力濫 用4情形仍會反映在同儕性騷擾行為中(

Fineran

&

Benne

tt,

1999; Fineran

&

Bol凹, 2∞6) 。

目前關於臺灣青少年性騷擾發生率的調查數據並不多,在 1997年「青少年文化與

心理態度之分析與探討」專案研究中,全臺灣國、高中職學生自陳曾經遭受性騷擾

的性別比例,女生46%的發生率遠高於男生的 12% '若以學制區分,貝IJ國中、高中及

(4)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高職學生白陳曾遭受性騷擾比例分別為24.9% 、 32.1%和43.0% '但調查中並未詢問加 害者的身分是同儕、校內教職員或校外人士(黃正鵲、楊瑞珠 '1998) 0 Wei 與 Chen

(2012

)分析2006年臺中市國中生「青少年生活狀況」調查中關於口語及肢體性騷擾 的2題作答資料,其中有25.4%的受訪者表示曾在過去一學期遭遇到同儕的性騷擾,且 男生白陳遭遇性騷擾的比率略高於女生(違反意願的性關注或黃色笑話~男26.1%

'

女20.4% ;違反意願的碰觸或親吻愛撫~男8.5% '女5 .3%)。而簡苑珊、陸的玲、李 鴻森、洪百薰 (2012 )分析2009年基隆市「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在學學生健康知識、 態度暨行為研究調查」內國中部分包括性別歧視評論等8項性騷擾類型的資料,則顯 示有46%的學生最近一年至少有過一項以上的被同儕性騷擾經驗,但並無性別差異存 在。這些數據顯示近年來性騷擾已非女生才會遭遇到的困擾,男生對於同儕間性騷擾 加害行為的覺察度也有所提升。 在性騷擾行為類型上,肢體(如未經同意的碰觸、撫摸胸臀等身體部位)與言語 騷擾(說些與「性」有關且不受歡迎的言詞、性別歧視評論)都是臺灣學生在校園中 經常碰到的(黃正鵲、楊瑞珠,

1998

;陳淑芬 '2000 ;黃淑英、晏涵文 '2004 ;簡苑 珊等,

2012)

,但男生在肢體騷擾(如未經同意的碰觸、故意掀衣物)的被害經驗顯 著高於女生,而女生則較易因不自在的眼神而感到不舒服(簡苑珊等,2012) 。至於 遭遇性騷擾時的反應,若是非身體接觸的騷擾行為,青少年多採取忽略不理會、離開 現場等消極策略(黃淑英、晏涵文'2004) ,但若遭遇同儕或同年齡者間的肢體騷擾 行為,如脫褲子、碰觸生殖器官等,則較可能採取立即反擊的行動,且其所採取的反 擊行動常是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反映出青春期同儕性騷擾本質中包含青少年藉 由性嬉戲、性遊戲來滿足性好奇的成分(黃淑英、晏涵文,2004) 。但黃貞裕、吳娟 娟與駱俊宏 (2007) 針對高中職女生所進行的性騷擾研究指出,當女學生對性騷擾的 知覺程度越高時,對性騷擾的容忍度就越低,也越傾向採取積極性的因應行為,如用 力推開或當面駁斥對方等方式來處理性騷擾情境。 國外在同儕性騷擾對青少年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相關研究較多,Goldstein 、 Malanchuk 、 Davis-Kean 與 Eccles (2∞7) 指出,性騷擾受害經驗是青少年負面社會心理 發展的危險因子,特別是對女性而言。該研究發現8 年級時常遭遇性騷擾的歐美女

生,在11 年級時更容易有藥物濫用、憂鬱症狀與低自尊的情形,而被騷擾頻率較高

的非裔女生,其自陳的外在問題行為也與時俱增。Chiodo 、 Wolfe 、 Crooks 、 Hughes 與

Jaffe

(2009) 的追蹤研究也發現9年級學生的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是11 年級時情緒壓

力、藥物濫用、違法暴力加害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且9年級開始遭受同儕性騷擾的

(5)

學生,在 11 年級時遭到同儕或約會對象霸凌的機率也高於其他同儕。除上述縱貫性研 究外,發現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與身心健康症狀或學校生活適應困擾顯著相關的調查 研究也不少,如Duffy 、 Wareham 與 Walsh (2∞4) 發驅直通性騷擾的高中生會比遭遇

一般壓力情境時,更容易引發害羞、尷尬、害怕、缺乏自信、自我懷疑等負面的心理 狀態,甚至對自己是否能夠擁有愉悅的戀愛關係產生懷疑、在校不想與他人交談、 學業成績較預期低落,並嘗試以繞路上學等方式避免遇見騷擾加害者等。而Gruber 與

Fineran

(2007) 的研究則發現被同儕霸凌或性騷擾的高中女生也會像成人遭遇困擾時 一樣,用瞌藥或飲酒來作為因應方式。我國的調查結果也與國外近似,指出有同儕性 騷擾受害經驗的國中生,發生輕度和重度情緒困擾的比率分別是無性騷擾受害者經驗 的1.65及2.28倍(簡苑珊等人,

2012)

但研究也發現,並非所有遭遇同儕性騷擾的青少年都會產生身心症狀或生活適 應困擾,負面後果的嚴重程度也會受到被騷擾者的性別(簡苑珊等人,

2012; AAUW

,

1993; Goldstein et

al叫 2∞7;

Gruber

&

Fineran

,

2∞8;

