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英文影片提升高職電機科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英文影片提升高職電機科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顏佩如 博士

運用英文影片提升高職電機科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廖昞鈞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2)
(3)
(4)
(5)

謝辭

論文的完成,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顏佩如老師,從決定研究題

目、資料蒐集、內容撰寫,包容我的怠惰與資質駑鈍,永遠給予

支持與鼓勵,我內心充滿感恩。

其次感謝溫文儒雅的張淑芳教授及李懿芳教授,精湛的建議

及寶貴意見,至為感激。

感謝系上師長及同學,讓我體驗及感受學習的喜悅;腦中浮

現許多親切微笑的臉孔,論文進行過程許多的支持,由衷感謝您

們的幫忙。

最後謝謝我最愛的家人,獻上無限的感恩。

(6)

I

ၮҔमЎቹТගϲଯᙍႝᐒࣽᏢғ

मᇟᏢಞ୏ᐒϐՉ୏ࣴز

ᄔा

ҁፕЎԑӧၮҔमЎቹТගܹଯᙍᏢғमᇟᏢಞ୏ᐒǴࣴزޣࣁଯભᙍ ཰ၭπᏢਠमᇟ௲ৣǴᏢғᏢಞ୏ᐒեပ֚ᘋ௲Ꮲπբ೚ΦǴ୷ܭԜ୏ᐒǴ ࣴزޣ׆ఈ೸ၸҁࣴزှ،ୢᚒǴࣴزϐЬाҞޑࣁǺ (΋*ǵ௖૸मЎቹТᑼΕमᇟ௲Ꮲ࣬ᜢ౛ፕǶ (Β*ǵϩ݋ၮҔमЎቹТჹଯᙍᏢғޑमᇟᏢಞ୏ᐒϐቹៜǶ (Ο*ǵ೸ၸՉ୏ࣴزගϲଯᙍᏢғमᇟᏢಞ୏ᐒϐ௲ᏢᔈҔǶ (Ѥ*ǵ٩Ᏽࣴز่݀Ǵගٮଯᙍ௲ৣၮҔमЎቹТӧमᇟ௲Ꮲޑࡌ᝼Ƕ ҁࣴز௦ڗՉ୏ࣴزݤǴаࣴزޣҺ௲੤ભଯᙍႝᐒࣽ΋ԃભ 39 ӜᏢғ ࣁࣴزჹຝǴਥᏵЎ᝘௖૸ᆶ௲Ꮲሡ؃ว৖ǴӅࡷᒧ 7 ೽ቹТǴࣴزਔำࣁ ය 10 ຼᕴी 70 ୸ፐǶҁࣴزаȨमᇟᏢಞ୏ᐒፓࢗୢڔȩࣁຑໆᏢғᏢಞ ୏ᐒϐπڀǴճҔ಍ी೬ᡏ SPSS12.0 ϩ݋ໆ߄Ǵஒ߻ෳᆶࡕෳ่݀຾Չ࣬٩ ኬҁt ᔠۓǴќѦ೸ၸϩ݋Ꮲғӣ㎸ǵೖፋǵ௲࠻ᢀჸ฻૶ᒵၗ਑ǴаΑှ ၮҔमЎቹТගܹଯᙍᏢғमᇟᏢಞ୏ᐒԋਏǶ ࣴزޣ຾ՉٿঁൻᕉՉ୏БਢࡕǴவȨमᇟᏢಞ୏ᐒፓࢗୢڔȩໆ߄߻ ࡕෳ่݀ǴаϷϩ݋Ꮲғӣ㎸ǵೖፋǵ௲࠻ᢀჸ฻૶ᒵࡕගрǺ (΋)ǵၮҔमЎቹТԖշගϲଯᙍᏢғमᇟᏢಞ୏ᐒǶ (Β)ǵჴࡼमЎቹТՉ୏ࣴز่݀ЬाගϲѦӧ୏ᐒӣ㎸ዛᓰǶ

(7)

II (Ο)ǵቹТЬᚒᆶ੝ۓᜪࠠቹТࢂᏢғᒧ᏷ୃӳቹТനख़ाӢનǶ (Ѥ)ǵᏢғᇡࣁቹТჹमЎ᠋Κ೽ϩനԖᔅշǶ (ϖ*ǵҁՉ୏ࣴزБਢૈၮҔቹТၲԋଯᙍमᇟፐᆜޑ௲ᏢҞ኱Ƕ ӢԜǴ፾ࡋၮҔमЎቹТǴନΑᡣमᇟᏢಞ׳Ԗ፪Ǵ׳ёගϲᏢғޑᏢ ಞ୏ᐒϷᏢಞߞЈǶ ᜢᗖຒ: मЎቹТǵमᇟᏢಞ୏ᐒǵଯᙍႝᐒࣽᏢғ

(8)

III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English Films to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

Advisor: Yen, Pey-ru Graduate student: Liao, Bing-jyun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was to improve English Leaning motivation through applying English films in the English classes of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er was bothered by students’ low English motivation. That motivated the researcher to conduct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research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applying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learning.

2.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applying English films to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lasses. 3. The researcher applied English film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es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4. The researcher offered recommendations on applying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classes to othe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based

(9)

IV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on a class of 39 students of the first grad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and the class goals on English courses, the researcher applied seven English films during the English classes in 10 weeks, 70 periods in total. The researcher evaluated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from Ya-Chu Kuo (2011).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version 12.0. Data from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paired

samples t -test. Also, the researcher evaluated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studying feedbacks,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 notes, and other research instruments.

After conducting two cycles of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from the collected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analyzed students’ feedbacks,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 notes, and found that:

1. Applying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classes was helpful to motivate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2.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was mainly to motivate students’ extrinsic motivation, especially the rewarding part.

3. Two major features of films were helpful to motivate student English learning are films of interesting topics and of students’ preferred types. 4. Films were believed to be helpful to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5. This action research was a sufficient way to achieve the vocational high

(10)

V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goals through using films.

Above all, applying English films in the English classes was able to motivat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o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make English classes more interesting.

(11)

VII

Ҟ ԛ

ಃ΋ക ᆣፕ... 1

ಃ΋࿯ ࣴزୢᚒޑङඳᆶጔଆ

...

1

ಃΒ࿯ ࣴز୏ᐒᆶҞޑ

...

7

ಃΟ࿯ Ӝຒញက

...

8

ಃѤ࿯ ࣴزጄൎᆶज़ڋ

...

9

ಃΒക Ў᝘௖૸... 13

ಃ΋࿯ ᇟقᏢಞ୏ᐒ࣬ᜢ౛ፕ

...

14

ಃΒ࿯ मЎቹТගϲमᇟ᠋ᇥ᠐ቪૈΚϐ࣬ᜢࣴز

...

18

ಃΟ࿯ मЎቹТၮҔᆶଯᙍᏢғमᇟᏢಞϐᜢ߯

...

22

ಃѤ࿯ मЎቹТၮҔޑჴቻࣴز

...

27

ಃΟക ࣴز೛ीᆶჴࡼ... 37

ಃ΋࿯ ࣴزБݤᒧ᏷

...

37

ಃΒ࿯ ࣴزࢎᄬᆶࢬำ

...

37

ಃΟ࿯ ࣴز൑ୱᆶჹຝ

...

40

ಃѤ࿯ ௲ᏢБਢ೛ी

...

44

(12)

VIII

ಃϖ࿯ ၗ਑ᇆ໣ᆶೀ౛

...

47

ಃϤ࿯ ࣴزߞਏࡋ

...

51

ಃΎ࿯ ࣴزউ౛

...

51

ಃѤക ࣴز่݀ᆶ૸ፕ... 53

ಃ΋࿯ ಃ΋ൻᕉ

...

54

ಃΒ࿯ ಃΒൻᕉ

...

65

ಃΟ࿯ ᆕӝຑ݋

...

68

ಃϖക ่ፕᆶࡌ᝼... 83

ಃ΋࿯ ่ፕ

...

83

ಃΒ࿯ ࡌ᝼

...

85

ಃΟ࿯ ࣴزޣԾךϸ࣪ᆶԋߏ

...

87

ୖԵЎ᝘... 91

΋ǵύЎ೽ϩ

...

91

ΒǵमЎ೽ϩ

...

