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訂理論探討我國第37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之發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訂理論探討我國第37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之發佈"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作者:董燕昭 系級:會計研究所碩一 學號:M9501393 開課老師:王漢民老師 課程名稱:高等財務會計學 開課系所:會計研究所 開課學年:九十五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由實證會計觀點與準則制訂理論探討我國第 37 號公

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之發佈

(2)

壹、前言

根據美國 Brookings 協會的研究指出,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重已 由 1978 年的 20%大幅提升至 1998 年的 75%,顯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 的來臨與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及應用,使無形資產的利用更為重要, 尤以高科技產業,運用知識持續創新,並產生倍數的企業價值。但在 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發佈前,無形 資產雖具有高度價值,但卻因價值具不確定性,故大部分無形資產於 投資時列為費用,而成為資產負債表外的資產,但這些往往是企業未 來潛在獲利的主因,故使財務報表之資訊失去攸關性,進而造成資訊 不對稱,並衍生股權結構改變及盈餘管理等行為產生。尤以高科技產 業投入大量研究之發展費用,因無法資本化,致無法衡量企業真正的 價值。Lev(2001)亦表示財務報表對於無形資產資訊之報導缺乏攸關 性乃是造成資本市場資訊不對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鑑於此,我國參 酌國際會計準則 IAS38 之相關規定,於民國九十五年七月二十日三讀 完成並發布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明定無形資產 之範疇及處理方法。 再者,現時成本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帳面價值已無法完全表達 企業的真實面貌,公平價值衡量之推動將可能成為未來會計界努力的 方向,故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不僅明定無形資產

(3)

的範疇、認列條件及方法,更引用(修訂)第 35 號公報「資產減損之 會計處理準則」,以表達企業無形資產真正的價值。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於民 國九十五年七月二十日發布,並對會計年度開始日在民國九十六年一 月一日(含)以後之財務報表適用之,但亦得提前適用。此號公報倍 受重視之主因,係因我國高科技產業,或近年來竄升之生物科技產 業,研發支出佔營業支出的比重有日益增加之趨勢,顯示高科技產業 無不以研發來增加公司獲利及創造未來競爭優勢,故此號公報之發布 對高科技產業影響甚鉅。另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 計處理準則」,併同適用第 35 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希 冀能表達無形資產真正之價值,而無形資產公平價值應如何衡量?企 業是否亦能表達無形資產最適的公平價值?公平價值的採用是否會 造成盈餘的波動,進而使財務報表失去可比較性?財務會計準則是否 可能淪為企業盈餘操縱的工具,進而達到管理當局的特殊目的?會計 方法的改變對企業股東、經理人員及債權人之財富效果為何?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於民 國九十五年七月二十日發布至今僅數個月,雖可提前適用,但預期大 部分產業將於九十六年才會採用,故尚未能獲得企業採用公報後之實 際影響情形,亦未有針對採行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

(4)

會計處理準則」之實證研究,故以 Watt and Zimmerman(1978)所提出 之實是性會計理論(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簡稱 PAT) 及準則制 訂理論探討我國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之發布, 故以「無形資產之資訊內涵」、「會計方法改變的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 」及「盈餘管理與會計方法的選擇」等方向進行探討。 實是性(positive)意指試圖對真實世界做良好預測之理論,故實是 性會計(PAT)係有關預測管理者將採行何種會計政策及管理者對新的 會計原則將會如何反應之研究,乃藉由契約成本(contracting costs)與 社會壓力成本(political cost)來解釋公司何以選擇不同之會計方法 (例:折舊方法)及對新公報之反應(例如:提前適用新公報),並進 一步說明公司改變某特定會計方法時(自願性或強制性)如何影響股 價(財富效果)及預測在那些情況下,公司將採何種會計方法。 實是性會計研究解釋了在不考慮賦稅效果(tax-neutral)情況下.不 影響現金流量之會計變動,為何造成股價的變動,進而影響影響契約 當事人(股東、債權人及經理人員)之財富(Leftwich, 1981; Collins, Rozeff 與 Dhaliwal, 1981 等)。