Timmerman

,

2∞5) 、年齡 (Gruber

&

Fineran

,

2007) 與其所遭遇之性騷擾行為類型的影響(簡苑珊等人,

2012; Duffy et

址, 2∞4) 0 Dl的等人 (2∞4) 更指出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與健康狀態關聯性的影響關鍵 可能在於青少年對於騷擾行為意涵,以及自身因應能力的評估。他們認為唯有當受害 者評價自己是「被騷擾、悔辱,卻沒有能力因應處理」時,才會產生負面的心理健康 後果,因此並非是性別造成遭遇同儕性騷擾的後果不同,而是男女生對於遭遇性騷擾 行為的意義評估不同,才導致性騷擾對他們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程度有所差異。同樣 的,肢體騷擾行為較易被受害者評估為身體安全的威脅傷害,因此部份受害者會感到 害怕而造成負面的情緒變化,若青少年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處理這些被騷擾的狀況, 就比較不會產生沮喪的感受。 Gruber 與 Fineran (2∞7) 也認為,霸凌與性騷擾受害經 歷對國中女生身心健康狀態的負面影響之所以會大於高中女生,可能是因為高中女生 擁有較佳的支持系統與因應能力,而國中女生在這些保護因子較弱的狀況下又需同時 面臨發展階段的轉變期,導致其健康狀態更易受到同儕騷擾行為的傷害。 有鑒於同儕性騷擾行為與青春期的身心發展密切相關,過去研究即建議性騷擾防 治教育必須在高中階段之前開始實施,因為所有的預防教育都必須在行為模式確立以

前進行介入才會更有效 (McMaster

et a

I.,

2∞2

; Chiodo et

al叫 2∞9) 。國內外學者所建

議的教育介入方式與內容,在個人層次部份包括提升青少年對性騷擾的認識與知覺, 促使其採取更正向的因應措施(黃貞裕等人,

2007)

,以及透過教育課程對青少年進 行兩性互動與溝通等社交技巧教學,減少個人被同儕排斥與孤立的狀況(McMaster

(6)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et al.,

2仰; Pelle伊血,別12;

Timme

rman,

2ω4) ,或是提供自我保護及性騷擾因應技巧教

學,增進個人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控制感 (McMaster

et

al叮 2∞2; M刮風 2∞8) 。至於學

校層級的介入策略,則強調打破沉默文化 (Pellegrini , 2∞12) ,營造能公開自由討論性 議題或非意願性行為的支持性氛圍 (Timmerma n, 2∞4) ,並建立非騷擾性的團體規範

(McM品伽 etal., 2∞2) 。

然而在國內的校園環境中,上述這些策略是否真能降低青少年同儕性騷擾受害 的可能性,至今仍缺乏實證資料的確認。因此在缺乏全國性校園同儕性騷擾盛行率客 觀數據,且對於青少年同儕性騷擾相關因子也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本研究嘗試透過橫 斷式問卷調查方法,了解國中校園的同儕性騷擾現況。但由於過去研究結果顯示,男 女生所遭遇的同儕性騷擾,不論在知覺程度和行為類型(簡苑珊等人,

2012;

Duff扯 et

aL,

2004) 上都有不同,且類似的騷擾行為經驗對男生和女生來說可能具有不同的意 義,而這種意義上的差別在兩性混合分析時可能造成混淆而無法被發現(

Witkowska

&

Kjellberg,

2∞5) ,因此本研究將受訪者資料分成男女兩群,分別分析不同性別青少年 在國中就學階段,其知識、社會人際支持狀況及生活技能表現,與其校園生活所遭遇 之同儕性騷擾經驗的關聯性,以作為日後教育介入之參考。

貳、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樣本與資料收集

本研究資料取自於2∞8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性教育成果橫斷式調查研究的高中職 一年級部份資料,由受試者根據國中階段的狀況填答結構式調查問卷。研究母群體為 教育部登錄之96學年度之全國公私立高中職一年級學生,共計259.738人。依據Kalton

(

1983) 表示,要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數,應先有研究母數的準確性估計,假設本研究 的信賴區間為2%' 樣本數算法為Nii

/

(N+品) ;自(初步估計樣本數) = 1.9位PQ/22

;

N為 總數 ;p是採取95o/oConfidence level時,研究對象勾選二分變項的百分率,此研究先暫 訂為50%; Q是 100-P' 由此計算出所需樣本數為2,379人。研究採叢集抽樣的方式,將 全臺灣高中職一年級所有班級視為叢集,再利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出所需班 級,以抽出班級內全體學生為調查樣本。問卷施測是透過教育部公文轉發至各抽樣學 校,由學校單位依據標準化施測說明完成施測工作。施測說明中要求施測人員應主動 告知施測學生本問卷為匿名式調查,且學生有拒絕作答的權利,再將問卷發予願意填

54

(7)

答的學生,其他不願作答學生則原位自習。施測時間為2∞8年9至 10月,因此施測對象 為97學年度高中職一年級學生,共發出問卷2.8∞份,收回問卷2.627份,有效回收率為 93.8% 。本次研究扣除所需變項遺漏填答者351 人,餘2.276人作為本次分析樣本(回收 問卷分析率為86.64%) 。至於被刪除的問卷則以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未填答完整的人 數最多(305人) ,其次是社會支持 (42人)與生活技能( 21 人) ,經檢定後確認男女 生在填答率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研究工具

研究採用的結構式問卷係依據教育部發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中「健康與體育」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中所列之性健康促進相關知識與生活技能目標而 設計。至於「同情性騷擾經驗」部分則主要參酌黃淑英與晏涵文 (2004 )與American

As

sociation ofUniversity Women

Ed

ucational Foundation (AAUW

,

1993, 2∞1)等研究所列出

的性騷擾行為項目中,屬於言語騷擾及肢體騷擾兩大向度的題目所設計。問卷初稿擬 定後, ~~透過研究小組成員徵詢國中任教教師該問卷之適切性,並請6名國中三年級 學生閱讀問卷初稿,以提升本工具之表面效度。而後邀請7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 內容效度審查,並於96學年度下學期以臺北縣市國中三年級各二班學生進行預試,依 照專家審查意見與預試結果分析,進行問卷修改而發展成正式問卷。研究分析變項如

下:

(一)性健康促進知識:內容包含青春期生理及懷孕、性騷擾與性侵害、愛滋病與其 他性病、戀愛婚姻等主題,共計20題。難易度則在 .56到 .87之間,平均難易度 為 .74; 20題中有9題鑑別度在到以上。庫李信度(KR20) 為 .82 。總分越高, 代表受試者的整體性健康促進知識程度越佳。 (二)社會支持量表:由受試者依據自己與學校師長、同儕及家庭父母互動過程中 所感受到的支持情形來作答,共計6題,依據受試者填答「非常不同意」、至 「非常同意J '分別給予 1~5分。總分越高,代表受試者從周遭人際關係中獲 得的支持越佳。全量表之Cronbachα 值為 .82 。 (三)生活技能量表:目的在了解受試者對執行各項行為技巧的把握度情形,分為 「情感表達與溝通 J 3題、「拒絕與自我控制J 6題與「自我保護與尋求協助」 4題三個向度,共計的題。依據受試者填答「沒有把握做到」、「有三成把握 做到」、「有五成把握做到」、「有七成把握做到」、「非常有把握做到」 分別給予 1~5分。當「情感表達與溝通」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能清楚

55

(8)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表達個人情感,且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把握度越高; r拒絕與白我控制」得 分越高,代表受試者能拒絕不合理要求,同時做到控制個人行為的把握度越 高; r 自我保護與尋求協助」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能做到自我保護措施並 尋求適當求助管道的把握度越高。全量表之Cronbachα 值為.肘,各分量表之

Cronbachα 值分別為肉、"與 .85 。

(四)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共8題,包括同儕性騷擾具體行為7題,以及受試者主觀 認知同儕性騷擾 l 題,由受試者回溯國中三年於校園中所曾經遭遇過同儕所施 加,且造成自己不舒服感受的騷擾行為經驗據實作答。在具體行為部分包括嘲 笑身體發育情形、被罵與性器官或性有關的髒話、黃色笑話等「言語騷擾」行 為3題,以及掀裙脫褲、觸摸胸臀、觸摸性器官及阿魯巴等「肢體騷擾」行為4 題,但阿魯巴行為這題僅限男生回答。至於詢問主觀認知騷擾的「你曾經遭遇 過同學對你進行性騷擾嗎? J 題目,則與8題具體措行為分開,避免造成作 答干擾,其目的在測量受試者主觀認定受到同儕性騷擾的發生頻率。以上題目 依受試者勾選頻率「從未如此」、「偶爾如此」、「經常如此」分別給予 1至3 分。受試者在「言語騷擾」與「肢體騷擾」兩向度的得分越高,代表其在校園 中所遭受的該類同儕性騷擾行為越多,而受試者在「主觀認知騷擾」的得分越 高,則代表其主觀認知遭遇同儕性騷擾的狀況越多。

三、資料分析

資料經譯碼建檔後,採用 SPSS統計套裝軟體( 19.0版)進行各項資料分析工作。 所採用之統計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以人數、百分率、平均值說明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與性健康促進 知識、社會支持、生活技能得分,以及同儕性騷擾受害情形。 (三) t 檢定與卡方檢定:檢定不同性別受訪者的性健康促進知識、社會支持、生活 技能得分,以及同儕性騷擾受害經驗之差異。 (三)迴歸分析:將不同性別受訪者分群,分別分析其性健康促進知識、社會支持與 生活技能得分能否解釋及預測受訪者遭受同儕言語、肢體騷擾及主觀認知騷擾 的經驗。 -56 一

(9)

參、研究結果

一、研究對象資料與性,關霎汶口識、社會支持、生活技能得分情形

本研究分析之受訪者共計2.276人,其中有男生 1.133人,女生1.1 43人,人數比例接

近 1

:

1 。由表 1 可知,女性受訪者在門生健康促進知識J (t=4.2 14'p<.∞1)、「社

會支持J

(t

=

7.792 '

p

<

.∞1)'以及「拒絕與自我控制J

(t

=

15.675 '

P

<

.∞1)、

「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 J

(t

=

6.059 '

P

<

.∞1)兩項生活技能得分均顯著高於男性,

但男生在「情感表達與溝通 J

(t

=

-4.4

54 '

P

< .001

)技巧的執行把握度顯著優於女

生。 表 l 受訪者知識、社會支持與生活技能得分狀況 男 女 d直 總計

扎1ean

SD

恥1ean

SD

恥1ean

SD

知識

15.38

4.14

16.04

3.36

-4.214

15.71

3.78

社會支持

22.18

3.89

23

.4

5

3.91

-7.792

22.82

3.95

生活技能 情感表達與溝通

10.86

2.56

10

.4

1

2.24

4

.4

54'"

10.64

2

.4

2

拒絕與自我控制

21.63

4.93

24.55

3.89

-15.675 叫

23.10

4.67

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

16.52

3.30

17.27

2.61

-6.059'"

16.90

3.00

'p

< .05

干 <.01 '''p

< .001

二、同傍性騷擾現況

由表2的數據可以發現,男女生在各項騷擾行為的發生頻率都有顯著差異。在言 語騷擾部分,曾經有一項以上言語騷擾經驗的男、女比例分別為 89.1%和9 1.0% 。其中 男女生都以「黃色笑話」的騷擾比例最高,且有 33 .2%的男生和 19.4%的女生表示經常 遭遇到黃色笑話的騷擾且因此感到不舒服。而男生最少遭遇且其發生比例比女生還低 的是「身體發育嘲笑 J '僅有 28.7%的男生受到此項騷擾。至於女生最少遭遇的言語 騷擾是「被罵與性器官或性有關的髒話 J '僅25.3%的女生表示曾碰到此類感到不舒 服的騷擾行為。 -57 一

(10)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表2 受訪者的同儕性騷擾情形 男 總計 從未偶爾經常從未偶爾經常卡方值It 值 從未偶爾經常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一、言語騷擅 808 285 40 716 380 47 1524 665 87

身體發古月嘲笑

7

ν司、 毛可d、5.2可

ν司、 νr、

62

可 6)

