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中風的中醫證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中風的中醫證治"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中風的中醫證治 文/中醫內科 陳祈宏 主治醫師 中醫最早於《內經》雖沒有明確提出中風病名,對於中風發病有不同的表現階段,早有記載。 如卒中昏迷期間有“仆擊"、“大厥"、“薄厥"之稱;半身不 遂期間有“偏枯"、“偏 風"、“身偏不用"等稱。正式命名為中風,始自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仲景概括地 總結了本病的兩個主要特徵︰ 1. 發病急,變化快,病情危重。如《金匱.中風歷節病篇》說︰“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 人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2.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如該篇指出︰“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正氣引邪,喎僻不 遂"。亦有未見昏仆,僅見喎僻不遂者。 而西醫所認為的中風( CVA )則是腦部的血液循環突然受到傷害,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 的氧氣和營養,受影響的腦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發生意識障礙及運動機能障礙的綜合症。 關於中風的危險因子: 1. 高血壓( Hypertension )。 2. 老化。 3. 中大腦動脈梗塞:必與心臟疾病有關,如風濕性心臟病易造成主動脈瓣狹窄,進而產生心 房顫動,若合併有以上兩者時,易造成中風發生。 4. 心肌梗塞 : 常導致心臟產生血管瘤。 5. 糖尿病:易導致血管硬化而間接導致中風發生。 其次因子: 1. 紅血球增多症:使得血粘稠度增高,血行不暢,可見病患時面紅,頭暈。 2. 高尿酸血症。 3. 家族史。 4. 不喜歡或缺乏運動者。 中風警告訊號: 1. 突然或間歇手腳鬆軟或無力(尤其是影響半側身體)。

(2)

2. 面部或手腳麻痺(尤其是影響半側身體)。 3. 突然或間歇局部視力模糊。 4. 突然或間歇說話有困難。 5. 突發頭暈(與傷風感冒無關或不能解釋的症狀)。 6. 性情突然大變。 中醫古籍專書中描述的中風預兆: 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朱丹溪指:「眩暈者,中風之漸也。 」元、羅天益表示:「凡大、次指 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風之患。」明代張三錫強調:「中風 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覺 大拇指時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內必有暴病。」明代李用梓說:「平 日手指麻木,不時眩暈,乃中風先兆。」清 代名醫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一書中,記錄中風 的四十三徵兆。「有云偶爾一陣頭暈者,有頭無故一陣發沈者,有耳內無故一陣風響者,有 耳內無故一陣蟬鳴者,有 下眼皮長跳動者,有一隻眼漸漸小者,有無故一陣眼睛發直者,有 眼前長見旋風者,有長向鼻中瓚冷氣者,有上嘴唇一陣跳動者,有上下嘴唇相添發緊者,有 睡臥口 流涎沫者,有平素聰明忽然無記性者,有忽然說話少,有頭無尾無倫次者,有胳膊無 故發麻者,有腿無故發麻者,有肌肉無故跳動者,有手指甲縫一陣陣出冷氣者, 有腳趾甲縫 一陣陣出冷氣者,有兩腿膝縫出冷氣者,有腳孤拐骨一陣陣發軟向外棱倒者,有腿無故抽筋 者,有腳趾無故抽筋者,有行走兩腿如拌蒜者,有心口一陣發 空氣不接者,有心口一陣發慌 者,有頭項無故一陣發直者,有睡臥自覺身子沉者。」清末民初河北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 中參西錄」中指出,中風徵兆包括:一、其 脈必弦硬而長,或寸盛尺虛,或大於常脈幾倍, 而毫無緩和之意。二、其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憒,多健忘,或常覺疼,或耳聾目脹。 三、胃中時覺有氣上沖, 阻塞飲食不能下行,或有氣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四、心中常覺 煩躁不寧,或心中時發熱,或睡夢中神魂飄蕩。五、或舌脹、言語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 身似有 麻木不遂,或行動腳踏不穩,時欲眩仆,或自覺頭重腳輕,腳底如踏棉絮。張錫純並 表示:「以上所列之証,偶有一二發現,再參以脈象之呈露,即可斷為中風之預 兆。」又說: 「且有在數月之前,或數年之前,而其預兆即發露者。」 中醫治療中風的概況: (1) 體針:改善肘肩髖膝踝的血循得到改善,同時使各種傳入神經衝動不斷傳導大腦皮層,提 高了皮層的敏感性,從而發出相應的衝動。 (2) 頭皮針:早期針刺能促使未受累的腦細胞進行代償,彌補受損細胞的功能,可使腦電活動 改善,腦血流量增加,有促進代謝功能,有助於受損軟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恢 復。 (3) 中藥治療,同常利用獨特的證治分類如下: (一)肺熱陰傷 病起發熱,或熱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溲短便燥