(5)

貳、無形資產之資訊內涵

無形資產隱喻著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故對股價必定造成相當程 度之影響力,亦是投資人衡量公司未來成長力及公司價值之指標之 一,因此無形資產可能具有資訊內涵或增額資訊內涵,在無形資產資 訊內涵相關研究方面,顏信輝與顏裕芳(2002)、林沄萱(2005)以 Barth et al.(1998)之股價模式為基礎,探討加上無形資產變數對台灣股價評 價之解釋力,實證結果發現,無形資產衡量使股票評價更具攸關性, 對股價之解釋力有顯著提高,且其係數亦為顯著正向,即代表企業整 體無形資產之衡量確實有其必要性。而張婷婷(2002)以 Lev and Zarowin(1999)及 Knohlbeck 與 Warfield(2002)之研究為基礎,考量公 司未入帳無形價值之因素,探討是否可增加財務報表之有用性,再依 未入帳無形價值公司之正負數進行分組,對財務報表攸關性解釋力是 否不同,研究結果發現,未入帳無形資產的確能增加財務報表之有用 性。洪禹利(2005)、李卉民(2003)亦發現無形資產價值相對較高之廠 商,在傳統財務性指標衡量下,其經營績效確實會被低估,而無形資 產相關費用資本化,有助於提高企業財務報表之價值,但無形資產價 值之攸關性會因產業特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故可知無形資產之報導 將可增加財務報表之透明度及減少資本市場之資訊不對稱及可能造 成之逆選擇。

(6)

在考量無形資產資訊下,公司所有權結構與盈餘資訊內涵之關係 的相關研究方面,鄭力彰(2004)發現無形資產變數與股票報酬間均呈 現顯著正相關,代表相對於盈餘資訊外,無形資產訊息更具有增額的 資訊內涵。且發現所有權結構可監理無形資產資訊,提升無形資產之 資訊價值。 高科技產業無形資產之相關研發支出因未來經濟效益不確定,於 第 37 號公報發布前,因資訊不對稱,投資者對於分析師預測有更多 之需求,但資訊不對稱因素影響各個分析師擁有一般或特殊資訊的不 同,可能造成分析結果的差異性,周麗華(2002)以 Barron et al.(1998) 模型,探討無形資產費用化或資本化對分析師預測特性的影響性,研 究結果發現公司包含研發費用的程度愈高,分析師之間預測一致性愈 低,且發現資產負債表上之無形資產愈低,公司價值有低估之虞。鄭 琇仁(2005)研究亦發現各個券商面對未入帳無形資產愈多,其財測精 準度愈小,券商彼此間分歧程度也愈大。顯示內部投資者與較具專業 之外部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會將企業未入帳無形資產一併納入 考慮。故第 37 號公報之適用將會提昇分析師預測之一致性及準確性。

(7)

參、會計方法改變之財富效果

公司變更會計方法而使盈餘變動時,股價是否會受到影響,進而 影響投資人之財富?以會計數字作為薪酬計算標準之經理人,是否會 因為會計方法之變動,而影響其所能獲得之薪酬?

在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簡稱 EMH)下,如 果會計方法改變不會影響現金流量則股價不會有所變動,即為無效應 假說(no-effect hypothesis)(林嬋娟、蔡彥卿、戚務君,民國 82 年 4 月)。 但不少學者試圖衡量強制性會計方法變動對公司股價的影響(例如: Collins 和 Dent,1979; Dyckman 和 Smith,1979)他們實證發現,在 不考慮賦稅效果(tax-neutral)下,許多強制性會計方法變動雖並不影響 現金流量(如由附註揭露變成正式入帳),但股價卻有顯著的異動。

強制性會計方法改變不僅可能影響股價並影響投資人之財富,同 時可能因契約當事人間契約條件訂定內容,進而影響經理人、甚至債 權人之財富,Gordon(1964); Watts 與 Zimmerman(1978)即發現 當會計方法變動影響會計數字,將造成契約成本改變,從而影響現金 流量,促使契約當事人間財富重分配。故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 計處理準則」之發布,不僅減少了資訊不對稱之情況,進而造成契約 當事人間之財富重分配。