94

ߕᒵ...……….………99

ߕᒵ΋ ௲Ꮲࢲ୏೛ी…….. ……….………99

ߕᒵΒ ଯᙍᏢғमᇟᏢಞ୏ᐒୢڔ………..101

(13)

IX

!!ߕᒵΟ!Չ୏ࣴزཀـፓࢗ߄ǾǾǾǾǾǾǾǾǾǾǾǾǾ214!

ߕᒵѤ ፐำӣ㎸ൂ………...106

ߕᒵϖ ೖፋεᆜ………...108

ߕᒵϤ ቪբཷۺკᏢಞൂ………...109

ߕᒵΎ ЇᏤቪբᏢಞൂ………...110

ߕᒵΖ ᏢғЎҹၗ਑………...111

ߕᒵΐ ೖፋၗ਑Ңٯ………...113

ߕᒵΜ ೖፋၗ਑ϩ݋Ңٯ………...114

ߕᒵΜ΋ ࣴزπڀӕཀਜ………...115

(14)

X

表 次

表 2-1 語言學習動機常見分類...…14

表 2-2 影片融入教學及提升學習動機相關理論及論述...…18

表 2-3 英文影片在英語學習效能四大能力的提升………..21

表 2-4 運用英文影片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四大課程目標連結..26

表 2-5 英文影片選擇要點….…………..………...29

表 2-6 運用多媒體在英語學習成效或動機之影響………...30

表 2-7 學習動機測量工具來源比較……….………...31

表 2-8 學習動機測量工具之測量分項比較……….……...33

表 2-9 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實徵研究結果比較...34

表 3-1 資料收集時間及人員.

…………... .……... .…..…...

47

表 3-2 動機量表分量表…

.……. ….………... .……... .……...

50

表 3-3 資料編號說明...……….…………...51

表 4-1 本行動研究進行時間表………53

表 4-2 影片選擇標準評定

.…….………... .……... .……...

56

表 4-3 影片教學的英語學習重點...………...57

(15)

XI

表 4-4 剪輯影片時間及片段資料…….…... .……... 58

表 4-5 第一循環教學流程示例

...….…….………...

61

表 4-6 第一循環行動研究面臨問題...……….…………...64

表 4-7 第二循環行動研究改善計畫…….…... .……... 65

表 4-8 第二循環教學流程示例

...…….………...

66

表 4-9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問卷」之相依樣本

t

檢定分析

..

70

表 4-10 播放影片喜歡程度排名...……….…………...72

表 4-11 播放影片喜歡程度調查...….…………...74

表 4-12 最喜歡的影片選擇原因…….……... .……...74

表 4-13 最不喜歡的影片選擇原因...………...75

表 4-14 影片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方面幫助排名. ...……...76

表 4-15 對整個行動研究滿意程度…………... .……...79

表 4-16 對未來運用電影教學的看法………... .……...81

(16)

XII

圖 次

圖 3-1 本行動研究螺旋圖……….………38

圖 3-2 本研究流程……….………...39

(17)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為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研究動機與目的、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受全球化及國際化潮流影響,此兩大潮流影響台灣未來 發展,為符合與國際接軌之需求,培養具國際觀及溝通能力的人才,為台灣教育 重要課題。現今國際共通語言仍為英語,台灣的英語文教育成敗,攸關台灣能否 擠身於國際社會之列,讓台灣的英語教學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檢視台灣英語教學,先分析台灣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根據多益(TOEIC)語言 測驗官方提供統計數據,2009 年台灣多益英語語文測驗成績,大幅落後國與韓 國,確切的數字來說,在「2009 年台灣與國際產學英語力差距報告」統計資料, 台灣 2009 年的成績雖然較上年度整體為進步總分 6 分,卻仍大幅落後中國與韓 國兩個國家(ETS 台灣區代表,2010)。當然,僅就單一測驗成績統計,直接推斷 台灣學生英語能力及成就不佳,難免過度武斷也不盡然客觀,但統計資料的背後 代表的意義,相當值得我們省思,如何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及學生學習動機, 成為台灣英語教育的重要課題。 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讓英語學習更有趣,是英語教師持續努力的目標, 研究者以英語教師身分,透過教室觀察看台灣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就高級職業 學校的英語學習,學生通常對專業技能科目的學習較感興趣,相對來說,學生採 取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來學習英語,對英語學習顯得興趣缺缺,可知學生英語學 習動機低落。本小節透過兩部份來回應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第一部份先從 教育政策觀點來看英語學習的問題,以不同角度來審視台灣教育政策及執行狀 況;第二部份探討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法與策略。

(18)

2 首先第一部份從不同觀點來看台灣英語教育,依照施行英語教育的場域,由 大而小可約略分成四個層級:國家、縣市政府、學校、教室;也就是說,從國家 政策層級角度,教育部主導台灣英語教育的大方向,其次縣市政府制定相關法令 來符合教育部政策,轉而到學校層級編訂學校課綱讓師生有所依據,最後才是實 際教學的場域,教師與學生實際進行教學活動;接下來就從這四種場域為出發 點,簡略將台灣英語教育劃分為四個不同層級,再由各個角度來看台灣英語教育。 第一,由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台灣英語教育,教育部在 2011 年 4 月 20 日公布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此報告書是政府對教育政策正式發表的官方報告,宣示 未來教育政策,內容當中提到未來十年內將積極推動英語教學,每年編列經費高 達 2 億 4 千萬元,影響範圍相較過去更廣,白皮書中提到計畫實施英語教學的時 間點,從現行國小三年級,往下延伸到國小一年級,從報告書當中,可知國家教 育政策走向,將來必定投注更多人力物力,執行各類型相關計畫,以提昇全民英 語能力(陳智華,2011)。 本研究主要討論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先就高職英語教學政策部份來探 討,教育部於 1998 年頒布「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之後因 應教育環境變動,於 2006 年先以「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取代 1998 年的課程 標準,在 2010 年教育部頒布「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以正式課 程綱要取代先前的暫行綱要。但是比較一下各官方資料的差異,2006 年「職業 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與 2010 年「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內容,除 了少許用字修訂之外,兩者幾乎雷同;若以時間點來思考高職英語教學教育政策 的變動,早期的 1998 年的課程標準,中間歷經 8 年時間才在 2006 年由課程綱要 取代,面對變化快速的台灣教育環境,不免讓人質疑教育政策跟不上教育環境的 改變,國家教育政策跟不上台灣整體教育環境的變動,這多年未經修訂的政策, 其背後意義更是,長久以來教育部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未加重視。的以考試入學

(19)

3 方式來看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影響高職學生進入科技大學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 驗,此重大測驗在教育部技專院校招生策進會設計中,專業科目成績是以兩倍加 權計算成績,英語為普通科目僅以 100 分滿分未加權計算,也就是說,考試制度 設計中偏重專業科目而輕忽普通科目相當明顯。 第二,從縣市政府角度來看台灣英語教育,按照教育部課程綱要規定,英語 課程開始時間是國小三年級,且有規定特定上課時數,縣市政府實施時,給各校 彈性空間,因此各校英語課程授課時數不同,根據報紙報導,目前各縣市學校實 行英語教學的狀況,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有英語課的縣市為台北市、新北市、新竹 市與桃園縣市,而從國小二年級開始有英語課程為台中市、台南市,至於其他縣 市大多仍維持教育部規劃的國小三年級開始英語課程(林曉雲、胡清暉,2011)。 從英語課程開始授課的時間點,位置於都會區的縣市,英語師資較偏遠地區縣市 容易獲得,位於都會區的縣市學生較早接受英語課程,時間點上就有城鄉差距的 差異。 因本研究對象位於台中市,就以台中市英語課程時間安排來說,比起教育部 規定的國小三年級開始,台中市許多國小提早一年,讓國小二年級學生提前開始 上英語課,可知台中市市政府相當重視英語教育,但就實施層面上談,政策性的 宣示,並不等同於有足夠的配合,舉例來說,以台中市國小的師資來看英語教育, 台中市政府編列預算聘用外籍英語教師協助國小英語課程,在縣市合併前的原臺 中市,一共聘僱外籍英語老師 10 位,但是原臺中縣僅有 2 位,就算是縣市合併 後也只有一共增加 8 位,總共聘用外籍教師僅 20 位,突顯教師資源分配不平均, 縣市政府立意良好的英語學習政策,卻缺乏完整配套措施及充足經費來配合。 第三,由學校角度來看台灣英語教育,高職學校通常比較注重專業科目課 程,自然造成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讓一般科目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更加困難。依 照教育部高級職業學校課程綱規定,高職學生的必修科目當中的語言領域,英文

(20)