(3

司、ν司、毛可

且可凡

19.645'" (67.0) (29.2) (3.8) 2. 性髒話 501 472 160 854 251 38 234.648'" 1355 723 198 (44.2) (41.7) (14. I) (74.7) (22.0) (3.3) (59.5) (3 I .8) (8.7) 3. 黃色笑話 144 613 376 133 788 222 61.912'" 277 1401 598 ( 12可 7) (、Jνr、 4.1 、) (ν司、 ν司、 毛可) (、(11.6) (ζ6昂口 仇9) (I仇";1 且『可凡、、‘I (12.2) (61.6) (26.3) 二、服體騷擅 I.掀裙脫褲 554 509 70 819 301 23 128.271,.. 1373 810 93 (48.9) (44.9) (6.2) (71.7) (26.3) (2.0) (60.3) (35.6) (4. I) 2. 碰觸胸臀 646 403 84 866 252 25 98.715'" 1512 655 109 (57.0) (35.6) (7.4) (75.8) (22.0) (2.2) (66.4) (28.8) (4.8) 3. 碰觸性器官 637 455 41 980 145 18 24 1. 851 叫 1617 600 59 (56.2) (40.2) (3.6) (85.7) (12.7) (1.6) (71.0) (26.4) (2.6) 4. 阿魯巴 907 197 29 (限男生回答) (80.1) (17.4) (2.6) 一、主觀認知性騷 801 268 64 816 304 23 21.683'" 1617 572 87 擅 (70.7) (23.7) (5.6) (71.4) (26.6) (2.0) (71.0) (25.1) (3.8) 至少一項言語騷 擾受害 1,010 (89.1) 1,040 (91.0) 1.471 2,050 (90. I) 至少一項肢體騷 14.742'" 擾受害 801 (70.7) 473 (41.4) 1,274 (56.0) 至少一項性騷擾 行為受害 1,022 (90.2) 1,045 (91.4) 1.010 2,067 (90.8) 'p

<

.05 "p

<

.01 '''p

<

.001

58

(11)

在肢體騷擾部分,曾經有一項以上肢體騷擾經驗的男、女比例分別為70.7%和

4

1.

4%

'男生遭遇的比例較女生高出許多。其中最多男生曾經歷的是「被脫褲子」的 騷擾行為 (5 1.1%) ,其次是「碰觸性器官J '有43.8%的男生受過此項騷擾,最少的 是「阿魯巴J '但也有19.9%的男性受訪者有此項騷擾經驗。女生在各項肢體騷擾行 為的遭遇比例約在15%至30%之間,最多的也是「掀裙脫褲」的騷擾行為(28.3%) 最少的則是「碰觸性器官J '但也有14.3%的女性受訪者曾遭遇此項騷擾行為。 在主觀認知性騷擾部份,不論男女都有30%左右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曾經遭遇到同 儕的性騷擾,但男生 (5.6% )表示經常受到同儕性騷擾的比例幾乎是女生(2%) 的3 t立 |口 整體看來,男女生都有9成的受訪者曾經遭遇一項以上的同儕騷擾行為,且男女 生在言語騷擾部分的發生率相近,但男生遭遇到同儕肢體騷擾的行為顯著多於女生。 此外,男女生不論是在言語騷擾或肢體騷擾的發生率,都遠高於其自覺遭遇同儕性騷 擾的比例。

三、同儕性騷擾相關保護因子

本研究將同儕性騷擾行為分為「言語騷擾」、 「肢體騷擾」和「主觀認真日騷擾」 三個向度,分別將男女生各向度下之題目分數加總為該向度之得分,如甲生在「言語 騷擾」向度中的「身體發育嘲笑」勾選「從未(1 分)

J

'在「↑生髒話」與「黃色笑 話」均勾選「偶爾 (2分)

J

'則甲生在「言語騷擾」向度的總得分即為5分。向度分 數加總完畢後,再以男女生各向度的得分為依變項,以性健康促進知識、社會支持和 三項生活技能得分為自變項,採用強迫進入法進行同時迴歸分析,以確認青少年同儕 性騷擾受害經驗的相關保護因素。 同時迴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在男生部份,性健康促進知識、社會支持與三項 生活技能等五個白變項對於「言語騷擾」、「肢體騷擾」和「主觀認知騷擾」總分的

解釋變異量分別為9.3%

(F

= 23

.1

85 '

p <

.∞1)、 6.9%

(F

= 16.622 '

P

<

.∞I)和2.7%

( F

= 6.169 '

p <

.∞I)。進一步對個別自變項進行事後考驗發現,性健康促進知識(戶

=

.1

62 '

p

<.∞I)、社會支持(戶=心的 'p

<

.05) 、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戶 =.0駒,

p <

.01) 、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戶 ι.308

'

p

<.∞I)、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技能(~

= .108 '

p < .01

)對男生「言語騷擾」受害經驗的解釋力都達到顯著。而性健康促進知

識(戶=

.063 '

p < .05

)、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戶=

.082 '

p < .05

)、拒絕與自我控制技

能 (~=-.2 72'p<. ∞I)對男生「肢體騷擾」受害經驗的解釋力達到顯著。至於對男 的 VJ F、 J

(12)

受訪者知識、社會支持、生活技能與校園性騷擾經驗的迴歸資料摘要表 表3 女 男 主觀認知騷擾 肢體騷擾 言語騷擾 主觀認知騷擾 肢體騷擾 持 h押{阿依精會恃他需叫噸樟﹒珈山∞對 -F 國 -2 令 -Nb 言語騷擾