(8)

體之無形資產有形化,使原本因未來效益具不確定性、不可衡量性且 基於穩健原則,讓原應費用化之無形資產得以資本化,這種強制性會 計方法變動,將可能會影響盈餘,對股價應該會產生正面之影響。但 第 37 號公報尚引用第 35 號公報,須進行資產減損測試及認列,尤其 不具確定耐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完全須仰賴資產減損進行評價,故盈 餘的波動、及評價方法不明確,可能造成之盈餘操縱,對股市造成之 影響應該非絶對正向或負向的影響,故分別就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 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及第 35 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 理準則」,對企業股價可能造成影響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一、第 37 號公報: 第 37 號公報發布前,已有許多學者探討無形資產對股價之影 響,大部分均以研究發展等相關支出作為無形資產之替代變數,但研 究發展支出係損益科目非資產項目,故並非所有投資人均能以費用化 之研究發展支出衡量企業無形資產之價值,故第 37 號之發布將有助 於企業價值之透明化,且符合條件之發展階段支出的資因本化將使盈 餘增加,並減少企業違反債務契約之可能,故預期第 37 號公報之發 布所造成之會計方法變動將對股市造成正向之影響。潘世華(2005) 在研究美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對於公司股價表現及獲利能力的影響

(9)

方面,發現有較多資產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產之公司,其股價波動程度 較高,且對於高科技產業而言,無形資產對於市場表現的影響較為顯 著。 雖目前尚無針對第 37 號公報發布之相關實證研究,但根據其他 學者探討無形資產對股價反應之相關研究,預期第 37 號公報之發布 將使股價上升,並使契約當事人之財富提昇。 二、第 35 號公報: 近來發布之第 34 至 37 號公報,均可看出公平價值法之推行,尤 以第 35 號利用減損之觀念,反映整個企業帳列項目真正之價值,故 對企業之盈餘及股價方面均影響甚鉅。 公報發布初期,因為資產減損公報之適用,讓延用以久的歷史成 本法轉向公平價值法,而使可能高估之帳面價值,將一次認列鉅額之 減損損失,故投資人可能將預期第 35 號公布之適用,對股價必造成 相當大之衝撃,曹美娟(2006)在檢視資產減損宣告之市場反應時,即 發現我國公司發生資產減損時,投資人視為公司資產價值降低而非未 來績效將改進,而給予負面的反應。而且第 35 號公布對股價所產生 的反應可能會因報導及投資人預期而可能有提前反應之情形,林俊琪 (2005)即發現,第 35 號公報之發佈,使上市公司產生顯著負的異常

(10)

報酬,且有提前反應該事件之資訊效果,另發現持有固定資產佔總資 產之比率愈多,有較多負的累積異常報酬;股票市值佔帳面值比率愈 高和股東權益報酬率愈高,則有較少負的累積異常報酬。鄧小雅(2005) 發現,新聞媒體首次報導 35 號公報之訊息時,對市場會產生負面效 應,且提前適用 35 號公司之公司宣告認列資產減損時,市場有顯著 之負面反應,但準時適用 35 號公報之公司宣告認列資產減損時,市 場無顯著之負面反應。 總而言之,對於不影響現金流量之強制性會計方法改變,而仍具 市場效應之現象,其原因乃透過財務報表數字與契約條款之關聯性所 形成的。

(11)