4 課程的必修學分數 3 年總共 12 學分,平均分配於 3 年高職課程中,英文課程平 均每學期 2 學分,教育部也讓各高職學校規劃部分課程,因此各校訂定之英文選 修的學分數都不同;本研究對象學校,除了提供教育部規定 3 年共 12 學分英文 必修課程,也就是每學期 2 學分英文必修課程,也依據教部部規定規劃選修英語 課程,提供學生每學期 2 學分選修英文課程,即學生每周有 2 學分必修英語學分, 加上選修 2 學分英語課程,總共每週有 4 小時英文課程。 每週 2 學分的高職英語必修課程,充其量再加上 2 學分的選修課程,頂多 4 學分的英語課程,可以看的出來,高級職業學校中英語學習是比較不受重視,相 較於專業課程,學生每週平均有超過 12 學分專業職業類科的課程,更普遍的情 況是,學校安排課程以專業為主,英語課程無法優先排定課程時間,通常是專業 課程安排後接下來的時段,在早上時段學生精神比較集中時,通常優先安排專業 課程,英語課程只能安排在次要時段,時段的排定也影響英語學習成效,正也反 映出高職學校課綱中,英語課程屬一般科目,比起專業科目上課時數及排定時 間,高職學生英語課程是比較不受重視。 就教學資源來看,高職學校主要經費來源用於補助實習課程設備,依據經費 專款專用規定,經費通常分配到職業類科的經費科目,實習相關的職業專業課 程,比較容易取得補助經費,也就是說一般科目的經費需求,僅能專案處理或者 等候教務處統籌相關經費,從學校教育經費分配來看,高職英語屬一般科目,獲 得經費相對不易,此外,師資人力的分配,專業科目課程因為實習操作需求,只 要學生人數到達一定數量,目前為每班 30 人以上時,專業課程即可分組教學, 由兩位或者多位專業實習老師分組教學,但是英語及其他一般科目課程,受限於 教育經費限制,無法採取分組教學活動,對於需要口語練習的英文課程而言,大 班級的英語課程,每位學生平均分配到練習口語的機會就少,不利於整體英語課 程活動,也就是從教育經費分配,可得知在高職整體課程中,高職英語課程並不

(21)

5 受重視。 第四,從教室層面來看台灣英語教育的實施,考試設計影響學生學習英語心 態,大多數高職學生,透過參加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後,以分數申請後分發到 科技大學,但是,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題型設計,英文科目是四選一的選擇題, 高職學生只要透過機械化反覆不停練習,就能獲得英文高分,高職學生僅以選擇 題方式的測驗,造成高職學生缺乏英語寫作及應用訓練,高職英語學習變成僅僅 強調英語閱讀及英文字彙背誦,考試引導教學下,加上高職學生本身對英語學習 不感興趣,沒有英文寫作及思考訓練,更沒有英語口語練習考試需求,僅強調英 語閱讀及英文單字背誦的英語課,讓高職學校的英文課程變得乏味,學生自然就 不感興趣,更是欠缺英語學習動機。 針對上述學習困境,高職學校學生缺乏英語學習動機來說,為了提升高職學 生英語學習動機,有學者提出教材與教學法兩個面向來談高職學生學習,才有助 提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李振清,2006);接下來的部分則針對高職學生學習 動機低落,討論透過教材選用及改善教學法,希望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 本小節的第二部份探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就台灣的英語學習而言, 許多英語學習者是所謂工具性取向的學習動機,也就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絕大 多數高職學生的學習心態也是如此;這工具性取向的學習動機的說法,來自社會 心理學 Gardner(1985)及 Gardner 和 Lambert (1972),提出動機受到兩種趨向的影 響,第一種是融合性取向,其學習者動機為融入某個說這個語言的社區當中;第 二種是工具性取向,學習者的動機為了求職或考試需要而學習語言(引自黃淑 真,2007)。 針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許多學者指出教學上廣泛運用影片教 學,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Joseph E. Champoux 探討運用影片為教學媒體相關研 究時,指出早在 1970 年代,教育學家即著手進行實驗,把影片當作教學媒體,

(22)

6 之後更大力鼓吹將影片實際運用在教學中,指出除了先驅者 Wegner(1977)首先將 影片當成教學媒體,有更多研究報告把多類型影片廣泛運用在各式主題教學情 境,例如政治學、美國文學、法文、動力學、科學及人類學等領域,讓影片成為 教學上的利器(引自 Champoux, 1999)。 運用英文影片提升高職英語教學,解決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低落困境:首先, 英文影片能提升溝通能力,運用英文影片教學能提供真實生活情境的字彙,透過 影片呈現實際的語法,提供學生運用英文的溝通能力(Donelson, 1975;Johnson, 1971;Lin, 2000;Seferoglu, 2008;Stoller, 1988;Wood, 1975);其次,從教學過 程透過英文影片,養成學生有效英語學習方法(Brown, 1983;Lee, 1972;Tatsuki, 2000;Tidhar, 1971);接下來是,英文影片能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提供豐富 文化知識,體驗文化差異(Seferoglu, 2008;Wood, 1975);最後,運用英文影片教 學活動,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Lee, 1972;Tatsuki, 2000;Tidhar, 1971;Wood, 1975)。也就是說,英文影片不但能改善高職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困境,更能達成 高職課綱中設定之課程目標。 對於培養學生英語溝通能力,除了符合教育部公佈的英語課綱,其中一項學 習目標為英語溝通能力,更期望英語教學超越課本的文字背誦,讓學生能實際運 用於生活當中;但礙於台灣英語學習環境屬於外語學習,實際運用英語在生活當 中的機會不多,為彌補這不足,研究者觀察學生對於影片比書本文字更有興趣, 更有學生在觀看英文影片時對於英語用法有疑惑,而主動提出問題,想了解某個 英文字彙或用法,針對此觀察學生對於影片感到興趣,研究者思考英文影片的內 容,其實就是英語溝通最生活化的展示,反思透過設計相關英語學習活動,讓學 生觀看喜愛的英文影片活動,同時也能提升英語學習成效,研究者也在這影片融 入英語教學活動中,觀察思考如何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成效及樂趣,進而提升學 生英語學習動機;因此研究者也透過整個行動研究的過程,反省自我教學理念,

(23)

7 在行動研究的資料收集、教學計畫實施、評鑑、反省,而修正自我教學過程而獲 得成長。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英文老師適度運用多媒體,除了讓英語學習更有趣,更可提升學生的學習動 機及學習信心,研究者對於本身教學現況觀察,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低落,因此引 發研究者進行本研究。 研究者為高級職業農工學校英語教師,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困擾教學工作許 久,期透過研究解決問題。依據教育部文獻資料中,2010 年教育部頒佈「職業 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於一般科目中之英語課程,在正式課程綱要中 清楚指出,高職英語教學「除上課教材外,應善用與課文有關之教材、教具、視 聽教學媒體或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及多媒體語言教室」(教育部,2010)。 以最近期的資料來看,相關高職英語教學之教育政策而言,教育部(2011) 「提升高中職學生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2011 年版)」提出目標當中第六項清楚指 出,高中職英語教學目標應「規劃多元生動的英語教學方案,以提升高職學生學 習英語的興趣」(教育部,2011);因此,本論文提出運用英文影片進行教學,以 期提升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影片類的多媒體教學素材,廣泛的運用在教學中,例如生命教育等,許多研 究證明相當有效;但就多媒體運用在英語教學的文獻,研究資料就相對比較缺 乏,研究資料少並不代表多媒體運用在英語教學成效不彰,相反的,就台灣部分 的實証研究結果,可從研究結果看到多媒體運用在英語教學的成效,研究報告關 於高職學習方面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引發研究者期望透過進行本研究能貢獻這方 面的文獻,同時也能改善教學現場所面對的問題。 基於以上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24)

8 (一)、探討英文影片融入英語教學相關理論。 (二)、分析運用英文影片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三)、透過行動研究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教學應用。 (四)、依據研究結果,提供高職教師運用英文影片在英語教學的建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名詞釋義如下:

一、英語學習動機

廣義上定義英語學習動機,是泛指學習語言時專注與想學習的程度,以及學 習的態度的綜合(張春興,2000)。本論文討論英語學習動機的基礎,則以電影影 片運用在英語教學為主,探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本研究所指英語學習動機為透 過 Amabile (1994)學習動機量表,經 Ya-Chu Kuo (2011)英文版本中譯的學習動機 問卷測得結果,量表包括 30 個題目,以李克特式四點計分方式來檢視高職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合計分數越高表示測得之英語學習動機越強。