P

SE

B

P

SE

B

B

SE

B

P

SE

B

B

SE

B

P

SE

B

.004 -.017 -.003 .009 -.046 -.015 .070' .010 .024 .001 004 8.994 .063' .012 025 .162 叫 .010 .054 知識 .004 -.070' .082" -.009 .008 -.136'" .165'" -.038 .009 -.081" -.024 .005 -.058 .087" -.009 .013 -.040 -.017 .010 -.065' .084" -.023 社會支持 情感表達與 溝通技能 .007 .005 -.165'" 018 .015 .010 -.267'" .080 143'" .011 -.273'" .016 .074 .008 .005 -.160叫 .020 .082' .013 -.272 叫 .021 .053 .017 .010 -.308 叫 .045 拒絕與自我 控制技能 -.086 C叭 迂〉 .008 -.013 -.021 -.002 .016 -.009 -.075 -.004 .083' .017 -.081 037 .013 .007 -.019 .002 .020 .010 -.092 .005 .108 叫 .017 自我保護與資

源尋求技能

.045 R2= .038 R2= .109 F(5,1l37)= 27.834叫

R

2 = .071 F(5,1l37)= 17.407'"

R

2= .027 R2=.069

R

2=.093 F(5,1l37)= 9.016'" F(5,1l27)=6.169'" F(5,1I27) =16.622叫 扣肘, 1127)= 23.185'" 'p

<

.05 刁<.01 '''p

<

.001

(13)

生「主觀知覺騷擾」受害經驗解釋力達到顯著的變項則僅剩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戶=

.087 '

p

<

.01)、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戶 =-.1ω , p<.∞I)。

在女生部份,性健康促進知識、社會支持與三項生活技能等五個自變項對於「言

語騷擾」、「肢體騷擾」和「主觀認知騷擾」總分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7.1%

(F

=

17幼7' p<.∞I)、 10.9010

(F =

27泊4' p<.∞I)和3.8%

(F= 9.016' p

<.∞I)。進一

步對個別自變項進行事後考驗發現,性健康促進知識( ~

= .070 '

p

< .05

)、社會支持 (戶 =-.081 'p<.OI) 、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

.143 '

p

<.∞I)、拒絕與自我控制技

能(戶=

-.2

73 '

p

<

.∞I)、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技能( ~

= .083 '

p

< .05

)對女生「言

語騷擾」受害經驗的解釋力都達到顯著。而社會支持( ~

=

-.1 施 ,

p

<

.001) 、↑青感表

達與溝通技能( ~

= .165 '

p

<

.∞I)、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 ~

=

-.2

67 '

p

<

.∞I)對女

生「肢體騷擾」受害經驗的解釋力達到顯著。至於對女生「主觀知覺騷擾」受害經驗 解釋力達到顯著的變項則依舊是社會支持( ~

= -.070 '

p

< .05

)、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

(

~

= .082 '

p

< .05

)、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

-.1

65 '

p

<.∞I)。 上述分析結果顯示,在男生部分,當受試者的性健康促進知識、情感表達與溝通 技能、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技能越好,但社會支持、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 遭受「言語騷擾」的經驗也越多;當受試者的性健康促進知識、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 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遭受「肢體騷擾」的經驗也越多;當受試者 的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主觀認知騷擾」的 經驗也越多。在女生部份,當受試者的性健康促進知識、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自我 保護與資源尋求技能越好,但社會支持、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遭受「言語 騷擾」的經驗也越多;當受試者的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越好,但社會支持、拒絕與自 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遭受「肢體騷擾」的經驗也越多;當受試者的情感表達與溝通 技能越好,但社會支持、拒絕與自我控制技能越差時,其「主觀知覺騷擾」的經驗也 越多。

肆、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透過隨機叢集抽樣方法,獲得具有代表性之全臺灣國中校園同儕性騷擾 盛行率資料。結果發現男女受試者自認在國中校園曾遭受同儕性騷擾的比率皆在3成 左右,與 1997年的全國性調查數據相近(黃正鵲、楊瑞珠,

1998)

,但 1997年的資料 並末限定加害者身分為同儕或成人,且與當時男女生受害比例相較後可以推斷,

2008

-61 一

(14)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年國中校園同儕性騷擾的發生情形應該較 1997年時更為普遍,且男生自認受害比例有 大幅增加的趨勢。若從實際的言語及肢體騷擾行為來觀察,受試者在就讀園中階段 曾經遭受至少一項以上同儕性騷擾行為的比率高達9成,遠高於2∞6年臺中市 (Wei

&

Chen

,

2012) 與2∞9年基隆市(簡苑珊等人, 2012) 等同樣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的調查 結果,推測原因除了調查年份、區域不同之外,本研究所設定回溯的騷擾行為發生時 間長達國中三年就學期間,與其他研究以一學期或一年為測量時間單位不同,加上本 研究測量的騷擾行為類型多達7項,且以國中校園內較常見的言語及肢體騷擾行為為 主,如黃色笑話、性髒話、阿魯巴都包含在內,因此獲得受試者自陳遭遇各項騷擾行 為比率較高的結果。 由調查數據也可發現,受訪者實際遭受的同儕性騷擾行為與其自覺遭遇同儕性騷 擾的比率,之間存在將近6成的落差,顯示青少年對於大部分在國中校園內發生的同 儕性騷擾行為,雖已達到感覺不舒服的程度,但仍未將其界定為「性,騷擾」。此研究 結果或可呼應過去的研究發現,亦即同儕性騷擾行為動機多出自於好玩、好奇與惡作 劇等心態(黃淑英、晏涵文 '2004) ,是將同儕性騷擾行為視為一種基於性好奇來理 解自身性徵發展的方式,或是一種以遊戲型態與異性展開互動的策略( Pellegri凹, 2∞ 1;

Petersen

&

Hyde

,

2棚) ,因此青少年即使因這類行為而感到不愉快,但未必都會將對

方的舉動解釋為惡意的侵犯行為。

整體看來,男女生曾經遭遇同儕性騷擾行為的人數比例並無顯著差異,且男生 自認曾遭受同儕騷擾的人數比例也與女生相近,但男生被騷擾的發生頻率高於女生, 且男生遭遇肢體騷擾的人數比例也顯著高於女生,此結果與其他國內外調查發現一

致(簡苑珊等人,

2012 ; Chiodo et

址, 2棚;