肆、盈餘管理與會計方法的選擇

利用會計方法的選擇來操緃損益的手法即盈餘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在近年來受到各界的重視與討論。Schipper(1989)認為 盈餘管理係指財務報表提供者,基於某一經濟上之動機,企圖合法利 用一般公司會計原則所提供之彈性,以及對損益之自由裁量權,強行 介入財務報導的過程,或者利用其他經濟實質手段,來達到其擬定之 盈餘目標。 Jensen 和 Meckling(1976)提出之公司股東與經理人員間的代理 關係上。經理人員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犠牲股東權益,因而產生代 理成本,降低公司價值。因此公司為誘使經理人員更努力工作或減少 非貨幣性財貨的消費通常會和經理人員訂立薪酬計劃 (Holmstrom,1979)。而薪酬計畫,多以會計盈餘為計算獎酬之基礎。 由於會計方法變動影響會計數字,造成契約成本改變,從而影響 現金流量,促使契約當事人間財富重分配,而在個人追求效用極大化 的動機下,經理人員自然會選擇對其最有利的會計方法 Gordon (1964);Watts 與 Zimmerman(1978)。Collins 與 Dent(1979)亦觀 察到公司有自願性改變會計方法的現象。

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因其與 第 35 號息息相關,且資產減損會大幅影響會計盈餘與資產價值,而

(12)

第 35 號公報可以提前適用,使公司經理人員可運用此等財務報導之 彈性,作為公司經理人員之裁量權及盈餘管理之手段,故對於經理人 可能採行盈餘管理行為有較大影響,故此分別以 37 號及 35 號公報相 關盈餘管理文獻進行探討。 一、第 37 號公報: 未入帳之無形資產,將使投資者無法正確衡量公司價值,因而造 成投資者及管理者之資訊不對稱,進而成為大股東(董監事、經理人 及機構法人等)賺取異常報酬(Abnormal Return)之工具,並影響股 權結構;再者亦會導致公司淨值長期被低估,公司可能藉由盈餘管理 手段使盈餘增加,以消弭淨值低估情形,故亦可能成為管理者盈餘管 理之工具,鄭琇仁(2005)探討財務報表中未入帳無形資產愈多之公 司,是否因「資訊不對稱」,影響股權結構、盈餘管理程度、以及財務 預測之精確度,發現未入帳無形資產愈多之企業,內部投資者(董監 事、經理人)與機構法人(外資、投信)持股比例愈大,且盈餘管理 程度亦愈大,係因企業管理當局體認到,在種種的限制下,財務報表 無法表達企業真實價值,故會傾向藉由操縱盈餘以弭消公司淨值長期 累積低估情形。故第 37 號公報之適用,將提高會計資訊之攸關性, 使財財報表更具解釋能力,有助於反映企業實質價值,可減少未入帳

(13)

無形資產造成之資訊不對稱及避免企業為消弭淨值長期被低估之情 形而進行之盈餘管理行為。但此號公報公平價值之衡量及研究發展階 段之區分,仍可能成為經理人操縱之空間。 二、第 35 號公報 第 35 號公報之適用,將可能使公司產生鉅額的減損損失,並可 能造成各年盈餘的波動,經理人是否可能為使損益平穩化或洗大澡之 動機而進行盈餘管理行為呢?楊美雪(2005)研究發現,由於企業在適 用第 35 號公報上保有彈性判斷之空間,故發現企業認列資產減損之 大小受獲利能力、經營績效、資產使用效能及洗大澡動機之影響,隱 喻第 35 號公報可能是管理當局可以操弄盈餘之工具之一。何祥詠 (2005)研究亦發現相較於無提列資產減損之企業,有提列減損之企業 有較大之誘因進行盈餘管理。而曹美娟(2006)研究發現,目前我國 35 號公報之盈餘管理動機,僅發現有洗大澡之現象。 由於公報允許公司提前採用資產減損之規定,但不同於一般盈餘 管理,第 35 號公報的提前適用只會降低公司當期盈餘,經理人是否 會選擇提前適用第 35 號公報,並作為盈餘管理之工具呢?動機又何 在呢?曹美娟(2006)發現由於公報允許公司提前採用資產減損之規 定,額外提供管理當局採取盈餘平穩化的管理機會,並加強新任管理

(14)