二、英文影片

本研究以英文影片作為主要的教學媒體,影片為通俗常見且容易取得之劇情 影片,且僅限以英語為主要語言之影片,且為美式英語發音為主的對話情境影 片,都為普通級影片,內容不含色情、暴力等限制級內容,影片均可在影音出租 店取得,部分影片在公眾圖書館亦可取得;影片類型為有主題及劇情的電影影 片,沒有運用新聞、記錄片、寫實影片等,研究運用的影片共有 7 部影片,配合 研究對象之高職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主題,課程主題為性別差異、食物文化、 現代科技,影片沒有全片播放,而是由研究者擷取片段運用,影片擷取長度在 5

(25)

9 分鐘內,總共 7 個片段,配合其他教學活動進行英語課程,7 部影片內容情境對 話內的英語字彙程度,均為適合高職學生程度,且為適合高職一年級學生身心發 展階段之英文影片。

三、高職學生英語課程

高職學生英語課程,係指高職課程中普通英文。本研究對象高職學校有工 業、農業、餐飲管理等職業類科,各職業類科必修普通英語及專業類科英語課程, 本研究僅探討普通英語課程,不包含各職業類科之專業英語課程,例如餐飲職業 類科的餐飲英文。本研究指的高職英語普通英文,其課程目標為教育部高職英語 課綱內以訓練學生英語溝通能力為目標。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首先,本研究之範圍,在教材內容部份,研究當中所使用英文影片主要以高 職學生上課教材之課程主題,透過網路搜尋相關影片,並挑選適合高職學生程度 字彙之英文影片;本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高職一年級一個班,研究者為該班 英語課程科任老師,班上共有 39 位學生,男生有 37 位,女生有 2 位。至於研究 期程,本研究教學實施時間,除了課表安排每週 4 節的英語課程,學校每週三、 五早自習時間播放英語教學影片,研究者同時利用每週三下午的 1 節空白彈性時 間課程進行教學活動。每週 7 堂課,為期 10 週,共計 70 堂課;研究進行英文影 片教學活動時間從 2013 年 8 月至 2013 年 12 月止。 其次,對於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依次探討的為高職英語課程、研究者、研究 對象、研究工具、研究結果推論限制這五部分來討論。 第一,在高職英語課程的限制方面,本研究設計受限於進行英文影片融入英 語課程的時間,無法排除的因素包含高職課程內包含的英語學習活動及學生下課

(26)

10 後的英語學習活動,首先,學生校外補習提升英語能力,影響英語學習成就而直 接或間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之動機,造成本研究結果受影響,是無法控制之因 素,高職學生在下課後的校外補習活動為數不少,大多數為準備將來四技二專統 一入學測驗相關課程,有些則參加英語檢定課程例如全民英語檢定考試,有些參 加英語會話練習課程,各類型學生校外英語學習活動會影響本研究結果。 接下來為各職業類科開設之專業英語課程的影響,例如工業類科的汽車專業 英語或餐飲管理類科的餐飲專業英語,職業學校課程中有安排專業英語課程,會 影響本研究的結果,本研究的高職英語課程在論文名詞釋義部分有說明,僅限職 業學校的普通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英語溝通能力,不同於專業類科的 專業英語目標及課程活動,但在高職學生課程中本身就包含之專業英語課程,會 影響本研究結果。 還有,為學校在下課時間開設英語課程的影響,本研究對象學校接受教育部 經費補助,課外時間開設多種類型英語課程,例如學生在週末時間參加學校開設 的全民英文檢定加強班,全民英檢初級檢定初試與複試、全民英檢中級檢定初試 等多種課程;對於學習成就偏低的學生,學校更是提供英語補救課程,加強學生 英語能力;次外,學校在寒暑假時間英語學習活動,例如暑假的英語夏令營活動, 更是由外國籍教師加強學生英語溝通能力,以上各類在課餘時間,由學校提供的 英語課程也影響本研究結果。 另外,學校舉辦英語相關課程及活動的影響,例如學校每學期舉辦英語歌唱 比賽、英語朗讀、英語閱讀競賽,或者學生參加英文影片欣賞社團,在正常上課 時間的社團活動課程,就包含英語學習活動,將無法排除對本研究結果的影響。 第二,研究對象方面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本身任教班級,且採 取行動研究法,主要為研究者面臨之問題而進行的研究來改善問題,研究對象並 非大規模施行之研究,故無法過度推論研究結果到其他班級。

(27)

11 第三,研究工具的限制,本研究之測量工具為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及訪談,學 生在填寫量表或者回答訪談問題時,儘管研究者鼓勵學生誠實作答,並說明作答 內容與成績無關,學生可能仍擔憂成績受到影響,或者研究者為任教老師,訪談 時無法輕鬆坦然回答等情緒因素,可能影響測量結果。 第四,研究結果推論限制方面,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學生,屬於 行動研究來解決研究者面臨問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數量相對於一般量化研究的 大量研究對象過少,不具量化研究抽樣研究具代表性,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推論因 而受限;另一方面而言,本行動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者目前任教學生,受限於 師生關係,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受訪過程,能否客觀反映實際情況,雖透過資料 三角檢証提高研究信效度,研究過程取得資料或調查紀錄,是否客觀也限制本研 究結果推論到其他英語學習場域。

(28)
(29)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為語言學習動機相關理論、英文影片提升英語聽說讀寫 能力之相關研究、英文影片運用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之關係、英文影片運用的實 徵研究。

第一節 語言學習動機相關理論

本小節討論語言學習動機相關理論,首先定義語言學習動機,其次分析學習 動機的分類,接下來為語言學習動機測量模式,最後為影片教學之相關理論。 第一部份,關於學習動機的定義,首先,Gardner(1985)定義語言學習動機是 多種心態的合併,包含學習者所盡之努力、想學的欲望(desire)、學習態度;更清 楚指出動機共涉及四個層面,分別為目標、學習語言的努力、達成學習目標的欲 望、學習活動的偏好態度;而語言學習動機反映在行為有三個層面,包含學習者 想達成語言學習目標的努力、欲望、態度三個層面;至於動機取向,Gardner 提 出有融合型取向及工具型取向的兩類(Gardner, 1985)。 在 1985 年 Gardner 提出語言學習動機理論之後,其他學者亦對學習動機議 題也感到興趣而進行研究,首先 Gardner 與其他學者的共同研究中,修改自己對 於學習動機的定義,重新提出學習動機是三者的综合:學習英語的欲望、動機強 度、學習英語的態度(Gardner, Masgoret, Tennant, & Mihic, 2004),還有其它學者, 對語言學習動機提出不同見解(Crookes & Schmidit, 1991; Dörnyei, 1990; Ely, 1986),其中 Crookes 和 Schmidt(1991)把動機層級化,分成微層層次、課室層次、 課程層次、教室外且較遠的層次,透過層級化以強調外語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Dörnyei (1990)把動機區分成成就取向動機與對過去學習失敗的歸因兩種取向; Ely(1986)提出除了融合型及工具型兩種動機取向外,仍有可能有不同類型取向,

(30)

14

另外也強調動機強的重要性,指出許多研究都忽略動機強度對學習結果的影響 (Crookes & Schmidit, 1991; Dörnyei, 1990; Ely, 1986; 引自黃淑真,2007)。

第二部份針對語言學習動機分類,學者於學習動機的區分有不同看法,以學 習者的目的區分,Gardner(1985)將學習動機分成融合性與工具性兩類,融合性動 機是學習者為了融入某特定族群,此目的讓學習者想學某語言;至於工具性動機 則為考試或求職原因,學習者想學習語言來達成目的(Gardner, 1985)。Deci 及 Ryan 把動機由來源區分為內在與外在兩類語言學習動機(Deci & Ryan, 1985); Huerta 依照引發的學習動機先後分成原級與次級動機(Huerta, 1979);有研究依照 學習動機與學習相關程度分成普遍型與學習型動兩類(Brophy, 1987)。分述說明 以表格整理常見分類(引自莊蕙瑜,2007)。 表 2.1 語言學習動機常見分類 學者 語言學習動機分類 Huerta(1979) 原級動機 次級動機 Gardner(1985) 融合型動機 工具型動機