McMaster et

址, 2∞2;kliegi悶, 2∞1;

Wei

&

Chen

,

2012) 。這些數據顯示會因同儕性騷擾而感到不舒服或是遭到侵犯的男生絕不 在少數,且從遭遇性騷擾的人數比例及騷擾頻率來看,男生同時遭遇到不同形式騷擾 行為的情形可能比女生嚴重。關於這個現象,國外研究曾指出,青春期男女受到異性 騷擾的比率其實差不多,但男性更常受到同性騷擾,也就表示校園中的男性比起同年 齡的青少女,更容易同時成為同性或異性同儕進行性嬉弄的對象,這可能是因為帶有 性意涵的戲弄行為,在青春期男生團體中是一種常態的次文化行為,但在女生團體中

就不是 (Petersen

&

Hyde

,

2∞9) 。此外,進入中學後,男生與男生之間會繼續沿用小

學階段粗魯遊戲的方式進行互動,而男生也會嘗試採用取笑戲弄方式與異性互動,不

過女生採用取笑戲弄方式與男生進行互動的情形並不會增加,且這類帶有攻擊性的肢

體行為發生在男生對男生之間多於男生對女生 (Pellegrini, 2∞1)'這或許是造成男生 一位一

(15)

感受自己遭遇較多同儕肢體騷擾的原因。不論原因為何,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已有3 成的男生感覺到自己成為被騷擾的對象,且因此產生不舒服的身心感受,儘管目前的 橫斷性研究資料並未證實男生同御性騷擾經驗與其身心適應情況有關(簡苑珊等人,

2012)

,但長時間生活在這類混合了,性好奇與攻擊性遊戲行為的環境中,是否會成為 某些青少年生活適應的壓力來源,進而對其健康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仍有待未來研 究進行長期追蹤了解。 在同儕性騷擾相關保護因子方面,本研究發現性健康促進知識表現越好的男生, 其自陳遭受言語騷擾及肢體騷擾的頻率也越高,而知識因素也能顯著預測女生的言語 騷擾頻率。 Martin (2008) 的研究就曾指出,青少女在性騷擾防治教育課程介入後, 不論是在自陳性騷擾、目擊性騷擾與覺察他人遭遇性騷擾的頻率都顯著增加,這可能 是教育介入增加受試者性騷擾相關知識,連帶提升其對性騷擾行為覺察度的結果。由 此推測性健康促進知識表現越好的受試者,由於對性騷擾與性健康相關知識較充足, 因此比較容易覺察意識到同儕互動行為中造成自己不舒服感受的成分,於是反映在自 陳騷擾行為頻率的數據上。但同樣的覺察影響並未反映在男生的「主觀認知騷擾」與 女生的「肢體騷擾」、「主觀認知騷擾」作答頻率上,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有相關經驗 的人數較少,無法達成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所致。 過去研究提到,家長、同儕與學校的支持是影響校園中霸凌與性騷擾、性暴

力行為發生率的重要因素 (Basile, Espelage,則vers,

McMaho

n,

&

Simon

,

2∞9;Pellcgi凹,

2002)

,不過在本研究結果中,社會支持只與男生的自陳言語騷擾行為有關,而與青 少女的言語騷擾、肢體騷擾與自覺認知騷擾情形之間,都有顯著的負向關聯性存在。 雖然本研究為橫斷式調查研究設計,無法確認因素間的因果關係,但可初步推測來自 於父母、師長與同儕的支持,對於女生免於同儕性騷擾的保護效果可能優於男生。至 於社會支持對男生免於同儕性騷擾保護效果不佳的原因,Smith 與 Brain (2∞0) 在探 討校園霸凌因應方法中的同儕支持策略時有相關討論。這兩位學者提到同儕的折衝可 以緩和霸凌行為,但採用同儕支持策略進行介入時要特別注意性別差異問題,因為 在男生的次文化里,基於男性自尊往往不願意向同儕透露自己的受凌壓力。特別是 在兩性混合上課的班級或學校裡,一個男生對被欺負的男性表示關懷,或是因為被 欺負而向他人求助,都可能有損「男子氣概(

masculinity)

J

'反而會招致同儕的評 論或嘲笑。這樣的心態可能同時適用於遭受同儕性騷擾的男生,因為黃淑英與晏涵 文 (2004) 的研究也發現,國中生遭遇性騷擾而未主動尋求協助的原因就以「覺得丟 臉不想張揚」為最多。但對於同樣遭遇騷擾的女性,教育體制中較傾向對其感到同 的一

(16)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情並鼓勵其求助,因此對青少女而言,家庭與學校的人際支持,如向父母、師長求 助,以及同儕在言語與行動上的保護等,的確能提供其反抗騷擾行為的資源 (Mart血,

2∞8)

在三項生活技能中,不論男女,情感表達與溝通技能表現越好,但在拒絕與自 我控制技能表現越差的受試者,其自陳遭受言語騷擾、肢體騷擾與主觀認知騷擾的頻 率都越高。而自我保護與資源尋求技能越好的受試者,其自陳遭受言語騷擾的頻率也 越高。造成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同儕性騷擾通常就發生在受害者自身的同儕人際網絡 之中,加害者並非是不熟悉的陌生同儕 (McMaster

et aL

2∞2) ,而情感表達與溝通 技巧較佳的青少年在團體中可能就是權力較高的領導者,表現活潑外向,也更容易成

為其他同儕取笑騷擾的目標(Petersen

&

Hyde

,

2仰) ,加上其所屬的同儕團體可能成

員眾多,且同時包含同性與異性,使其與兩性同儕的互動都比較頻繁,因此在肢體碰 觸行為上容易超越應有的分寸,於是產生被騷擾的負面感受。過去研究也指出,同儕

性騷擾的行為可能是雙向進行的,亦即性騷擾的受害者基於以牙還牙的心理而反過來 騷擾加害者,造成受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的雙重身份(

Fineran

&

Benne

tt,

1999;