當局提前採用減損公報並認列較高額資產減損金額之動機。而林有志 與廖宜鋒(2006)研究結果亦發現盈餘管理動機是提前採用資產減損 公報之決定性因素,實證結果發現負債比率較高、當期盈餘低於前期 盈餘時或可減損資產比重愈高之公司,經理人會傾向提前採用第 35 號公報。 經理人的薪酬制度通常深受盈餘門檻之限制,因此可能促使經理 人進行盈餘管理行為,針對門檻與資產減損提前適用之盈餘管理行 為,王僅媛(2005)發現在避免損失及避免盈餘減少門檻下,操緃前盈 餘未達門檻(以零及去年盈餘為門鑑)的公司是否有運用資產減損之 策略以影響減損提列的可能性及金額,研究結果發現由於提前適用之 裁決性成分較大,為避免盈餘減少的公司比較有策略的應用資產減損 的提列。故第 35 號公報易淪為管理操縱之工具。

(15)

伍、結論

國內財務會計準則第 37 號及第 35 號公報之實施,是會計從歷史 成本原則走向公平價值之重要里程碑,但在新公報提高財務報表攸關 性之同時,卻可能因放棄可靠性而增大企業報導盈餘之空間。而第 37 號及第 35 號公報之實施,提高了企業財務報表之透明度,惟研究 及發展階段之認定、耐用年限之估計及資產有無減損之跡象,端賴公 司管理當局主觀之判斷,故第 37 號及第 35 號公報之實施,擺脫不了 可能成為公司管理當局盈餘管理之工具。 第 37 號公報雖可提前於民國九十五年度適用,但目前尚無法獲 得反應於財務報表之狀況及對股價之影響,基於預期無形資產之認列 及資產減損認列之可能產生之不同效果,發佈第 37 號公報之好消 息,將會使股價呈現正向的股市效應,但因仍受資產減損及減損迴轉 之影響,且無形資產價值波動大,未來對於股價之波動性可能將造成 極大的影響,並使管理當局及投資人、債權人等之資訊不對稱、內線 交易、盈餘管理之情況可能會日益嚴重。 公報為資訊公開之目的,規定應揭露之事項不少,因涉及到洩露 機密的可能性,故可由企業權衡之,因此此種選擇性之報導,可能導 致財務報表使用者,仍可能無法藉由第 37 號公報之發布,而獲得具 攸關、或可比較性之報表,投資人無法獲得與管理當局相對稱之資

(16)

料,仍會造成資訊不對稱。 公平價值之採用,會計人員及會計師是否有足夠的學識,足以判 斷專家報告評估公平價值之合理性?公平價值的採用是否會造成盈 餘的波動,進而使財務報表可能不具可比較性?再者,是否會造成投 資者及債權人對於財務預測之困難度?相關法令(例如:證券交易 法、公司法、商業會計法、稅法等)是否能即時配合新公報之發布而 進行修改? 資產交換之商業實質之定義不明確,辨識不易,可能易淪為管理 階層主管判斷及操縱空間。投資人對於新公報之採用將可能會產生疑 慮,擔心企業利用新公報之判斷空間,使投資人的權益受到損害。 其他會計方法改變之經濟後果-會計準則訂定同時的遊說及投 票行為研究,第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之制定,是否亦可能受到較具利 害關係之企業游說制定,例如:高科技產業研發支出過高,但無法資 本化只能費用化,對公司造成莫大的影響,是否進而促使無形資產此 號公報的產生。

(1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論文) 王僅媛,2005,盈餘管理門檻與資產價值減損,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 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何祥詠,2005,資產減損與盈餘管理之關聯性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 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卉民,2003,無形資產價值對衡量相對經營效率及其變遷的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俊琪,2005,第三十五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對上市公 司股價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林沄萱,2005,台灣高科技產業無形資產與股價關聯性之研究,長庚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周麗華,2002.高科技產業無形資產對分析師預測的影響,私立中原 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禹利,2005,股價淨值比和無形資產相關費用之聯繫性探討-以台 灣生技製藥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曹美娟,2006,我國企業資產減損之資訊內涵與決定因素研究,國立 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18)