Deci & Ryan(1985) 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

Brophy(1987) 普遍型動機 學習型動機 註:研究者整理自莊蕙瑜(2007)。 第三部分討論語言學習動機的測量模式,常見兩種是 ARCS 與 MSLQ 模式, 兩種模式都是透過活動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持續讓學習者保持強烈學習動機 來提升學習效果,兩種測量工具僅在設計過程與測量方式有些許差異(Keller, 1987, 引自王衍,2005;Pintrich,1990, 引自周惠文,2003)。

第一種 ARCS 學習動機模式(Attention, Relevance, Confidence, Satisfaction Motivation Model),強調學習環境與教學技巧將會影響學習動機,ARCS 代表 4 種要素,A 為教學活動引起學習者注意(Attention),激發學生求知需求,教學者

(31)

15 提供變化性的教學策略及善用發問技巧來引起學習者興趣及好奇心;R 代表學習 與學習者的相關性(Relevance),依照學習目標,發展出配合學生特質的教學策 略,最重要的連結學習者熟悉事物來建立相關性;C 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Confidence),教學者清楚提供標準與對學習者的期待,讓學習者能成功達到標 準來增加信心;最後的是學習者能感到滿足(Satisfaction),整個學習過程中,學 習者能獲得內在的滿足或外在的鼓勵,而對學習有滿足感(Keller, 1987, 引自王 衍,2005)。

第二種 MSLQ 模式,透過 MSLQ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量表測量動機,Pintrich(1990)提出將學習歷程分成動機與認知兩部 分,同時透過所發展出的 MSLQ 量表測量動機,MSLQ 量表含價值、期望、情 感三個項度,價值成分是指學習者對學習工作的價值觀、期望成分指學習能力能 否達成學習目標的信念、情感成分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 (Pintrich,1990, 引自周惠文,2003)。 第四部分為影片教學相關理論,先討論運用影片融入教學相關理論,整理出 常被討論的相關理論,許多研究將理論分成行為主義學說、認知心理學、傳播理 論三個部份討論;其次為影片提升語言學習動機的相關理論,學者多從認知觀 點、行為學派、建構主義這三個觀點來談探討影片提升語言學習動機。 關於運用影片融入教學相關理論方面,首先,以行為主義來看英文影片融入 教學中,其影片產生的多感官刺激,產生學習者所反應及制約行為,有其行為主 義學說基礎,行為主義學家對於知識的看法,是許多刺激對這些既存客觀事實的 反應連結的結果,其「刺激—反應論」(Stimulus-Response Theory)學習理論主張 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新關係的連結,這些連結受到練習及增強作用影響,而且 要產生有效學習,更需靠謹慎安排刺激、反應及增強的適當處理,實施英文影片 融入教學時,有計畫的安排影片播放,影片影音刺激產生學習反應(徐照麗,

(32)

16 2003;張霄亭,1995)。 其次,透過認知心理學來看影片融入教學,影片影響學習者認知結構,學習 的過程是把新資訊與經驗整合融入現存的基模過程,除了從實際生活經驗中等待 同化過程外,透過影片融入教學,可積極促使經驗發生,而透過同化作用將新的 概念安置在現存的基模當中,影片融入教學運用到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提出基模(schema)看法,是個人認知環境而形成的心智結構,因此,教師運用影 片來提供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經驗過程,如新的概念或經驗無法同化,則會產生調 適作用,運用影片可幫助及鼓勵上述的兩樣過程:同化及調適(張霄亭,1995; 張霄亭、朱則剛,2004)。 接下來,以傳播理論觀點來看影片融入教學,將影片教學視為思想傳播的歷 程,透過影像及聲音等傳播技術,處理學習資料後,經過視覺或聽覺的通道,學 習者以接受者來處理訊息;將影片教學視為傳播,美國學者白樓(David K Berlo) 歸納後提出 SMCR 傳播模式,此模式包含來源(source)、訊息(message)、通道 (channel)及接受者(receiver)等因素。影片是結合視覺與聽覺多重感官教學媒體, 對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及記憶保留有很大成效(沈中偉,2004;張霄亭,1995)。 上述為影片融入教學理論基礎,接下來連結英文影片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來 討論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部份。在綜合相關文獻後,就英語教學教室情境而言,學 者多從下列這三方面來探討英語學習動機:認知觀點、行為學派、建構主義,然 而,學者定義英語學習的動機仍然相當分歧,甚至持相向的看法,例如行為主義 強調獎賞跟強化作用來解讀人類行為,動機就是期待能發生強化作用的加強物。 相對來說,認知主義學家解讀人類行為時,把動機視為天性,將人類行為視為滿 足需求的驅力。 學者專家對於動機看法分歧,可知英語教學與學習並非單純過程,其中涉及 複雜教學互動的過程,非單一理論即可涵蓋與說明。接下來就以認知觀點、行為

(33)

17 學派、建構主義,這三項觀點來討論運用英文影片教學與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學 理。 首先,從認知學派來看,英文影片學習是一種多媒體的學習,同時具備視覺 與聽覺兩種外來資訊,對學習者而言是雙重刺激,學者提出運用多媒體學習,學 習者要經過認知過程,方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也就是把視覺或聽覺的外來資訊 整合到個人的知識系統內;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是人類獲得知識很重要的部份是個 體的認知能力或過程,強調學習者是自我知識系統的建構者,學習者能有意義的 學習才能獲得知識,外來資訊要透過人類認知過程才能成為人類知識,也就是認 知學派所指出,在知識形成過程,認知扮演重要角色(Mayer, 1997)。

除了雙重刺激外,雙碼學習理論(dual coding theory)也是英文影片學習基 礎,英文影片當中除了提供語言性的學習材料,更有圖像、聲音等其他非語言性 的英語文化的材料,英文影片同時具有語言性系統與非語言性兩種材料,會比以 單獨的語言性系統或者非語言性系統編碼,讓學習者更容易記住,這符合雙碼學 習理論的觀點,指出人的記憶系統包括語言性系統與非語言性系統兩種,相較來 說,當知識透過共同編碼方式來記憶時,會比單獨一種編碼更容易記憶(Clark & Paivio, 1991; Paivio, 1986)。 其次,以行為學派來看學生學習,在英文影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觀看影片 是透過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模仿(modeling)而進行學習,透過觀看影 片學習英語,學習者旁觀者的身份,觀看別人的行為表現,即可獲得學習,相當 於社會學習理論提出,學習者透過觀察來學習 (引自廖克玲,1982);儘管此理 論早期以兒童為實驗對象,解釋兒童行為,提出兒童透過觀察進而產生道德自律 之行為標準,透過觀察來模仿他人行為;運用在英文影片學習上,學習者透過觀 察影片當中人物對話,模仿英語用法,更能學習到運用英語的適當情境及表達方 式。

(34)

18 接下來,建構學派學者來看影片教學,把透過英文影片學習視為滿足自我實 現的展現,英文影片是語言的真實情境,展現英語的互動社會運用,將英語從語 言層面置入互動的社會情境,為了參與英語教室內活動,展現學習活動中的地 位,建構學派將學習視為主動參與知識的社會結構,提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 而來,可用 Maslow (1970)的自我實現動機來看,將教室學習活動視為社會互動, 學習者積極透過英文影片學習英語正確用法,讓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環境更有歸 屬感,即是 Maslow 自我實現動機來滿足社區、歸屬、社會地位三種需要(引自 Brown, 2004)。以下以表格整理相關理論: 表 2.2 影片融入教學及提升學習動機相關理論及論述 影片功能 學理 論述 學理運用於影片融入教學 傳播理論 視覺與聽覺的多 重感官傳播 影片透過影像及聲音提升學習效果及記憶 保留 認知心理學 同化與適應 影片促始新資訊與現存基模融合 影 片 融 入 教 學 相關理論 行為主義 刺激與反應論 影片影音刺激學習反應與增強 建構主義 學習為主動參與 知識的社會結構 學習者參與影片提供的教室活動獲得歸屬 感 行為主義 觀察學習與模仿 學習者觀察及模仿影片中人物語言與溝通 影 片 提 升 學 習 動機相關理論 認知觀點 雙碼學習理論 影片的共同編碼比單一編碼容易記憶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二節 英文影片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之相關研究

以四大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角度來看英語學習,運用英文影片能涵蓋這 四種語言訓練活動;影片中影像的特性,提供學生視覺上的學習,學生同時在閱 讀影像中的文化或者相關主題,字幕也提供閱讀的訓練;此外,英文影片的聲音 更是學生聽力學習的重要學習材料,透過實際的英語日常對話聽力練習,同時間