Pe紀的回

&

Hyde

,

2009

)。不過本研究並未調查青少年的同儕性騷擾加害行為,所以無法確認

情感表達與溝通技巧較佳的青少年是否也較常騷擾其他同儕。正因為權力位階的影響

力在同儕性騷擾行為中並不明顯 (Petersen

&

Hyde

,

2∞9) ,因此若青少年具備抗拒同

儕壓力的能力與較佳的自制力,能在同儕以遊戲之名行騷擾之實的時候堅持自己的立 場,清楚表達拒絕騷擾的態度,並控制自己不要繼續參與具有性意涵的戲弄行為,就 可以打破同儕相互騷擾的循環,有效保護自己,減少持續被同儕性騷擾的機會。至於 為何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執行自我保護措施把握度高,且自信能在遭遇性騷擾時獲得 他人協助的學生,會出現更多言語騷擾的情形,其中機轉並不清楚,究竟是樣本隨機 出現的統計結果,或是有其他原因,有待後續研究做進一步的釐清。 綜合上述討論可以發現,同儕性騷擾在臺灣的國中校園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青 少年界定同儕互動過程中性騷擾的方式,與法令或學術研究的性騷擾定義並不一致。 儘管校園與職場的同儕性騷擾性質不同,但校園性騷擾中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同儕所造

成的其有敵意的環境 (Fineran

&

Benne

tt,

1999) 。學校是一個教育學習的場所,但學校

中的各式各樣的人際互動行為可能會創造出性別化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會增加同儕 性騷擾的可能性,因為像是具有性意涵的評論、碰觸與重複的推撞,這些行為在本質 上並非都是惡意的騷擾,但受害者仍可能因這類持續的、與「性」有關的、違反當事

人意願的關注行為而感到壓力,因此這些行為都被視為是真正同儕性騷擾的預測因子

(17)

(Pe臨en&Hyde, 2棚; Witk:ows旭&

Kjellberg

,

2∞5) 。所以教育者有責任要保護相對弱

勢的學生,建立適當的教育規範讓學生知道校方對此類行為可以通融與嚴格禁止的界 線,以及哪些行為是屬於不適當的騷擾行為。除了建立安全無敵意的校園環境外,也 可以透過課程設計提供青少年適當的社會支持,如透過介入課程加強團體間的聯繫, 以強化青少年面臨他人的性騷擾情境時相互支持的意願等 (Mart泊, 2∞8) 。而在個人 行為能力的部份,本研究中自我肯定的拒絕技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對減少同儕性騷 擾的效果特別突顯,可見情緒表達與溝通技巧雖有助於建立個人的人際關係,但仍須 配合拒絕技巧和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因應同儕壓力的影響,而過去霸凌相關研究中也指 出「自信訓練」可以幫助受害者和旁觀者提升個人社交自我效能,對學習如何對抗團

體壓力,從而把絕參與騷擾行為頗有效果( Gi凹,

AIbiero

,

Benelli

,

&

AI帥, 2∞8) ,這個

策略應該在防治同儕性騷擾方面同樣適用。 在研究限制部份,由於本研究並未詢問同儕性騷擾加害者的性別,因此無法確認 所發現的保護因子,如社會支持、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在遭遇同性和異性加害者的 騷擾情況中是否同樣有效。而過去研究中所提到的其他同儕性騷擾相關因子,如學校 或班級氣氛等,並未納入本次研究調查範圍,但這些因素可能也在同儕性騷擾防治中 具有關鍵性的影響。1It外,本研究採取自陳式的結構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雖然本 研究已將男女生的資料分開分析, {旦兩性對於各項同儕性騷擾行為感知程度的差異, 仍有可能造成作答回應上的誤差,未來若能配合採用家長、老師或其他觀察者角度的 同儕性騷擾行為紀錄作對照,將更能有效提昇研究結果的外在效度。最後,本研究為 橫斷式研究設計,因此無法確認變項間的因果關係,如研究發現拒絕與自我控制能力 越差者,遭遇性騷擾頻率越高,此結果亦可能是遭受性騷擾的學生因無法解決此困 境,於是減損個人拒絕與自我控制能力所致。所以若要確實了解各項因素對減少同儕 性騷擾行為的效果,仍有待嚴謹的縱貫性追蹤研究設計方能解答。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陳淑芬 (2000) 。青少年局釋性,聽慶:彰動生輝是賣界定、態度J!(J!f!J府住辮于。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凱瑟琳﹒麥金儂/Mackinnon,

C.

A.

(1

993)

0 !性騷慶質性Jl.版(按:擺業女性庫房2所(賴慈芸、 戶、 PV κυ

(18)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雷文玫、李金梅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

1979)

黃正鵲、楊瑞珠( 1998) 。青少年11位,聽虜的聲度與看法。臺北市: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 畫研究報告。 黃貞裕、吳娟娟、駱俊宏 (2007) 。高中職女學生性騷擾知覺、性騷擾態度與因應行為關係 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教育學府彙河 ,

1

(1) ,

87-111

0 黃淑英、晏涵文 (2004)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性騷擾現況及防治教育需求。若/撐住碧空呵,

10

(1)

,

13-34 。 簡苑珊、陸昀玲、李鴻森、洪百薰 (2012 )。青少年性騷擾受害經驗與身心適應之相關 以 基隆市國中學生為例。盡潭公井離生難菇 ,31(4)

,

326-334 。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

993).

Hostile Hallways:

The AAUW survey on sexual harassment in America

's

schools. Washington

,

DC: AAUW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01).

Hostile Hallways:

Bullying

,

teasing

,

and sexual harassment in school. Washington

,

DC: AAUW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asile

,

K. C吋 Espelage,

D.

L.,

Rivers

,

I叮 McMahon,

P. M. & Simon

,

T.

R. (2009).

Th

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nks between bullying behavior and male sexual violence

perpe仕ation. Aggn臼sion

and

Vi

olent

Behavio月 14, 336-347.