(3)

咽乾不利,咳嗆少痰,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方藥 : 清燥救肺湯。 (二) 濕熱濡漬,氣血不運 四肢痿軟、身體困重或兼麻木、頑麻、微腫,症狀常在下肢為重,足脛熱氣上騰,小便短赤 澀痛或見身熱不揚,胸痞脘悶,苔黃膩濁、脈濡數。 方藥 : 二妙散加味。 (三)陽明 脈 虛 ,宗筋弛縱 本病發於中焦,脾不健運,每與積滯互兼,或稱不撙節飲食,便生內滯,痰濁濕氣等。是當 導其食滯。酌佐麥芽、穀芽、楂、麴等,是亦理脾之一法。 不可蠻補呆滯、或過滋膩,有愈 補愈不運之嫌。 方藥 : 參苓白朮散。 (四) 肝腎虧損 ,髓枯筋痿 痿症漸成,下肢痿軟無力,腰脊痠軟,不能久立,目眩發落,咽乾耳鳴,遺精或遺尿,甚至 腿脛大肉消脫,痿廢不起,舌紅少苔,脈細數。婦人月經失調。 方藥 : 虎潛丸加減。 如何預防中風 : 很多研究顯示,透過減低引致中風的危險因素,可以減低患上中風的機會的。 ‧ 戒煙。 ‧ 持之以恆地作適當運動 ,保持心境平和。 ‧ 保持均衡飲食 ,避免進食高膽固醇及高動物脂肪食物。 ‧ 避免酗酒 。 ‧ 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有中風者,必須 定期檢查 和 接受適當治療 ,確 保血糖或血壓處於正常水平。 ‧ 曾患有缺血性中風或心臟病,而又由醫生處方給予 預防藥物 的人士,應定期覆診和服藥。

(4)

‧ 保持愉快的心情 。情緒影響人的血壓,更影響人的氣血循環,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人要保持快樂的心情,常聽輕音樂、看輕鬆的電視,與親朋好友聊天,保持穩定的情緒,使 氣 血循環調和,減少中風的發生。 ‧ 清淡規律的飲食 :老年人的腸胃功能較差,如再暴飲暴食,則易導致中風。尤其是老年 人空腹運動,較容易發生缺血性中風,因此,運動前應先少吃點食物,使穀氣旺盛,血脈流 暢。 平日飲食,應該較易消化之素食為主,吃少高膽固醇、高糖、高鹽飲食。 ‧ 預防過冷過熱 :中風發病的時間與季節、溫度有明顯的關係,根據衛生署機關的統計, 冬夏季中風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而春秋季偏低。這是因為低溫與高溫都會引起體內環境 的改變,血管調節功能障礙。因此當天氣變化,特別是驟冷時,上了年紀的人應特別注意加 衣飽暖。 ‧ 持之以恆的運動 :中老年人要做適當的運動,以強健筋骨。增加血管的彈性,促進血管 壁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抱持大腦細胞的活潑健康。但運動有二個要點:有恆、有 方 法。有恆是把運動納入生活之中,看做是生活的一部份,好像吃飯、睡覺同等重要;有方 法,適選擇一種適合自己體能、年齡、興趣的運動,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 戒煙飲酒 :菸酒會影響人體血管縮張中樞的調節機制,增加血液濃度,更有尼古丁和焦 油,應當戒除。 ‧ 避免過勞過逸 :人到中年以後,應當過不忙不閒的生活。過勞則號氣傷血,過逸則氣血 易於凝滯,要注意勞逸適度、動靜得宜。 ‧ 保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能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但須注 意,不能睡眠過多,過多則久臥傷氣,沏需則不能生血,往往是缺血性中風的誘因。同時要 避 免夜間突然起身,以致腦部暫時缺血,引起中風。嚴防跌倒:中老年後,血管脆弱、彈性 不夠,若再為高血壓患者,跌倒後,用力爬起時,極易將腦血管震破,引起 中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最為人知的尌是『大佛風景區』 ,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觀光聖地,屬於

建置門診個人健康紀錄:整 合醫療科室、品管中心、醫 企部及資訊室,提供結合預 約掛號及就醫前病人個人病

建置門診個人健康紀錄:整 合醫療科室、品管中心、醫 企部及資訊室,提供結合預 約掛號及就醫前病人個人病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一、取得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發之醫事 專門職業證書之醫 師、中醫師、牙醫 師、藥師、醫事檢驗 師、醫事放射師、物 理治療師、職能治療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Main sub-titles: Introduction, the founding of Zhaiming Monastery, the tradition of Putuo Shan, the lineage of Long-hua Zhai-jiao, the dharma lineage of Gushan Caodong Sect,