(35)

19 也學習溝通的技巧,還有許多文獻資料中,說明英文影片除了以上談到的閱讀及 聽力訓練外,更可以配合相關教學活動,訓練學生口說及寫作的英語能力,分述 說明以英語學習的四大能力訓練分析相關英語學習的文獻。 第一、在聽力方面,使用英語溝通的第一步驟是需要先聽懂,學生練習聽懂 英文老師的英語外,英語 CD 及 MP3 多媒體英語教學也是方便且廣泛運用在聽 力練習上,隨著教室當中多媒體設施的提升,電子白板、投影幕、投影機、電視 等多已成為教室中的基本設備,越來越方便於英文老師運用電影來訓練學生聽 力,英語電影除了提供相當於聽力訓練 CD 及 MP3 功能,更加上視覺輔助,對 學生有多方面的語言學習刺激(Brown, 2004)。 英語電影能大幅改善一般英語 CD 或 MP3 等聽力的情況,學生能清楚看到 英語對話的情境,尤其是不只一人的多人發言情境,學生能看到發言者的表情與 肢體動作,僅由機器播放英語 CD 的單純聽力練習容易讓學生混淆情境,而且英 語口語當中的英語字串連結、略讀縮寫、甚至省略主詞,讓英語學習者混淆外, 更是英語聽力的極大挑戰;透過播放英文影片,學生能迅速掌握對話的發生情 境,更有發言者的表情及肢體動作的影像輔助,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而提升學生的 英語聽力(Cardillo, 2010;Newujingjing, 2011;Stempleski,1990;Stoller,1988)。

第二、在口說英語方面,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實際練習口說能力的情境,這是 外語學習口說能力訓練常面臨的困境,為了練習口說英語,英文老師通常要求學 生複誦所聽見的句子,或者透過機械化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反覆口語練習,儘管 透過練習可以造就精熟的口說句型能力,仍然缺乏實際日常生活的運用,課本中 英語對話也僅限於文字呈現,學生無法掌握實際英語口說的情境,無法具備英語 的實際溝通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口語英語能力,教師運用影片在教室當中,提供學生模仿的模 擬真實情境,用實境方式展現英語口語的不同腔調,例如英式、美式英語之發音

(36)

20 差異;呈現書寫英語與口說英語的不同,例如口語上發音的連字、非正式的口語 用單字;書寫英文無法真實呈現口語的聲韻,例如單字重音、輕音或者強調用法。 運用英文影片提升學習英語口語能力,讓學生從視覺及聽覺雙方面英語學習,英 文老師可以透過活動方式,例如模仿影片中對話,讓學生除了書本中機械式的句 型代換練習外,能透過模擬情境,模仿或者改寫方式來模擬溝通,進行英語口語 練習(白佩玉,2001;李宗薇,1992;沈中偉,2004;徐照麗,2003;張霄亭, 1995;張霄亭、朱則剛,2004;Cardillo, 2010;Lee, 1972;Lin, 2000;Marcalinao, 2010;Newujingjing, 2011;Seferoglu, 2008;Stempleski, 1990;Stoller, 1988;Tidhar, 1971)。 第三、在閱讀能力方面,Brown(2004)談訓練學生閱讀能力時指出,閱讀其 實是種心理層面的語言猜測遊戲,文本本身僅是文字,閱讀者本身的背景知識, 加上閱讀者的心智賦予文本意義,這點出閱讀過程中建構背景知識及猜測閱讀內 容兩個重點(Brown, 2004);同樣的來看學生在觀看英文影片的過程,超越一般教 科書的文字句型練習,心中開始嘗試猜測影片內容,加上原有背景知識,這整個 過程就是閱讀訓練。 運用英文影片訓練閱讀能力,也可以透過進行相關教學活動達成,在播放影 片之前,發給學生閱讀印出的影片腳本,學生可以猜測及預期影片內容,同時可 以進行單字或片語練習訓練,老師可以先點出關鍵用字或特殊口語英語用法,稍 後學生觀看影片時,就可以學到單字或用法,不僅學得單字,更在影片當中學得 單字的實際用法,同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亦可在播放影片後再給學生影片相關 資料,以免學生觀看影片時反而不夠專注,影片播放後的活動除了上述的單字或 語法的練習,也可以就影片主題探討文化層面,觀看影片就是種閱讀不同文化的 活動,影片內容更是實際語言情境的資料,閱讀真實語言教材更是閱讀訓練強調 的部分,運用英文影片在英語學習中,將可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37)

21

(Newujingjing, 2011;Marcalinao, 2010;Stempleski, 1990;Stoller, 1988;Tatsuki, 2000)。 第四、在寫作方面,英語教學上強調構思、草稿、修改的練習過程,播放英 文影片提供學生寫作的啟發,提供學生主題或不同的文化觀點,讓寫作內容更豐 富;亦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影片內容,是訓練學生寫作摘要的練習。 在課堂中隨時抄寫筆記是種寫作練習,老師可以用剪接的方式,重新播放片 段影片,亦可調整影片播放速度,讓學生進行聽寫練習(Newujingjing , 2011);也 有研究指出,播放影片訓練學生寫作能力,其實是同時進行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練 習,除了上述的聽寫活動同時訓練聽力與寫作外,相關教學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觀 看影片後,用克漏字填空的活動,讓學生寫出對話中漏掉的單字或片語,相關教 學活動都能運用英文影片幫助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Marcalinao, 2010;Stempleski, 1990;Stoller, 1988)。以下整理上述文獻,以表格方式呈現運用英文影片在英語 學習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訓練與提升。 表 2-3 英文影片在英語學習效能四大能力的提升 聽 說 讀 寫 李宗薇(1992) V V V V 張霄亭 (1995) V V V V 白佩玉(2001) V 徐照麗 (2003) V V V V 沈中偉 (2004) V V V V 張霄亭、朱則剛 (2004) V V V V Tidhar (1971) V Lee (1972) V Stempleski (1990) V V V V Cardillo (1997) V V V Stoller (1998) V V V V

(38)

22 Lin (2000) V Tatsuki (2000) V Seferoglu (2008) V Macalinao (2010) V V Newujingjing (2011) V V V V 統計 9 15 10 9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整理表格中看出,對於學生英語學習聽說讀寫四大能力,運用英文影片對提升 口語方面有較為顯著效果,其次聽力、閱讀、寫作三方面也有不錯成效。

第三節 英文影片運用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之關係

本部分主要針對台灣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分析運用英文影片對於高職學生 英語學習之影響,此部份文獻探討以教育部公佈實施高職學生課程綱要為主軸, 主要考量為研究實施對象差異,以及國外學者研究的場域與台灣教學情境不同, 分述說明根據 2010 年實施的課程綱要,其中高職英語課程的課程目標(教育部, 2010): (一)、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字詞及語法於日常生活聽、說、讀、寫之溝通中。 (二)、養成學生具備英語文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引導學生認識與瞭解科技新知、中西文化差異。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之能力。 針對這上述這四項課程目標,探討相關文獻,提出相關研究能針對以上四個 課程目標,學者提出的相關文獻,透過研究證明將英文影片融入教學,確實能提 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強化本研究提出運用英文影片在高職學生課程之成效。分 述說明就以這四點,分析運用英文影片對於高職英語學習的影響。

一、英文影片教學有助提升溝通能力

(39)

23 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歸納出英文影片提升溝通能力的特點在於:(一)學習 語言真實語言情境;(二)影片透過動機、溝通、非口語及文化比較輔助教學;(三) 符合職業環境運用的英語,英文影片是最佳聽說教學法學習教材;(四)提升口語 能力;(五)學習者的視覺學習,看到英語溝通實際語言情境。 英文影片能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展現英語單字及片語於日常對話情境,提 供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整合訓練,學者指出影片呈現實際生活的語言情境, 影片及錄影帶(films and videotapes)是非常有效的溝通媒介,對第二外國語教學有 越來越重大影響,影片及錄影帶的內容,連結了學習者的先備知識,讓學習語言 不單是文字學習,更可從實際情境中,從影片內容了解及學習語言的真正用法 (Stoller, 1988)。 就英語語言能力上來說,學者提出影片教學不僅可協助聽說讀寫方面能力訓 練,也可加強非語言層面的溝通能力,例如影片教學透過動機、溝通、非口語及 文化比較這四個方式輔助教學,並不侷限於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加強方面,也從其 它層面來幫助學生學習(Stempleski, 1990)。 也有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影片除了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外,還有許多教學上優 點及運用,成功的運用英文影片在教學上,原因是讓學生有大量時間在英語情境 中,且能提供完整且系統化的語言活動;還有影片中完整對話情境,可啟發學生 學習,以免老師教學上片段的語言練習形式過於單調,但需注意,避免學生看整 部影片時太無聊,也可以僅播放片段或擷取部份影片的教學;其中最大的優點 是,影片中口語對話情境,讓學生學習到口語對話真實的真正語言使用方式(Lin, 2000)。 同樣的,其他研究結果也支持影片能呈現最真實的英語,也有教學者把影片 當成聽說教學法的學習教材,特別指出的是英文影片可以幫助職業類科學生學習 到職業環境所需要的英語;除了理論的支持外,學者也直接以實驗方式來驗證英