張婷婷,2002,財務報表攸關性之探討-未入帳無形價值因素之考 量,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美雪,2005,台灣上市櫃公司資產減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 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潘世華,2005,美國上市公司無形資本對於公司股價表現及獲利能力 的影響,私立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琇仁,2005,未入帳無形資產相關效應之實證研究,國立中興大學 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力彰,2004,台灣公司所有權結構與盈餘資訊內涵之關係:考量無 形資產資訊,國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鄧小雅,2005,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五號公報對企業之影響,國立政 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期刊) 林有志、廖宜鋒,提前採用資產減損公報之公司特性及盈餘管理動 機,文大商管學報,Vol.11, No.1,(2006), pp.11-28. 林嬋娟、蔡彥卿、李文智、楊孟萍,實是性會計研究之發展背景與理 論架構(上) ,會計研究月刊,第 95 期:144-147。 林嬋娟、蔡彥卿、李文智、楊孟萍,實是性會計研究之發展背景與理 論架構(下) ,會計研究月刊,第 96 期:142-144。

(19)

林嬋娟、蔡彥卿、李文智、楊孟萍,實是性會計研究之假說與研究方 法,會計研究月刊,第 97 期:119-123。 張書瑋,勾勒無形資產價值有形化,會計研究月刊,第 252 期:28-39。 張書瑋,2006,呂建安:評價只是工具端看如何運用,會計研究月刊, 第 252 期:40-41。 劉啟群,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會計研究月刊,第 252 期:42-55。 顏信輝、顏裕芳,無形資產與台灣股票評價攸關性之研究-股市週期 與產業別之影響,當代會計,第三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 十一月。 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七號公報,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準則,財團 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 布,民國九十五年七月二十日。 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五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財團 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 布,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20)

英文部分:

Collins, D. and W. Dent, 1979, ”The Proposed Elimination of Full Cost Accounting in the Extractive Petroleum Indust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March) ,pp. 3-44.

Collins, D. Wl, M. Rozeff, and D. Dhaliwal, 1981,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 Market Reaction to Propsoed mandatory

Accounting Change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 (March), pp. 37-71.

Dhaliwal, D., G. Salamon, and E. Smith, 1982, “The Effect of Owner Versus Management Control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 pp.41-53. Dyckman, T. R., and A. J. Smith, 1979, “Financial Acconting and

Reporting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 A Study of Information Effec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 (March), pp. 45-75.

Gordon, M.J., 1964, “Postulates,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in Accounting”, Accounting Review 39 pp.251-263.

Holmstrom, B., 1979,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 pp.74-91.

Jensen, M. and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Octorber) , pp.305-360.

Leftwich, R., 1981,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rinciples on Corporate Loan Agre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March), pp.3-36.

Lev, B., 2001, “Intangibles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C.

(21)

Schipper, K,1989.”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9,212-236

Watts, R. and J. Zimmerman, 1978,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pp. 112-1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合併個體使用 Full IFRS 時,其子公司若符合 IASB 不負公眾責任 之中小型企業定義,則子公司可選擇採用 IFRS for SMEs;若子公 司採用 IFRS for SMEs,需全面遵循 IFRS for

這些年我國金管會、會計界一直相當熱鬧,努力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接軌。我國 106 年起對 IFRSs 採逐號公報認可制,而去年(105 年)因應 IFRS 修正,我國也修正了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

稅則號別變更標準:指生產貨品所使用的非原產材料 在締約一方或雙方領域內加工,因而使貨品之稅則號 別發生;換言之

備註:地下配電線路裝 置、施工標準,在國家 標準未頒布前,暫依台 灣電力公司所訂之地下 配電線路設計、施工及

● 使用多重準則(例如清晰度、準確度、有效性、是否及

一、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政策、制度、計畫之研 擬、規劃及督導。. 二、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法規制(訂)定、修正

 學校選用「對學校的態度」量表,以了解學生對 學校的觀感及學生朋輩之間的關係,探討學生的 發展及成長需要。學校再於 下學年

(香港會計準則第2條 ‐ 存貨) 邊際成本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