Brener

,

N. D.

,

McMahon

,

P. M.

,

Warren

,

C. W.

& Douglas

,

K. A.

(1

999). Forced sexual intercourse

and associated health-risk behavior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

67

,

252-259.

Chiodo

,

D.

,

Wolfe

,

D.

A門 Crooks ,

c.,

Hughes

,

R. &

Ja旺e,

P. (2009). Impact of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ization by peers on subsequent adolescent victimization and

adjus伽lent: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f

Adolescent

Hea帥,衍, 246-252.

Du峙,1.,

Wareham

,

S.

&

Walsh

,

M.( 2004).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high school

s個dents

of

having been sexual harassed.

S,ιx

Roles

,

50

,

811-821.

Fineran

,

S. & Bennett

,

L.

(1999). Gender and power issues of peer sexual harassment among

teenage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阿olence,

14(6)

,

626-641.

Fineran

,

S. & Bolen

,

R. M. (2006). Risk factors for peer sexual harassment in school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

olence

,

21(9)

,

1169-1190.

(19)

Gini

,

G.

,

Albiero

,

P.

,

Benelli

,

B.

&

Altoe

,

G. (2008). 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s' active defending

and passive bystanding behavior in bullying. Journal of

Adolescence, 刃, 93-105.

Goldstein

,

S. E.

,

Malanchuk

, 0.,

Davis-Kean

,

P. E.

& Eccles

, 1.

S. (2007). Risk factors of sexual

harassment by peer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

eric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Research on Adolescence

,

17(2)

,

285-300.

Grub仗,

1.

E.

&

Fineran

,

S. (2007).

Th

e impact of bullying and sexual harassment o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girls. 的olence

Against Women

,

13(6)

,

627-643.

Gruber

,

J. E. & Fineran

,

S. (2008).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Bullying and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ization on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Sex Roles,

59

,

1-13.

Hearn

, 1.,

& Parkin

,

W. (200 I). Gende

r,

sexuality and violence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Kalton

,

G. (1983). Compensating for Missing Survey Data.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Martin

,

1.

L.

(2008). Peer sexual harassmen

t:

Finding voice

,

changing culture-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for adolescent females.

Vi

olence Against Women

,

14

,

100-124.

McMaster

,

L.

E.

,

Connolly

, 1.,

Pepler

,

D.

&

Craig

,

W.

M. (2002). Peer

的 peer

sexual harassment in

early adolescence: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

14

,

91-105.

Pellegrini

,

A.

D. (2001).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

aggression

,

and sexual

harass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hrough middle schoo

l.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

gy,

22

,

119-133.

Pellegrini

,

A.

D. (2002). Bullying

,

victimization

,

and sexual harass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

l.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37(3)

,

151-163.

Petersen

,

J.

L.

& Hyde

,

J. S.(2009).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peer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ization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Adolescence

,

32(5)

,

1173-1188.

Smith

,

P. K.

& Brain

,

P. (2000). Bullying in schools: Lessons from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Aggressive Behavio

r,

26

,

1-9.

Timmerman

,

G.( 2004).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experiences with unwanted sexual

behavior at schoo

l.

Adolescence

,

39

(1

56)

,

817-825.

Timmerman

,

G. (2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girls' and boy' experiences of unwanted sexual

behavior in secondary schoo

l.

Educational Research

,

47(3)

,

291-306.

Wei

,

H. S.

& Chen

, 1.

K. (2012).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er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ization a

(20)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Witkowska

,

E.

&

Kjellberg

,

A.

(2005). Dimensions of peer sexual harassment in Swedish high

schools:

Wh

at factor structures show the best fit to girls' and boys' self-reports?

Sex Roles

,

53

,

677-687.

投稿日期: 101 年 10月 16 日 修改日期: 101 年 11 月 19 日 接受日期: 101 年 11 月 19 日

(21)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iz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lia-Yuh Femg* Tony Szu-Hsien

Lee叫

Han-Wen

Yen叫‘ Song-ling

Gau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sexual harassment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knowledge

,

social support

,

life skills and experience of peer sexual harassmen

t.

Data on sexuality

education outcomes in Taiwan in 2008 were taken from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high schools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obtain a sample of 2

,

276 new students (49.8% are boys)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Over 90% respondents had experienced at least one

kind of peer sexual harassment behaviors

,

and there were almost 30% participants

self-*

Ph. D. Candidate

,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ty,Taiwan,R.O.C.

**

Adjunct Professor,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ty,Taiwan,R.O.C.Executive Officer, Mercy Memorial Foundation.

***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Taiwan

,

R.O.C.

材料 PhD ,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旬,

Taiwan,R.O.C.Princip 刻,Taipei City Municipal Bei-zheng Junior High School.Taiwan,R.O.C.

Corresponding author: Tony Szu-Hsien Lee Phone: (02)7734-170 I

E-mail: tonylee@ntnu.edu.tw

(2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8 期﹒民國 101 年 12 月

perceiving to be sexually harassed by peers in the previous 3 years in junior high schoo

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boys and girls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

refusal and self-control skills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to

verbal

,

physical and self-perceived harassing behaviors for both genders. For girls

,

social support predicted all types of harassment significantly too. The results can be a

referral to peer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

peer sexual harassmen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Mathematical theories explain the relations among patterns; functions and maps, operators and morphisms bind one type of pattern to another to yield lasting

條件 男老師性騷擾 女學生,包括 掀她的裙子及 評論她的腿性 感。 (校園性騷擾, 主題冊9.3A). 某女士申請報 讀課程。在報

當兒童以自由叙述形式披露事件後,如 內容的資料不足,調查員可用開放式問 題澄清事件的時、地、人、性質及發生 經過.. 呢件事係點發 生,幾時發生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Fostering Children’s Whole-person

220 103年5月29日 臺教學(三)字 第1030076075 號.

•比起單調地教授語音知識,不同的聽、説 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把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