(40)

24 文影片教學,指出觀看電視影片的實驗組,其口語能力比較對照組強(Lee, 1972; Seferoglu, 2008;Tidhar, 1971)。 更有研究認為,英文影片把教室跟社會情境作一個溝通跟連結,因為教科書 內容有些是經過刻意安排設計,以利於展示、運用、練習等某特定文字或概念, 並非真實生活運用情境,會造成教室學習與社會情境有差距,對於英語學習者來 說,無法實際學習到真實語言情境,不利於運用英語溝通能力的發展,因此運用 英文影片是很有效的方式,學者指出影片本身就是一個教學文本,提供豐富聽說 讀寫的教學素材,可用在四種語言能力訓練的融合運用,英文影片提供整合四種 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溝通能力提升;此外,影片教學除了讓學 生學習口語英語,除了用聽覺來學習外,英文影片亦從視覺層面來展現語言的實 際運用,讓學習有聽覺與視覺的雙重刺激,對英語學習成效有加成效果(Johnson, 1971;Wood, 1995)。

二、影片能訓練學生養成有效學習方法

運用英文影片於英文教學有助於學生自我訓練,教師運用不同教學技巧跟方 法,同一段影片可作為閱讀訓練材料,亦可增進字彙能力,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及 反省,探索自我學習最有效方式,教師可以把影片當成閱讀材料,提供學生主題 式的學習,由觀看影片的相關活動,教師適時發放相關閱讀資料,透過口頭討論 或回饋寫作等活動,讓學生培養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或引發興趣去探索相關主題 (Tatsuki, 2000)。 影片更是多種感官刺激的連結,學者提出電影教學法提供視覺、聽覺、體覺 的三合一教學,且把這三合一教學法稱為高效能教學,提供學生多重感官的刺 激,訓練學生反省自己的學習模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人對於感 官刺激的反應及之後的學習成效都不同,有些人對視覺刺激有相當反應,有些人

(41)

25 則是對聽覺刺激的學習方式有良好成效,英文影片提供了多種合併的感官刺激, 相對來說學生也能在聽說讀寫方面有不同的學習訓練(白佩玉,2001)。

三、影片內容更讓學生感受東西文化差異

觀看英文影片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化差異,因影片提供知識性常識外,更是語 言運用典範,讓學生學習不同文化,影片是語言學習材料更是文化素材;文化是 一個抽象概念但無時無刻在生活當中展現,與其用文字規範定義文化的概念,倒 不如讓學生觀看異國文化的生活展現,生活當中食衣住行都是文化的展現場域, 文字或圖片的說明容易混淆學生,播放英文影片的方式,同時可以看到日常生活 當中英語實際運用的方式,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透過真實情境展示異國文化,讓 學生有清楚的文化的概念(Seferoglu, 2008;Sherman, 2003)。 影片除了是中西文化差異的教學文本,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室學習環境與社 會真實語言運用之差異,日常生活語言是非正式的溝通過程,英語的語調及使用 字彙片語都會隨情境而有所不同,複合單字片語的連音而省略發某些音節或者單 字,雖為非正式的口語英語,卻也是最實際的溝通用口語,透過影片教學活動方 式,學生能學到真實生活語言環境的溝通英語,也是連結教室學習與真實社會環 境的好媒介,讓學生有機會實際接觸到口語溝通的語言(Wood, 1995)。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之能力

英文影片可以提供最新知識,書本編撰及印製需要耗長久的時間,對於科技 新知來說,書本資料緩不濟急,透過電視上的影片資料或者網路上的影音檔案, 教學者可獲取最新的知識或發現,學生的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 運用英文影片進行英語教學活動,不僅是單方面的提供資訊,更讓學生能學 習建構知識,透過沉思培養思考能力,影片是動態的多重感官的教學媒體,對於

(42)

26 偏重不同感官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影響,除了吸收知識外,影片當中的溝通對話通 常涉及問題的解決及溝通過程,學生從影片中模擬練習生活問題及解決方式,可 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讓學生思考換成自己在同樣情境時,能否如同影片當中的 人進行溝通及解決問題,這樣的反思過程能讓學生學習到獨立思考,所以英文老 師可以配合影片內容,設計適當且有啟發的教學設計,進行多樣化的影片教學活 動,提供學生機會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Gilbert, 1993;Tatsuki, 2000)。 以下以表格方式整理文獻,透過表格方式來看,相關文獻對於運用英文影片 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四大課程目標連結。 表 2-4 運用英文影片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四大課程目標連結 訓練學生運用所 學的字詞及語法 於日常生活聽、 說、讀、寫之溝通 中 養成學生具備英 語文有效的學習 方法及正確的學 習態度 引導學生認識與 瞭解科技新知、中 西文化差異 培養學生獨立思 考之能力 白佩玉 (2001) V Tidhar (1971) V Johnson (1971) V Lee (1972) V Stempleski (1990) V Gilbert (1993) V Wood (1995) V V Stoller (1998) V Lin (2000) V Tatsuki (2000) V V Sherman (2003) V Seferoglu (2008) V 統計 8 2 2 2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43)

27 從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目標來看,英文影片對於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字詞及語法於 日常生活聽、說、讀、寫之溝通中有比較顯著效果,

第四節 英文影片運用的實徵研究

本部分主要探討英文影片運用於英語學習的實徵研究。第一部分討論如何選 擇英文影片及教學運用,第二部分是分析運用多媒體在英語課程的影響程度,第 三部分探討測量運用多媒體教學在英語學習上的工具量表。 第一,討論英文影片的選擇及教學運用。在英語教學法中廣泛被運用的溝通 式教學法,九年一貫課程的英語課程更是以其為主軸,文獻當中可以發現運用英 文影片在英語學習中,影片相當符合英語學習所需運用情境,影片可以提供教學 情境,有助於接下來學生進行學習及英語溝通相關活動,也就是說,影片功能相 當符合溝通式教學法的教學目標(Larsen-Freeman, 1986)。 思考如何選擇符合英語教學目標跟課程內容的影片,學者建議老師依據目前 的課程、現在的教科書、目前的教學目標來選擇影片(Edgar, 1938;引自 Donelson, 1975)。綜觀其他學者研究,有學者提出選擇影的五大要素:影片長度、語言用 字恰當、主題的文化性質、可否運用在溝通教學上、讓學生思考跟討論的潛力這 五項來當成選擇影片的依據(Wood, 1995);更有學者研究建議,明白指出教師播 放影片時間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鐘,否則會超過學生一堂課能學習的量 (Macalinao, 2010 )。 其次,討論教學中運用英文影片教學步驟,影片教學通常有觀看前、觀看中、 觀看後教學相關活動三大類,研究指出提出影片是提供資訊,對學習者是外來刺 激物,要透過成功教學法連結資訊跟刺激兩件事情,此研究以文學影片舉例,指 出影片教學第一是找到多種版本的媒體,第二是分析不同版本中呈現方式的不 同,第三則是讓學生把書面文本跟影片做連結,這三類教學活動,都是將影片視

(44)

28 為教學的外來刺激物,透過三種類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從活動跟影片內容做 連結,而達成學習目的(Gilbert, 1993)。除了上述的區分外,有研究談到影片及錄 影帶可當成課程引導、主要課程內容、課程後三種不同時機使用(Stoller, 1988)。 針對具體的影片教學步驟,學者指出運用影片教學四大步驟分別是沉思、選 擇、分段、建構。尤其第四段要配合不同教學技巧跟方法,例如同一段影片可以 當成閱讀材料,也可以介紹單字(Tatsuki, 2000)。或者提供單字及文法練習,或 在影片下方加上輔助標題字幕,兩種方法都是將外國影片融入第二外語教學課程 的方式 (Cardillo, 1997)。 另外有學者則提出,影片教學的流程:(一)先訂定教學目標,挑選適當影片。 就是要確認學生要學的是預測影片內容、寫下對話、或者學習新單字;(二) 要 確認影片適合學生年紀及語言程度;(三)不要放映超過兩小時的影片,可能讓學 生無聊;(四)可配合影片,讓學生與影片一起唱歌,記得影片要有字幕(Macalinao, 2010)。 還有學者要播放相同影片三次,甚至超過三次,配合相關教學活動進行,主 要把配合活動目的為:概略了解影片、詳細觀看影片、影片後的討論,將影片視 為文本的三個步驟,就如同閱讀的略讀、詳讀、討論進行,先讓學生看第一次影 片時,學生對影片有概略的了解背景及大約故事進展;第二次播放影片時,則要 學生注意到細節英語對話內容,或者詳細的影片故事進展;第三次播放,讓學生 除了注意語言對話內容外,對於主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語言層次轉換到教學 主題內容,而教師可視影片難易程度或者主題牽涉廣泛程度來增加播放影片的次 數,透過同一片段影片的重複播放,將影片作為教學的媒材,由老師來進行相關 活動(文庭樹,2004)。以下表格方式列出英文影片選擇要點。

(45)

29 表 2-5 英文影片選擇要點 選擇要點 選擇依據 選擇依據 內容 配合目前課程 符合教學目標 長度 不宜超過五分鐘 適度剪輯片段運用 功能 符合溝通式教學運用 訓練聽說讀寫能力 輔助字幕 通常要有字幕 能切換中英字幕尤佳 語言程度 符合學生英語單字程度 符合學生英文句型能力 用字語言 適合學生心智 不宜有暴力或色情暗示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表 2-5 兩個欄位之選擇依據,其前後位置不代表重要性的差異,相關文獻研究目 的、設計、結果皆不同,研究者僅針對文獻中整理出,6 個影片選擇要點的最主 要 12 個選擇依據。 第二,分析實徵研究中,相關論文討論運用多媒體在英語課程的影響程度, 儘管本論文僅選定英文影片進行教學研究,英文影片其實也屬於多媒體教學的媒 材,大多數的研究論文都透過多樣化的多媒體進行研究,為顯示出多媒體對於英 語學習的影響,大多數研究都採取準實驗研究法,將實驗對象分成實驗組及對照 組兩類,對實驗組進行多媒體英語教學活動,再透過測量工具對兩組進行前測、 後測,分析測量結果來推論出研究結果。 學生對多媒體融入英語教學表示肯定,大多數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對運用 多媒體的課程覺得有趣許多,儘管有研究結果呈現多媒體對於學習動機沒有明顯 程度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成就上仍有顯著提升(莊曉君,2007),其他研究則對英 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閱讀能力等方面有顯著提升(林汝佑,2009;陳慰慈, 2008;盛敬元,2006;鍾珮玲,2012)。表 2-6 透過表格方式呈現實徵研究中, 針對運用多媒體在英語課程的影響分析比較。

(46)

30 表 2-6 運用多媒體在英語學習成效或動機之影響 研究者 語文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是否提升英 語學習成效 是否提升英 語學習動機 盛敬元(2006) 英文 準實驗研究法 屏東市屏榮高 中高二學生共 75 位 多媒體讓英文 閱讀態度及理 解提升

莊曉君(2007) 中文 準實驗研究法 復興國小五年 級學生共 64 位 多媒體對學習 動機影響無明 顯差異

陳慰慈(2008) 英文 準實驗研究法 屏榮高中一年 級餐飲科及電 子科學生共 80 位 多媒體讓單字 及閱讀能力提 升

Chen Hsiao-San(2008) 英文 行動研究 基隆市高職學 生 47 位 合作學習提升 高職學生動機

林汝佑(2009) 中文 準實驗研究法 彰化縣高職三 年級學生共 88 位 多媒體能學習 動機提升

Liao, Wen-Yun(2009) 英文 問卷調查法與 後續訪談 台北市高職學 生 597 位 內在目標取向 和英語學習成 就的關係最緊 密

鍾珮玲(2012) 中文 準實驗研究法 東部某大學非 英語系大三學 生共 60 位 多媒體讓英語 學習動機提升

統計 3 4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三,討論測量英語學習動機的工具量表,運用多媒體教學在英語學習,需 要透過有效工具測量對動機的影響,儘管不少研究同時進行動機、學習成就,語 言能力測量,本部份主要探討在學習動機的影響及測量工具,通常透過動機測量

(47)

31

問卷進行,部分研究者自編測量工具,亦有改編或直接採用其他研究的測量問 卷,視不同研究需求而採用有效測量工具。

分析國內實徵研究所運用動機測量工具,許多是引用國外學者研究量表,中 譯後部份改寫以利研究進行,常見有 Gardner (1985)態度/動機測驗量表(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 AMTB),其他動機量表例如廖逸貞(2010)研究中「英 語學習動機問卷」,其測量分量為:無動機、外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及 內在動機,以 36 個題目以李克特式五點量表計分,此測量工具架構來自自我決 定理論,參考 Ryan 和 Connell(1989)的學業自我調整量表與學習自我調整量表, 也參考蔡宗宏、蔡長書與蔡裕美(2006)的英文學習動機量表來編製測驗工具(廖 逸貞,2010)。以下以列表方式比較不同英語學習動機測量問卷的來源: 表 2-7 學習動機測量工具來源比較 研究者 測量工具 工具來源 學習動機測量分項 1. 高中生英文閱讀學習成就 盛敬元 (2006) 高職學生閱讀英文青少年 文學作品和觀看影片的態 度問卷 研究者自編 2. 學習態度(學習動機) 1. 內在目標導向 2. 外在目標導向 3. 工作價值 4. 學習的控制信念 5. 學習的自我效能 6. 期望成功 莊曉君 (2007) 英語科學習動機量表問卷 改編吳靜吉、程炳林 (1992)「激勵的學習 策略量表」 7. 測試焦慮 1. 閱讀英文故事的經驗與態 度(學習動機) 2. 學習單字效益 陳慰慈 (2008) 故事影碟輔助閱讀英文故 事的效益問卷 研究者自編 3. 閱讀理解

(48)

32 1. 內在目標 2. 外在目標 3. 任務價值 4. 學習信念控制 5. 自我學習表現成效 Chen Hsiao-San (2008) 學生動機問卷 Pintrich et al. (1991)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6. 測試焦慮 1. 學習態度 2. 學習需求 3. 自我效能 4. 自我肯定 林汝佑 (2009) 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採用張玉茹(1997) 「英語學習動機量 表」 5. 成就動機 1. 動機強度 2. 整合取向 3. 工具取向 4. 內在目標 Liao, Wen-Yun (2009)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 查問卷 取自 Gardner “Attitudes/Motivation Test Battery”及 Noel “Language Orientation Scale” 5. 外在目標取向 Kuo, Ya-Chu (2011) 學習動機量表 改編自 Amabile“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students Version) ” 1. 內在動機 2. 外在動機 1. 內在動機 2. 外在動機 欉珊慈 (2012) 動機問卷 改編自 Noel “Language Orientation Scale” 3. 無動機取向 1. 外在動機 2. 內在動機 3. 校內學習 鍾珮玲 (2012) 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 問卷 改編陳靜宜(2009) 「英語學習動機量 表」 4. 課後學習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透過表格來看以上動機量表,有直接採用國外學者問卷,也有部分改編,亦 有研究自行編制動機問卷;從多樣化的動機問卷形式中,可得知學習動機量表並 沒有統一且固定形式,需視研究對象及目的,才能決定何種量表最為適當。 以下則是比較學習動機問卷的測量分項,不同研究目的針對不同學習動機分 項進行測量,涉及研究者採用不同學習動機定義及分類,提出個別研究的操作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Work in a collaborative manner with subject teachers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use English in the school.  Enhance teachers’ own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 Tying in with the modules and topics in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schools are encouraged to make use of the lesson plans in the resource

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pproaches to develop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through play ;..  To develop classroom routines that

If the students are very bright and if the teachers want to help prepare these students for the English medium in 81, teachers can find out from the 81 curriculum

Note: Except for Applied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or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taster programmes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upplemented by English, if

Note: Except for Applied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or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taster programmes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upplemented by English, if applicabl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